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什么互联网或者科技型公司是中国独创的,而不是借鉴或者抄袭国外的?

谢邀。随便说几个吧。第一个,360安全卫士。这真是国内原创。中国之所有出现了这样一款原创应用核心是中国不像老外一样特别重视用户隐私,导致中国的软件厂商做事特别没底线,各个都想胁迫用户,比如3721,百度bar,网络猪等,这些工具和插件还有一个带有恶意的病毒应用对于网络小白来来说很容易被悄无声息的装上,然后运行。

360安全卫士上来解决的是这个国内特别猖獗,但国外很少见的问题,所以就成了国内原创了。第二个,猎豹清理大师。这也是国内原创。这个玩法也是被逼的。当时手机上大家谈的都是手机管家和手机卫士,要么帮你杀毒防毒,要么帮你全面的管理手机。其实杀毒防毒一点鸟用都没有,帮你管理手机其实就是公器私用,忽悠你装它更多的应用。

猎豹作为后来者,前面都是特别牛逼的百度、360和腾讯,基本上没有机会。所以只能剑走偏锋的压缩产品。从最简单的清理工具入手。清理工具当时确实也是一个全球机会。因为手机内存当时主流的也才8G、16G,动不动就满了。清理这些缓存和垃圾,这是刚需中的刚需。这种单点突破确实一下子就引爆了市场。当然了,现在的猎豹也已经越做越重了,但那是后话了。

第三个,摩拜单车和OFO。这基本上也算原创吧。充分考虑了北京的人口的高流动性、交通的不便利性。第四个,Boss直聘。这个创意也特别赞。主要得益于中国的创业公司大爆发吧。除了北京和硅谷,其他地方诞生这样的应用确实比较难。第五个,陌陌。陌生人社交在国外确实场景少,也就中国这样的人口密度高,人际关系淡,年轻人多,性需求旺盛的地方才会诞生这么奇葩的应用吧。

为什么中国诞生了世界级互联网公司,而日本、俄罗斯、印度、韩国好像没有?

日本、俄罗斯、韩国的国内市场太小,而印度虽然国内人口众多,但经济发展不到位,消费水平不足。产生世界级互联网公司需要经济发展到一定的阶段,而同时又要有孕育世界级互联网公司的国内大市场,以满足互联网公司初期发展成熟的需要。除开美国这个互联网先发国以外,其它所有国家的互联网企业都处于美国世界级互联网公司的压制中,只要你们出现了一些不错的互联网初创公司,它们利用雄厚的资金立马进行收购或者竞争,而这些小公司往往抗不过而失败。

最后只有一些相对小众的,只符合本国的特色的一些互联网公司能够活下来,苟延残喘。这就是一些没有足够国内大市场的国家的悲哀。但是中国不同,我们拥有14亿的人口,经济发展比较成熟,消费水平正合适的大市场。有了这么一个工业基础全面并相对雄厚的市场,就提供了几个必要的基础。首先,就是有各种各样的互联网需求。如此众多的人口,提供了丰富多彩的需求,也就提供了创业的源泉。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就是基于我们庞大的市场需求而提出来的。所以有网上资料搜索的需求,就有了百度,有了网上交流的需求,就有了腾讯,有了网上购物的需求,就有了阿里巴巴,有了快速打车的需求,就有了滴滴,有了外卖的需要,就有了美团、饿了么等等。各种各样的互联网需求,触发了大众对于互联网应用的无限畅想和实践。而上述这些国家没有这个基础或者没有那么大的基础。

其次,就是庞大的市场足以让这些国内互联网公司成长成熟。在中国虽然一些大的互联网公司足够庞大,足够强势,但是总还是有一些让初创公司生存发展的空间的。虽然有了阿里巴巴,但还是让拼多多成长起来了,虽然有了微信,但陌陌依然长的不错,虽然有了美团,但饿了么还是起来了,总之在中国这么一个庞大的市场中,总有小公司成长的空间。

也因此,哪怕有美国众多庞大的世界级互联网公司的压迫竞争,但在中国依然有空间和时间让本土互联网公司成长成熟。而在日本、韩国、俄罗斯这些国家,则很可能一出现就会被直接碾压,无法成长大一定的规模和高度。再次,足够激烈的竞争。拥有庞大的市场,也就意味着对于同一个需求,可能产生更多的竞争者。因此在中国成长起来的互联网公司也是在竞争激烈的过程中成长起来的公司。

这样的公司在冲出国门,面对世界上其它大互联网公司的竞争的时候,才会有足够的适应能力和手段,让自己昂然站立。还有,足够数量,拥有相当消费能力的网民。拥有众多的人口,不等于拥有同样多的网民,也就是运用网络的需求。印度人口虽然跟我们差不多,但印度经济的发展离我们还差很多个档次,大量的人口还处于贫困线之下。这类人口虽然非常多,但没有对网络的需求,也就是说印度虽然人口众多,但网民没有那么多。

当然印度以后会有同人口一样多的网民。而我们中国,虽然不一定14亿人口都是网民,但十亿网民还是有的,这比欧洲总人口多了不少。最后,就是适当的时机。中国互联网的成长,正好赶上了移动互联网的发展。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一下子把大量不玩电脑的人口,转变成了手机上网的网民,一下子把互联网市场拓宽拓大,同事大量的新需求促进了大量移动互联网公司的发展成长起来,比如头条、抖音、快手,还有网上支付,外卖等等。

 8/8   首页 上一页 6 7 8 下一页

文章TAG:互联网  中日  日本  企业  公司  中日两国互联网行业对比  日本  中国互联网企业有哪些公司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