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ofo破釜沉舟拿到钱,摩拜的融资水落石出也快了。对于阿里巴巴来讲,虽然之前并未能完全控制ofo,不如腾讯在摩拜的话语权那样大,但是,也正因为如此,阿里巴巴前期的烧钱并不多,在市场打开之后再收拾局面,这几乎就是曾经的腾讯套路,也因为投资了永安行和哈罗单车,不仅仅利用战机抓住了二三线市场,也完全掌握了在整个共享单车领域的主动权,进可攻退可守。

北京使用ofo和摩拜的人,哪个比较多?

如何拯救当今的ofo

谢谢邀请!说实话,这个调查数据和结论笔者不太认同,虽然笔者不知道摩拜和ofo两家各自在北京的投放量具体有多少,但从笔者经过几个城市的体验来看,摩拜无论是从车子的质量还是从找寻的准确性方面,都是要优越于ofo的。就在笔者居住的深圳城中村,ofo小黄车价格低廉而且没有智能锁,常常很容易就被小孩子解开简单的密码锁之后据为己有、或者是恶意的丢弃到小区角落中,时间一长堆砌了非常多的ofo小黄车在一个角落了。

这也就算了,笔者到公路上看见ofo小黄车负责整理、检修的员工时,曾经给他指出这些共享单车的“惨烈命运”,第二天、第三天发现他依然对那堆车子不理不睬,服务态度明显可见。现在那堆小黄单车还堆在一个人人能够看到的角落里,等待锈迹斑斑命运的到来。反观摩拜单车,从最初的时候就以较高的成本设计共享单车,用过摩拜共享单车的用户往往今后还会继续使用,其原因就是这样的自行车骑行安全系数更高、骑行更舒服,而且搜索也更简单。

质量好是一个原因,更重要的是摩拜单车的维护和智能锁让它能够很轻易的在城市的大小角落找到,而不会因为就算你搜索到了ofo的自行车,走近一看,原来是已经被破坏的伤痕累累的单车一辆。举个例子笔者在7月份的时候曾经在上海带着一家三口玩过一段时间,有段时间尝试着骑行出门,找了5辆ofo单车,有4辆要么是没气、要么是缺个轮子缺零件的,基本上没法使用。

尽管搜索的时候满地都是ofo的小黄车身影,但却没一辆可用的局面却让人为之尴尬。据了解,ofo的起家城市是北京,因此,这个调查数据中可能也是有所倾向的,毕竟最早投放的城市、投放量也必然比摩拜要多的多。笔者所看到的现象是上海市区ofo单车竟然有超过6成以上是能够搜索到但却无法使用现状,上海、深圳一线城市都已经如此,更何况其他地方呢?。

ofo押金变为网贷理财,随后秒下架,你是如何看待呢?

ofo近段时间以来的处境,一直是个谜。虽然不断有媒体称ofo资金链有可能断裂、欠下高额债务等,但ofo始终就在那里——既不卖身求生存,也没有轰然倒下。而为了所谓的“独立”,ofo展现出强烈的求生欲。车身及APP广告、公众号卖“三无”蜂蜜……可以说,身为共享单车领域的寡头之一,ofo为了独立生存下去早已卸下过去的荣耀和骄傲。

但谁也没想到的是,ofo此次竟然会做得那么“绝”!此前在ofo 缴纳99元押金的用户,一键升级成为互联网金融平台PPmoney的新用户后,即认可并同意将押金成功升级变为PPmoney的100元特定资产。升级成功后,特定资产默认出借PPmoney新手福利项目。同时,该项目历史年化利率8% 8%的新手福利,锁定期为30天,锁定期满后用户可申请退出,并在退出成功后可获取相应本息。

(用户押金变为理财产品)这也意味着,99元押金“悄无声息”地想要变为100元的P2P理财。30天锁定期满后,用户将获得101.3元。是不是觉得还挺“划算”?毕竟还赚了2元多。但事实上,用户想查询余额就必须下载PPmoney并注册、登陆。这种伎俩说白了,就是ofo将用户的各种信息“卖给”了PPmoney。

而PPmoney或许会给ofo一些获客资金,后者能再度延续自己生存的时间。在这笔交易中,ofo和PPmoney是双赢的。我猜测,ofo可能会获得PPmoney提供的资金,而PPmoney则以低廉的获客成本获得了海量用户。毕竟网贷平台的获客成本,早就高得让人讶异。《证券日报》今年2月发布的一篇文章显示,网贷行业平均获客成本在800元-900元,高的甚至可达2000元。

而据一本财经报道今年7月份发布的文章透露,P2P平台通过搜索、网络视频广告等常规渠道过来的用户,成本至少要2000元。而现金贷的获客成本,也从去年的几十元涨到200多元。但看似双赢的背后,用户及他们的数据信息却成为了“牺牲品”。或许被逼急了的ofo走出这步险棋之前,根本没有考虑到用户的利益会受到怎样的损失。

 2/3   首页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尾页

文章TAG:ofo  收集  深度  用户  时刻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