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唐薛稷的书法成就与特点是什么

薛稷(649年—713年),字嗣通,蒲州汾阴(今山西省万荣县)人。唐朝大臣、书画家。隋朝内史侍郎薛道衡曾孙、唐代宰相魏征的外孙,他的舅父魏叔瑜,也是当时有名的书法家,专通草隶。薛稷跟随魏叔瑜、欧阳询、虞世南、褚遂良学书。薛稷善于绘画,长于人物、佛像、树石、花鸟,精于画鹤,有《啄苔鹤图》等作品传世。唐代两位大诗人杜甫、李白都曾为薛稷画鹤题诗作赞。

薛稷还具备很高的文字才能,“文章学术,名冠时流。”诗歌写得很好,《全唐诗》中共收录其作品14篇。在艺术领域中,薛稷一生中取得最高成就的是绘画。可以说他是“诗不如书,书不如画”。在唐睿宗继位之后,薛稷的仕途更在唐睿宗当政之时,薛稷绝对是朝中大臣中最受龙恩恩宠之人。唐睿宗甚至时常召薛稷入宫,惹来许多大臣的羡慕和嫉妒。

等到唐玄宗继位之后,薛稷的好日子走到了底。当时发生了太平公主与窦怀贞等人密谋政变之事,65岁的薛稷因隐瞒太平公主谋反一事,被赐死于万年狱中。薛稷的书法可以分前、中、后三个时期,前期书艺,宗欧阳询、虞世南;中期宗褚遂良,并给予较大的启发。到晚年时期则摆脱欧、虞、褚三家的影响,独创一格,成为与欧、虞、褚齐名的初唐四大书法家之一。

但总的来看,褚遂良对他的影响最大,他忠实地承袭了褚书的面貌。当时有人这样说“买褚得薛,不失其节。”薛稷留存至今的书法作品很少,有楷书薛稷《涅盘经帖》、《信行禅师碑》、《升仙太子碑》等。薛稷的《信行禅师碑》总体上,呈现筋多肉少,结构开阔,布白舒朗,给人以干瘦的灵气,与褚遂良的《雁塔圣教序》风格较为相近。

此碑是薛稷57岁时所书,是其成熟期的代表作。全碑风格瘦劲妍媚,骨气洞达,此碑书法瘦劲妍媚,上承褚遂良之遗绪,可以说这是薛氏书法由虞世南书体转向褚遂良书体的一种反映。同时,其瘦劲妍媚的风采亦影响了唐末的柳公权,下开宋徽宗瘦金书之先河。华美、典丽,稀世之宝。《信行禅师碑》,又名《隋大善知识信行禅师兴教之碑》,越王李贞撰,薛稷书。

唐神龙二年(706)八月立。石已久佚。现仅存清何绍基藏宋拓孤本传世。剪裱本,册尾残损,正文共25开,另有跋一开半。正文125行,每半开5行,行7字。每半开纵19.8厘米,横13.5厘米。此本现已流入日本,为日本京都大谷大学所藏,仅1700余字。碑文内容记述隋代名臣信行禅师之兴佛教事迹。清人梁山献评价说,薛稷书体恰恰有欧阳询之“骨”,虞世南之“圆”, 褚遂良之“风趣”。

薛稷的隶书、行书俱入能品,“章草书亦其亚也”。其书法特色是“结体遒丽”,“媚好肤肉”,被人形容为“风惊苑花,雪惹山柏”,充满了诗情画意。在初唐书法不断规范化、成熟化并向“法”的审美取向方面进步的时代里,薛稷并没有完全笼罩在虞世南和褚遂良的书法阴影之下,而是有所继承、吸收,并有所创新,他与初唐书家群体将书法继续向前推进中发挥了一定的个人作用。

虽然他在历史上被列为四家之末,但也在自己的努力下奏出了初唐书法的尾声,并且这种尾声的余绪又影响了中晚唐甚至以后的书家,如薛曜、柳公权、宋徽宗等书家,他们的书体都受到了薛稷书体的影响。薛稷书法主用笔更加纤瘦,完美符合杜甫所言“书贵瘦硬方通神”的审美。然而,薛稷的书法创新力度不够,当宋徽宗的“瘦金体”横空出世,将瘦硬的书法推到极致时,就很少有人再从薛稷那里汲取营养了。

瘦金体《千字文》,与薛稷有渊源吗?

宋徽宗是宋徽宗,薛稷是薛稷,两古人在书体上本来应没几毛钱关系。说宋承袭薛那只不过是历代书人的一些胡乱猜想……瘦金体在结体上还是在塑型上都无与伦比!其收发自如而又能又依矩跨体,其锋直似钉利,其划若刀弹弯,瘦劲入骨。又像鹤姿仙风,亦林峯秀嶺,异峻突竦,把汉文字艺术又推向一个崭新的巅峰!本人倒觉得瘦金体些许受到黄鲁直行书的影响是有可能的。


文章TAG:薛曜的《石淙诗序》  薛稷  薛曜  石淙  诗序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