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钓鱼看浮漂你知道什么时候提竿最好吗

很多新手在钓鱼的时候总是不能很好地把握好提竿的时机,有的钓友一看到浮漂有一点点动静就立刻提竿,有的钓友则是不到黑漂就不提竿,其实这两种方法都是不正确的,很容易会造成跑鱼,要么是鱼还没有完全咬钩,要么就是鱼已经把饵吃完走了。最合适的提竿时机就是在鱼饵吞饵的那一刻就提竿把鱼钩刺进鱼嘴,这时候中鱼的机会是最大的。经验证明,下面几种情况出现时,就是鱼儿吞饵的信号,应及时提竿。1、浮漂上下跳动几下后逐渐下沉或上升。2、浮漂稍有下沉,随后便轻微地连续抖动。3、漂尾倾斜状被拖入水中。4、浮漂向下有力地一顿。5、浮漂较快地上下抖动,幅度在二目左右。6、浮漂较快地向上冒出三目以上(即送漂)。后面几种浮漂的反应,多是出现在钓浮的情况之下。此外还要注意区分以下几种情况:1、是浮漂突然少许上升或是下沉约半目左右,尔后暂时停止不动;2、是浮漂轻微晃动(注意不是抖动)这两种情况是鱼儿进入窝点,在窝内游动时带动起水流,水流冲击饵钩的结果,或是中于水底高低不平所致。鱼儿并未吞饵,不应急于提竿。3、是浮漂经过短暂静止后,出现上下跳动,跳动的幅度很小,在一目左右,这种情况表明鱼儿在拱饵或是品饵,还不是吃饵,此刻也不应着急提竿,否则将十次九空。4、是浮漂往上升起几目突然不动了,这种情况多半是饵食脱落所致,应果断提竿换饵。5、是浮漂跳动频繁又无规律反复地出现,类似小杂鱼闹窝。这种情况很可能是双钩上鱼,不要以为都是小鱼捣蛋。提竿动作要领:先是手腕轻轻一抖(即传统钓法中的"顿提法"),以使钩尖刺深鱼嘴,旋即将鱼竿向前上方推出,手臂伸直。如是小鱼上钩,提竿动作要快速而柔和,直接把鱼提出水面。(应注意的是避免动作过猛而钩豁鱼嘴)当然也可以不先抖腕,当提竿有上鱼感觉时,略微停顿,再直臂牵鱼出水,飞鱼上岸(水库飞鱼技巧)。如果是大鱼上钩,提竿动作则应迅猛,依靠握竿手腕的爆发力快速抖动上扬,并及时将鱼竿左右倾斜,借助竿梢的弹性以及身体后倾的力量,对鱼进行牵遛。待鱼遛乏后,再拉至岸边。抄鱼时人要站着,用另一只手握紧抄网,把网头伸入水里,网口对准鱼头来抄,千万不可抄鱼尾或鱼身。还应注意,提竿不要超过90度,用力也不可过猛,以防鱼竿折断或损伤鱼线;当提竿无鱼时,鱼钩不要露出水面

钓鱼看浮漂你知道什么时候提竿最好吗

2,钓鱼杆的后赌拎不下来怎么办

放在热水里浸泡,用湿布拧一下试试或者尝试浸油。实在不行的话去你们当地的渔具店看看,我们这的渔具店都会帮你处理这样的问题的。

钓鱼杆的后赌拎不下来怎么办

3,钓鱼老是脱钩有的拎出水面有的没出水面该如何应对

钓友你好,我是王医师,是一名野钓爱好者,你的问题提的好,其实我钓了几年鱼了,一路走来,深有体会,总结了一句话:其实钓鱼越简单越好。一开始,拿个鱼竿,鱼线,漂就去钓鱼了,一站就是半天、一天,后来感觉累,就去买了一个小马扎,坐久了,坏了,又去买一个铁的小马扎。后来也坏了,就去买了一个钓椅,还是钓椅好用用了好长时间。后来就得出了一个结论,渔具要一步到位,不要买一些乱七八糟不实用的东西,既浪费钱又用的时间不长。后来就开始买好的渔具,天元的、老化的,一些名牌。鱼漂也买好的,浪尖啊、佛手啊、看了就想买,后来随着钓鱼上瘾,越买越多越买越多。买了个小包乘不下来,后来又买了一个大包。每次去钓鱼都拎着大包、小包,钓椅,等等吧。东西太多啦,你是钓鱼开始要摆出来,结束要装进去很是繁琐,越来越烦。钓鱼也就没了乐趣,又总结一句话:钓鱼还是简单好。