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什么是列车高价钱

列车的价格是国家规定的,哪一种车辆收哪一种的钱,是没有什么列车高价钱的。相对,高铁最贵,其次动车,再就是普通车辆。。同一种速度的车辆中又分商务座,一等座,二等座等。价格各不相同。
KTT型电力动车组(也称九广通列车)。KTT动车组是香港广九铁路公司从外国进口的高速电力动组。是专门为香港到广州之间的铁路客运服务而订造的。KTT列车的动力分配为2动7拖(机车分别在列头和列尾),车厢是双层软座。两台机车均是从瑞典进口,车厢则都是从日本进口的。 KTT于1997年从瑞士和日本引进,当时很先进,1998年开始使用,电气化“港产车”Ktt(KCRThroughTrain,“九广通”,仅用作直通车服务),在技术和服务上都胜过当时较旧式的内地车,最高时速达到160公里,到广州只需一个半小时,现在仍在运营,不过只有6班。 至于价格,KTT列车是在190到230港币(人民币156.9-200元),准高速是固定的190元人民币。是因为现在全国实现了大提速,但准高速的性能与KTT相比还是稍逊一筹。
没有肇庆到潮州直达列车的

什么是列车高价钱

2,高铁全称

高铁的全称是“高速铁路”,指的是路,或“路+车”这一系统整体。高铁是具有专业性、规范性、研究性的科学工程术语,指一种铁路等级类型。不同国家在不同时期对高速铁路等级的设计标准有所不同,高铁定义也就随之不断更新换代。

高铁全称

3,高铁又叫什么车

高速铁路 [gāo sù tiě lù]同义词高铁一般指高速铁路高速铁路在不同国家不同时代有不同规定。中国国家铁路局的定义为:新建设计开行250公里/小时(含预留)及以上动车组列车,初期运营速度不小于200公里/小时的客运专线铁路。特点:新建的,时速不低于250及客专性。[1]区别:欧洲早期组织即国际铁路联盟1962年把旧线改造时速达200公里、新建时速达250~300公里的定为高铁;1985年日内瓦协议做出新规定:新建客货共线型高铁时速为250公里以上,新建客运专线型高铁时速为350公里以上。广泛误解:很多人把欧洲早期标准误认为中国标准,只比较高铁普铁,以为高铁属国铁Ⅰ级,把客货共线的快铁称为高铁,称沿海铁路里年度货运规划千万吨上下的厦深铁路、深茂快铁等等为客专和高铁;称年度货运规划3.5亿吨的兰新快铁为兰新高铁。2011年公布的快铁网规划图被误解为高铁网。所比对象:中国分高速铁路—快速铁路—普通铁路,2012年《十二五综合交通运输体系规划》有区分且设立快速铁路专栏,2015年铁路总公司说年底中国高速铁路1.9万公里而快速铁路网4万多公里(铁路总共12万公里)[2],三个数据不同。东南亚爱说中速铁路。所居等级:高铁级高于国铁Ⅰ级(近似高速公路高于一级公路),国Ⅰ标号用于快铁和骨干普铁。中国高速铁路用无砟轨道和高速动车组(异于D字头列车),起初用CRH2C,前面各种CRH都是跑快铁,后面各型多样;CRH380系列专用于高铁。国外高铁目前只有日本新干线盈利。[3]中文名高速铁路外文名high-speed railway(HSR,不是RH)主要子项中国高速铁路,国外高速铁路高铁标准不同的国家和时代有不同标准中国的定义高速铁路设计规范和国铁局的规定[

高铁又叫什么车

4,动车和高铁有什么区别

高铁、动车与城际的区别:动车组,是以“D”为代号高铁,是以“G”为代号城际高速动车组,是以“C”为代号。但在运营中无论是动车还是高铁在铁路运输中都是以由CRH动车组执行的旅客列车。需要要跑出时速250公里及更高的时速,D和G字头的都需要走高速铁路。2007年,大家关注的铁路实现第六次大提速。CRH系列的电动车组以“和谐号”动车组的名字上线运营,因此几年内出现了像高铁、动车、城际铁路的新名词概念。所以很多名词概念都是混淆不清的。先说高铁,高铁也是高速铁路的简称。只不过他以运行速度的优势隔开了其它普通铁路。它也是属于铁路的分类,只是它有很高的运营速度,因此对线路建设、调度模式、上线车辆、人员操作等就会有更高的要求。我们还要注意生活中的误区,高速铁路是一条路。不代表在铁路上运行的车辆,比如纠正一个误区,由上海虹桥站开往北京南站的G2次旅客列车不是什么“京沪高铁”而是高速列车。然后再说城际铁路。城际铁路,就是在城市之间开通的旅客列车的铁路线。城际铁路一般是修建在人口比较众多,经济较发达,人口流动很大的地区。它的线路长度相对较短。车站位置位于市中心。通常在我国,城际铁路都是新建的,大部分设计时速都在250公里及以上。接着还要纠正一个误区。所谓“广珠轻轨”是错误的。最后再说说动车。动车组,是由若干辆自带动力的车辆和若干辆不带动力的车辆,组成固定的,不可更改的编组运行的一种列车(若干≤2)。动车组它和传统的列车由机车在列首拉动车辆编组不同。很多人认为动车组就是高速度,就是高铁。但实际上是错误的,因为动车组的设计运行时速取决于功率、牵引力配置、转向架设计时速、空气动力学部件、受电弓、列车控制系统等多方面因素。动车可能是有高速,但它并不是高速铁路。
高铁、动车与城际的区别:动车组,是以“D”为代号高铁,是以“G”为代号城际高速动车组,是以“C”为代号。但在运营中无论是动车还是高铁在铁路运输中都是以由CRH动车组执行的旅客列车。需要要跑出时速250公里及更高的时速,D和G字头的都需要走高速铁路。2007年,大家关注的铁路实现第六次大提速。CRH系列的电动车组以“和谐号”动车组的名字上线运营,因此几年内出现了像高铁、动车、城际铁路的新名词概念。所以很多名词概念都是混淆不清的。先说高铁,高铁也是高速铁路的简称。只不过他以运行速度的优势隔开了其它普通铁路。它也是属于铁路的分类,只是它有很高的运营速度,因此对线路建设、调度模式、上线车辆、人员操作等就会有更高的要求。我们还要注意生活中的误区,高速铁路是一条路。不代表在铁路上运行的车辆,比如纠正一个误区,由上海虹桥站开往北京南站的G2次旅客列车不是什么“京沪高铁”而是高速列车。然后再说城际铁路。城际铁路,就是在城市之间开通的旅客列车的铁路线。城际铁路一般是修建在人口比较众多,经济较发达,人口流动很大的地区。它的线路长度相对较短。车站位置位于市中心。通常在我国,城际铁路都是新建的,大部分设计时速都在250公里及以上。接着还要纠正一个误区。所谓“广珠轻轨”是错误的。最后再说说动车。动车组,是由若干辆自带动力的车辆和若干辆不带动力的车辆,组成固定的,不可更改的编组运行的一种列车(若干≤2)。动车组它和传统的列车由机车在列首拉动车辆编组不同。很多人认为动车组就是高速度,就是高铁。但实际上是错误的,因为动车组的设计运行时速取决于功率、牵引力配置、转向架设计时速、空气动力学部件、受电弓、列车控制系统等多方面因素。动车可能是有高速,但它并不是高速铁路。什么叫高铁:高铁是高速铁路的简称,属于轨道以下部分,俗称线下部分。高速铁路,是从速度的角度描述的铁路系统类型。在国际标准中,时速在200km及以上的铁路,就是高速铁路。 分有砟轨道和无砟轨道两种建设标准。什么叫动车:动车是高速动力分散型旅客列车组的简称。属于线上部分。所有在高速铁路上运行的旅客列车都是动车组旅客列车。高铁和动车,是两个完全不同概念。所谓动车,指的是车厢有动力列车,除车头外每节车厢都可以(注意是可以不是必须)有动力。普通火车都有一个甚至几个火车头,车厢是不带动力的,所有车厢均需要车头牵引才能运动;而动车指的是将动力分散在各个车厢中的列车。目前在中国的高速铁路上运营的列车都是动车组,一组有8节车厢,一列火车有一或两组动车(即一列火车只能由8或16节车厢组成),而一组动车组,其中可以是5动3拖,就是5节车厢有动力,另外3节没有;也可以是4动4拖,4节有动力,另外4节没有。中国高铁几乎全部开行各种型号的动车组,但动车组不一定只运行在高铁上。在普速铁路上也可以运行动车组旅客列车。而人们时常把G开头车次理解为“高铁”。D字头开头车次的理解为“动车”,这是完全不对的。G字头动车和D字头动车最大的区别就是速度上的差距。D字头动车组最高运行的速度在200-250公里,G字头动车组最高的运行速度在300-350公里。目前设计时速在350公里的主要高铁线有京沪高铁、沪杭高铁、郑西高铁、成渝高铁、武广高铁等等,而实际上现在只有京沪高铁的“复兴号”跑到了时速350公里。最重要的是票价不同,G字头二等座,票价约0.48元/公里;D字头二等座,票价约0.31/公里;但是如果时速200公里线路上都有G和D在跑,它们的二等座票价一样。D字头列车一般只有一等座、二等座,G字头绝大部分列车除了设有一等座,还有商务座,环境更好。不管坐G字头还是D字头,祝愿中国高铁直达的城市越来越多,人们出行更舒适便利!
