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蚯蚓和地龙有什么区别

蚯蚓和地龙没有区别。蚯蚓在中药里叫地龙(开边地龙、广地龙),蚯蚓是常见的一种陆生环节动物,生活在土壤中,昼伏夜出,以畜禽粪便和有机废物垃圾为食,连同泥土一同吞入,也摄食植物的茎叶等碎片。蚯蚓可使土壤疏松、改良土壤、提高肥力,促进农业增产。蚯蚓的生活周期需要注意蚯蚓从卵茧产下来开始至幼蚓,直至发育成熟,出现环带开始产卵,完成一个生活周期。蚯蚓的生活周期由于种、地区、食物和饲养条件的不同而有较大的差异。即使同一个种,在不同的温度、湿度条件下,生活周期也不一样。在人工饲养条件下,蚯蚓一般经过42天左右达到性成熟,此时体长3.0~5.5厘米,环带变粗而突出体表,具有光泽,在无光条件下的料面上进行交配。交配1周后进行产卵。如果饲养条件较好,成熟蚯蚓1.4~5.5天产1个卵茧。以上内容参考 百度百科-蚯蚓

蚯蚓和地龙有什么区别

2,蚯蚓和地龙有什么区别

蚯蚓和地龙的区别是名称不一样。蚯蚓和地龙的区别就是名称不一样,但本质没有区别,蚯蚓在中药中的名称就叫地龙。两者是同一种动物,地龙是蚯蚓在中药里的叫法,也叫开边地龙或广地龙。蚯蚓(地龙)是一种比较常见陆地生长的环节动物,它生活在土壤中,一般是昼伏夜出,主要以畜禽粪便和有机废物垃圾为食物,吃的时候是连同泥土一起吞下去,有时也会吃植物的茎、叶等细碎部分。蚯蚓分布范围:依蚯蚓的习性及其在生态系统中的功能,蚯蚓一般被分为3种生态类群,即表栖类(epigeic)、内栖类(endogeic)和深栖类(anecic),不同生态类群的食性和习性迥异。内栖类又常被分为多腐殖质类(Polyhumic)、中腐殖质类(mesohumic)、贫腐殖质类(oligohumic)和内一深土栖类(endo-anecic)等。三种生态类群并没有明显的分类学上的界限,经常有一些过渡类型出现。