因为买的一些渔具还是比较偏贵的,后来去维修,换节,发现费用很高,心疼了,再说了,大部分都是去野钓,对于装备来说不需要这么精良,要求也不像去掉黑坑那么好用,像打比赛那样精良,所以现在买渔具都买一些简单的吧,野钓主要是以钓鲫鱼为主,鱼竿要求也不是很高,所以就买性价比比较高的,价格不高的。因为野钓这个鱼口也是吃口比较猛,所以鱼漂呢,也就用一般的,就行了。所以现在去钓鱼,不像以前大包小包的带了,只带一个简单的宝,带了一个钓椅,就OK啦!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钓友你好,我是王医师,是一名野钓爱好者,你的问题提的好,其实我钓了几年鱼了,一路走来,深有体会,总结了一句话:其实钓鱼越简单越好。一开始,拿个鱼竿,鱼线,漂就去钓鱼了,一站就是半天、一天,后来感觉累,就去买了一个小马扎,坐久了,坏了,又去买一个铁的小马扎。后来也坏了,就去买了一个钓椅,还是钓椅好用用了好长时间。后来就得出了一个结论,渔具要一步到位,不要买一些乱七八糟不实用的东西,既浪费钱又用的时间不长。后来就开始买好的渔具,天元的、老化的,一些名牌。鱼漂也买好的,浪尖啊、佛手啊、看了就想买,后来随着钓鱼上瘾,越买越多越买越多。买了个小包乘不下来,后来又买了一个大包。每次去钓鱼都拎着大包、小包,钓椅,等等吧。东西太多啦,你是钓鱼开始要摆出来,结束要装进去很是繁琐,越来越烦。钓鱼也就没了乐趣,又总结一句话:钓鱼还是简单好。因为买的一些渔具还是比较偏贵的,后来去维修,换节,发现费用很高,心疼了,再说了,大部分都是去野钓,对于装备来说不需要这么精良,要求也不像去掉黑坑那么好用,像打比赛那样精良,所以现在买渔具都买一些简单的吧,野钓主要是以钓鲫鱼为主,鱼竿要求也不是很高,所以就买性价比比较高的,价格不高的。因为野钓这个鱼口也是吃口比较猛,所以鱼漂呢,也就用一般的,就行了。所以现在去钓鱼,不像以前大包小包的带了,只带一个简单的宝,带了一个钓椅,就OK啦!希望对你有所帮助。打窝后钓鱼什么时候好,这个问题其实跟两个条件有关系其一,天气,温度,如果温度低于20度的话,那么一般你打窝以后窝料发散出去的味道到和程度达到吸引鱼群聚集的目的会需要一个相当长的时间,特别是冬季的时候,会更长。一般的话少说需要2-3个小时的时间才能发窝,而冬季则可能长到半天。所以如果是在天冷的时候大窝,那就要等上半天以后再钓鱼才是一个比较好的时段了。而天然的时候,气温超过25度,一般1-2个小时就会发窝,所以打下窝料1个小时左右就可以开钓了。而温度超过30度的话,甚至半个小时就会发窝即可开始做钓。这个是天气和温度因素所造成的打窝时间差异。其二,打窝附近的鱼情,也就是鱼类数量的分布密度问题。如果你打窝的区域是经常做钓的位置,那么就会跟你平时钓鱼的经验差不多时间就可以开始钓鱼了。可是如果是陌生水域,在你不了解鱼情的情况下,就算你打了窝,甚至是打了重窝,都有可能空军收场。因为有可能你打窝的地方根本没有像样的大鱼,甚至是没鱼,那么你的窝料也就是浪费了。所以在一个陌生的水域,你首先要了解鱼情,看看钓鱼,观察水面是否有鱼跳跃或者鱼泡,这样才能判断是否适合在此处打窝做钓。还有一种情况,就是你想钓的目标鱼如果是大鱼的话,那就要连续多天,持续在同一时间同一地点打窝,这样才可能引诱到附近水域的大鱼进入你的窝子里觅食,才可能钓到目标与。而这个打窝开钓的时间就需要3-5天左右才能开钓了。
