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孝庄文皇后?

很是伟大的一个女人,也是一个特别聪慧美丽的女人,这一生都给了大清江山,儿子的离世让她痛心,孙儿的成熟让她欣慰,不得不说她真的是很坚强。孝庄皇后,博尔济吉特氏,清太宗爱新觉罗·皇太极之妃。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贤后,一生培养、辅佐顺治、康熙两代君主,是清初杰出的女政治家。人物简介孝庄(1613—1687)清代太宗皇太极妃,姓博尔济特氏,名布木布泰,出生于蒙古科尔沁部,乃贝勒寨桑之女。

十三岁时,嫁于后金四大贝勒之一的皇太极为妻。1636年皇太极改号大清称帝,被封为永福宫庄妃。后人根据其死后谥号称之为孝庄。其子福临即位后,是为顺治帝,孝庄被尊为皇太后。再后,其孙玄烨又嗣帝位,是为康熙,又被尊为太皇太后。史称“孝庄文皇后”。人物生平早年经历明万历四十一年(1613)二月初八日(3月28日)出生。

年轻时期的孝庄文皇后后金天命十年二月,十三岁的布木布泰,由她哥哥吴克善护送到盛京,嫁给皇太极。为其侧福晋。其姑哲哲为大福晋。后金天聪初,皇太极即汗位,其姑哲哲被封为大妃,称中宫大福晋;布木布泰被封为西侧妃,称西宫福晋。但当时没有东宫福晋,所以布木布泰在后宫位居第二位,仅次于其姑哲哲。天聪三年正月初八日生皇四女雅图(后封为固伦雍穆长公主)。

后金天聪六年二月,巴雅尔戴青之女扎鲁特博尔济吉特氏嫁皇太极为东侧妃,称东宫福晋。布木布泰在后宫地位仍然排第二位。天聪六年二月十二日生皇五女阿图(后封为固伦淑慧长公主)。天聪七年十一月十六日生皇七女(后封为固伦端献公主)。后金天聪八年八月,察哈尔林丹汗的遗孀窦土门福晋阿霸垓博尔济吉特·巴特玛·璪嫁皇太极为侧妃后金天聪九年十月初七日,侧妃扎鲁特博尔济吉特氏以不遂汗意,被改嫁给大臣叶赫部德勒格尔台吉之子南褚。

后金天聪八年十月,布木布泰的姐姐海兰珠嫁皇太极,宠冠后宫。后金天聪九年七月察哈尔林丹汗的遗孀囊囊大福晋阿霸垓博尔济吉特·娜木钟嫁皇太极。布木布泰之姐海兰珠、林丹汗遗孀陆续嫁与皇太极,使布木布泰在后宫的地位下降。受封庄妃崇德元年,皇太极在盛京称帝,册封崇德五宫后妃,也称五大福晋:皇太极时,蒙古族女子几乎垄断后宫,仅科尔沁贝勒宰桑-布和一家就有三位。

布木布泰从蒙古大草原来到盛京,给皇太极生下一男三女(儿子福临即后来的顺治帝),受封为永福宫庄妃。在皇太极生前,布木布泰在后宫的地位并不显赫。在后宫中受到皇太极专宠,统摄一切的是她姐姐宸妃。中宫-清宁宫皇后,称国君福晋科尔沁博尔济吉特氏,名哲哲(即孝端文皇后,是孝庄文皇后之姑),居首位。东宫-关雎宫宸妃,称东大福晋,科尔沁博尔济吉特氏,名海兰珠(即敏惠恭和元妃,是孝庄文皇后之姐),居第二位。

西宫-麟趾宫贵妃,称西大福晋,阿霸亥博尔济吉特氏,名娜木钟(即懿靖大贵妃),居第三位。次东宫-衍庆宫淑妃,称东侧福晋,阿霸亥博尔济吉特氏,名巴特玛·璪(即康惠淑妃),居第四位。次西宫-永福宫庄妃,称西侧福晋,科尔沁博尔济吉特氏,名布木布泰(即孝庄文皇后),居第五位。崇德三年正月三十日戌时(1638年03月15日)在盛京(今沈阳)皇宫的永福宫生皇九子福临。

尊为太后孝庄文皇后崇德八年八月二十六日,其子福临即位,改年号为“顺治”,与孝端文皇后两宫并尊,称(圣母)皇太后。顺治元年九月,迎至燕京(今北京)。顺治八年二月,世祖亲政,上徽号曰昭圣慈寿皇太后,简称昭圣皇太后;屡上徽号曰昭圣慈寿恭简安懿章庆皇太后。顺治十八年世祖崩,皇三子玄烨即位为康熙帝,尊为太皇太后,称昭圣太皇太后;屡上徽号,曰昭圣慈寿恭简安懿章庆敦惠温庄康和仁宣弘靖太皇太后。

孝庄太后生活俭朴,不事奢华,平定三藩时,把宫廷节省下的银两捐出犒赏出征士兵。每逢荒年歉岁,她总是把宫中积蓄拿出来赈济,全力配合、支持孙子的事业。她的表率行为,更使皇帝增加十二分敬意。康熙二十一年(1682)春,皇帝出巡盛京,沿途几乎每天派人驰书问候起居,报告自己行踪,并且把自己在河里捕抓的鲢鱼、鲫鱼脂封,派人送京给老祖母尝鲜;二十二年(1683)秋,康熙陪祖母巡幸五台山,一到上坡地方,皇帝每每下轿,亲自为祖母扶辇保护。

人物逝世康熙二十六年(1687)十二月,昭圣太皇太后病危,康熙皇帝昼夜不离左右,亲奉汤药,并亲自率领王公大臣步行到天坛,祈告上苍,请求折损自己生命,增延祖母寿数。康熙在诵读祝文时涕泪交颐,说:“忆自弱龄,早失估恃,趋承祖母膝下,三十余年,鞠养教诲,以至有成。设无祖母太皇太后,断不能致有今日成立,同极之恩,毕生难报……若大算或穷,愿减臣龄,冀增太皇太后数年之寿。

