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型企业若想做大,如何融资?融资者对于数据有什么要求?

企业想要做大,仅仅依靠自有资金显然是不够的。这个时候就需要融资,如何融资呢?首先要清楚一点,融得钱不是越多越好,而是恰好够花。什么叫做恰好够花呢?一般而言,初创企业半年或者一年都会有一次融资经历,因此这次融资的钱最好可以保证花一年,这样,你可以在同样的估值下尽可能少的稀释自己的股份,钱多了到手了也并不是什么好事。

第二,做出这样的计划能够让投资人看到你是一个成熟的创业者,并不会乱花钱,而是一切都做好了规划。乱花钱的创业者投资人是不会喜欢的,用一分钱做1毛钱甚至1块钱该做的事情,能资源置换就不花钱,这才应该是早期企业需要注意的。而且,事实上,融资并不仅仅是融钱,更多的是融资源,融人脉。要知道给钱的投资机构有很多,给资源的可不多,给到有用的独家资源的投资机构更是少数,这样的情况下,如果有这样的投资机构,稍微降低一下估值,获取更大的资源,比如销售渠道,比如市场渠道,对于创业者来说也是值得的,毕竟,人无完人金无足赤,创业者通过资源来使得团队尽可能地完善,这样的做法也是值得称赞的。

初创公司招人困难是该放低要求先招人进来衬托人气还是宁缺毋滥呢?

答案是唯一而肯定的——宁缺毋滥。这里不讨论宁缺毋滥的好处,只谈谈随便招人的坏处,稍作对比,即可得出结论。 第一,放低要求招人,会破坏团队的基本面。先天发育不良的生物,后天基本上会脆弱不堪,植物、动物、人,都是如此。团队也是一样,如果为了所谓的人气,从一开始就放低门槛随便招人,可以想象一下,这样搭建起来的草台班子,显然演不了大戏。

第二,招聘是一项系统工程,随意招聘是对彼此资源的巨大浪费。一个人经过投递简历、笔试面试、实习试用到正式入职,需要花费几个月的时间,这期间不仅求职者投入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公司方面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上班没几天,发现不合格,还涉及到解聘这件头疼的事。一来二去的,双方都精疲力竭,心情不佳,容易擦枪走火。所以我认为,“招聘要慢”是招聘工作应该遵循的第一原则。

慢,不是拖沓,而是慎重,坚持原则和要求。第三,虽然人才流动是正常的,可频繁无度的人来人往,会对团队造成不好的影响,并留下难以根治的后遗症。降低要求招人的一大弊端,就是人来得快去得也快,时时在更新,每天新面孔。假设你在一家公司上班,身边同事走马灯似的更换,而且没完没了,任谁都会在心里犯嘀咕。劣币驱逐良币,人是很容易受到环境影响的,在这样的氛围下,那些打算驻扎下来长期奋斗的人,大概也会有离开的念头。

第四,人气不是靠人数来烘托的,而是靠大家的精气神来表达的。人气,当然跟人的数量有关,但更与人的精神状态有关。我总认为,人气的“气”,不是气味或者气息,而是精气神或者士气。一个蓬勃向上的团队,哪怕三五人,也是人气爆棚的感觉;一个萎靡不振的团队,即使成百上千人,也没人气。事实上,人数越多,一旦出现问题,就越容易被放大,人气崩塌得越快。

第五,短时间内大量招人的公司,往往就是出问题的主要特征之一。生病的人,会有病理特征,感冒会咳嗽,发烧会出汗,生病的公司一样,也有病理特征。坦白地说,我最不看好的创业公司,就是在短期内突然大量招人的公司,比如每天入职上百人,一个月入职几千人,这是非常明显的信号——公司出了问题,而且是隐藏的很深的大问题。

急剧扩张的背后,也许是战略错位,也许是资本强求,也许是管理缺失……总而言之都是事关生死的大问题,大量事实也证明,那些大肆扩张名动一时的创业公司,最后的结果都不怎么好。上面说的都是降低要求随便招人的坏处,如果把它们反过来看,差不多就是宁缺毋滥的好处了吧。招聘是每家公司的重要工作,尤其是对于初创的小公司,更是至关重要,请务必慎之又慎,宁缺毋滥。

 8/8   首页 上一页 6 7 8 下一页

文章TAG:初创  创业者  创业  做好  需求  创业者如何才能做好创业的准备  初创企业的需求有哪些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