钓友你好,我是王医师,是一名野钓爱好者,你的问题提的好,其实我钓了几年鱼了,一路走来,深有体会,总结了一句话:其实钓鱼越简单越好。一开始,拿个鱼竿,鱼线,漂就去钓鱼了,一站就是半天、一天,后来感觉累,就去买了一个小马扎,坐久了,坏了,又去买一个铁的小马扎。后来也坏了,就去买了一个钓椅,还是钓椅好用用了好长时间。后来就得出了一个结论,渔具要一步到位,不要买一些乱七八糟不实用的东西,既浪费钱又用的时间不长。后来就开始买好的渔具,天元的、老化的,一些名牌。鱼漂也买好的,浪尖啊、佛手啊、看了就想买,后来随着钓鱼上瘾,越买越多越买越多。买了个小包乘不下来,后来又买了一个大包。每次去钓鱼都拎着大包、小包,钓椅,等等吧。东西太多啦,你是钓鱼开始要摆出来,结束要装进去很是繁琐,越来越烦。钓鱼也就没了乐趣,又总结一句话:钓鱼还是简单好。因为买的一些渔具还是比较偏贵的,后来去维修,换节,发现费用很高,心疼了,再说了,大部分都是去野钓,对于装备来说不需要这么精良,要求也不像去掉黑坑那么好用,像打比赛那样精良,所以现在买渔具都买一些简单的吧,野钓主要是以钓鲫鱼为主,鱼竿要求也不是很高,所以就买性价比比较高的,价格不高的。因为野钓这个鱼口也是吃口比较猛,所以鱼漂呢,也就用一般的,就行了。所以现在去钓鱼,不像以前大包小包的带了,只带一个简单的宝,带了一个钓椅,就OK啦!希望对你有所帮助。打窝后钓鱼什么时候好,这个问题其实跟两个条件有关系其一,天气,温度,如果温度低于20度的话,那么一般你打窝以后窝料发散出去的味道到和程度达到吸引鱼群聚集的目的会需要一个相当长的时间,特别是冬季的时候,会更长。一般的话少说需要2-3个小时的时间才能发窝,而冬季则可能长到半天。所以如果是在天冷的时候大窝,那就要等上半天以后再钓鱼才是一个比较好的时段了。而天然的时候,气温超过25度,一般1-2个小时就会发窝,所以打下窝料1个小时左右就可以开钓了。而温度超过30度的话,甚至半个小时就会发窝即可开始做钓。这个是天气和温度因素所造成的打窝时间差异。其二,打窝附近的鱼情,也就是鱼类数量的分布密度问题。如果你打窝的区域是经常做钓的位置,那么就会跟你平时钓鱼的经验差不多时间就可以开始钓鱼了。可是如果是陌生水域,在你不了解鱼情的情况下,就算你打了窝,甚至是打了重窝,都有可能空军收场。因为有可能你打窝的地方根本没有像样的大鱼,甚至是没鱼,那么你的窝料也就是浪费了。所以在一个陌生的水域,你首先要了解鱼情,看看钓鱼,观察水面是否有鱼跳跃或者鱼泡,这样才能判断是否适合在此处打窝做钓。还有一种情况,就是你想钓的目标鱼如果是大鱼的话,那就要连续多天,持续在同一时间同一地点打窝,这样才可能引诱到附近水域的大鱼进入你的窝子里觅食,才可能钓到目标与。而这个打窝开钓的时间就需要3-5天左右才能开钓了。关于钓鱼打窝的问题,已经讲过很多了。打窝确实有一些讲究,在大水域鱼的密度小,打窝主要是为了养成鱼定点吃食的习惯,不仅需要打大窝或重窝,还得连续打几天,习惯的养成需要时间。在钓前打窝主要是为了吸引鱼过来吃饵,简单点说就是聚鱼。钓的过程中打窝,我们叫补窝或者续窝,目的是持续留鱼。打窝时间受哪些因素影响,如何确定?1、温度。上面说到打窝的目的之一是诱鱼,鱼在捕捉到气味后寻味而至,气味分子在水中的扩散速度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气味扩散越快,所以在夏天做钓提前约半小时打窝即可,一般就是我们来到水边打窝后到开钓前这期间的准备时间。冬季这个时间可能要翻倍。2、水域大小或鱼的密度。水域面积大,鱼的密度就相对小了,像一些水库、湖泊,这种情况下鱼本来有固定的觅食路线,一般要提前3-5天定点打窝,养成鱼定点吃食的习惯。3、鱼的种类和个体大小。