”然而自然规律是无法抗拒的,该月二十五日,孝庄走完了她的人生旅程,以七十五岁的高寿安然离开了人世,临终前她嘱咐康熙说:“太宗山陵奉安已久,不可为我轻动,况且我心中也舍不得你们父子,就将我在你父亲的孝陵附近择地安葬。”康熙皇帝给祖母上了尊崇的谥号—一孝庄仁宣诚宪恭懿翊天启圣文皇后,简称孝庄文皇后。根据她的遗愿,灵枢没有运往盛京与皇太极合葬,而是暂安在京东清东陵,并将孝庄生前居住的慈宁宫东王殿五间拆建于昌瑞山下,称“暂安奉殿”,停灵其中。

直至雍正三年(1725),才在暂安奉殿原处就地起建陵园,葬入地宫。因其陵在盛京太宗皇太极昭陵之西,故称“昭西陵”。昭西陵与昭陵遥相呼应,实乃一而二、二而一,若将其圈入东陵风水墙内,反而形成阻隔。雍正、乾隆累加谥,曰孝庄仁宣诚宪恭懿至德纯徽翊天启圣文皇后。人物评价清军入关、统一全国的过程中,有一位非常重要的女性—孝庄皇太后。

她一生培育、辅佐顺治、康熙两代君主,是清初杰出的女政治家。她姓博尔济特氏,名布木布泰,出生于蒙古科尔沁部,是贝勒寨桑的女儿。十三岁时,嫁给后金四大贝勒之一的皇太极为妻。1636年皇太极改号大清称帝,被封为永福宫庄妃。1643年,他的儿子福临(当时只六岁)即位,是为顺治帝,孝庄被尊为皇太后。顺治帝亲政后,很想有番作为,也颇为中原文化所吸引,但终因他周围尚未形成一支以他为主导的强有力的政治势力,致使他在与朝中反对汉化的勋旧大臣的较量中败下阵来,英年早逝。

孝庄皇太后用她超人的智慧和威望,使得政权平稳过渡。1654年,她八岁的孙子玄烨又嗣帝位,为康熙帝,她被尊为太皇太后,史称“孝庄文皇后”。在她的教导下。玄烨健康成长,一个未来杰出帝王的特质,在少年时代打下了根基。鳌拜集团铲除后,孝庄放手让玄烨理政,让他在实践中得到锻炼,又一再提醒他要谨慎用人、安勿忘危、勤修武备等。

对于祖母的教诲玄烨非常尊重,重大事情无不先征求意见,然后施行。孝庄生活俭朴,不事奢华,她总是把宫中积蓄拿出来赈济,全力配合、支持孙子的事业。在他们的携手努力下,清王朝从动乱走向稳定,经济从萧条走向繁荣,为平定三藩、统一台湾和边疆用兵等大规模战争奠定了物质基础。清王朝在康熙朝形成第一个黄金时代,其中包含了孝庄的一份功劳和心血。

孝庄是清朝历史上一位举足轻重、颇受关注的人物。在明末东北各族各部的混战中,她作为政治联姻的纽带出嫁。在后金的一步步成功中,她逐渐卷入一场又一场政治斗争的旋涡,并展示出了她卓越的政治才华,逐步确立了稳固的地位并成为清初政坛上的一个一言九鼎的人物。她一生经历清初三朝,正是由乱到治的关键历史时期。她全力辅佐皇帝,调和清宫内部矛盾和斗争,对稳定清初社会秩序,促进国家的统一作出了重大贡献,后世尊称她为“清代国母”。

如何读懂《道德经》?

谢谢邀请!怎样正解《道德经》?用通俗易懂的文字语言表达道,德,经,三字的真正含义,就是正解《道德经》!道一一有形的道就是人出行走的人行道,开车跑车道,现代化道的高速路道,高铁的火车跑的铁道......等等,这些道也是《道德经》里的道。无形的道就是人活在世上,在日常生活工作中谋求需要(去做大小事),按前后左右过程依次形成的道,也就是所说的“为人之道”。

上德一一上德就是人求生存,在日常生活工作中必须经过的道,任何人躲不过的道,在道上表现出来的行为,不管有形道和无形道都一样。人出行就会自觉走有形的人行道,遇相对来的人会自觉让开避免相撞,自觉按红灯停绿灯行,......等等,这些都是自觉行成有德行为表现。在无形道上也是一样自觉行道,如人早上起来,自觉刷牙洗脸再吃早歺,自觉行成养生行为表现,还有在人行道路上开沟排水,能后填平修好行为表现,做生意自觉形成不贩假,不造假,不卖假的行为表现......等等,这也是自觉行为德的表现,下德一一下德的行为在无形和有形道上表现与上德相反,有意为之行为,达到欲望目的,达到利益目的,非正常手段获取,也就是我们当今社会中指责为“下三烂”行为,就是烂思想,烂行为,烂道理,完全违背天地良心。

以上表述就是德的行为表现,在有形道和无形道中自觉行为,称之为上德行为表现。反之就是下德行为表现。上德行为是符合天地良心的行为,下德是违背天地良心的行为。天和地是宇宙间自然行成的,雷电风雨,冰天雪地是大自然行为表现,是更改不了的,这些自然现象对人类社会是没有私心的,是没有偏心的,所以上德也叫天地良心,下德是违背天地良心,就是这个道理。

《孝经》是怎样的一本书?