高铁、动车与城际的区别:动车组,是以“D”为代号高铁,是以“G”为代号城际高速动车组,是以“C”为代号。但在运营中无论是动车还是高铁在铁路运输中都是以由CRH动车组执行的旅客列车。需要要跑出时速250公里及更高的时速,D和G字头的都需要走高速铁路。2007年,大家关注的铁路实现第六次大提速。CRH系列的电动车组以“和谐号”动车组的名字上线运营,因此几年内出现了像高铁、动车、城际铁路的新名词概念。所以很多名词概念都是混淆不清的。先说高铁,高铁也是高速铁路的简称。只不过他以运行速度的优势隔开了其它普通铁路。它也是属于铁路的分类,只是它有很高的运营速度,因此对线路建设、调度模式、上线车辆、人员操作等就会有更高的要求。我们还要注意生活中的误区,高速铁路是一条路。不代表在铁路上运行的车辆,比如纠正一个误区,由上海虹桥站开往北京南站的G2次旅客列车不是什么“京沪高铁”而是高速列车。然后再说城际铁路。城际铁路,就是在城市之间开通的旅客列车的铁路线。城际铁路一般是修建在人口比较众多,经济较发达,人口流动很大的地区。它的线路长度相对较短。车站位置位于市中心。通常在我国,城际铁路都是新建的,大部分设计时速都在250公里及以上。接着还要纠正一个误区。所谓“广珠轻轨”是错误的。最后再说说动车。动车组,是由若干辆自带动力的车辆和若干辆不带动力的车辆,组成固定的,不可更改的编组运行的一种列车(若干≤2)。动车组它和传统的列车由机车在列首拉动车辆编组不同。很多人认为动车组就是高速度,就是高铁。但实际上是错误的,因为动车组的设计运行时速取决于功率、牵引力配置、转向架设计时速、空气动力学部件、受电弓、列车控制系统等多方面因素。动车可能是有高速,但它并不是高速铁路。什么叫高铁:高铁是高速铁路的简称,属于轨道以下部分,俗称线下部分。高速铁路,是从速度的角度描述的铁路系统类型。在国际标准中,时速在200km及以上的铁路,就是高速铁路。 分有砟轨道和无砟轨道两种建设标准。什么叫动车:动车是高速动力分散型旅客列车组的简称。属于线上部分。所有在高速铁路上运行的旅客列车都是动车组旅客列车。高铁和动车,是两个完全不同概念。所谓动车,指的是车厢有动力列车,除车头外每节车厢都可以(注意是可以不是必须)有动力。普通火车都有一个甚至几个火车头,车厢是不带动力的,所有车厢均需要车头牵引才能运动;而动车指的是将动力分散在各个车厢中的列车。目前在中国的高速铁路上运营的列车都是动车组,一组有8节车厢,一列火车有一或两组动车(即一列火车只能由8或16节车厢组成),而一组动车组,其中可以是5动3拖,就是5节车厢有动力,另外3节没有;也可以是4动4拖,4节有动力,另外4节没有。中国高铁几乎全部开行各种型号的动车组,但动车组不一定只运行在高铁上。在普速铁路上也可以运行动车组旅客列车。而人们时常把G开头车次理解为“高铁”。D字头开头车次的理解为“动车”,这是完全不对的。G字头动车和D字头动车最大的区别就是速度上的差距。D字头动车组最高运行的速度在200-250公里,G字头动车组最高的运行速度在300-350公里。目前设计时速在350公里的主要高铁线有京沪高铁、沪杭高铁、郑西高铁、成渝高铁、武广高铁等等,而实际上现在只有京沪高铁的“复兴号”跑到了时速350公里。最重要的是票价不同,G字头二等座,票价约0.48元/公里;D字头二等座,票价约0.31/公里;但是如果时速200公里线路上都有G和D在跑,它们的二等座票价一样。D字头列车一般只有一等座、二等座,G字头绝大部分列车除了设有一等座,还有商务座,环境更好。不管坐G字头还是D字头,祝愿中国高铁直达的城市越来越多,人们出行更舒适便利!中国大陆作为近代化较晚的地区,这些科技类名词经常出现定义混乱,口语和书面语和术语含义严重剥离,同词异意的问题,在这个轨道交通领域尤为突出!国内的标准有些时候根本就是错的,因为定义方法错误产生了严重二义性,因此有必要的话,我会把定义分开地区解释。高铁:高速铁道的简称,营业线路最初诞生于日本,但由于日本的高速铁道一定是新建线路(新干线一词的根本由来),所以日本定义只定义了新建线路:线路大部分区间都满足最高行车速度200以上的线路。注意是以上,不含不超过200的情形。而欧(欧盟)美(UIC),则区分既有线改造和新建专线。改造的200以上,新建的250以上,至于区间的大部分等限制条件和日本都是基本一样的。我国高铁是最后起来的,所以标准较高,只定义新线250以上这一组,同样要求正线大部分都必须达速。所以根据定义,温勇事故当时线路确实不属于高铁(最高250以内),并且网上一些人胡扯的新干线按中国定义不属于高铁也属于造谣(因为整备新干线法案管辖线路最高速度限制为260,大于250,不属于该法案管辖的限速在285-320,更高,只有上越一条现在确实不满足)。总的来说,概括地说,大部分区间满足最高250以上持续运营的新线肯定是高铁。地铁:这个词在汉语就存在二义性,其实在国铁大铁路角度,地铁指的是地方铁道比如集通线等,而大家熟悉的一般是地下铁道的简称,作为城市轨道交通的一部分……国际比较通行的定义,无论欧美日,包括我国港澳台都通行的定义是:服务于城市内部或中短距离都市圈内通勤运输的,路权专有不具备和道路交通混行的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其核心要素是必须专有路权不具备混行能力。而轻轨则是具备混行能力不要求一定路权专有。我国(不含港澳台),这里定义很奇葩,是用断面单向单位时间运力定义,一万到三万是轻轨,三万以上是地铁。但这个定义是错误的,因为地铁毕竟是列车根据编组不同运力就不同,这个定义会让同一个系统一会儿是地铁一会儿是轻轨!最典型的笑话就是北京八通和13号线!开通初期c车三辆编组,断面运力两万五,属于轻轨,过几年客流大了,改6辆准b车,断面运力达到四万六,又成地铁了但是系统啥都没变啊……所以国标定义根本就是错的、建议大家都按国际通行概念来记忆和区分地铁(轻轨)。当然服务于距地,限制于都市圈内这个大家都一样,如果变成广域运输的话,就相当于汉语里的火车了。动车:这是一个典型的口语严重背离学术定义的例子,口语里指的是国铁开行的d字头列车,但实际上动车组列车指的是单元化设计的列车。动车组按照动力单元位置和分配可以分为动力集中动车组和动力分散动车组,按照速递等级可分为常速(120以内),准高速(120-250)和高速动车组(250以上)这是车辆类别定义,和运输组织和用途根本无关。当然国外还有货运动车组,路用检修类的动车组等等。目前来说,高铁一定要用动车组,所以看到机车车辆那就肯定不是高铁范畴,但机车车辆可以达到准高速范畴!现代的地铁一定是动力分散动车组,因为地铁需要高加速,不是动力集中配置可以达到的。此外,根据燃料不同还有内燃电力的区别,早年确实有过蒸汽动车组。内燃动力分散动车组加减速性能(和爬坡性能)也不一定比电力的差,比如日本很多新性能内燃动车组加减速性能大大好于地铁。如果线路有坡度大于千分之40的连续陡坡,并且线路不设置揽胜和齿轨以及直线电机等非粘着驱动的话,就是传统靠钢轮钢轨爬坡的话,一定是动力分散动车组。因为大量的动轴可以极大削弱粘着需求,例如日本的箱根登山铁道,千分之80坡度,采用动力分散动车组上下山无需揽胜齿车或直线电机,就这么运营了快一百年……火车:最早是从蒸汽时代而来,外燃机时代能见着火,于是叫火车。现在基本上汉语中是长距离广域运输的代名词。也就是国铁线路,服务于广域运输的车次都属于口语里的火车,伴随高铁的诞生,有时候会刻意分开来说。你怎么来的?我坐火车(高铁)来的。当然这都是口语用于,并不属于术语范畴。