有些鱼的警惕性比较高,像鲤鱼、鲫鱼生性胆小,当水中有震动,或者窝料味道异常时都会引起它们的警觉,很多喜欢野钓的钓友都有这个体会,打窝后一直没有口,窝点外围有鱼星,这时它们多半在窝点外吸食散落的食物,不会轻易进窝,直到窝点外食物越来越少,窝点内没有异常,才会慢慢靠近,这个过程持续时间长,一般都要提前至少半小时打窝才行。4、窝料类型和味型。窝料本身的味道是否具有很强的吸引力也是影响鱼进窝快慢的原因之一,有些窝料像酒米,酒在水中扩散速度非常快,对鱼有很强的吸引力,自然聚鱼就快,加上其颗粒小,打下去不会有太大动静,可能几分钟就有鱼进窝。结束语研究打窝后鱼进窝的时间要结合以上影响因素综合考虑,时间短则几分钟,长可能需要几个小时,并且鱼吃食有固定的的路线和地点,一般不会轻易改变,所以我们经常看到有钓友在野外水域提前几天开始打窝,就是为了让鱼有到窝点进食的习惯,这样在我们开始钓鱼后一旦补窝就会让鱼进到窝点吃饵,大大缩短鱼进窝时间,提高钓鱼效率。
钓友你好,我是王医师,是一名野钓爱好者,你的问题提的好,其实我钓了几年鱼了,一路走来,深有体会,总结了一句话:其实钓鱼越简单越好。一开始,拿个鱼竿,鱼线,漂就去钓鱼了,一站就是半天、一天,后来感觉累,就去买了一个小马扎,坐久了,坏了,又去买一个铁的小马扎。后来也坏了,就去买了一个钓椅,还是钓椅好用用了好长时间。后来就得出了一个结论,渔具要一步到位,不要买一些乱七八糟不实用的东西,既浪费钱又用的时间不长。后来就开始买好的渔具,天元的、老化的,一些名牌。鱼漂也买好的,浪尖啊、佛手啊、看了就想买,后来随着钓鱼上瘾,越买越多越买越多。买了个小包乘不下来,后来又买了一个大包。每次去钓鱼都拎着大包、小包,钓椅,等等吧。东西太多啦,你是钓鱼开始要摆出来,结束要装进去很是繁琐,越来越烦。钓鱼也就没了乐趣,又总结一句话:钓鱼还是简单好。因为买的一些渔具还是比较偏贵的,后来去维修,换节,发现费用很高,心疼了,再说了,大部分都是去野钓,对于装备来说不需要这么精良,要求也不像去掉黑坑那么好用,像打比赛那样精良,所以现在买渔具都买一些简单的吧,野钓主要是以钓鲫鱼为主,鱼竿要求也不是很高,所以就买性价比比较高的,价格不高的。因为野钓这个鱼口也是吃口比较猛,所以鱼漂呢,也就用一般的,就行了。所以现在去钓鱼,不像以前大包小包的带了,只带一个简单的宝,带了一个钓椅,就OK啦!希望对你有所帮助。打窝后钓鱼什么时候好,这个问题其实跟两个条件有关系其一,天气,温度,如果温度低于20度的话,那么一般你打窝以后窝料发散出去的味道到和程度达到吸引鱼群聚集的目的会需要一个相当长的时间,特别是冬季的时候,会更长。一般的话少说需要2-3个小时的时间才能发窝,而冬季则可能长到半天。所以如果是在天冷的时候大窝,那就要等上半天以后再钓鱼才是一个比较好的时段了。而天然的时候,气温超过25度,一般1-2个小时就会发窝,所以打下窝料1个小时左右就可以开钓了。而温度超过30度的话,甚至半个小时就会发窝即可开始做钓。这个是天气和温度因素所造成的打窝时间差异。其二,打窝附近的鱼情,也就是鱼类数量的分布密度问题。如果你打窝的区域是经常做钓的位置,那么就会跟你平时钓鱼的经验差不多时间就可以开始钓鱼了。可是如果是陌生水域,在你不了解鱼情的情况下,就算你打了窝,甚至是打了重窝,都有可能空军收场。因为有可能你打窝的地方根本没有像样的大鱼,甚至是没鱼,那么你的窝料也就是浪费了。所以在一个陌生的水域,你首先要了解鱼情,看看钓鱼,观察水面是否有鱼跳跃或者鱼泡,这样才能判断是否适合在此处打窝做钓。还有一种情况,就是你想钓的目标鱼如果是大鱼的话,那就要连续多天,持续在同一时间同一地点打窝,这样才可能引诱到附近水域的大鱼进入你的窝子里觅食,才可能钓到目标与。