所谓孝经,就是讨论教道真义的书,内容为记载孔子对弟子曾参论孝的情形。全书也只不过一千八百余字。全书十六章,自古即备受推崇,视为封建道德伦理的主体。书中内容有,开宗明义章,天子章,诸侯章,卿大夫章,士人章,庶民章等。不过,传说,孝经,是孔子自己作的或曾参和他门下弟子作的。但事实上,却是到了战国时期,由曾子学派的人们编著的,这本书虽然不包括在儒家基本文献的,五经,之内,但如同孝经纬上所说的,吾志在春秋,行在孝经,一般,它和,五经,同样受重视,历代皇帝都把它当作治国,教化的要具。

而唐玄宗更是将两种版本,文孝经和古孝经,的优劣,拿来让各家学者加以议论。以今文为中心,采用古文的解释,亲自加以注释,使其广为流传,这就是被包括在十三经注疏里的御注孝经。后来曾有一些迷信的传说,就是唐玄宗受难于安禄山之乱时,一般人更认为这是他排斥古文孝经的结果。另外一种说法,就是在农民起义时,地方官只要当众宣诵,孝经,即可镇压住。

被东南大学计算机类录取,这个专业怎么样

★高校专业那些事★为您分析,分享,解惑上什么样的大学好?街头老太太都知道,上211/985重点大学,那211/985重点大学中哪个大学最好?下至呀呀学语幼儿园小朋友,上至百岁白发苍苍老人都会告诉你:清华北大。一般情况下,除了清华北大,基本其他大学也就高中生知道。普通人更很难知晓,但是对于一个大学,常看电视一般都知道:东南大学,都说这个大学在福建,东南电视台就是这个大学的,或者这个大学就是东南电视台办的。

其实这个大学和福建没毛关系,也不在福建,而在南京,原名南京工学院。东南大学,目前是教育部直属的国家211工程,985工程全国重点大学,世界一流建设大学。提起东南大学很多人不知道,提起南京工学院,几乎很多老教授就会抚掌大笑:此乃中/央大学工学院也。东南大学实力如何?东南大学是著名的四大工学院之一,其他三大工学院是华中工学院,华南工学院,大连工学院。

当年国家规划每一个行政大区各建设一个综合性工学院。华中工学院代表华中区,南京工学院代表华东区,华南工学院代表华南区,大理工学院代表东北区。除了四大工学院,其他都是专门工学院,不是综合性工学院。后来四大工学院发展为现在的华中科技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大连理工大学,东南大学。实力不用说,国内顶级的工科水平。

仅次于清华,哈工大,上海交通大学,高于其他高校。a 学科全国第十名,比南京大学,哈工大,都要厉害额。记住,东南大学是国内顶级的工科大学。学科评估东南大学学科实力强劲,在电子信息领域的电子科学与技术,通信与信息系统,生物医学工程都获a类学科。遗憾的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只是b 。东南大学计算机实力。

东南大学计算机专业虽然学科评估是b ,其实在全国排名也很靠前,大概在二十多名,目前拥有一个国家重点学科:计算机应用技术。但是东南大学已经开始重视计算机专业。在双一流学科建设上,共有10个建设学科,其中就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目前东南大学的学科总体实力大概在25名左右。注意,第24名就是a级学科了。东南大学这个专业怎么样?首先我再次告诉你们任何学校最好找工作,毕业待遇最好的理工科专业都是计算机,不论这个大学是什么样的大学,大学越好,毕业待遇越好,在此基础上,大学越好,毕业待遇越好,这是行业问题。

比如北京科技大学是原来的北京钢铁学院,计算机够差的,计算机专业就业质量是北京科技大学最好的。中国农业大学 就业最好的依旧是计算机。电子科技大学,电子通信是王牌,就业最好的依旧是计算机。对于东南大学,可以说。全校毕业待遇最好的依旧是计算机。当然计算机也分很多方向,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起薪都是两万以上,虽然这个专业不是东南大学的优势专业,但是就业质量是远超东南大学的王牌土木/建筑/电子/生物医学工程,所以录取分数相当的高,基本上在东南大学里数一数二,分数最高的前三名专业之一。

康熙皇帝成功继位后,他的兄弟们下场如何?

这个问题老梁来回答。就康熙这事,咱得跟他老爹顺治的头上讲起,毕竟有了老爹他才会有兄弟不是。顺治话说这顺治一辈子过的也糟心,想当年皇太极一个不小心给自己整了个猝死,这事闹的。本来他以为自己还年富力强,这屁股底下的皇位咋也得再蹲个十七八年,结果就这走了,连遗嘱都没来得及留下。结果满清高层为了那皇位,都快打破脑壳了。

争夺皇位的就两人,一个是皇太极的大小子豪格,另一个是皇太极的兄弟多尔衮。两人脑壳一般的大,胳膊腕子一般的粗,豪格屁股后面有上三旗撑着,皇太极因为军功一帮子大老爷们撑着,谁也奈何不了谁,结果两人各退一步,就把个六岁的小屁孩顺治推了出来。豪格的支持者济尔哈朗做了第一摄政,多尔衮做了第二摄政,这台面上掰手腕子这就成了台面下开始掰手腕子,结果豪格光长了肌肉,没长多少脑子,被整到监狱里玩死了。

至此以后顺治的脑壳上蹲了俩爹,一个是皇太极另一个就是多尔衮(后爸)。顺治蹲在皇位上,这一熬就熬了八年,多尔衮玩狩猎游戏的时候,一不小心从马上掉下来死在了古北口。已经十四岁的顺治这才开始亲政,从这一刻开始,他才把握住了自己的命运。从这头看顺治是很幸运的,但他的感情生活是极其不幸的。先后娶了俩皇后,分别是孝庄的侄女和侄孙女,这俩人他没一个喜欢的。

好不容易喜欢上一个董鄂妃,结果整的自己个的老妈孝庄很不高兴。咱也说这董鄂妃他的命也薄了点,好不容易生个儿子还夭折了,结果想孩子想的把自己个命个搭上了,这年也就二十二岁。这一家伙把个顺治要了老命了,四个月后,这就整了一身的天花也走完了一生,岁数也就是二十四岁。另一说呢,这顺治在董鄂妃死了之后,心灰意冷把脑壳剃光了,蹲五台山出家了,好死不死的就是不会去当皇帝,就要当和尚。

这不管咋说,到了这时间点上,这历史的舞台上就没有顺治这人了。而康熙在这个时候,顺利的接了顺治的班,开始朝九晚五的当皇帝。题主的问题虽然说这顺治离开的时候年轻,但架不住人家结婚结的早,所以就留下了八个儿子六个女儿外加三养女。这女孩咱就不说了,毕竟题主问的是兄弟不是。首先是这皇长子——牛钮。这名字起的就像是个女孩一样,是庶妃巴氏所生,但只活了八十九天,所以和康熙产生不了啥交际,咱就略过。