高铁、动车与城际的区别:动车组,是以“D”为代号高铁,是以“G”为代号城际高速动车组,是以“C”为代号。但在运营中无论是动车还是高铁在铁路运输中都是以由CRH动车组执行的旅客列车。需要要跑出时速250公里及更高的时速,D和G字头的都需要走高速铁路。2007年,大家关注的铁路实现第六次大提速。CRH系列的电动车组以“和谐号”动车组的名字上线运营,因此几年内出现了像高铁、动车、城际铁路的新名词概念。所以很多名词概念都是混淆不清的。先说高铁,高铁也是高速铁路的简称。只不过他以运行速度的优势隔开了其它普通铁路。它也是属于铁路的分类,只是它有很高的运营速度,因此对线路建设、调度模式、上线车辆、人员操作等就会有更高的要求。我们还要注意生活中的误区,高速铁路是一条路。不代表在铁路上运行的车辆,比如纠正一个误区,由上海虹桥站开往北京南站的G2次旅客列车不是什么“京沪高铁”而是高速列车。然后再说城际铁路。城际铁路,就是在城市之间开通的旅客列车的铁路线。城际铁路一般是修建在人口比较众多,经济较发达,人口流动很大的地区。它的线路长度相对较短。车站位置位于市中心。通常在我国,城际铁路都是新建的,大部分设计时速都在250公里及以上。接着还要纠正一个误区。所谓“广珠轻轨”是错误的。最后再说说动车。动车组,是由若干辆自带动力的车辆和若干辆不带动力的车辆,组成固定的,不可更改的编组运行的一种列车(若干≤2)。动车组它和传统的列车由机车在列首拉动车辆编组不同。很多人认为动车组就是高速度,就是高铁。但实际上是错误的,因为动车组的设计运行时速取决于功率、牵引力配置、转向架设计时速、空气动力学部件、受电弓、列车控制系统等多方面因素。动车可能是有高速,但它并不是高速铁路。什么叫高铁:高铁是高速铁路的简称,属于轨道以下部分,俗称线下部分。高速铁路,是从速度的角度描述的铁路系统类型。在国际标准中,时速在200km及以上的铁路,就是高速铁路。 分有砟轨道和无砟轨道两种建设标准。什么叫动车:动车是高速动力分散型旅客列车组的简称。属于线上部分。所有在高速铁路上运行的旅客列车都是动车组旅客列车。高铁和动车,是两个完全不同概念。所谓动车,指的是车厢有动力列车,除车头外每节车厢都可以(注意是可以不是必须)有动力。普通火车都有一个甚至几个火车头,车厢是不带动力的,所有车厢均需要车头牵引才能运动;而动车指的是将动力分散在各个车厢中的列车。目前在中国的高速铁路上运营的列车都是动车组,一组有8节车厢,一列火车有一或两组动车(即一列火车只能由8或16节车厢组成),而一组动车组,其中可以是5动3拖,就是5节车厢有动力,另外3节没有;也可以是4动4拖,4节有动力,另外4节没有。中国高铁几乎全部开行各种型号的动车组,但动车组不一定只运行在高铁上。在普速铁路上也可以运行动车组旅客列车。而人们时常把G开头车次理解为“高铁”。D字头开头车次的理解为“动车”,这是完全不对的。G字头动车和D字头动车最大的区别就是速度上的差距。D字头动车组最高运行的速度在200-250公里,G字头动车组最高的运行速度在300-350公里。目前设计时速在350公里的主要高铁线有京沪高铁、沪杭高铁、郑西高铁、成渝高铁、武广高铁等等,而实际上现在只有京沪高铁的“复兴号”跑到了时速350公里。最重要的是票价不同,G字头二等座,票价约0.48元/公里;D字头二等座,票价约0.31/公里;但是如果时速200公里线路上都有G和D在跑,它们的二等座票价一样。D字头列车一般只有一等座、二等座,G字头绝大部分列车除了设有一等座,还有商务座,环境更好。不管坐G字头还是D字头,祝愿中国高铁直达的城市越来越多,人们出行更舒适便利!中国大陆作为近代化较晚的地区,这些科技类名词经常出现定义混乱,口语和书面语和术语含义严重剥离,同词异意的问题,在这个轨道交通领域尤为突出!国内的标准有些时候根本就是错的,因为定义方法错误产生了严重二义性,因此有必要的话,我会把定义分开地区解释。高铁:高速铁道的简称,营业线路最初诞生于日本,但由于日本的高速铁道一定是新建线路(新干线一词的根本由来),所以日本定义只定义了新建线路:线路大部分区间都满足最高行车速度200以上的线路。注意是以上,不含不超过200的情形。而欧(欧盟)美(UIC),则区分既有线改造和新建专线。改造的200以上,新建的250以上,至于区间的大部分等限制条件和日本都是基本一样的。我国高铁是最后起来的,所以标准较高,只定义新线250以上这一组,同样要求正线大部分都必须达速。所以根据定义,温勇事故当时线路确实不属于高铁(最高250以内),并且网上一些人胡扯的新干线按中国定义不属于高铁也属于造谣(因为整备新干线法案管辖线路最高速度限制为260,大于250,不属于该法案管辖的限速在285-320,更高,只有上越一条现在确实不满足)。总的来说,概括地说,大部分区间满足最高250以上持续运营的新线肯定是高铁。地铁:这个词在汉语就存在二义性,其实在国铁大铁路角度,地铁指的是地方铁道比如集通线等,而大家熟悉的一般是地下铁道的简称,作为城市轨道交通的一部分……国际比较通行的定义,无论欧美日,包括我国港澳台都通行的定义是:服务于城市内部或中短距离都市圈内通勤运输的,路权专有不具备和道路交通混行的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其核心要素是必须专有路权不具备混行能力。而轻轨则是具备混行能力不要求一定路权专有。我国(不含港澳台),这里定义很奇葩,是用断面单向单位时间运力定义,一万到三万是轻轨,三万以上是地铁。但这个定义是错误的,因为地铁毕竟是列车根据编组不同运力就不同,这个定义会让同一个系统一会儿是地铁一会儿是轻轨!最典型的笑话就是北京八通和13号线!开通初期c车三辆编组,断面运力两万五,属于轻轨,过几年客流大了,改6辆准b车,断面运力达到四万六,又成地铁了但是系统啥都没变啊……所以国标定义根本就是错的、建议大家都按国际通行概念来记忆和区分地铁(轻轨)。当然服务于距地,限制于都市圈内这个大家都一样,如果变成广域运输的话,就相当于汉语里的火车了。动车:这是一个典型的口语严重背离学术定义的例子,口语里指的是国铁开行的d字头列车,但实际上动车组列车指的是单元化设计的列车。动车组按照动力单元位置和分配可以分为动力集中动车组和动力分散动车组,按照速递等级可分为常速(120以内),准高速(120-250)和高速动车组(250以上)这是车辆类别定义,和运输组织和用途根本无关。当然国外还有货运动车组,路用检修类的动车组等等。目前来说,高铁一定要用动车组,所以看到机车车辆那就肯定不是高铁范畴,但机车车辆可以达到准高速范畴!现代的地铁一定是动力分散动车组,因为地铁需要高加速,不是动力集中配置可以达到的。此外,根据燃料不同还有内燃电力的区别,早年确实有过蒸汽动车组。内燃动力分散动车组加减速性能(和爬坡性能)也不一定比电力的差,比如日本很多新性能内燃动车组加减速性能大大好于地铁。如果线路有坡度大于千分之40的连续陡坡,并且线路不设置揽胜和齿轨以及直线电机等非粘着驱动的话,就是传统靠钢轮钢轨爬坡的话,一定是动力分散动车组。因为大量的动轴可以极大削弱粘着需求,例如日本的箱根登山铁道,千分之80坡度,采用动力分散动车组上下山无需揽胜齿车或直线电机,就这么运营了快一百年……火车:最早是从蒸汽时代而来,外燃机时代能见着火,于是叫火车。现在基本上汉语中是长距离广域运输的代名词。也就是国铁线路,服务于广域运输的车次都属于口语里的火车,伴随高铁的诞生,有时候会刻意分开来说。你怎么来的?我坐火车(高铁)来的。当然这都是口语用于,并不属于术语范畴。高速铁路是指最高运行时速在250公里以上的铁路,一般来讲至少要达到300公里的时速,距离短的也就一百多公里,比如广深港高铁,距离长的上千公里,比如京沪高铁、京广高铁等。当然这些高铁线路也可以叫客运专线,因为只跑客车不跑货车。但是客运专线并不一定都是高速铁路,有些时速在200——250公里之间的准高速铁路和快速铁路,没有货车运行,也属于客运专线,像渝贵这种时速200公里的铁路,现在运行动车组和普速客车,实质上也是客运专线。城际铁路是指距离最远也就300多公里距离的那种铁路,也是客运专线,基本上只运行动车组,但是城际铁路有时速300公里及以上的,也有时速200——250公里的,像中国第一条时速350公里的高铁线路就是京津城际铁路,2008年北京奥运会前夕投入运营,这条线既是高铁也是客专又是城际。总之,最高时速达到300公里的线路就可以叫高速铁路,只有客车运行没有货车运行的线路就可以叫客运专线,距离在300公里以内的动车线路就可以叫城际铁路,有些线路这三个名称都可以使用。