而这个打窝开钓的时间就需要3-5天左右才能开钓了。关于钓鱼打窝的问题,已经讲过很多了。打窝确实有一些讲究,在大水域鱼的密度小,打窝主要是为了养成鱼定点吃食的习惯,不仅需要打大窝或重窝,还得连续打几天,习惯的养成需要时间。在钓前打窝主要是为了吸引鱼过来吃饵,简单点说就是聚鱼。钓的过程中打窝,我们叫补窝或者续窝,目的是持续留鱼。打窝时间受哪些因素影响,如何确定?1、温度。上面说到打窝的目的之一是诱鱼,鱼在捕捉到气味后寻味而至,气味分子在水中的扩散速度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气味扩散越快,所以在夏天做钓提前约半小时打窝即可,一般就是我们来到水边打窝后到开钓前这期间的准备时间。冬季这个时间可能要翻倍。2、水域大小或鱼的密度。水域面积大,鱼的密度就相对小了,像一些水库、湖泊,这种情况下鱼本来有固定的觅食路线,一般要提前3-5天定点打窝,养成鱼定点吃食的习惯。3、鱼的种类和个体大小。有些鱼的警惕性比较高,像鲤鱼、鲫鱼生性胆小,当水中有震动,或者窝料味道异常时都会引起它们的警觉,很多喜欢野钓的钓友都有这个体会,打窝后一直没有口,窝点外围有鱼星,这时它们多半在窝点外吸食散落的食物,不会轻易进窝,直到窝点外食物越来越少,窝点内没有异常,才会慢慢靠近,这个过程持续时间长,一般都要提前至少半小时打窝才行。4、窝料类型和味型。窝料本身的味道是否具有很强的吸引力也是影响鱼进窝快慢的原因之一,有些窝料像酒米,酒在水中扩散速度非常快,对鱼有很强的吸引力,自然聚鱼就快,加上其颗粒小,打下去不会有太大动静,可能几分钟就有鱼进窝。结束语研究打窝后鱼进窝的时间要结合以上影响因素综合考虑,时间短则几分钟,长可能需要几个小时,并且鱼吃食有固定的的路线和地点,一般不会轻易改变,所以我们经常看到有钓友在野外水域提前几天开始打窝,就是为了让鱼有到窝点进食的习惯,这样在我们开始钓鱼后一旦补窝就会让鱼进到窝点吃饵,大大缩短鱼进窝时间,提高钓鱼效率。钓鱼时的最佳提鱼竿时间,确切的说,这要分漂是顶漂还是拉漂。我们在钓鱼的时候,通常情况下,只要鱼吃钩,不是顶漂就是拉漂,无论是顶漂还是拉漂,漂在运动的过程中,还没有到最终的位置,此时的提竿就是最佳的提鱼竿的时间。过早或过迟的提鱼竿都是不适时的,有的时候,还会出现脱钩的问题。那么问题来了,究竟在什么时间点提鱼竿才是最恰当的呢?鲫鱼吃钩时的两次点动后顶漂,老哥钓鱼,如果在一个钓点,第一次提鱼竿,因为不知道这个钓点的鲫鱼是不是顶漂,只要发生两次连续的点动,紧接着就是提鱼竿,不需要等到顶漂,有的钓点鲫鱼是不顶漂的。正常拎上来两三条后,知道此钓点的鲫鱼吃钩时有顶漂问题存在,我都是在两次点动结束顶漂刚开始就立即提鱼竿,此时的顶漂,事实是鲫鱼已经把钩子含在嘴里面,发现钩尖刺入肉中,有点疼,想吐出钩子,于是就用抬头的方式,想去掉钩子,只要漂慢慢的向上浮时,此时此刻,就是最佳的提鱼竿的时间。同理,如果发现一个钓点的鲫鱼吃钩后不顶漂,为什么会发现,因为两次点动后既没有看到顶漂,也没有看到拉漂,过一会,你什么也没有看到,感觉不对头的时候,提鱼竿上来一看,蚯蚓没有了,此时我就会想到,这个钓点的鲫鱼吃钩时,只点动并不顶漂,也不会拉漂,等下次再有鲫鱼吃钩后,只要发生点动两次,紧接着我就会提鱼竿,因为前面的教训你是亲身经历过了,知道不会产生顶漂,更不会产生拉漂,两次点动的实质是,第一次的点动是鲫鱼只吃了钩尖外面的钓饵,觉得没有什么不安全的问题存在,于是才会有第二次将钩子全部吞下,吞下后又觉得有硬物存在,觉得不安全,但到嘴的肥肉又不想放弃,只能是含在口中,如果你此时不提鱼竿,有可能下一秒,鲫鱼就跑了,所以最后一次点动,就是最佳的提鱼竿的时间。