下边这位是皇次子——福全。这位比康熙大一岁,他的母亲是董鄂氏宁悫妃。在这里老梁提一句,这董鄂氏可不是前头那董鄂妃,这俩人大家伙千万别搞混了。福全这人作为康熙的异母兄弟,没啥大的野心,就想整个贤王的标签贴脑壳上嘚瑟嘚瑟,所以和这康熙没啥利益冲突。当年康熙就问过他:“你这人有啥愿望?”“呵呵!俺没啥大的愿望,就是想当个贤王让后辈子孙拿出来也能嘚瑟嘚瑟!”这福全还挺不好意思的。

“那我就成全你好了!”康熙抠着胡子算是答应下来。所以从这段对话中我们也能看出来,这福全和康熙俩人是好兄弟,好哥们。他这人对孝庄也上心,是个孝顺的孩子。到了康熙六年的时候,康熙就给福全脑壳上帖了一个裕亲王的标签,这就拉到满清的权利中心来嘚瑟了。这到了康熙二十七年也就是1688年的时候,康熙决定要弄死噶尔丹。

一巴掌就把福全给拍了出去,捎带着搞了一顶抚远大将军的帽子,全权负责整个战事。老梁说一句,这抚远大将军听着似乎就是个将军衔,没啥大不了了,可您忘记了这是满清,这衔可了不得。在满清文武不通的两套体系下,这衔可是左管文官右管武官,不听话的不用和皇帝打招呼,别管多大的官,提刀子弄死你,没啥大问题。当年的年羹尧就是靠着这头衔上下嘚瑟,最后嘚瑟够了,被雍正一股脑摁地上摩擦去了。

所以从这一点上就能看出了,康熙是多么的信任这福全。最值得福全炫耀的是,他撞上了上万匹骆驼组成的驼城。老梁也觉得好笑,这噶尔达也真是,这都是火器时代,他还在玩驼城,结果让福全拿大炮给炸上了天。这一家伙把个康熙高兴坏了,大大的嘉奖,可后边这福全却缩了,没有乘胜追击,蹲地头上搞修整,把个康熙气坏了。“这叫啥?这叫延误战机?懂不懂?”康熙暴怒。

福全听了,这撅起屁股开始追噶尔达,结果噶尔达整了一个保证书,说以后不会来大华夏地头上凑热闹了啥的。哎!这福全就当真了,没有请示,撅着屁股就回来了,结果噶尔丹乘这时间,跑路了,一家伙就出了境外。康熙怒向胆中生:“啥玩意?就这么个破纸片子就被忽悠瘸了?罚!”得,三年的工资没了,脑壳上这三佐领的帽子给撸了,还被康熙一脚给踹出了满清的权利中心。

当然这是公事,办砸了当然得罚,但这罚的也仅仅是皮毛,伤不了筋骨。蹲在故宫的家门里,人家还是好兄弟。您要换一个人来试试,蹲大牢算是轻的了。此后,康熙又攒了不少大头兵,这又要和噶尔丹开干,这福全还是大脑壳,这一次把噶尔丹逼上了绝路,自杀了事。这连年的打仗把这福全的身体给整垮了,五十岁就死了,把个康熙哭的稀里哗啦。

咱接着往下聊,这皇三子就是康熙本人,这就不用给大家伙介绍了。接着是皇四子,他的生母是顺治的最爱董鄂妃,这孩子就活了三个多月,和康熙没啥交际的。后边是皇五子常宁,他的母亲是庶妃陈氏,比康熙小三岁。这人也许是和康熙属相相冲是咋的了,就不受康熙待见。当年大臣提议将康熙的兄弟们都封王得了,毕竟活着的没几个人不是。

结果这提案放康熙的炕头上,整了一句:“这封王是个大事,那得看德性,就这常宁他真不够格!”瞅见没就这康熙给常宁下的评语,后来估计是面子问题,还是咋的了,最后还是赏了一个和硕恭亲王的帽子给这常宁戴上了。但后边跟了一恶心事,让他娶了吴应熊的闺女,你说这事弄的。按照满清的规矩满汉是不通婚的,您这康熙给常宁弄这么一出,那不是恶心他吗?当然这常宁的能力还是有的,搞噶尔丹的时候,独率一军西征。

但到了常宁死的时候,康熙连个谥号都没给常宁,你说一个给满清立过功劳,而且还是皇室成员的人,居然吝啬的连个谥号都没有,这不是有意见是啥?当然相对于那些个让皇帝瞅不顺眼被弄死的人来比较,他这算是好的了,毕竟还弄了个亲王的帽子当当,算是有个不算体面的善终吧。皇六子叫奇绶,活到七岁就没了,所以他这里也不算。皇七子隆禧,算是康熙的小弟弟,康熙表示很喜欢这小弟弟,直接就丢了一顶纯亲王的帽子给他。

但这人长到二十岁的时候,就得病了。康熙着急忙慌的派御医去瞅,也没捞回来。死了之后,康熙罢朝三天,表示哀悼。就这事足可以看出隆禧在康熙心中的分量。皇八子永干,八岁的时候就没了,也没啥交际的。所以康熙就三兄弟,其中两个很得宠,福全和隆禧是最得宠的。福全这一脉封了王,虽然不是啥铁帽子王,但也传了足足五代人,还都是皇帝手动续费的,你就说好不好。

孝庄太后的灵柩37年未下葬,遗体是怎么样保存的?

