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要学会给自己作个人能力分析,职业发展规划。我们更应该关注的是个人的成长和发展,一个只想让员工为企业鞠躬尽瘁的企业,不是好企业;一个只为公司,不反省自己发展的个人,必将在未来被淘汰。毕竟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你如果在这个企业里既没有职位发展、金钱收获、技能成长,那么,你到底为啥那么要这么放弃自己,死待在这里呢?让我们常常扪心自问一下自己:你的职业目标是什么?你的兴趣爱好是什么?你的特长和优势是什么?你想成为什么样的人物?你的人生目标或职业价值观是什么?你到底想过一种什么样的生活?。

“跳槽”频率比较高的人,是不是能力不足的人?

从我做HR招聘这些年的观察来看,”跳槽“频率和能力没有绝对的负相关,单纯以能力来定性,并不合适。究竟怎么看待”跳槽“频率比较高的人呢?下面我来给大家做一些分析:一、”跳槽“频率和一个人的职业规划有关经常有人前来咨询时会问我:丁老师,跳槽多是否一定不好,不跳槽的那种人HR最喜欢了吧?我有些苦笑不得,对方有这样的误解我可以理解,因为这个社会总在批判年轻人浮躁、跳槽多。

我举几个例子来说明,跳槽频率的高低,真不是绝对的。1、朋友A,她在一个单位工作了整整十年,岗位是行政专员。因为单位效益越来越不景气,员工都看不到希望,于是A就从单位离职出来了。但是她面试了好多家,都没有拿到合适的offer。A说:求职时,面试官就是觉得她在一个单位做了十年,还是行政专员,有点怀疑她的能力。

是的,A这个人性格就是喜欢求稳,十年一个单位忠诚度是高,但这样的稳定就依赖于平台,而非个人自身。当平台不稳了,A也就不稳了。2、朋友B,她同样也工作了十年,期间跳槽三次,工作过四个公司。从一个HR助理一路做到HR总监。B有次自嘲:下次我再跳槽的话是不是太频繁了,估计没有公司会要我啦。我说:我并不觉得啊,因为你每一次跳槽都是依据自己的职业规划进行的,我看到的都是在往上走。

A和B,两个人,如果要比较现在的能力,那一定会说B更强,但事实上跳槽的频率也是B更高。我觉得这中间的差异,主要是源于两人的职业规划不同罢了,B从毕业开始就规划好了自己的职业生涯,要达成什么目标、实现的路径是怎么样的,当遇到好的机会,她果断会选择跳槽;而A一直是打工求稳的心态,只要一份工作能让自己一直干下去,为啥要考虑发展这么头疼的事情呢?二、能力不足的人,该如何选择跳槽说完A和B的故事,会令人产生一个疑惑:如果我也和B一样能力不足,是该多跳槽还是少跳槽好呢?我觉得有两点要考虑清楚:第一、导致你能力不足的原因是什么?究竟是你自己不努力学习、实践还是公司限制了你的发展?这非常关键,也就是心理学中常说的归因模式,是内归因素还是外归因素。

你自身原因导致的就是内归因素,那么即便你不跳槽,只要改变自己的工作态度、付出更多的努力,你也可以取得事业进步与职业发展。是公司原因导致的就是外归因素,你已经足够努力了,只是目前的平台无法提供你进一步发展的空间,那么跳槽就是有意义的一件事情,换到其他更好的公司,也许你的人生会翻开崭新的一页!第二、跳槽能给你带来什么价值?现在许多人跳槽的原因都很简单,一次吵架受了点委屈就裸辞,可是你是否想过:天下哪有不委屈的地方?这里的人际关系复杂,其他公司就很简单了吗?也许只是一个坑到另一个坑。

只要不突破你的道德底线,属于你个人的原则性问题,我觉得首先就不要冲动型跳槽。考虑跳槽的选择,一定要想清楚能给你带来的价值是什么?第一方面是钱,新的工作是否能给你的收入带来明显的增长?如果是,那我想可能你之前的公司让你低就了;第二方面是职业发展,新的工作是否给你更高的职位、更大的成长空间?如果是,那你是否又敢于接受挑战?第三方面是其他因素,例如新的工作机会是否让你的生活上更便利,是否有熟悉得领导更NICE等。

总之,职场上作为一个成年人,你需要有经济、理性的思维来选择对自己最有利的方案。假如找不到这样的价值点,我建议你先等一等,或者让更专业的猎头来帮助你。三、能力的培养关键取决于你自己以上分析了这么多,相信大家可以看出,能力和跳槽并没有绝对的关系。尤其是30岁以上的职场人,如果你对自己的能力增长还是依托于平台,我觉得你需要认真进行思考:究竟你能力的背后是平台的能力还是自身的能力。

 3/4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

文章TAG:跳槽率  跳槽  频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