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Uber CEO离职?

CXO 全没了,Uber 真的成了一家“无人驾驶”的公司一个星期前,负面新闻缠身的 Uber CEO Travis Kalanick 在董事会的强制要求下,决定开始「无限期休假」。然而就在今天中午,Kalanick 突然宣布辞去 Uber CEO 一职。迫使他做出这一决定的是 Uber 的投资人。《纽约时报》援引知情人士的消息称,在激烈的讨论之后,Uber 的五位主要投资人做出了让 Kalanick 立刻辞职的决定,这其中就包括 Uber 最大的股东——知名风险投资机构 Benchmark。

(Uber 主要投资者之一 Benchmark 资本合伙人 Bill Gurley,图片来自:Business Insider)除了 Benchmark 之外,这五位主要投资人还包括 First Round 资本、Lowercase 资本、Menlo 风险投资以及 Fidelity 投资。他们共同拥有超过四分之一的 Uber 公司股份。

同时,由于部分投资人持有能够让他们拥有额外投票权的股票,他们一共掌握着 Uber 公司大约 40% 的表决权。在一封名为「让 Uber 向前走」(Moving Uber Forward)、由投资人写给 Kalanick 的信中,他们指出,公司需要在领导层来一次「大换血」,因此 Kalanick 必须走人。

而在与至少一位 Uber 董事会成员进行了数小时的讨论之后,Kalanick 最终同意了投资人的决定。不过,辞去 CEO 的 Kalanick 仍将是 Uber 董事会中的一员。(图片来自:Business Insider)在 Kalanick 的辞职声明中,他指出:我对 Uber 的热爱胜过于世界上的任何东西。

在这一段困难时期,我愿意接受投资人要求我辞职的决定。只有这样,Uber 才能重新回到正轨去继续发展,而非陷于其他的斗争之中。管理层骚扰女员工、监控执法人员的信息、CEO 辱骂自家平台专车司机、无人车撞车事故、公司连续亏损……今年的 Uber 可谓是丑闻与危机不断。虽然把这一切都归咎于 Kanalick 一个人有点过于简单粗暴,不过他本人的丑闻事件以及对企业的不作为和纵容显然与之有脱不开的关系。

(针对 Uber 的抗议活动,图片来自:Business Insider)当董事会终于开始和他讨论去留问题时,虽然可能并不情愿,但 Kalanick 还是做出了「无限期休假」的决定,还表示,在离开的这段时间内,他将重新思考如何建设一家世界级公司,并「以 Kanalick 2.0 的形象出现」。但显然,对于更看重公司业绩的投资人来说,这样的决定是远远不够的。

他们需要的,不是反思后归来的 Kalanick 2.0,而是能够带领 Uber 走出泥潭的新领导者。在过去的半年中,已经陆续有近 10 为副总裁级别的核心高管从 Uber 离职。如今再加上 Kalanick 本人,失去 CXO 的 Uber 成了一家名副其实的「无人驾驶」公司。(图片来自:New York Times)目前,由谁来接替 Kalanick 的位置尚没有定论。

不过,此前曾有消息称 Uber 董事会正在逐步引入新的职业经理人,也许未来有很大可能会效仿 Google,由职业经理人来担任 CEO 一职。在五位投资人的信中,他们希望董事会能够改善自己的监管,引入「真正独立」的董事来填补空缺。他们还要求,Kalanick 应该支持董事会成立专门的委员会,以寻找他的「接班人」。

创业者如何正确地与投资人谈估值?

明确项目所处阶段行业不同,项目所处阶段不同,都会有不同的估值模型。项目越成熟,介入的第三方专业服务机构越专业,估值的参考模型越透明化。最难的估值阶段,往往在于项目的初期,一没产品,二没数据,有的甚至团队都不健全,这种情况下缺乏有效的对标对象,只能靠双方商量着定。不同阶段的目标不同,融资的需求也会有所差异。

种子轮作为项目的早期启动阶段,往往急需资金用于早期的公司注册、办公场地租赁,设备购置;天使轮,需要资金招兵买马做产品模型、进行产品内测,早期商业模式测试。对不同段创业团队而言,有的天使轮仅需要50万,而有的需要100万预算才能实现目标。因此,融资估值首要需要做出资金预算,完成这一阶段大概需要多少资金,再去依据资金需求规模需要不同阶段的投资机构。