这个问题还是我来给大家聊聊吧,孝庄太后在康熙二十六年十二月二十五日崩逝(1688.1.27),此后因为康熙大帝对孝庄太后葬地的难以取舍导致灵柩停放在清东陵陵区风水墙外的暂安奉殿达37年之久。这期间遗体当然是在棺椁里正常保存的,并没有采取所谓专门防腐的措施,因为清代皇家根本就没有追求遗体不腐的传统。清代顺治皇帝之后无论是皇帝、太后还是妃嫔死后,经过大殓遗体放入内棺后套上外椁,在棺椁上漆饰几十遍金漆(漆饰次数依地位而定),自此以后棺椁无论是暂安停放还是奉安地宫都不在打开。

那为什么说清代皇家不追求遗体的不腐呢?原因如下:清初满族有火葬的传统。清朝是满族人建立的朝代,在没有进关的时候满族就已经采用火化的方式安葬遗体了。在康熙年间所著的《大清会典》里记述了清太宗皇太极的葬礼,里面提到在皇太极驾崩一周年的时候将梓宫火化,然后由皇后、公主等捡殓骨殖的情形。请看原文“是日,奉移梓宫升化,行练殓礼。

皇后、公主等诣升化处举哀,恭行练殓”。不只是皇太极,包括顺治皇帝也是以火化的方式以骨灰入葬孝陵地宫的。还有1981年对清永陵地宫的考古也发现努尔哈赤的叔叔爱新觉罗·礼敦和爱新觉罗·塔察篇古也都是以骨灰的方式安葬地宫。▲清永陵地宫骨灰罐那为什么当时满族会有火葬的传统呢?其实这和当时满族人游牧、渔猎的生活方式相关,乾隆皇帝曾说过满人火葬这个问题,他说“本朝兆迹关东,以师兵为营卫,迁徙靡常,遇父母之丧,弃之不忍,携之不能,顾用火化以便随身奉持。

综上我们可以知道清代初期皇家甚至还在沿用入关前的火葬旧制,所以以后改用土葬之后也不会对尸体的防腐有什么特别要求。换句话说,火化都能接受,遗体正常腐败又有什么不可呢。孝庄太后灵柩暂安时的种种安排只是正常做法与防腐无关。很多人都将祭拜时间、楠木棺椁以及地下暂安当做是为了遗体不腐胡乱关联起来,其实根本就没有关系。

⒈使用楠木棺椁是因为楠木耐腐、防虫、不容易变形的特性,所以很多皇宫里的家具、书柜等都用楠木制作,这和防止遗体腐败关系不大。▲纯惠皇贵妃地宫(那拉皇后棺椁早已腐朽,只能将纯惠皇贵妃棺椁分开使用)⒉祭拜时间在冬季竟被有些人也说成是为了防腐,真是滑天下之大稽。皇陵最重要的祭祀是“四时大祭”和周年祭,四时大祭包括清明、中元、冬至、岁暮四个时间,孝庄太后是12月25日崩逝的,那么周年祭当然就在冬天啦,还有祭祀并不会打开地下暂安处,只是在大殿里祭祀牌位,所以祭拜时间在冬天是为了防腐这个说法实在荒唐。

▲孝庄太后昭西陵隆恩殿(暂安奉殿改建)⒊孝庄太后灵柩暂安在地下这个说法还有待考证,史界对此也有争议,我们暂且不谈,就暂且相信是在地下奉安,这和防腐有什么关系呢?根据史料清代皇帝棺椁暂安时有的在地下也有在地上的,而且棺椁从京城殡宫奉移到陵寝附近的时间是比较长的,少则几月多则几年,所以这和防止遗体不腐没有关系。

▲隆裕太后棺椁综上所述,清代皇家因为早期还在实行火葬旧俗,是在康熙二十年之后才改为效仿汉族土葬的,所以对遗体的防腐并没有特殊要求,也未见史料关于这方面的记载,而孝庄太后停灵37年之久,期间也没有专门采取防腐措施。我觉得清朝作为最后一个封建朝代,清初的康熙皇帝对遗体的不腐有比较理性的认知,而且因为早期实行火化的风俗,使得皇家对遗体的不腐保存并没有那么在意,所以对孝庄太后灵柩里的遗体并没有采取防腐的措施,只是正常保存。

京沪二线规划中在山东滨州的走向如何,在滨州设站吗?

2017年4月10日,中国铁路建设投资公司发布项目招标公告,称开展《天津至潍坊铁路勘察设计项目》一次性勘探设计总体招标,招标编号:2017SJZB-5-TW。眼尖的朋友一定会注意到,这个天津至潍坊高铁项目与2016年我省推进的滨州至东营至潍坊高铁项目是一个项目。滨州至东营至潍坊高铁项目只不过是天津至潍坊高铁的山东段。

该项目进入山东后在滨州市区设站无疑。这也就意味着,滨州距离通高铁又进了一步。据悉,该项目由中国铁路总公司、天津、河北、山东省合资建设,委托中国铁路建设投资公司作为招标代理机构,进行勘察设计一次性总体招标。天津至潍坊铁路是中长期铁路网规划“八纵八横”高速铁路网京沪通道辅助通道(即京沪东线)的组成部分。那么滨州人到底什么时候才能做上高铁呢?该投标文件递交截止时间为2017年5月23日14时00分,开标时间定于2017年5月23日14时00分。

据以上时点分析,该项目将在年内完成勘探设计,有望明年正式开工。按一般推算,工期约三年。基此推算2020年可竣工,2021年可正式运营。 原滨州市发改委副主任刘连营认为,京沪高铁东线有望明年动工 ,与以上时间点不谋而合。刘连营还称,此前媒体上所谓京沪东线“黄骅到东营、甩了滨州在沾化设站”纯为无稽之谈。在滨州境内至少应有无棣、沾化、滨州三个站。

“谋可寡而不可众,利可共而不可独”,应该怎样理解这句话?

