建隆八年十一月,南唐战败,李煜被俘,中原定鼎。在这八年中,辽国休养生息,不断壮大,赵匡胤、赵光义再无力北伐,恢复幽燕之地。收复北地的重任,便交给了赵氏子孙后代。宋太宗太平兴国四年(公元979年),赵光义御驾亲征,进攻北汉,辽国派兵驰援,在白马岭(今山西孟县)与宋军交战。赵光义大败辽军,斩杀辽将耶律敌烈。

宋太宗于是乘势北伐幽州,与辽军大战于高粱河(今北京西直门外)。此战,宋军大败,赵光义仅以身免。这场战役,大概让下一任皇帝宋真宗心有余悸,澶渊之战时,竟然面临同一种局面。到了雍熙三年,宋太宗再度兴兵复燕,潘美、曹彬两路进击,均遭惨败,宋将杨业战死(一说被俘)。同年十一月,辽圣宗宣布对宋作战,由战略防御转为战略进攻。

从此,北宋陷入契丹不断进攻泥淖,防御压力十分巨大。宋真宗景德元年(公元1004年),辽圣宗亲率对北宋发起攻击,几乎是连战连捷,深入宋境。在寇准的极力主张下,宋真宗御驾亲征。宋真宗亲临前线,宋军士气大振,加之部署得当,澶州(河南濮阳)城下以八牛弩射杀辽将萧挞览,动摇辽军军心。加之辽军内部分歧,宋军赢得了战场主动权。

辽军一见战局不利,担心宋军会乘势而上,不仅将招致此战大败,还有可能威胁到幽州。于是,利用此前北宋降将王继忠传达辽主媾和愿望,上书宋真宗说辽国愿意讲和。十一月,宋辽签署合约,宋每年送给辽岁币银10万两、绢20万匹。宋辽划定疆界,以白沟河为边界,约为兄弟之国,双方皇帝以年龄大小互称兄弟,不再相互攻击。这是北宋立国以来,辽国在战役进行时主动提出讲和。

宋真宗御驾亲征,一战而超越先祖,可谓一场空前大胜。澶渊之盟的历史功绩不可磨灭北宋虽然取得了澶渊之战的优势,倘若进一步攻击,也能赢得这场战争。但是,有宋太祖高粱河战役的教训,宋真宗不敢乘胜攻击幽州,实现复燕大计。于是,见好就收,与辽国签订澶渊之盟。虽然,从盟约的表面看,北宋要向辽国纳贡,等于是称臣了。但是,此后百年,宋辽之间不再发生大的战争,为双方百姓结束战乱,都赢得了和平发展的空间,北宋国力逐渐走向强盛。

双方约为兄弟之国,开始了空前的双边贸易。北宋利用资源优势,很快形成了贸易顺差,一年从边境贸易中赚到的银子,远远不止向辽国的岁贡。北宋因此节省大笔军费开支,以往应对辽国战事的军费就高达3000万贯。由此,北宋、辽国百姓徭役、赋税负担大为降低,极大的减轻了负担。宋真宗之后,直到宋徽宗朝,北宋经济十分繁荣,超过了历朝历代。

 2/9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尾页

文章TAG:网盟  盛世  本吧需要大家...   盛世网盟到底怎么样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