高铁、动车与城际的区别:动车组,是以“D”为代号高铁,是以“G”为代号城际高速动车组,是以“C”为代号。但在运营中无论是动车还是高铁在铁路运输中都是以由CRH动车组执行的旅客列车。需要要跑出时速250公里及更高的时速,D和G字头的都需要走高速铁路。2007年,大家关注的铁路实现第六次大提速。CRH系列的电动车组以“和谐号”动车组的名字上线运营,因此几年内出现了像高铁、动车、城际铁路的新名词概念。所以很多名词概念都是混淆不清的。先说高铁,高铁也是高速铁路的简称。只不过他以运行速度的优势隔开了其它普通铁路。它也是属于铁路的分类,只是它有很高的运营速度,因此对线路建设、调度模式、上线车辆、人员操作等就会有更高的要求。我们还要注意生活中的误区,高速铁路是一条路。不代表在铁路上运行的车辆,比如纠正一个误区,由上海虹桥站开往北京南站的G2次旅客列车不是什么“京沪高铁”而是高速列车。然后再说城际铁路。城际铁路,就是在城市之间开通的旅客列车的铁路线。城际铁路一般是修建在人口比较众多,经济较发达,人口流动很大的地区。它的线路长度相对较短。车站位置位于市中心。通常在我国,城际铁路都是新建的,大部分设计时速都在250公里及以上。接着还要纠正一个误区。所谓“广珠轻轨”是错误的。最后再说说动车。动车组,是由若干辆自带动力的车辆和若干辆不带动力的车辆,组成固定的,不可更改的编组运行的一种列车(若干≤2)。动车组它和传统的列车由机车在列首拉动车辆编组不同。很多人认为动车组就是高速度,就是高铁。但实际上是错误的,因为动车组的设计运行时速取决于功率、牵引力配置、转向架设计时速、空气动力学部件、受电弓、列车控制系统等多方面因素。动车可能是有高速,但它并不是高速铁路。什么叫高铁:高铁是高速铁路的简称,属于轨道以下部分,俗称线下部分。高速铁路,是从速度的角度描述的铁路系统类型。在国际标准中,时速在200km及以上的铁路,就是高速铁路。 分有砟轨道和无砟轨道两种建设标准。什么叫动车:动车是高速动力分散型旅客列车组的简称。属于线上部分。所有在高速铁路上运行的旅客列车都是动车组旅客列车。高铁和动车,是两个完全不同概念。所谓动车,指的是车厢有动力列车,除车头外每节车厢都可以(注意是可以不是必须)有动力。普通火车都有一个甚至几个火车头,车厢是不带动力的,所有车厢均需要车头牵引才能运动;而动车指的是将动力分散在各个车厢中的列车。目前在中国的高速铁路上运营的列车都是动车组,一组有8节车厢,一列火车有一或两组动车(即一列火车只能由8或16节车厢组成),而一组动车组,其中可以是5动3拖,就是5节车厢有动力,另外3节没有;也可以是4动4拖,4节有动力,另外4节没有。中国高铁几乎全部开行各种型号的动车组,但动车组不一定只运行在高铁上。在普速铁路上也可以运行动车组旅客列车。而人们时常把G开头车次理解为“高铁”。D字头开头车次的理解为“动车”,这是完全不对的。G字头动车和D字头动车最大的区别就是速度上的差距。D字头动车组最高运行的速度在200-250公里,G字头动车组最高的运行速度在300-350公里。目前设计时速在350公里的主要高铁线有京沪高铁、沪杭高铁、郑西高铁、成渝高铁、武广高铁等等,而实际上现在只有京沪高铁的“复兴号”跑到了时速350公里。最重要的是票价不同,G字头二等座,票价约0.48元/公里;D字头二等座,票价约0.31/公里;但是如果时速200公里线路上都有G和D在跑,它们的二等座票价一样。D字头列车一般只有一等座、二等座,G字头绝大部分列车除了设有一等座,还有商务座,环境更好。不管坐G字头还是D字头,祝愿中国高铁直达的城市越来越多,人们出行更舒适便利!中国大陆作为近代化较晚的地区,这些科技类名词经常出现定义混乱,口语和书面语和术语含义严重剥离,同词异意的问题,在这个轨道交通领域尤为突出!国内的标准有些时候根本就是错的,因为定义方法错误产生了严重二义性,因此有必要的话,我会把定义分开地区解释。高铁:高速铁道的简称,营业线路最初诞生于日本,但由于日本的高速铁道一定是新建线路(新干线一词的根本由来),所以日本定义只定义了新建线路:线路大部分区间都满足最高行车速度200以上的线路。注意是以上,不含不超过200的情形。而欧(欧盟)美(UIC),则区分既有线改造和新建专线。改造的200以上,新建的250以上,至于区间的大部分等限制条件和日本都是基本一样的。我国高铁是最后起来的,所以标准较高,只定义新线250以上这一组,同样要求正线大部分都必须达速。所以根据定义,温勇事故当时线路确实不属于高铁(最高250以内),并且网上一些人胡扯的新干线按中国定义不属于高铁也属于造谣(因为整备新干线法案管辖线路最高速度限制为260,大于250,不属于该法案管辖的限速在285-320,更高,只有上越一条现在确实不满足)。总的来说,概括地说,大部分区间满足最高250以上持续运营的新线肯定是高铁。地铁:这个词在汉语就存在二义性,其实在国铁大铁路角度,地铁指的是地方铁道比如集通线等,而大家熟悉的一般是地下铁道的简称,作为城市轨道交通的一部分……国际比较通行的定义,无论欧美日,包括我国港澳台都通行的定义是:服务于城市内部或中短距离都市圈内通勤运输的,路权专有不具备和道路交通混行的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其核心要素是必须专有路权不具备混行能力。而轻轨则是具备混行能力不要求一定路权专有。我国(不含港澳台),这里定义很奇葩,是用断面单向单位时间运力定义,一万到三万是轻轨,三万以上是地铁。但这个定义是错误的,因为地铁毕竟是列车根据编组不同运力就不同,这个定义会让同一个系统一会儿是地铁一会儿是轻轨!最典型的笑话就是北京八通和13号线!开通初期c车三辆编组,断面运力两万五,属于轻轨,过几年客流大了,改6辆准b车,断面运力达到四万六,又成地铁了但是系统啥都没变啊……所以国标定义根本就是错的、建议大家都按国际通行概念来记忆和区分地铁(轻轨)。当然服务于距地,限制于都市圈内这个大家都一样,如果变成广域运输的话,就相当于汉语里的火车了。动车:这是一个典型的口语严重背离学术定义的例子,口语里指的是国铁开行的d字头列车,但实际上动车组列车指的是单元化设计的列车。动车组按照动力单元位置和分配可以分为动力集中动车组和动力分散动车组,按照速递等级可分为常速(120以内),准高速(120-250)和高速动车组(250以上)这是车辆类别定义,和运输组织和用途根本无关。当然国外还有货运动车组,路用检修类的动车组等等。目前来说,高铁一定要用动车组,所以看到机车车辆那就肯定不是高铁范畴,但机车车辆可以达到准高速范畴!现代的地铁一定是动力分散动车组,因为地铁需要高加速,不是动力集中配置可以达到的。此外,根据燃料不同还有内燃电力的区别,早年确实有过蒸汽动车组。内燃动力分散动车组加减速性能(和爬坡性能)也不一定比电力的差,比如日本很多新性能内燃动车组加减速性能大大好于地铁。