钓友你好,我是王医师,是一名野钓爱好者,你的问题提的好,其实我钓了几年鱼了,一路走来,深有体会,总结了一句话:其实钓鱼越简单越好。一开始,拿个鱼竿,鱼线,漂就去钓鱼了,一站就是半天、一天,后来感觉累,就去买了一个小马扎,坐久了,坏了,又去买一个铁的小马扎。后来也坏了,就去买了一个钓椅,还是钓椅好用用了好长时间。后来就得出了一个结论,渔具要一步到位,不要买一些乱七八糟不实用的东西,既浪费钱又用的时间不长。后来就开始买好的渔具,天元的、老化的,一些名牌。鱼漂也买好的,浪尖啊、佛手啊、看了就想买,后来随着钓鱼上瘾,越买越多越买越多。买了个小包乘不下来,后来又买了一个大包。每次去钓鱼都拎着大包、小包,钓椅,等等吧。东西太多啦,你是钓鱼开始要摆出来,结束要装进去很是繁琐,越来越烦。钓鱼也就没了乐趣,又总结一句话:钓鱼还是简单好。因为买的一些渔具还是比较偏贵的,后来去维修,换节,发现费用很高,心疼了,再说了,大部分都是去野钓,对于装备来说不需要这么精良,要求也不像去掉黑坑那么好用,像打比赛那样精良,所以现在买渔具都买一些简单的吧,野钓主要是以钓鲫鱼为主,鱼竿要求也不是很高,所以就买性价比比较高的,价格不高的。因为野钓这个鱼口也是吃口比较猛,所以鱼漂呢,也就用一般的,就行了。所以现在去钓鱼,不像以前大包小包的带了,只带一个简单的宝,带了一个钓椅,就OK啦!希望对你有所帮助。打窝后钓鱼什么时候好,这个问题其实跟两个条件有关系其一,天气,温度,如果温度低于20度的话,那么一般你打窝以后窝料发散出去的味道到和程度达到吸引鱼群聚集的目的会需要一个相当长的时间,特别是冬季的时候,会更长。一般的话少说需要2-3个小时的时间才能发窝,而冬季则可能长到半天。所以如果是在天冷的时候大窝,那就要等上半天以后再钓鱼才是一个比较好的时段了。而天然的时候,气温超过25度,一般1-2个小时就会发窝,所以打下窝料1个小时左右就可以开钓了。而温度超过30度的话,甚至半个小时就会发窝即可开始做钓。这个是天气和温度因素所造成的打窝时间差异。其二,打窝附近的鱼情,也就是鱼类数量的分布密度问题。如果你打窝的区域是经常做钓的位置,那么就会跟你平时钓鱼的经验差不多时间就可以开始钓鱼了。可是如果是陌生水域,在你不了解鱼情的情况下,就算你打了窝,甚至是打了重窝,都有可能空军收场。因为有可能你打窝的地方根本没有像样的大鱼,甚至是没鱼,那么你的窝料也就是浪费了。所以在一个陌生的水域,你首先要了解鱼情,看看钓鱼,观察水面是否有鱼跳跃或者鱼泡,这样才能判断是否适合在此处打窝做钓。还有一种情况,就是你想钓的目标鱼如果是大鱼的话,那就要连续多天,持续在同一时间同一地点打窝,这样才可能引诱到附近水域的大鱼进入你的窝子里觅食,才可能钓到目标与。而这个打窝开钓的时间就需要3-5天左右才能开钓了。关于钓鱼打窝的问题,已经讲过很多了。打窝确实有一些讲究,在大水域鱼的密度小,打窝主要是为了养成鱼定点吃食的习惯,不仅需要打大窝或重窝,还得连续打几天,习惯的养成需要时间。在钓前打窝主要是为了吸引鱼过来吃饵,简单点说就是聚鱼。钓的过程中打窝,我们叫补窝或者续窝,目的是持续留鱼。打窝时间受哪些因素影响,如何确定?1、温度。上面说到打窝的目的之一是诱鱼,鱼在捕捉到气味后寻味而至,气味分子在水中的扩散速度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气味扩散越快,所以在夏天做钓提前约半小时打窝即可,一般就是我们来到水边打窝后到开钓前这期间的准备时间。