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原子的半衰期为一小时,如果它衰变了会释放出一个α粒子,这就会打开毒气开关,然后毒死猫。“薛定谔的猫,死在了这个世界。这里更正一下题主的说法:薛定谔的猫不是一会儿死、一会儿活(这也太可怕了),而是又死又活(似乎也好不到哪儿去)。

猫死前,是怎么知道自己要死的?

猫死前,是怎么知道自己要死的

家里养了8年的猫,突然就自己跑出去了,找遍了各处也找不到它。有经验的铲屎官说,猫咪可能是知道自己大限将至,害怕主人伤心,所以独自离家出走。听到里,真是让铲屎官肝肠寸断啊。家里的小猫咪,到底是怎么知道自己要死了的?又为什么要藏起来呢?猫咪的寿命一般在18岁左右,随着年龄的增大,他们的身体会越来越虚弱,变得精神懒散。

不爱走动,喜欢一只猫呆着,毛发也没有之前那么柔顺了。这种身体的变化猫咪自己的感受是最强烈的,就像人生病了一样会感到难受,但他们并不会知道自己就要死了。当它们非常难受的时候,动物的本能会促使它们,去找一个安静安全的地方,去休养生息恢复健康。就像野外的动物受伤之后,就会找个地方躲起来休养一样。猫咪躲起来是为了等待自己的身体渐渐的恢复健康。

薛定谔的猫是什么?为什么会一会死,一会活呢?

薛定谔的猫是什么为什么会一会死,一会活呢

“薛定谔的猫,死在了这个世界。”这是20世纪80年代当红乐队“恐惧之泪”( Tears for Fears)的一首歌曲名称。说明“薛定谔的猫”在当时就成为了一个流行文化元素。这里更正一下题主的说法:薛定谔的猫不是一会儿死、一会儿活(这也太可怕了),而是又死又活(似乎也好不到哪儿去)。准确的讲,是在被观察测量前,它处于一种死活的叠加态。

量子物理认为,一个粒子在被观测前,它并不是一个实实在在的东西,而是一团虚无缥缈、在空间中弥漫散开的波,其行为特征只能用波函数来描述。记住重点:被观测前,我们谈论的并不是一个实体,用经典量子力学哥本哈根派领袖人物玻尔的话来说:在观测前,谈论一个粒子的行为是无意义的。但是,一旦实施观测,微粒将立即呈现出粒子的所有特性,“变身”为一个实实在在的粒子。

用术语讲,它的波函数“坍缩”了。这种理论引起了当时物理界很多人的质疑,包括大名鼎鼎的爱因斯坦、还有号称“物理界之段正淳”的薛定谔(这个外号是我给他起的,调剂一下。不过薛定谔的情人确实不少^_^)薛定谔在1935年发表了论文《量子力学的现状》,其中描述了一个假想的实验,这个实验在后来就被称为“薛定谔的猫”。

具体思路其实非常简单:在一个不透明的箱子里放一个原子、一套装置、一个毒气瓶、一个可怜的喵星人。原子如果衰变放出一个中子,就通过这套装置打破毒气瓶,喵星人死翘翘。原子如果不衰变,装置就不启动,喵星人活蹦乱跳。问题是被观测前,原子的状态是不确定的,处于一种衰变不衰变的叠加态,那么,那只可怜的猫也就处于死活的叠加态。

“薛定谔的猫”最可怕之处在于,它把原本是微观世界粒子的特征,延伸到了我们的宏观世界。一次“观测行为”就能决定一只猫的生死,这怎么想都有点让人毛骨悚然。更糟糕的是,它把“意识”这个东东(观测需要一个有“意识”的生命)带进了物理学。要命的是,科学家对于“意识”连个定义都没有呢!什么是“意识”?人有意识,猫有意识吗?小强呢?细菌呢?虽然不可思议,但是量子力学理论不得不承认:是的,这个世界就是这样的。

为了解决意识问题,量子力学衍生出了很多理论,如多宇宙理论等,但都各有缺陷。目前量子理论在应用方面取得很大的成就,但在理论方面尚未有决定性的突破。由超弦理论发展出的M理论被认为是最有前景的,它有望统一所有粒子和基本力,解释很多我们目前尚难解释的问题。好了,这就是关于“薛定谔的猫”最通俗的大白话解释,希望说清楚了。

薛定谔的猫是个伪命题吗?自己认为猫活着,媳妇认为猫死了,那猫是活着还是死了呢?

薛定谔的猫是个伪命题吗自己认为猫活着,媳妇认为猫死了,那猫是活着还是死了呢

在上世纪初,量子力学诞生不久,对于量子诡异行为的理解分成了两派。一派是以爱因斯坦为首的支持定域实在论,认为信息不能超越光速传递(定域性原理),观测行为不会影响被观测物体的行为,即“不管你看不看月亮,月亮都在那里”。另一派是以玻尔和海森堡为首的支持哥本哈根诠释。哥本哈根诠释认为量子的行为是随机的、概率性的,可以用波函数进行描述。

观测的行为会影响到量子的行为。但宏观物体依然遵循经典世界的规律。图:薛定谔在哥本哈根诠释里,一个粒子可能是上旋的,也可能是下旋的,对于量子来说,这两个行为可以同时存在,这就是叠加性原理。对于这个原理,坚持定域实在论的一个大佬薛定谔提出了一个思想实验:将一只猫关在一个盒子里,盒子里有一瓶毒气。毒气的开关由一个放射性原子控制。

这个原子的半衰期为一小时,如果它衰变了会释放出一个α粒子,这就会打开毒气开关,然后毒死猫。图:薛定谔的猫根据哥本哈根诠释,由于粒子的行为在进行观测前可以是叠加状态。也就是说,放射性粒子可以存在着衰变和没有衰变的叠加状态,对应的猫(宏观物体)也存在着死和活的叠加状态。在没观测前,猫又是死的又是活的!直到打开盒子观测,猫的生死才能决定(波函数坍缩)。

猫当然不可能出现这种又是死又是活的状态,薛定谔想用这只猫说明量子力学是不完备的。这只又死又活的猫弄得玻尔哭笑不得。事实上,单个的量子行为确实是可以这样,我国的量子加密卫星就是利用了这个原理进行加密,而且严格的大贝尔不等式实验也验证了量子的这种随机的行为。但大量的量子在一起的相互干扰会发生退相干,使宏观物体的行为符合经典世界的规律。


文章TAG:猫咪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