如果线路有坡度大于千分之40的连续陡坡,并且线路不设置揽胜和齿轨以及直线电机等非粘着驱动的话,就是传统靠钢轮钢轨爬坡的话,一定是动力分散动车组。因为大量的动轴可以极大削弱粘着需求,例如日本的箱根登山铁道,千分之80坡度,采用动力分散动车组上下山无需揽胜齿车或直线电机,就这么运营了快一百年……火车:最早是从蒸汽时代而来,外燃机时代能见着火,于是叫火车。现在基本上汉语中是长距离广域运输的代名词。也就是国铁线路,服务于广域运输的车次都属于口语里的火车,伴随高铁的诞生,有时候会刻意分开来说。你怎么来的?我坐火车(高铁)来的。当然这都是口语用于,并不属于术语范畴。高速铁路是指最高运行时速在250公里以上的铁路,一般来讲至少要达到300公里的时速,距离短的也就一百多公里,比如广深港高铁,距离长的上千公里,比如京沪高铁、京广高铁等。当然这些高铁线路也可以叫客运专线,因为只跑客车不跑货车。但是客运专线并不一定都是高速铁路,有些时速在200——250公里之间的准高速铁路和快速铁路,没有货车运行,也属于客运专线,像渝贵这种时速200公里的铁路,现在运行动车组和普速客车,实质上也是客运专线。城际铁路是指距离最远也就300多公里距离的那种铁路,也是客运专线,基本上只运行动车组,但是城际铁路有时速300公里及以上的,也有时速200——250公里的,像中国第一条时速350公里的高铁线路就是京津城际铁路,2008年北京奥运会前夕投入运营,这条线既是高铁也是客专又是城际。总之,最高时速达到300公里的线路就可以叫高速铁路,只有客车运行没有货车运行的线路就可以叫客运专线,距离在300公里以内的动车线路就可以叫城际铁路,有些线路这三个名称都可以使用。高铁、火车、动车的区别:钢轨的区别、工作原理不同、速度不同一、钢轨的区别1、动车的钢轨:几十米就有个接口,火车行驶总是离不开“哐当哐当”的声音。车轮滚过钢轨连接处时,车轮震动、车厢震动、地面也震动,列车行驶一点儿都不平稳,简直就像在大风大浪的海面上行船一样。2、高铁的钢轨:高铁修路时按照季节,在钢轨热胀冷缩,伸得最长的时候,把一根根的钢轨焊接起来,这样钢轨就不会伸得更长,到了冬天冷缩的时候,就凭着钢材本身的抗拉强度,保持不变形。3、火车的钢轨:不能平稳前进,速度就不能提高,否则震动加剧就会形成翻车的事故。二、工作原理不同1、动车的开动:要火车头的车轮转起来,火车头自己先开动起来,然后拖动列车。火车头独自的重量,毕竟比不上整列火车,是不能一口气直接带动整列火车的。2、高铁的开动:总之,高铁原理,至少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消除了钢轨连接口,列车才能够全速行驶;另一方面就是使用动车组,所有车轮一同运转,不仅团结力量大,而且动作一致,列车开动和变速都变灵活了。这样一来,高铁的速度就大大加快了。3、火车的开动:整列火车开动起来,其实是一节一节动起来的,有个相当长的过程,需要相当长的时间。变速也一样,普通火车要跑这么快,就相当不容易了。三、速度不同1、高铁时速一般在每小时至少250公里,2、动车时速一般在200公里左右,特快旅客列车:使用时速达140-160公里的车底,运行在时速140公里及以上的线路。3、火车:使用时速达120公里以上的车底,停靠较大车站。
高铁、动车与城际的区别:动车组,是以“D”为代号高铁,是以“G”为代号城际高速动车组,是以“C”为代号。但在运营中无论是动车还是高铁在铁路运输中都是以由CRH动车组执行的旅客列车。需要要跑出时速250公里及更高的时速,D和G字头的都需要走高速铁路。2007年,大家关注的铁路实现第六次大提速。CRH系列的电动车组以“和谐号”动车组的名字上线运营,因此几年内出现了像高铁、动车、城际铁路的新名词概念。所以很多名词概念都是混淆不清的。先说高铁,高铁也是高速铁路的简称。只不过他以运行速度的优势隔开了其它普通铁路。它也是属于铁路的分类,只是它有很高的运营速度,因此对线路建设、调度模式、上线车辆、人员操作等就会有更高的要求。我们还要注意生活中的误区,高速铁路是一条路。不代表在铁路上运行的车辆,比如纠正一个误区,由上海虹桥站开往北京南站的G2次旅客列车不是什么“京沪高铁”而是高速列车。然后再说城际铁路。城际铁路,就是在城市之间开通的旅客列车的铁路线。城际铁路一般是修建在人口比较众多,经济较发达,人口流动很大的地区。它的线路长度相对较短。车站位置位于市中心。通常在我国,城际铁路都是新建的,大部分设计时速都在250公里及以上。接着还要纠正一个误区。所谓“广珠轻轨”是错误的。最后再说说动车。动车组,是由若干辆自带动力的车辆和若干辆不带动力的车辆,组成固定的,不可更改的编组运行的一种列车(若干≤2)。动车组它和传统的列车由机车在列首拉动车辆编组不同。很多人认为动车组就是高速度,就是高铁。但实际上是错误的,因为动车组的设计运行时速取决于功率、牵引力配置、转向架设计时速、空气动力学部件、受电弓、列车控制系统等多方面因素。动车可能是有高速,但它并不是高速铁路。什么叫高铁:高铁是高速铁路的简称,属于轨道以下部分,俗称线下部分。高速铁路,是从速度的角度描述的铁路系统类型。在国际标准中,时速在200km及以上的铁路,就是高速铁路。 分有砟轨道和无砟轨道两种建设标准。什么叫动车:动车是高速动力分散型旅客列车组的简称。属于线上部分。所有在高速铁路上运行的旅客列车都是动车组旅客列车。高铁和动车,是两个完全不同概念。所谓动车,指的是车厢有动力列车,除车头外每节车厢都可以(注意是可以不是必须)有动力。普通火车都有一个甚至几个火车头,车厢是不带动力的,所有车厢均需要车头牵引才能运动;而动车指的是将动力分散在各个车厢中的列车。目前在中国的高速铁路上运营的列车都是动车组,一组有8节车厢,一列火车有一或两组动车(即一列火车只能由8或16节车厢组成),而一组动车组,其中可以是5动3拖,就是5节车厢有动力,另外3节没有;也可以是4动4拖,4节有动力,另外4节没有。中国高铁几乎全部开行各种型号的动车组,但动车组不一定只运行在高铁上。在普速铁路上也可以运行动车组旅客列车。而人们时常把G开头车次理解为“高铁”。D字头开头车次的理解为“动车”,这是完全不对的。G字头动车和D字头动车最大的区别就是速度上的差距。D字头动车组最高运行的速度在200-250公里,G字头动车组最高的运行速度在300-350公里。目前设计时速在350公里的主要高铁线有京沪高铁、沪杭高铁、郑西高铁、成渝高铁、武广高铁等等,而实际上现在只有京沪高铁的“复兴号”跑到了时速350公里。最重要的是票价不同,G字头二等座,票价约0.48元/公里;D字头二等座,票价约0.31/公里;但是如果时速200公里线路上都有G和D在跑,它们的二等座票价一样。D字头列车一般只有一等座、二等座,G字头绝大部分列车除了设有一等座,还有商务座,环境更好。不管坐G字头还是D字头,祝愿中国高铁直达的城市越来越多,人们出行更舒适便利!中国大陆作为近代化较晚的地区,这些科技类名词经常出现定义混乱,口语和书面语和术语含义严重剥离,同词异意的问题,在这个轨道交通领域尤为突出!国内的标准有些时候根本就是错的,因为定义方法错误产生了严重二义性,因此有必要的话,我会把定义分开地区解释。高铁:高速铁道的简称,营业线路最初诞生于日本,但由于日本的高速铁道一定是新建线路(新干线一词的根本由来),所以日本定义只定义了新建线路:线路大部分区间都满足最高行车速度200以上的线路。注意是以上,不含不超过200的情形。而欧(欧盟)美(UIC),则区分既有线改造和新建专线。改造的200以上,新建的250以上,至于区间的大部分等限制条件和日本都是基本一样的。