蚯蚓和地龙有什么区别

3,红蚯蚓和青蚯蚓在用于钓鱼方面有哪些区别哪种更好

据资料显示,全世界蚯蚓的品种有2500多种,在我国分布有160多种,蚯蚓品种这么多,估计你被吓一跳了吧,反正我是被惊到了的。本人生活在南方,垂钓了几十年,也经常用蚯蚓钓鱼,接触过的蚯蚓品种应该也蛮多的,但我是不会分辨品种的,在我的概念中,蚯蚓笼统地分为红蚯蚓、青蚯蚓两种,其中红蚯蚓又分为本地红蚯蚓和日本红蚯蚓,青蚯蚓分为本地青蚯蚓及本地黑蚯蚓,以我所见,钓友普遍使用红蚯蚓作钓,使用青蚯蚓垂钓者极少。哪么红蚯蚓、青蚯蚓用于钓鱼有什么区别?哪一个更好用呢?先说一下本地红蚯蚓吧。我们在菜地、水沟边挖出来的红蚯蚓,颈上带有白环的,学名叫"白颈环毛蚓“,这种蚯蚓体长一般为9至15厘米,体宽2.5亳米至5毫米,成熟体重1至3克,背部中灰色或暗红色,尾部淡绿色,这种蚯蚓我习惯称之为土蚯蚓或红蚯蚓。因为这种蚯蚓为红色,具有活力强、大小适中、韧性大、上钩后不易死亡、小杂鱼较难吞食等特点,受到广大钓友的喜欢,这种蚯蚓很受小个体鱼类及肉食性鱼类的欢迎,是众多钓友垂钓鲫鱼、鲤鱼、罗非鱼、塘角鱼、黄颡鱼、鲶鱼、刺鳅等鱼种的首选。再来说一下日本红蚯蚓吧。这种蚯蚓学名叫"赤子爱胜蚓",我国约在上世纪九十年代从日本引进,这种蚯蚓体长一般为6至12厘米,体宽3亳米至5毫米,成熟体重0.4至1.2克,背面及侧面橙红或栗红色,尾部两侧姜黄色,体扁而尾略成鹰嘴钩状。这种蚯蚓个体较小,易于上钩,颜色鲜艳,肉厚且腥,粘液多,小个体鱼种及肉食性鱼种都喜欢吞食它。这种蚯蚓缺点是个体小、肉嫩、韧性差、易被小杂鱼啄烂抢食,会影响垂钓效果,故多用于垂钓鲫鱼、小翘嘴等小型鱼,在小杂鱼少的水域也可用来垂钓肉食性鱼类。部分钓友把这种蚯蚓用搅拌机搅碎后用于开拉饵,效果不错,但本人觉得很血腥很暴力,不宜提倡。最后说说青蚯蚓吧。这种蚯蚓学名叫"参环毛蚓",我们常在河边见到这种蚯蚓。参环毛蚓个体较大,长12—25厘米,宽6—12毫米,成熟个体重约5克,背面紫灰色,后部颜色较深,刚毛圈稍白,由于这种蚯蚓较大,皮厚且韧,不爱摆动,颜色不讨喜,大多数垂钓者都不喜欢使用,要用的话也是用于垂钓体形较大的鱼种或肉食性鱼种,例如垂钓大草鱼、大青鱼、大鲶鱼等,这种蚯蚓也可用于长江钓,只不过要把蚯蚓剪成数节来挂钩使用,效果不错。还有一种黑蚯蚓,在树叶下、草堆下、垃圾堆下均有,个体较小,较黑,易断,钓友都不喜欢用之。我是野钓爱好者火山三文鱼,原创真的不容易,若你觉得我的文章还算精彩,写得到位,就请你加我,将你的关注、评论、点赞送给我吧,我会十分开心的,你的肯定将是我的创作动力,推动我不断创作出更多更好的文章。按惯例,火山三文鱼在此顺祝各位钓友开心出钓,满意而归,大鲫大鲤!

红蚯蚓和青蚯蚓在用于钓鱼方面有哪些区别哪种更好用

4,地龙和蚯蚓的区别

地龙和蚯蚓是同一种动物,地龙是蚯蚓在中药中的称呼。外形特征体长约60mm-120mm,体重约0.7-4克。最大的有1.5kg。生活在潮湿、疏松和肥沃的土壤中,身体呈长圆筒形,褐色稍淡,约由100多个体节组成。前段稍尖,后端稍圆,在前端有一个分节不明显的环带。腹面颜色较浅,大多数体节中间有刚毛,在蚯蚓爬行时起固定支撑作用和辅助运动作用。在11节体节后,各节背部背线处有背孔,有利于呼吸,保持身体湿润。蚯蚓蚯蚓是通过肌肉收缩和刚毛的配合向前移动的,具有避强光,趋弱光的特点。蚯蚓体呈圆柱状,细长,各体节相似,节与节之间为节间沟(intersegmental furrow)。头部不明显,由围口节(peristomium)及其前的口前叶(prostomium)组成。口前叶膨胀时,可伸缩蠕动,有掘土、撮食、触觉等功能。围口节为第1体节,口位其腹侧,口前叶下方。肛门在体尾端,呈直裂缝状。自第2体节始具刚毛,环绕体节排列,称环生(Pperichaetine)。刚毛简单,略呈S形,大部分位于体壁内的刚毛囊中。性成熟个体,第14-16体节色暗肿胀,无节间沟,无刚毛(Pheretimahupeiensis腹面有刚毛),如戒指状,称为生殖带或环带(clitellum)。生殖带的形态和位置,因属不同而异。生殖带的上皮为腺质上皮,其分泌物在生殖时期可形成卵茧(cocoon)。生殖带的第一节即第14体节腹面中央,有一雌性生殖孔;第18体节腹侧两侧为一对雄性生殖孔。纳精囊孔(seminalreceptacle opening)2一4对,随种类不同而异,自11-12节间沟开始,于背线处有背孔(dorsal pore),可排出体腔液,湿润体表,有利于蚯蚓的呼吸作用进行和在土壤中穿行。

文章TAG:蚯蚓和地龙有什么区别蚯蚓  地龙  龙有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