这句话堪称“人生座右铭”!它是晚清重臣曾国藩的名言。曾国藩,春秋战国时期曾子70世孙,近代政治家、战略家、文学家和理学家,湘军统帅,晚清四大名臣之一,被誉“晚清时代的半个圣人”。曾国藩的思想与见解,对后世影响深远,备受后世推崇与赞誉,伟人毛泽东评价他:“予于近人,独服曾文正”。的确,曾国藩在知人善用、为人处事等颇有见解,他的很多思想至今仍让我们奉若神明。

有人说,读懂曾国藩的人生“六戒”,就学到了他的做人做事之道。名言“利可共而不可独,谋可寡而不可众”,出自曾国藩人生“六戒”中的第四戒。我们先来看看有哪“六戒”?第一戒:久利之事勿为,众争之地勿往第二戒:勿以小恶弃人大美,勿以小怨忘人大恩第三戒:说人之短乃护己之短,夸己之长乃忌人之长第四戒:利可共而不可独,谋可寡而不可众第五戒:古今之庸人,皆以一惰字致败,天下古今之才人,皆以一傲字致败第六戒:凡办大事,以识为主,以才为辅;凡成大事,人谋居半,天意居半这六戒中的每一戒,都是至理名言、醒世恒言,对我们职场事业、为人处事等,都起着很好的指导作用,今天主要说曾国藩的第四戒。

“利可共而不可独,谋可寡而不可众”,从字面意思上不难理解,意思是:利益要共享而不能独占,谋略要隐蔽而不可公之于众。一心想独得利益必定失败,众人谋略计划必遭泄露。简而言之,就是说:利益可以共同享用而不可以独占,出谋划策时要人少而不可人多。为什么要这么说呢?利可共而不可独利益要共享不可独占。当我们得到一定利益时,应该与大众分享,而不应该“吃独食”,要学会并懂得“分享”。

西楚霸王项羽,是力能扛鼎、气压万夫的一代枭雄,但他在“利共”方面很差,没有与将领分享利益的胸怀与气魄,他手下第一谋士范增也如此。老部下韩信这样评价项羽:“将士如果受了伤,他会亲自拎着饭篮去探视,流着泪拉着你的手,说长道短。可是我们有了战功,他要封一个官爵,一颗印捏在手上,磨过来磨过去”。项羽这样的“吝啬”劲,让人忍俊不禁,你都不舍得给部下利益,满足他们的诉求,他们又为什么要为你卖命呢?没有直接的利益驱使他们又图什么呢?反观刘邦,却截然相反,他深谙人性的弱点,明白重赏之下必有勇夫。

在垓下会战前夕,韩信、彭越、英布等将领按兵不动,就是想要在既得利益上讨价还价。而这时,刘邦就表现出了他强大的气魄和胸襟,果断承诺给3人封王,3人在巨大利益驱使下,与刘邦共同奋力合围项羽,最终取得了楚汉战争的胜利。刘邦虽出身农家,却卓识远见、豁达大度,他废除秦朝苛法,约法三章、收买人心,并且知人善任,虚心纳谏,令天下勇士纷纷投奔,最终终于击杀项羽,赢得楚汉战争,一统天下。

刘邦天生拥有识人用人驭人的领导才能,即帝王之术,即便楚强汉弱又如何?战争的结局是楚败汉胜。而在此过程中,最关键的是刘邦熟知人性,懂得“利益共享”。“汉皇千古一英雄,休笑当年马上功。试问后来为帝者,谁人曾出范围中”,就是对刘邦的赞誉。毛泽东评价刘邦:“封建皇帝里边最厉害的一个”。“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司马迁在《史记》里如是说。

这句话什么意思呢?就是说天下人为了利益蜂拥而至,为了利益各奔东西。利益,从古至今都是大多数人渴望得到的,尊崇利益至上。“人为财死,鸟为食亡” 这句话总结很经典,虽然有些过,但同时也说明了利益的重要性。谁如果想独占了利益而不与他人分享,只顾着自己“吃独食”,那么结果可想而知,他必会引发众怒,成为众矢之的,最终一败涂地。

谋可寡而不可众谋略要隐蔽而不可公之于众。我们谋划一件大事时,应该与少数人商量,而不必与大多数人一同商量,或广而告之。这个世界上,真理永远掌握在少数人手中,在一个团队中有主见者并不多。而且这个社会永远遵循的是丛林法则,而这个丛林法则又离不开“二八定律”。什么是二八定律?二八定律,也被称为 80/20 法则、关键少数法则、八二法则、帕累托法则等,是指约仅有20%的变因操纵着80%的局面。

比如,意大利约有80%的土地由20%的人口所有、80%的豌豆产量来自20%的植株等。这个原则在企业管理中广泛运用。那么回到“谋可寡而不可众”名言里,套用二八定律,也就说20%的人掌握着整个谋划事件的胜败局面,这里的20%指小范围、极少数。在一个企业里,公司的战略规划、重大决策等,都是公司CEO和少数高层商议决定的,老板有什么重要决定,还要同全体员工讨论吗?在一支军队里,战略战术等机密是在军事首长们小范围内制定的,军事策略也不可能与全体将士们做讨论,将士们只需执行就好。

本人在一家公司任HRD,有一次组织全体员工讨论人资制度,结果一个小小的考勤制度竟讨论了3个月之久还悬而未决,最后只得在中高层里讨论完成后,就予以了发布。可想而知,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重大谋略、计划、决定等只适于小范围内产生,而不适于广而告之,也不必让所有人都参与进来。曾国藩的“利可共而不可独,谋可寡而不可众”堪称我们的“人生座右铭”,它教育我们:不要重眼前小利而要重远大宏图,不要重务民主虚名而要重实际。

这句话在我们现实生活中很适用,对我们工作、生活、学习等起到了很大的指导作用,曾国藩的思想对后世影响深远。曾国藩在其他方面,也有独到的见解。01:在交友方面,曾国藩认为交友贵雅量,要“推诚守正,委曲含宏,而无私意猜疑之弊”。“凡事不可占人半点便宜,不可轻取人财”,要集思广益,兼听而不失聪。02:在处世方面,曾国藩认为身居高官“总以钱少产薄为妙”,“居官以耐烦为第一要义”,“德以满而损,福以骄而减矣”。

03:为人处事须在“淡”字上着意。“不特富贵功名及身家之顺逆,子姓之旺否悉由天定,即学问德行之成立与否,亦大半关乎天事,一概笑而忘之”。04:“功不必自己出,名不必自己成”,“功成身退,愈急愈好”......等等。蒋公曾称赞曾国藩:“曾公乃国人精神之典范”。曾国藩的思想,体现了一种经世致用的务实精神,值得我们一生仰望并学习。

《长安十二时辰》中,太子雄心勃勃要干一番大事,那历史上的太子李亨登基后,表现如何?

