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中国人,想必大家应该都知道中国的传统节日有哪些吧?中国的传统节日主要有:春节、元宵节、龙抬头、社日节、上巳节、寒食节、清明节、端午节、七夕节、中元节、中秋节、重阳节、下元节、冬至节、除夕等。众多节日中,有一个独特的节日——寒食节。所以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关于寒食节的一些小故事吧。寒食节的源头,应为远古时期人类的火崇拜。

寒食节的由来是什么

寒食节的由来是什么?“二月江南花满枝,他乡寒食远堪悲。贫居往往无烟火,不独明朝为子推。”。春秋时期,晋国献帝因宠妃骊姬,发生内乱,公子重耳被迎流亡他乡,可谓饥寒交迫,传说介子推看到晋公子重耳饥肠辘辘,实为可怜,用快刀从自己大腿上割下一块肉来,親自煮汤,供重耳食用,这就是传说中的“割股奉君”。至于历史上是否确有其事,无从考证,传说而已。

不久重耳返回晋国,成为晋文公。一朝权在手,便把令来行,重赏文武大臣,凡有恩公子重耳者,皆能弄个一官半职的。也不知晋文公是记忆不好,还是流亡期问脑袋让驴踢了,偏偏忘记了对己有大恩的介子推。介子推为人讲究忠孝,不仅“功不言祿”反而“功成身退”,悄悄地背着其母,隐居于山西绵山。忽一日晋文公,想起自己的大恩人介子推,派人寻觅,得知隐居于绵山。

若大绵山,当時也没有通讯用的手机,看来晋文公脑子是有问题,竟下令火焼绵山,逼迫介子推出来,然后再重赏其名利和地位。良好的愿望,恶劣的行为,结果一把火把介子堆母子,活活烧死在绵山。普文公“好”心,办了个大坏事。晋文公原本想介子推被火逼出后重赏,结果事于愿违,得到的是介子推亡故。噩耗传来,晋文公哭得如丧考妣,因此下令每年三月五日(可能是当時农历)为“火禁日”,凡每年到了这一天,晋国无论朝野一律禁烟火。

寒食节在历史上的发展是怎样的?为什么现在很少听说这个节日了?

寒食节又称“禁烟节”、“冷节”,是汉族传统节日中唯一以饮食习俗来命名的节日。明天是清明节,寒食节就在清明节的前一天。“子推言避世,山火遂焚身。四海同寒食,千秋为一人。”唐代诗人卢象这首《寒食》诗,所言即是寒食节的来历“子推绵山焚身”的故事。春秋晋国介子推与晋文公流亡列国,介子推割股(即大腿)肉供文公充饥。

后来复国后,子推和母亲归隐绵山。后来晋文公焚山想要子推出山,可是子推不想,最后和母亲一起抱树而死。后来晋文公把子推的尸体葬在绵山,并下令于子推焚死之日禁火寒食,以寄哀思。这就是寒食节的来历。苏轼的《望江南 超然台作》中有一句“且将新火试新茶”其实说的就是寒食节之后煮茶。在寒食节,我们都有上坟的习俗。山西介休绵山被誉为“中国寒食清明文化之乡”,每年举行隆重的寒食清明祭祀(介子推)仪式活动。

晋南地区的人民习惯在那天吃冰粉,凉面等冷食。除了饮食之外,寒食还会有插柳的习俗。因为柳为寒食节象征之物,民间也有“清明(寒食)不戴柳,红颜成白首”之说。除此之外,据唐朝欧阳询《艺文类聚》记载:“北方山戎,寒食日用秋千为戏”。很多人理解这是古代宫廷女子爱玩的寒食游戏,为什么在宫廷也有其引申的含义。秋千里也包含“千秋”,这是每个皇帝都期望的江山永在。

当然,这个只是个引申。寒食节已经有2000多年的历史了,历经各个朝代流传到现在。介子推忧国忧民,忠君爱国的精神也是一直流传到今天。寒食节预示着诚信,忠诚,团结,这是介子推的精神力量,也是百姓对国家的愿望和追求。但因为寒食节和清明节挨着,所以人们逐渐合并只过一个清明节。我们现在都是把春祭放在清明节,而古代和韩国现在都还是保留寒食节进行祭祀的传统。

湖州蚕桑神话的文本叙事性及本文开放性盘瓠神话进入吴越以后,融入了上巳节的祭鬼、寒食节的禁火、清明节的踏青以及西施范蠡泛舟太湖的传说,转型为蚕花节的核心意象马头娘,俗称马鸣菩萨,不仅显示了其巨大的本文开放性,而且拓展了文化空间,显示了强大的文本叙事性。


文章TAG:吃冷食的寒食节  寒食节的传说  冷食  寒食节  节的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