冬季这个时间可能要翻倍。2、水域大小或鱼的密度。水域面积大,鱼的密度就相对小了,像一些水库、湖泊,这种情况下鱼本来有固定的觅食路线,一般要提前3-5天定点打窝,养成鱼定点吃食的习惯。3、鱼的种类和个体大小。有些鱼的警惕性比较高,像鲤鱼、鲫鱼生性胆小,当水中有震动,或者窝料味道异常时都会引起它们的警觉,很多喜欢野钓的钓友都有这个体会,打窝后一直没有口,窝点外围有鱼星,这时它们多半在窝点外吸食散落的食物,不会轻易进窝,直到窝点外食物越来越少,窝点内没有异常,才会慢慢靠近,这个过程持续时间长,一般都要提前至少半小时打窝才行。4、窝料类型和味型。窝料本身的味道是否具有很强的吸引力也是影响鱼进窝快慢的原因之一,有些窝料像酒米,酒在水中扩散速度非常快,对鱼有很强的吸引力,自然聚鱼就快,加上其颗粒小,打下去不会有太大动静,可能几分钟就有鱼进窝。结束语研究打窝后鱼进窝的时间要结合以上影响因素综合考虑,时间短则几分钟,长可能需要几个小时,并且鱼吃食有固定的的路线和地点,一般不会轻易改变,所以我们经常看到有钓友在野外水域提前几天开始打窝,就是为了让鱼有到窝点进食的习惯,这样在我们开始钓鱼后一旦补窝就会让鱼进到窝点吃饵,大大缩短鱼进窝时间,提高钓鱼效率。钓鱼时的最佳提鱼竿时间,确切的说,这要分漂是顶漂还是拉漂。我们在钓鱼的时候,通常情况下,只要鱼吃钩,不是顶漂就是拉漂,无论是顶漂还是拉漂,漂在运动的过程中,还没有到最终的位置,此时的提竿就是最佳的提鱼竿的时间。过早或过迟的提鱼竿都是不适时的,有的时候,还会出现脱钩的问题。那么问题来了,究竟在什么时间点提鱼竿才是最恰当的呢?鲫鱼吃钩时的两次点动后顶漂,老哥钓鱼,如果在一个钓点,第一次提鱼竿,因为不知道这个钓点的鲫鱼是不是顶漂,只要发生两次连续的点动,紧接着就是提鱼竿,不需要等到顶漂,有的钓点鲫鱼是不顶漂的。正常拎上来两三条后,知道此钓点的鲫鱼吃钩时有顶漂问题存在,我都是在两次点动结束顶漂刚开始就立即提鱼竿,此时的顶漂,事实是鲫鱼已经把钩子含在嘴里面,发现钩尖刺入肉中,有点疼,想吐出钩子,于是就用抬头的方式,想去掉钩子,只要漂慢慢的向上浮时,此时此刻,就是最佳的提鱼竿的时间。同理,如果发现一个钓点的鲫鱼吃钩后不顶漂,为什么会发现,因为两次点动后既没有看到顶漂,也没有看到拉漂,过一会,你什么也没有看到,感觉不对头的时候,提鱼竿上来一看,蚯蚓没有了,此时我就会想到,这个钓点的鲫鱼吃钩时,只点动并不顶漂,也不会拉漂,等下次再有鲫鱼吃钩后,只要发生点动两次,紧接着我就会提鱼竿,因为前面的教训你是亲身经历过了,知道不会产生顶漂,更不会产生拉漂,两次点动的实质是,第一次的点动是鲫鱼只吃了钩尖外面的钓饵,觉得没有什么不安全的问题存在,于是才会有第二次将钩子全部吞下,吞下后又觉得有硬物存在,觉得不安全,但到嘴的肥肉又不想放弃,只能是含在口中,如果你此时不提鱼竿,有可能下一秒,鲫鱼就跑了,所以最后一次点动,就是最佳的提鱼竿的时间。钓鱼脱钩是很常见的问题,由于造成脱钩的可能性很多,所以不少新手在遇到脱钩问题时都是一头雾水,对于这个问题我做了以下几点归纳,希望广大钓友根据自身情况进行排查。一、鱼钩问题如果频繁脱钩跑鱼,首先应该做的就是检查鱼钩是否已经被拉开门。正常情况下鱼钩的钩尖处应该是略微向内弯曲的,如果鱼钩被大鱼拉开门,钩尖就会向外弯曲,一旦出现这种情况几乎每一条鱼都会脱钩。另外,还需要检查钩尖是否已经被磨钝,有一些鱼钩使用的时间太长或者是挂到石头等杂物导致鱼钩的钩尖已经磨钝,出现这种情况就必须马上更换子线。