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现在那么多相声演员抄袭网络段子?他们自己想不出包袱吗?

因为相声演员普遍没有文化,创作上极度乏力。而有文化的一些演员,又因为缺少生活体验,所以也写不出高质量段子。相声一百多年来,传统段子就几百段,而且大部分都是出自几个人之手。相声祖师爷朱绍文,秀才出身,放到现在相当于研究生,他不但发明了对口相声,还《千字文》《睡梦长》《过新年》《十八黑》《保镖》《黄鹤楼》《五行八卦》《得胜图》等经典作品,给后世子孙留了不少饭。

创作能力能跟祖师爷相比的老艺人,首推就是张杰尧张傻子,这位从小念过私塾,还经常跟皇亲国戚打交道,相声演员都在把自己的活藏着掖着的时候,张傻子直接把自己写的段子印成手册卖给观众,同行要捋也没事,你捋得没人家写得快。建国后张傻子受侯大师邀约,录了八个段子,代表作穿越三部曲《关公战秦琼》、《罗成戏貂蝉》、《张飞打严嵩》。

可惜他大部分原创作品都被老头带走了,否则现在那些不能创作只会拆洗的年轻演员睡着都得笑醒。其他大部分泰山北斗,在创作上都受限于其文化程度,主要的精力都放在了表演上。比如一天学没上过的侯宝林,建国后才自己抠报纸认字。他的主要创作方式是征集并且改编,侯大师《夜行记》《打百分》等经典段子,全都是向业余作者征集来的,而他的把杆活《八大改行》《戏曲与方言》《关公战秦琼》都是传统段子拆洗的。

张寿臣马三立虽然也能创作,但让他们写小故事跟十来分钟的单口还行,成体系有角色并且三翻四抖的对口就很难了,即使马三立曾经是相声界学历最高的,但他的对口还得仰仗何迟这样的专业笔杆子。而新中国培养起来的相声演员,以马季姜昆为代表,创作能力就可以跟朱绍文张杰尧这种上古神兽相比了。比如马季的大部分相声,都是他亲自下基层体验生活写出来的。

这些作品不但有内涵有包袱,而且充满了生活气息,无论放到什么时候听都不腻味。姜昆也是同理,当年马季为了培养他,强行让他下基层体验生活,并且规定他必须写多少段相声,写出来马季基本上都直接否。姜昆一度还对师父心怀怨恨,可后来他正式出师,创作直接大爆发,这时候才知道马季的良苦用心。姜昆跟李文华合作期间,作品基本上都是他创作,从数量和质量来看,姜昆也仅次于师父马季。

这就是相声演员能够输出高质量作品的两个重要因素,第一就是自身文化水平,第二就是对生活细致入微的观察,两者缺一不可。但随着电视相声的没落,相声走入低谷,创作领域的激情也降到了冰点,那些有才华的创作人都进入了电视剧或者电影领域,优质的段子就越来越少。现在那些标榜传统,通过各种炒作和营销出来的相声明星,大多是既没有文化,而且大部分连生活的酸甜苦辣都没体验到,就直接走红的囊膪。

而观众粉圈化之后,对演员的创作根本没有要求,往台上一杵就能卖票,因为人家看的不是相声,而是演员本身。互联网带来的信息便捷,让演员可以一键搜索到海量的免费段子,这些网络段子大多是爱好者无偿创作,通过互联网分享出来。这种创作没有版权保护,那么直接抄过来就没有法律风险。而粉丝又可以通过控评,让创作者不敢发声,所以零风险高回馈的捋活,谁还不趋之若鹜呢。

可这种投机取巧的方式,只会让相声的路越走越窄,正如侯宝林大师说的:人家费那么大劲儿写个段子,你给加俩馊包袱就算你的了?名也是你的,利也是你的,那人家谁还写相声啊?抄袭可以暂时弥补某些演员没文化的短板,但随着网络版权保护的日趋成熟,这条路终归会被堵死,到时候流量散去,谁裤衩上有几个线头就一目了然了。借用崔金泉老师的一句名言:兔子,你蹦跶不了几天了~。


文章TAG:最经典的搞笑段子  网络段子  最经典  经典  搞笑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