李玙剧照古代中国,自秦汉时起,皇帝可谓“高危职业”之一。被权臣弑杀、废黜,被大臣蒙蔽,被民众推翻,……屡见不鲜,以至于南朝刘宋末代皇帝宋顺帝刘准在被逼“禅位”时,发誓曰:“愿生生世世,再不生帝王家!”连带着历代很多储君,费尽心机博取太子之位;期间要眼观六路、耳听八方,提防父皇、母后(父皇的其她妃嫔)、兄弟、权臣方方面面的明枪暗箭;稍有不慎,轻则被废,重则丧命。

表面上的风光无两,暗地里却“步步惊心”!即便如此,未来“九五之尊”的耀眼光环,还是“引无数英雄竞折腰”,在古代中国宫廷中,上演了一幕幕夺嫡大戏。正在热播的古装架空悬疑剧《长安十二时辰》,就围绕着太子的立、废,展开了一幕幕惊心动魄的较量。《长安十二时辰》中的林九郎,原型李林甫剧中,右相林九郎意图劝诱唐玄宗废黜太子李玙,李必、张小敬等通过对一系列案件的侦破,多次挫败林九郎的阴谋,保全了太子。

剧中所说的林九郎阴谋废黜太子,历史上是否确有其事?为达到废黜太子目的,他都采取了哪些手段?他这样做的动机,又是什么?太子经历了哪些劫难?没有剧中那些神通广大,如同开挂的主角们的扶持,他怎样避免重蹈以往兄弟们被废杀的覆辙,一步步稳健地登上皇位?下面,我们就依据相关史书的记载,对上述问题,略作解答。一、李瑛的立、废,证明“子以母贵”确是宫廷中亘古不变的真理创立唐朝“开元盛世”的唐玄宗李隆基的第一个太子,是他封临淄王,实授官职是潞州别驾期间(708年—710年),与潞州籍倡伎出身、能歌善舞的赵氏所生的儿子李嗣谦,他在唐玄宗的儿子们当中,排行第二。

唐玄宗长子李琮,年轻时狩猎时,被野兽伤害毁容,丧失了被立为储君的资格。开元三年(715年)正月,李鸿(李嗣谦改名)或因排序第二,且母亲受唐玄宗宠爱,而被唐玄宗选立为皇太子,并娶唐玄宗女唐昌公主的丈夫(驸马)薛锈的妹妹为太子妃。李瑛剧照风流成性的李隆基即位后,宫廷美女如云,李隆基很快有了新宠,她就是武则天的侄孙女武惠妃。

原本受宠的太子李瑛(李鸿改名)的生母赵丽妃、鄂王李瑶的生母皇甫德仪、光王李琚的生母刘才人等嫔妃,皆被冷落。尤其当武惠妃陆续诞育几名子女,赵丽妃又于开元十四年(726年)去世后,李瑛等越发感觉到父皇的冷落,和武惠妃及其亲生子女的觊觎、欺凌。《杨贵妃秘史》武惠妃剧照(何赛飞饰演)“人无伤虎意,虎有害人心”。

李瑛等对母亲失宠,虽多有怨愤之言,但并没有采取什么威胁武惠妃及其子女地位、生命的举措。相反,武惠妃却在积极谋划夺嫡。她先是让女儿咸宜公主的驸马杨洄每天伺察李瑛,不断向武惠妃毁谤李瑛。武惠妃则以此为据,向唐玄宗哭诉太子意图谋害她们母子。唐玄宗震怒,不加详察,欲废太子。赖中书令张九龄援引春秋时晋国骊姬、西汉江充、西晋贾南风等以往谋害太子、动摇国本的先例,极力谏阻。

唐玄宗才暂时作罢。一计不成,武惠妃又设一计。开元二十五年(737年),武惠妃谎称宫禁内有盗贼,急召李瑛、李瑶、李琚三兄弟与薛锈率兵入宫勤王。李瑛等情急之下,未加详察,顶盔贯甲,率兵冲入皇宫。武惠妃却对玄宗说,李瑛三兄弟发动兵变,意图废黜皇帝,杀害武惠妃母子。靠兵变登上皇位的唐玄宗深知兵变的危害,勃然大怒,立刻下诏将三兄弟逮捕。

未经详审,就在武惠妃撺掇下,将兄弟三人废为庶人,不久赐死。正所谓“子以母贵”,母亲不再受宠,儿子就要被废杀了。二、没有优势,就是最大的优势:李亨被立为储君的启示李瑛被废杀后,太子之位空悬,诸位皇子都虎视眈眈,志在必得,一场储位争夺战,似乎迫在眉睫了。在众多皇子中,竞争力最强的,可能莫过于武惠妃之子寿王李瑁。

这个名字似乎很耳熟?对,他的王妃,就是后来被老爸唐玄宗霸占去的杨贵妃杨玉环!李瑁与杨玉环剧照当然,我们之所以说李瑁争储优势最大,并不是因为他将杨玉环“忍痛割爱”,献给了父皇,这都是以后发生的事情。李瑁之所以颇得父皇宠爱,原因一是我们在第一节中提到的“子以母贵”问题;武惠妃集唐玄宗“三千宠爱于一身”,在后宫中无与伦比的地位,是李瑁得到父亲宠爱,争储的最强有力的内援。

除武惠妃这位最强内援外,李瑁还有一位强大的外援。他就是后来以“口蜜腹剑”闻名后世的奸相李林甫(《长安十二时辰》中林九郎的原型)。李林甫(683年—753年),小字哥奴,唐高祖李渊堂弟长平肃王李叔良的曾孙。李林甫踏上仕途后,历任千牛直长、太子中允、国子司业、御史中丞、刑部侍郎、吏部侍郎等职。开元二十四年(736年),李林甫接替张九龄,升任中书令(唐朝宰相之一)。