我国高铁是最后起来的,所以标准较高,只定义新线250以上这一组,同样要求正线大部分都必须达速。所以根据定义,温勇事故当时线路确实不属于高铁(最高250以内),并且网上一些人胡扯的新干线按中国定义不属于高铁也属于造谣(因为整备新干线法案管辖线路最高速度限制为260,大于250,不属于该法案管辖的限速在285-320,更高,只有上越一条现在确实不满足)。总的来说,概括地说,大部分区间满足最高250以上持续运营的新线肯定是高铁。地铁:这个词在汉语就存在二义性,其实在国铁大铁路角度,地铁指的是地方铁道比如集通线等,而大家熟悉的一般是地下铁道的简称,作为城市轨道交通的一部分……国际比较通行的定义,无论欧美日,包括我国港澳台都通行的定义是:服务于城市内部或中短距离都市圈内通勤运输的,路权专有不具备和道路交通混行的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其核心要素是必须专有路权不具备混行能力。而轻轨则是具备混行能力不要求一定路权专有。我国(不含港澳台),这里定义很奇葩,是用断面单向单位时间运力定义,一万到三万是轻轨,三万以上是地铁。但这个定义是错误的,因为地铁毕竟是列车根据编组不同运力就不同,这个定义会让同一个系统一会儿是地铁一会儿是轻轨!最典型的笑话就是北京八通和13号线!开通初期c车三辆编组,断面运力两万五,属于轻轨,过几年客流大了,改6辆准b车,断面运力达到四万六,又成地铁了但是系统啥都没变啊……所以国标定义根本就是错的、建议大家都按国际通行概念来记忆和区分地铁(轻轨)。当然服务于距地,限制于都市圈内这个大家都一样,如果变成广域运输的话,就相当于汉语里的火车了。动车:这是一个典型的口语严重背离学术定义的例子,口语里指的是国铁开行的d字头列车,但实际上动车组列车指的是单元化设计的列车。动车组按照动力单元位置和分配可以分为动力集中动车组和动力分散动车组,按照速递等级可分为常速(120以内),准高速(120-250)和高速动车组(250以上)这是车辆类别定义,和运输组织和用途根本无关。当然国外还有货运动车组,路用检修类的动车组等等。目前来说,高铁一定要用动车组,所以看到机车车辆那就肯定不是高铁范畴,但机车车辆可以达到准高速范畴!现代的地铁一定是动力分散动车组,因为地铁需要高加速,不是动力集中配置可以达到的。此外,根据燃料不同还有内燃电力的区别,早年确实有过蒸汽动车组。内燃动力分散动车组加减速性能(和爬坡性能)也不一定比电力的差,比如日本很多新性能内燃动车组加减速性能大大好于地铁。如果线路有坡度大于千分之40的连续陡坡,并且线路不设置揽胜和齿轨以及直线电机等非粘着驱动的话,就是传统靠钢轮钢轨爬坡的话,一定是动力分散动车组。因为大量的动轴可以极大削弱粘着需求,例如日本的箱根登山铁道,千分之80坡度,采用动力分散动车组上下山无需揽胜齿车或直线电机,就这么运营了快一百年……火车:最早是从蒸汽时代而来,外燃机时代能见着火,于是叫火车。现在基本上汉语中是长距离广域运输的代名词。也就是国铁线路,服务于广域运输的车次都属于口语里的火车,伴随高铁的诞生,有时候会刻意分开来说。你怎么来的?我坐火车(高铁)来的。当然这都是口语用于,并不属于术语范畴。高速铁路是指最高运行时速在250公里以上的铁路,一般来讲至少要达到300公里的时速,距离短的也就一百多公里,比如广深港高铁,距离长的上千公里,比如京沪高铁、京广高铁等。当然这些高铁线路也可以叫客运专线,因为只跑客车不跑货车。但是客运专线并不一定都是高速铁路,有些时速在200——250公里之间的准高速铁路和快速铁路,没有货车运行,也属于客运专线,像渝贵这种时速200公里的铁路,现在运行动车组和普速客车,实质上也是客运专线。城际铁路是指距离最远也就300多公里距离的那种铁路,也是客运专线,基本上只运行动车组,但是城际铁路有时速300公里及以上的,也有时速200——250公里的,像中国第一条时速350公里的高铁线路就是京津城际铁路,2008年北京奥运会前夕投入运营,这条线既是高铁也是客专又是城际。总之,最高时速达到300公里的线路就可以叫高速铁路,只有客车运行没有货车运行的线路就可以叫客运专线,距离在300公里以内的动车线路就可以叫城际铁路,有些线路这三个名称都可以使用。高铁、火车、动车的区别:钢轨的区别、工作原理不同、速度不同一、钢轨的区别1、动车的钢轨:几十米就有个接口,火车行驶总是离不开“哐当哐当”的声音。车轮滚过钢轨连接处时,车轮震动、车厢震动、地面也震动,列车行驶一点儿都不平稳,简直就像在大风大浪的海面上行船一样。2、高铁的钢轨:高铁修路时按照季节,在钢轨热胀冷缩,伸得最长的时候,把一根根的钢轨焊接起来,这样钢轨就不会伸得更长,到了冬天冷缩的时候,就凭着钢材本身的抗拉强度,保持不变形。3、火车的钢轨:不能平稳前进,速度就不能提高,否则震动加剧就会形成翻车的事故。二、工作原理不同1、动车的开动:要火车头的车轮转起来,火车头自己先开动起来,然后拖动列车。火车头独自的重量,毕竟比不上整列火车,是不能一口气直接带动整列火车的。2、高铁的开动:总之,高铁原理,至少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消除了钢轨连接口,列车才能够全速行驶;另一方面就是使用动车组,所有车轮一同运转,不仅团结力量大,而且动作一致,列车开动和变速都变灵活了。这样一来,高铁的速度就大大加快了。3、火车的开动:整列火车开动起来,其实是一节一节动起来的,有个相当长的过程,需要相当长的时间。变速也一样,普通火车要跑这么快,就相当不容易了。三、速度不同1、高铁时速一般在每小时至少250公里,2、动车时速一般在200公里左右,特快旅客列车:使用时速达140-160公里的车底,运行在时速140公里及以上的线路。3、火车:使用时速达120公里以上的车底,停靠较大车站。高铁的轨道上普通火车可以行驶。但是普通火车毕竟不是与高铁相匹配的列车,对高铁轨道有非常大的影响,还会影响高铁列车的正常运行。普通火车轨道与高铁的轨道设计原理相仿,但设计标准不同。普通火车与高铁都是按照轮轨系统设计的。设计原理相仿,都是列车依靠机车的牵引力,通过车轮在铁轨上行驶。高铁轨道与普通火车轨道轨距相同,有些线路信号系统能够支撑,普通火车就可以在高铁轨道上行驶。普通火车在高速列车上行驶,只能按照列车自身的构造速度行驶,不能按照轨道允许的速度行驶,否则,会发生行车事故。普通火车在高铁轨道上行驶,会对高铁轨道带来非常大的影响。普通火车的轴重要比高铁的大,火车运行中对高铁轨道及路基都有影响。可以理解为,普通火车车厢比高铁车厢重,运行时车轮对钢轨的磨损要比高铁列车的大。高铁列车对钢轨的磨耗要求非常高,磨损加大,致使轨道养护的单位加大钢轨养护的频率。轨道的磨损加大,也会使高铁列车的车轮踏面的磨损加大,增加车辆部门对车辆的维修频次。同时,普通列车运行中对路基的威力加大,可能会造成线路下沉,工务部门就要加强对轨道、路基的检测、检修频次。对轨道、路基及车辆车轮的维修频次的加大,意味着这些设备的维修费用在加大,加大了铁路运营的成本。普通火车在高铁轨道上运行,会影响高铁列车的正常运行。普通火车在高铁轨道上运行,需要对轨道的信号等设备进行适当地改造,才能让普速火车到高铁轨道上正常运行。普通火车在高铁轨道上,只能按照列车车体的构造速度运行,最高运行速度根据车体型号不同,只能达到120至160公里。这样的运行速度与其它高铁列车运行的速度不匹配,反而会影响高铁列车的正常运行,将使高铁列车的运行速度降低。有些普通火车车窗能够打开,车窗中抛出的物体,也会对高速运行的高铁列车产生不可想象的安全风险。因此,虽然普通火车在高铁轨道上可以运行,但是在实际中没有什么现实意义,反而会对高铁列车带一定的影响。普通火车上高铁列车轨道上运行,是在特殊情况或者一定条件限制下才会出现的情况。
