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图2、图3。图2图3二、择好拍摄时间。显然,有云的晚上、有雾的晚上都不能拍摄星轨;同理,大月亮的晚上也不适合拍星轨。因此,要盯住天气预报,选择农历的月初或月末、天气晴朗通透、肉眼就能看见满天星斗的夜晚。三、带全必用设备。手机拍摄星轨,曝光时间一般都在一小时左右,因此三角架是必须的;为避免触屏抖动,要用蓝牙遥控器或耳机线控制拍照;带上充电宝并提前与手机连接,防止拍摄过程中手机没电;还要带上手电筒,走路爬山、安装设备、设置参数等都需要照明。

四、约好贴心伙伴。不仅是为了解决拍摄时的轮流值守问题,更需要相互壮胆,因为为了避开光污染,拍摄地点一般都在伸手不见五指的荒郊野外或群山峻岭中。五、耐心细致拍摄。首先设置手机:启用“飞行模式”,防止来电、微信等干扰;把屏幕亮度改为手动,亮度指示在满格的三分之一处;把熄屏时间设置为“永不休眠”或“最长时间”;点击“流光快门”,进入“绚丽星轨”模式。

然后找北极星:手机、三角架、充电宝等安装调试后,就要找到北极星。我们完全可以不用APP查找、用最土的办法就能快捷地找到北极星。我们都认识北斗七星,“勺子口”那两颗星距离的五倍远处、最亮的那颗星星就是北极星。如图4。图4接着就是构图:实践告诉我们,这一环节是最难的,难点不是技术问题,而是眼睛问题!因为之前的操作环节中,都是开着照明设备安装调试的,构图时关闭照明后,人的眼睛会出现“视盲”现象,手机屏幕上就是一片黑,一颗星星也看不到。

办法一,“养”眼睛,闭上双眼一~二分钟后,再睁开就看见了前景和星星;办法二,试拍五秒钟,然后回看照片,星星和前景就清晰可见了,反复试拍、调整二~三次,构图问题就解决了。至于构图时,是让“北极星居中还是让北极星在兴趣点的某个点上”、是让“前景占比是三分之一还是四分之一”,那就由您的审美观来决定了;前面说过,构图时,北极星的位置还会受到前景制约。

最后才是拍摄:先简单说一下“星轨”的形成原理 。在北半球,星空的星星是围绕北极星做逆时针旋转的,而地球又与北极星做同轴运动,因此,对着北极星及其周围的星星长时间曝光,就能拍下星星的运动轨迹,俗称“星轨”。以上这些环节都完成了,就可以用蓝牙遥控器或耳机线启动拍照,星星围绕北极星旋转的轨迹就被慢慢记录下来。

至于曝光时间,根据自己的喜好而定,喜欢“长星轨”就延长曝光时间,喜欢“短星轨”就缩短曝光时间,本人拍摄的星轨,曝光时长都在40~80分钟之间。图5六、拍摄注意事项:一是拍摄时不能碰触三角架和手机,否则星星轨迹会出现错位现象,如图5。这张照片刚刚曝光一分钟就误碰了手机,好在当即发现、及时停机,重新启动了绚丽星轨拍照。

二是避免光污染。不仅是机位及前景周围不能有光亮,天空中同样不能有光污染。下幅照片图6之所以左下角比其它部位明亮,就是机位西七公里处就是县城,“城市光”污染了天空的西面下方。图6三是慎用广角档。用相机拍过星轨的朋友都知道,用广角镜头捕捉星空面积大、收进画面的星星多,因此照片上星轨密实而细腻;但如果抱着这样的心里用手机广角档拍摄星轨,就会适得其反了!图7就是用广角档拍摄的星轨,曝光60多分钟,就这么几条星星轨迹。

现在很多摄影师喜欢拍星轨,是怎么拍出来的,难不难?

拍摄星轨主要有三种方法,掌握其中一种就可以拍出理想的星轨作品,其实并不是很难。1、用手机或微单上固定的模版拍摄。现在大部分手机或是微单,都可以在菜单中找到一个功能叫“星轨摄影”。打开软件,用三脚架固定好拍摄设备,在合适的夜空中打开快门,等待一定的时间后,一般在40分钟至2个小时,就可以拍摄出星轨的照片。

华为手机来讲,打开路径为:相机—更多—流光快门—绚丽星轨。星轨的长度,取决于拍摄时间,拍摄半个小时即可看到星轨,2个小时星轨就比较明显,更长的星轨需要更长的拍摄时间。2、用相机延时摄影的方式拍摄多张照片,后期堆栈合成单张照片。这是一种比较常用的拍摄方法,在三脚架或底座上固定好相机后,使用快门线或者相机内置的延时摄影功能,设置每隔几秒钟自动拍摄一张照片,拍摄半个小时——两个小时,或者更长。

结果可以拍摄到数百张甚至更多照片,通过PhotoShop或者专门的星轨合成软件,最终堆栈成一张照片。当然,也可以通过制作视频的方式,将一系列照片合成运动的视频,这就是所谓的“延时摄影”或者叫“缩时摄影”,也就是星空逐渐变化成星轨的动态效果。3、用单反或微单长时间曝光的方式直接拍摄。这是一种长时间曝光的拍摄方式。

 3/3   首页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文章TAG:拍星轨  手持  多久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