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少时的自己,每天必须上学,放学归来,得割草喂家养的猪、羊,没那个条件,每隔一段时间去照料小鸟。当然,上房揭瓦,爬树折枝,掏鸟窝捉鸟蛋养小鸟,也但凡是当年农村调皮捣蛋的男孩子,最擅长拿手的活儿,几乎没一个,没做过这样的缺德事。而为什么说自己不知玩死了多少只的小鸟呢?是因为那时候年少无知,不懂得总结经验教训改善养殖方法,一个不慎,便把鸟儿给养死了。

为什么抓到的麻雀,人类一养必死?

为什么抓到的麻雀,人类一养必死

不客气言,题主此问,诚属懵懂小孩子的说辞罢了。抓到的麻雀,人一养必死? 是麻雀食性太偏? 麻雀脾气大燥? 还是麻雀生性刚烈? 岂有此理?说起麻雀,愚就不无感慨地,回忆起了儿时的往事,说起来也蛮有趣味的。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中国农村,贫穷落后,物质匮乏,生活艰辛。所以,不要说现代孩子司空见惯的,什么智能手机电视、电脑、游戏机之类,可以由着孩子整日玩弄,乐此不疲了,那时候,就是连最简陋的玩具汽车、玩具手枪、积木、贴纸之类,也几乎闻所未闻,从不见有哪家孩子,拿在手里把弄过。

玩耍却是小儿天性,没一个孩子不这样,怎么打发日子呢? 乡下孩子,就别出心裁绞尽脑汁,找乐子来了,那时候斗蟋蟀、滚弹子、甩纸豆腐、拍香烟壳子、硬纸板剪成扑克样,写上AKQ玩………五花八门,都是当时的乡下小孩,打发日子的必须品,无人不玩,也无不玩得津津有味。当然,上房揭瓦,爬树折枝,掏鸟窝捉鸟蛋养小鸟,也但凡是当年农村调皮捣蛋的男孩子,最擅长拿手的活儿,几乎没一个,没做过这样的缺德事。

那时候我们常熟、太仓、昆山一带农村,鸟的种类不是很多,就不过几种,像麻雀、秀眼、翠鸟、脊令鸟、白头翁、棕头雅雀等等。如今常见的什么黄伯劳、野鸽子、喜雀、八哥、白鹳等,不知何故,那时候几乎不见。其中秀眼鸟因数量稀少,所作鸟巢,又十分精致,大多以绒毛和蜘丝织成,一般建在河边小树的叶丛中,小巧难以察觉,所以十分罕见,不易捕捉到;翠鸟和脊令鸟,这二种鸟所建巢穴,十分阴蔽,极不易发现,找到它,更是难上加难,又因这二鸟都以小鱼为食,难以喂养,故没见谁养过脊令鸟和翠鸟;白头翁的鸟窝,则大都建在高高的大树,或者高高的竹梢上,离地太高,掏它非是易事。

唯棕头雅雀和麻雀二鸟,得之甚易,小时候的自己,养鸟就多半是这二种。棕头雅雀,我们这里俗称“混沌子”,它的鸟巢,大多建在低矮的權木,或者矮小的竹丛中。每至春来,只要听得生长權木或低矮竹丛的地方,每天清晨有那小鸟,在那里叽叽咕咕不停鸣叫,大概那地方,就准有此鸟的巢穴,细细去搜寻,多半如此,十有八、九能找到鸟窝。

鸟巢离地都极低,大多高近及膝,可谓手到擒来,唾手可得。至于麻雀,此货实足只是一个贱货。那时候农村麻雀,特别的多,成群结队出动,辅天盖地而来,飞来飞去总是黑压压一片,喳喳叽叽叫闹,仿佛电视上所见,非洲牛凉鸟似的。数量既多,筑巢又不讲究,且大多建在农户低矮的农舍上。有那瓦片凌乱的,或者墙上有洞的,或者用茅草作顶的,只要其间有一缝隙,就准有麻雀在那里筑窝。

可以说,只要想去掏,一掏便是一窝稚鸟,少的三、四只,多的六、七只。那时候调皮又手残的自己,不知玩死过多少只小麻雀,现在想来,都有些自责、内疚。凭心而论,麻雀及棕头雅雀,如果从小就养的话,那是极好养活的二种鸟儿。记得本人曾有过,把一只麻雀养活了近一年的历史。那时候养熟的这只小麻雀,只要自己嘴里喳喳叫几声,它便会应声而至,手一挥,那是招之即来,扑愣着翅膀飞到眼前,就来亲近,满有成就感的。

而为什么说自己不知玩死了多少只的小鸟呢? 是因为那时候年少无知,不懂得总结经验教训改善养殖方法,一个不慎,便把鸟儿给养死了。后来总结,得出了经验,就是之所以最容易养的麻雀之类,都大多养不活,原因在于,鸟儿都是俗话说的“直肠子”,随吃随拉,给它吃的时候,它是拼命地吃,但也拼命地拉,一忽儿就拉得肚子空空,这时候如果不接着喂它,它就饿得抓狂发飙,拼命叫了,所以必须适时分段喂养,少吃多餐,每隔半个小时左右,喂食一次,才能把它养好养活。

 1/2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尾页

文章TAG:鸟会  家养  生命危险  小鸟  羊毛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