高铁、动车与城际的区别:动车组,是以“D”为代号高铁,是以“G”为代号城际高速动车组,是以“C”为代号。但在运营中无论是动车还是高铁在铁路运输中都是以由CRH动车组执行的旅客列车。需要要跑出时速250公里及更高的时速,D和G字头的都需要走高速铁路。2007年,大家关注的铁路实现第六次大提速。CRH系列的电动车组以“和谐号”动车组的名字上线运营,因此几年内出现了像高铁、动车、城际铁路的新名词概念。所以很多名词概念都是混淆不清的。先说高铁,高铁也是高速铁路的简称。只不过他以运行速度的优势隔开了其它普通铁路。它也是属于铁路的分类,只是它有很高的运营速度,因此对线路建设、调度模式、上线车辆、人员操作等就会有更高的要求。我们还要注意生活中的误区,高速铁路是一条路。不代表在铁路上运行的车辆,比如纠正一个误区,由上海虹桥站开往北京南站的G2次旅客列车不是什么“京沪高铁”而是高速列车。然后再说城际铁路。城际铁路,就是在城市之间开通的旅客列车的铁路线。城际铁路一般是修建在人口比较众多,经济较发达,人口流动很大的地区。它的线路长度相对较短。车站位置位于市中心。通常在我国,城际铁路都是新建的,大部分设计时速都在250公里及以上。接着还要纠正一个误区。所谓“广珠轻轨”是错误的。最后再说说动车。动车组,是由若干辆自带动力的车辆和若干辆不带动力的车辆,组成固定的,不可更改的编组运行的一种列车(若干≤2)。动车组它和传统的列车由机车在列首拉动车辆编组不同。很多人认为动车组就是高速度,就是高铁。但实际上是错误的,因为动车组的设计运行时速取决于功率、牵引力配置、转向架设计时速、空气动力学部件、受电弓、列车控制系统等多方面因素。动车可能是有高速,但它并不是高速铁路。什么叫高铁:高铁是高速铁路的简称,属于轨道以下部分,俗称线下部分。高速铁路,是从速度的角度描述的铁路系统类型。在国际标准中,时速在200km及以上的铁路,就是高速铁路。 分有砟轨道和无砟轨道两种建设标准。什么叫动车:动车是高速动力分散型旅客列车组的简称。属于线上部分。所有在高速铁路上运行的旅客列车都是动车组旅客列车。高铁和动车,是两个完全不同概念。所谓动车,指的是车厢有动力列车,除车头外每节车厢都可以(注意是可以不是必须)有动力。普通火车都有一个甚至几个火车头,车厢是不带动力的,所有车厢均需要车头牵引才能运动;而动车指的是将动力分散在各个车厢中的列车。目前在中国的高速铁路上运营的列车都是动车组,一组有8节车厢,一列火车有一或两组动车(即一列火车只能由8或16节车厢组成),而一组动车组,其中可以是5动3拖,就是5节车厢有动力,另外3节没有;也可以是4动4拖,4节有动力,另外4节没有。中国高铁几乎全部开行各种型号的动车组,但动车组不一定只运行在高铁上。在普速铁路上也可以运行动车组旅客列车。而人们时常把G开头车次理解为“高铁”。D字头开头车次的理解为“动车”,这是完全不对的。G字头动车和D字头动车最大的区别就是速度上的差距。D字头动车组最高运行的速度在200-250公里,G字头动车组最高的运行速度在300-350公里。目前设计时速在350公里的主要高铁线有京沪高铁、沪杭高铁、郑西高铁、成渝高铁、武广高铁等等,而实际上现在只有京沪高铁的“复兴号”跑到了时速350公里。最重要的是票价不同,G字头二等座,票价约0.48元/公里;D字头二等座,票价约0.31/公里;但是如果时速200公里线路上都有G和D在跑,它们的二等座票价一样。D字头列车一般只有一等座、二等座,G字头绝大部分列车除了设有一等座,还有商务座,环境更好。不管坐G字头还是D字头,祝愿中国高铁直达的城市越来越多,人们出行更舒适便利!中国大陆作为近代化较晚的地区,这些科技类名词经常出现定义混乱,口语和书面语和术语含义严重剥离,同词异意的问题,在这个轨道交通领域尤为突出!国内的标准有些时候根本就是错的,因为定义方法错误产生了严重二义性,因此有必要的话,我会把定义分开地区解释。高铁:高速铁道的简称,营业线路最初诞生于日本,但由于日本的高速铁道一定是新建线路(新干线一词的根本由来),所以日本定义只定义了新建线路:线路大部分区间都满足最高行车速度200以上的线路。注意是以上,不含不超过200的情形。而欧(欧盟)美(UIC),则区分既有线改造和新建专线。改造的200以上,新建的250以上,至于区间的大部分等限制条件和日本都是基本一样的。我国高铁是最后起来的,所以标准较高,只定义新线250以上这一组,同样要求正线大部分都必须达速。所以根据定义,温勇事故当时线路确实不属于高铁(最高250以内),并且网上一些人胡扯的新干线按中国定义不属于高铁也属于造谣(因为整备新干线法案管辖线路最高速度限制为260,大于250,不属于该法案管辖的限速在285-320,更高,只有上越一条现在确实不满足)。总的来说,概括地说,大部分区间满足最高250以上持续运营的新线肯定是高铁。地铁:这个词在汉语就存在二义性,其实在国铁大铁路角度,地铁指的是地方铁道比如集通线等,而大家熟悉的一般是地下铁道的简称,作为城市轨道交通的一部分……国际比较通行的定义,无论欧美日,包括我国港澳台都通行的定义是:服务于城市内部或中短距离都市圈内通勤运输的,路权专有不具备和道路交通混行的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其核心要素是必须专有路权不具备混行能力。而轻轨则是具备混行能力不要求一定路权专有。我国(不含港澳台),这里定义很奇葩,是用断面单向单位时间运力定义,一万到三万是轻轨,三万以上是地铁。但这个定义是错误的,因为地铁毕竟是列车根据编组不同运力就不同,这个定义会让同一个系统一会儿是地铁一会儿是轻轨!最典型的笑话就是北京八通和13号线!开通初期c车三辆编组,断面运力两万五,属于轻轨,过几年客流大了,改6辆准b车,断面运力达到四万六,又成地铁了但是系统啥都没变啊……所以国标定义根本就是错的、建议大家都按国际通行概念来记忆和区分地铁(轻轨)。当然服务于距地,限制于都市圈内这个大家都一样,如果变成广域运输的话,就相当于汉语里的火车了。动车:这是一个典型的口语严重背离学术定义的例子,口语里指的是国铁开行的d字头列车,但实际上动车组列车指的是单元化设计的列车。动车组按照动力单元位置和分配可以分为动力集中动车组和动力分散动车组,按照速递等级可分为常速(120以内),准高速(120-250)和高速动车组(250以上)这是车辆类别定义,和运输组织和用途根本无关。当然国外还有货运动车组,路用检修类的动车组等等。目前来说,高铁一定要用动车组,所以看到机车车辆那就肯定不是高铁范畴,但机车车辆可以达到准高速范畴!现代的地铁一定是动力分散动车组,因为地铁需要高加速,不是动力集中配置可以达到的。此外,根据燃料不同还有内燃电力的区别,早年确实有过蒸汽动车组。内燃动力分散动车组加减速性能(和爬坡性能)也不一定比电力的差,比如日本很多新性能内燃动车组加减速性能大大好于地铁。如果线路有坡度大于千分之40的连续陡坡,并且线路不设置揽胜和齿轨以及直线电机等非粘着驱动的话,就是传统靠钢轮钢轨爬坡的话,一定是动力分散动车组。因为大量的动轴可以极大削弱粘着需求,例如日本的箱根登山铁道,千分之80坡度,采用动力分散动车组上下山无需揽胜齿车或直线电机,就这么运营了快一百年……火车:最早是从蒸汽时代而来,外燃机时代能见着火,于是叫火车。现在基本上汉语中是长距离广域运输的代名词。也就是国铁线路,服务于广域运输的车次都属于口语里的火车,伴随高铁的诞生,有时候会刻意分开来说。