如何与投资人谈估值?对于初次创业初次融资的创业伙伴而言,融资过程当中怎么样去给自己的项目去做一个合理的定价,往往对于很多新人而言,既陌生,又害怕。估值过高,可能连投资人面谈的机会都没有。估值过低,又担心项目的投资潜力被低估。知名的天使投资人雷军在创办小米的初期,便带着自己的创业想法,找了大大小小十几家不同的投资机构。

雷军每见一家投资机构,首先考虑的是风险投资基金,是否认同其创办小米的初衷,能否看好小米商业模式的未来发展潜力。当投资人充分认识到小米的公司发展前景和未来的投资潜力的情况下,雷军让投资机构主动给出一个对应阶段的投资金额,及预期的股份占比额度。这样做的好处,类似于我们去菜市场买菜,货比三家。最终能判断哪家出价过高,哪家价格过低,最后取出一个中间值,便能判断项目融资的真实合理估值区间。

有了上面的参考,在中间价作为融资起跳门槛的情况下,靠哪家投资机构的资源互补性更强,给出的条件更优惠,便更哪家机构合作。如何给项目定估值?任何一个商业模型,都有其商业竞争的假想敌,我们可以参考主要竞争对手的早期融资金额,来给项目做估值参考。例如,中国很多互联网公司,早期都是对标国际上的一些知名互联网公司。

比如,百度对标Google、淘宝对标Ebay、滴滴对标优步,这都是参考同一赛道的主要竞争对手,在不同阶段的市场空间、早期用户数据来定项目估值。当然,这种估值参考模型,往往只适合行业有融资参考对标的对象。对于初创项目,往往行业天花板不同,市场潜力及团队竞争力不同,核心技术壁垒不同,未来成长预期不同也会存在加大的差异性。

面对创业市场,创业者初期如何避开强大的竞争对手?

第一先农村,后城市,(例农村电商,不会与阿里构成太多竞争)但如果你不是在农村之中,你就必须城市周围(例如城中村)搞,但这个论断一定要建立你调查这城市强大竞争对手的情况,如果到处都有,那么一定寻找到没有那么强竞争力的市场。第二选择适合打游击战术的产品,例如你产品是喷绘写真,那么你要可以把对方搞广告雕刻市场做替换,因为你搞写真速度比对方快,第二你产品使用周期短,只需一两星期换,而对方要一年一修。

软银拟3000亿收购UBER,却被嫌估值低,你怎么看?

头条问答的网友大家好。看到软银拟450亿美元收购Uber的消息,软银近期最大的一项收购,就是去年7月份收购芯片巨头ARM,当时的交易额为320亿美元。国外媒体报道,消息人士透露,知名风投Benchmark合伙人马特-科勒(Matt Cohler)和皮特-芬顿(Peter Fenton)与软银董事长孙正义联手,试图从Uber当前股东手中收购Uber股份,对Uber的估值为400亿美元至450亿美元。

此外,软银还将按照约700亿美元的最新估值对Uber投资10亿美元,并获得某些董事会席位。交易的后一部分将是面向更广泛股东的要约收购。然而,Uber部分的早期股东认为,Uber的后期估值应当更高。他们表示,如果董事会在没有CEO的情况下批准这笔交易,将违反信托义务。软银一直都在寻求优质的收购标的,它已经先后投资了滴滴、Lyft、Grab等各个市场的共享打车平台,如果收购Uber股份也在意料之中。

与此同时,卡兰尼克正在试图重新夺回公司。这笔交易将稀释当前股东的持股比例,而卡兰尼克有可能尝试控制软银获得的董事会席位,从而加强影响力。当然情况也可能相反,这笔交易可能只是因为Benchmark希望变现,锁定投资收益。卡兰尼克此前已经表示他就是“乔布斯”,为了东山再起,卡兰尼克已经聘请专业的领导力咨询团队为他培训。

如何看待滴滴运营总监孙枢“感谢美团竞争,但高补贴将伤害行业”这句话?

这个高补贴前期大家都是这么玩的。前两年滴滴跟优步这些竞争的时候不就是这么的吗?那个时候,司机开心,乘客也开心。司机有空时跑几单,兼职收入也很不错,更有甚者赚补贴都是能月入上万的。乘客打车也方便、便宜,特别是长途领个卷,爽歪歪。但是自从滴滴一家独大后,补贴少了,我们小城市的跑滴滴的都少了不少。打车跟打的价格差不多,甚至更贵。


文章TAG:从竞争走向双头垄断  优步初期如何竞争  竞争  走向  双头垄断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