长期的宦海厮混,使他充分认识到朝中有强大靠山的重要性。思来想去,他最终选中了最受唐玄宗宠爱的武惠妃。他通过宦官,与武惠妃建立起联系。他向武惠妃表示,愿尽心尽力保护寿王。武惠妃投桃报李,多次暗中提携李林甫。唐玄宗第一次在武惠妃撺掇下,意图废黜太子李瑛时,张九龄极力谏阻,表示不敢奉诏。时任礼部尚书的李林甫,却在朝堂上一言不发。

退朝后,他私下对宦官说:“废立太子,乃天子家事,何必与外人商议。”其心意,已不言而喻了。开元二十六年(738年),兼领陇右、河西节度使,权势更重的李林甫继续多次向唐玄宗进言,建议立李瑁为太子。不过,出乎李瑁、李林甫等人意料的是,唐玄宗却最终在众多皇子中,选立忠王李玙为皇太子。李玙(711年2月21日—762年5月16日),出生后起名叫李嗣升,后改名李浚、李玙。

他是唐玄宗第三子。不过,他尚在母亲腹中时,正值太子李隆基与姑姑太平公主权力生死较量的紧要关头。为避免授人以柄,不利于己,李隆基竟命李玙母亲服堕胎药。只是由于事态转瞬变化,李隆基在权争中胜出,李玙侥幸得以幸存。李玙出生后,始终不显山不露水,除遥领(有名无实)过安西大都护等职外,“泯然众人”,并无突出的勋绩。

或许,即使李玙本人,恐怕也不会认为自己具有争储的资本。或许正象老子所说,“天之道,不争而善胜”、“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很多人,或许也包括李玙自己,认为自己争储的劣势,在唐玄宗看来,却恰恰都是他的优势:李玙是唐玄宗第三子,位序居前;李玙仁孝恭谨,勤奋好学。当然,唐玄宗没有说出来的理由,或许是因为李玙不象李瑁等皇子那样,与外官有盘根错节的联系。

毕竟,皇子、朝臣结党,也是很多皇帝的禁忌。而李玙的“清白”,倒成了他获储位的最大优势。三、李林甫对李亨的“阻击”,李亨如何突出重围?李林甫旗帜鲜明地拥立李瑁,却意外落败。压错宝、站错队的李林甫担心太子日后即位,会跟他算旧账。为铲除祸患,李林甫及其党羽,对太子一次次的进行“阻击”,意图将太子拉下马来。而对太子密集“截击”的时间点,不是《长安》所说的天宝二载,而是天宝五载(746年)。

天宝五载正月,曾在李亨忠王府任职,时任陇右节度使的皇甫惟明又被授予领河西节度使的职务。他来到京师长安,觐见唐玄宗,向玄宗进献与吐蕃作战时缴获的战利品,并与李亨重叙旧情。觐见唐玄宗时,皇甫惟明明确提出,应将李林甫撤职查办。他还向唐玄宗举荐李亨的妻兄韦坚大才堪用。李林甫得悉皇甫惟明的密奏后,加紧布置反击。

正月十五日元宵夜,李亨以观灯为借口,出宫与韦坚相见。交谈一番后,太子离开。韦坚约皇甫惟明夜游观灯。观赏后,二人又一同前往位于崇仁坊中的景龙道观密谈。李林甫获悉此信息后,立即指使心腹御史中丞杨慎矜上奏,弹劾韦坚私自与边将会晤,或许密谋拥立太子为帝。唐玄宗阅奏后,下诏审讯。李林甫趁机指使手下罗织罪状,想将太子牵扯进案中。

唐玄宗虽命李林甫彻查此事,但他并不想将太子牵扯进来。令李林甫等失望的是,在唐玄宗授意下,有司仅对韦坚、皇甫惟明予以惩治,将二人贬官,褫夺皇甫惟明的兵权。为避嫌疑,李亨主动提出休弃太子妃韦氏。李亨的谨慎,使他度过了这场严峻的政治危机。十一月,李林甫趁太子良娣(皇太子妾的称号,地位仅次于太子妃)杜氏的父亲杜有邻与女婿柳勣不和,互相告讦,再次发起一场针对太子的冤狱。

杜有邻、柳勣及一批亲近太子的地方官或被杖毙,或自尽身亡,杜良娣被废为庶人。只是在唐玄宗干预下,太子才再次侥幸置身事外。天宝十一年十一月(753年1月),李林甫病死。太子与李林甫之间的权争,才宣告终结。不过,继李林甫而起为相的杨国忠,虽与李林甫有仇,且不遗余力的清算李林甫。不过,他与太子之间,依然明争暗斗。

太子凭借谨慎、隐忍,才屡屡渡过危机。文史君说“最是无情帝王家”,在古代中国宫廷中,父母与子女、兄弟之间,为争夺最高统治权,屡屡明争暗斗,甚至演变为血腥屠杀。伦理、亲情、道德、规则,这一切的一切,在权争面前,脆弱的不堪一击。唐玄宗朝太子立、废风波,无疑是这一幕幕手足相残的历史悲剧中的一幕。不过,这一幕幕风波,也有值得后人借鉴、深思之处:李亨之所以能够在众多皇子中脱颖而出,被选立为太子,且在惊涛骇浪中,屹立不倒,既不是因为他的母亲得到父皇的专宠,也不是因为他有强大的资源和援助,更不是因为他有卓越的才能和显赫的政绩。

他之所以能坚持到最后,笑到最后,关键原因,可能就是他的谨慎、隐忍、坚韧。参考文献1. (后晋)刘昫等:《旧唐书》,北京:中华书局,1975年。2. (宋)宋祁、欧阳修等:《新唐书》,北京:中华书局,1975年。3. 王仲荦:《隋唐五代史》,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年。4. 赵永东:《唐玄宗立李亨为皇太子之因试析》,《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2年第6期。


文章TAG:德讯证券怎么样  北京至德讯通怎么样  德讯  证券  怎么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