你怎么来的?我坐火车(高铁)来的。当然这都是口语用于,并不属于术语范畴。高速铁路是指最高运行时速在250公里以上的铁路,一般来讲至少要达到300公里的时速,距离短的也就一百多公里,比如广深港高铁,距离长的上千公里,比如京沪高铁、京广高铁等。当然这些高铁线路也可以叫客运专线,因为只跑客车不跑货车。但是客运专线并不一定都是高速铁路,有些时速在200——250公里之间的准高速铁路和快速铁路,没有货车运行,也属于客运专线,像渝贵这种时速200公里的铁路,现在运行动车组和普速客车,实质上也是客运专线。城际铁路是指距离最远也就300多公里距离的那种铁路,也是客运专线,基本上只运行动车组,但是城际铁路有时速300公里及以上的,也有时速200——250公里的,像中国第一条时速350公里的高铁线路就是京津城际铁路,2008年北京奥运会前夕投入运营,这条线既是高铁也是客专又是城际。总之,最高时速达到300公里的线路就可以叫高速铁路,只有客车运行没有货车运行的线路就可以叫客运专线,距离在300公里以内的动车线路就可以叫城际铁路,有些线路这三个名称都可以使用。高铁、火车、动车的区别:钢轨的区别、工作原理不同、速度不同一、钢轨的区别1、动车的钢轨:几十米就有个接口,火车行驶总是离不开“哐当哐当”的声音。车轮滚过钢轨连接处时,车轮震动、车厢震动、地面也震动,列车行驶一点儿都不平稳,简直就像在大风大浪的海面上行船一样。2、高铁的钢轨:高铁修路时按照季节,在钢轨热胀冷缩,伸得最长的时候,把一根根的钢轨焊接起来,这样钢轨就不会伸得更长,到了冬天冷缩的时候,就凭着钢材本身的抗拉强度,保持不变形。3、火车的钢轨:不能平稳前进,速度就不能提高,否则震动加剧就会形成翻车的事故。二、工作原理不同1、动车的开动:要火车头的车轮转起来,火车头自己先开动起来,然后拖动列车。火车头独自的重量,毕竟比不上整列火车,是不能一口气直接带动整列火车的。2、高铁的开动:总之,高铁原理,至少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消除了钢轨连接口,列车才能够全速行驶;另一方面就是使用动车组,所有车轮一同运转,不仅团结力量大,而且动作一致,列车开动和变速都变灵活了。这样一来,高铁的速度就大大加快了。3、火车的开动:整列火车开动起来,其实是一节一节动起来的,有个相当长的过程,需要相当长的时间。变速也一样,普通火车要跑这么快,就相当不容易了。三、速度不同1、高铁时速一般在每小时至少250公里,2、动车时速一般在200公里左右,特快旅客列车:使用时速达140-160公里的车底,运行在时速140公里及以上的线路。3、火车:使用时速达120公里以上的车底,停靠较大车站。高铁的轨道上普通火车可以行驶。但是普通火车毕竟不是与高铁相匹配的列车,对高铁轨道有非常大的影响,还会影响高铁列车的正常运行。普通火车轨道与高铁的轨道设计原理相仿,但设计标准不同。普通火车与高铁都是按照轮轨系统设计的。设计原理相仿,都是列车依靠机车的牵引力,通过车轮在铁轨上行驶。高铁轨道与普通火车轨道轨距相同,有些线路信号系统能够支撑,普通火车就可以在高铁轨道上行驶。普通火车在高速列车上行驶,只能按照列车自身的构造速度行驶,不能按照轨道允许的速度行驶,否则,会发生行车事故。普通火车在高铁轨道上行驶,会对高铁轨道带来非常大的影响。普通火车的轴重要比高铁的大,火车运行中对高铁轨道及路基都有影响。可以理解为,普通火车车厢比高铁车厢重,运行时车轮对钢轨的磨损要比高铁列车的大。高铁列车对钢轨的磨耗要求非常高,磨损加大,致使轨道养护的单位加大钢轨养护的频率。轨道的磨损加大,也会使高铁列车的车轮踏面的磨损加大,增加车辆部门对车辆的维修频次。同时,普通列车运行中对路基的威力加大,可能会造成线路下沉,工务部门就要加强对轨道、路基的检测、检修频次。对轨道、路基及车辆车轮的维修频次的加大,意味着这些设备的维修费用在加大,加大了铁路运营的成本。普通火车在高铁轨道上运行,会影响高铁列车的正常运行。普通火车在高铁轨道上运行,需要对轨道的信号等设备进行适当地改造,才能让普速火车到高铁轨道上正常运行。普通火车在高铁轨道上,只能按照列车车体的构造速度运行,最高运行速度根据车体型号不同,只能达到120至160公里。这样的运行速度与其它高铁列车运行的速度不匹配,反而会影响高铁列车的正常运行,将使高铁列车的运行速度降低。有些普通火车车窗能够打开,车窗中抛出的物体,也会对高速运行的高铁列车产生不可想象的安全风险。因此,虽然普通火车在高铁轨道上可以运行,但是在实际中没有什么现实意义,反而会对高铁列车带一定的影响。普通火车上高铁列车轨道上运行,是在特殊情况或者一定条件限制下才会出现的情况。之所以很多人会把高铁和动车搞混,是和这两种列车的名字有关。高铁的全称是高速动车组旅行列车,而动车的全称是动车组旅行列车。虽然名字全称看上去差不多,但高铁和动车的区别其实还挺大的,做一下比较你就明白了。动车和高铁的车次不同,动车是以D开头的车次,D是汉字“动”的拼音字头;而高铁是以G开头的车次,G是汉字“高”的拼音字头。动车和高铁的速度也不同。动车的时速在200公里以上,而高铁的时速在300公里以上。动车和高铁使用的铁轨也不同。动车使用的铁轨既可以是高铁专用铁轨,也可以是经过改装后的普通铁轨,更具有兼容性;而高铁使用的铁轨则是专用铁轨,这也是它称之为高铁的原因。动车和高铁对行驶的要求不同。动车全线设置的站台比较多,主要跑的是城际线;而高铁可以称作是专线,所以全线设置的站台相比动车少了很多。最后,动车和高铁的动拖比不同。动车属于弱动力分散系统,动拖比通常在1:5、1:6;而高铁属于强动力分散系统,动拖比(动车+拖车)小于1:1,大于1:3。

5,高铁又叫什么车

高速铁路 [gāo sù tiě lù]同义词高铁一般指高速铁路高速铁路在不同国家不同时代有不同规定。中国国家铁路局的定义为:新建设计开行250公里/小时(含预留)及以上动车组列车,初期运营速度不小于200公里/小时的客运专线铁路。特点:新建的,时速不低于250及客专性。[1]区别:欧洲早期组织即国际铁路联盟1962年把旧线改造时速达200公里、新建时速达250~300公里的定为高铁;1985年日内瓦协议做出新规定:新建客货共线型高铁时速为250公里以上,新建客运专线型高铁时速为350公里以上。广泛误解:很多人把欧洲早期标准误认为中国标准,只比较高铁普铁,以为高铁属国铁Ⅰ级,把客货共线的快铁称为高铁,称沿海铁路里年度货运规划千万吨上下的厦深铁路、深茂快铁等等为客专和高铁;称年度货运规划3.5亿吨的兰新快铁为兰新高铁。2011年公布的快铁网规划图被误解为高铁网。所比对象:中国分高速铁路—快速铁路—普通铁路,2012年《十二五综合交通运输体系规划》有区分且设立快速铁路专栏,2015年铁路总公司说年底中国高速铁路1.9万公里而快速铁路网4万多公里(铁路总共12万公里)[2],三个数据不同。东南亚爱说中速铁路。所居等级:高铁级高于国铁Ⅰ级(近似高速公路高于一级公路),国Ⅰ标号用于快铁和骨干普铁。中国高速铁路用无砟轨道和高速动车组(异于D字头列车),起初用CRH2C,前面各种CRH都是跑快铁,后面各型多样;CRH380系列专用于高铁。国外高铁目前只有日本新干线盈利。[3]中文名高速铁路外文名high-speed railway(HSR,不是RH)主要子项中国高速铁路,国外高速铁路高铁标准不同的国家和时代有不同标准中国的定义高速铁路设计规范和国铁局的规定[

文章TAG:高铁也称什么高铁  也称  什么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