除了鱼钩出现硬伤导致脱钩跑鱼之外,鱼钩太小也会脱钩跑鱼,特别是那些喜欢直接提线把鱼提上岸的钓鱼人,这种习惯是很容易脱钩跑鱼的,除非使用偏大的鱼钩并且钓得适当钝一点,鱼钩太小刺鱼不深,钓得太灵中钩位置太浅,都会脱钩跑鱼。所以,建议还是使用抄网比较好,还能够减少对子线的伤害。二、钓组过于迟钝冬季鱼的吃口比较轻,而且很少吃死口,也就是说鱼把钩饵吃进嘴之后,很有可能会把饵吃掉然后把鱼钩吐出来,这就是要求钓鱼人必须精准的抓住钩饵入嘴的信号,否则等鱼快要把钩吐出来的时候才抬竿就很可能会脱钩。想要精准的抓到鱼吞饵的信号,就必须使用更加灵敏的钓组,也就是用吃铅量更小的浮漂搭配细线组,并且采用偏灵敏的调钓,请注意这里说的是偏灵敏的调钓,而不是过于灵敏。这样做的好处是能够让浮漂清晰的体现出鱼吞饵的信号,如果钓组过于迟钝,浮漂信号就会模糊不清,钓鱼人抓不准钩饵入口的信号就容易脱钩跑鱼。三、调钓不合理使用了灵敏度较高的钓组还必须使用合理的调钓,也就是偏灵敏的调钓,否则浮漂信号会很微弱,甚至鱼吃饵浮漂完全没有信号。冬季钓鲫鱼等中小体型的鱼种,建议调3目至4目,钓2目至3目。调钓不能过于迟钝,例如调平水钓2目。调钓也不能过于灵敏,例如调7目钓2目。调钓过于迟钝浮漂信号模糊,抓不准鱼口脱钩跑鱼。调钓过于灵敏剩余浮力过大,鱼无法将钩饵深吞也同样会造成脱钩跑鱼。

钓鱼老是脱钩有的拎出水面有的没出水面该如何应对

4,东北冬天怎么钓鱼

冬天怎么钓鱼一年一度的冬季又闯入了我们的生活,钓鱼人打破传统的观念——“冬季是钓鱼的淡季”这一思想的束缚,勇敢地走出温暖的居室,携带着钓具,走向广阔的垂钓世界。冬季垂钓除了锻练身体、增强体魄、寻找垂钓的欢乐之外,过一把钓鱼瘾也是许多钓鱼人的共识。冬季钓鱼要注意身体防止腰腿疼痛冬季气候确实还是挺寒冷的,钓鱼人外出垂钓,做好疾病的防治,也将提到议事日程。冬季野外,对钓鱼人最主要的威胁是: “寒风、寒冷、潮湿,即风、寒、湿”。这就是致病的因素。对我们钓鱼人来说:最常见的疾病,就是:“腰腿痛”。“腰腿痛”是常见病,多发病,它主要的症状是:膝盖酸痛、腰部酸痛,在走路,弯腰,负重工作时,上述症状会加剧。而我们钓鱼人,在整个垂钓过程中,都离不开腰、膝的运动,所以患了“腰腿痛”,给我们带来很多不便。疼痛发作时,除了影响钓鱼外,身心的痛苦更大。有些钓鱼人本来就患有慢性“腰腿痛”,往往在野外经过“风、寒、湿”的长时间的侵袭之后,旧病复发,于是加剧病情,既影响了垂钓,又延缓了慢性“腰腿痛”的康复。防治冬季垂钓“腰腿痛”好发的措施,笔者认为有如下四点可供参考:一、增强自身的保护:如外出增加衣服、戴好帽子、穿上保暖鞋袜、戴好棉手套等,作好防寒保暖工作;保持有8小时以上的充足睡眠;注意补充必要的营养、补充新鲜的蔬菜及新鲜水果、饮食注意卫生,饭菜要热些。二、注意身体的锻炼:除了垂钓外,还可以进行一些慢跑步、器械锻炼、做广播操、练太极拳、及其他锻炼项目等。三、自我按摩推拿。外出垂钓前:对两膝及腰部进行按摩。方法:用左右手掌,放在双膝,作圆形按摩、轻轻拍击,使双膝内外产生热量、并能达到放松作用;用双掌紧贴左右腰区,进行按摩,方法:手势作圆形按摩、上下摩擦,使腰区感到发热、放松。垂钓中的按摩推拿:在钓鱼中途休息时,也注意对腰膝部的自我按摩推拿,方法同上。垂钓回来:在回家洗澡后,注意对腰膝部进行自我按摩推拿,方法同上。四、酌情使用一些药物:对于慢性“腰腿痛”复发者,除了减少外出钓鱼的次数、时间、注意休息外,还可使用一些家庭备用药,进行自我保健性治疗。方法:1.用温水(37—50℃)对患部进行热敷后,在手掌滴上白酒,对患部进行按摩,使其产生发热的感觉,能够起到放松肌肉的作用。2.在患部外贴常用的膏药,如:麝香壮骨膏、狗皮膏、香桂活血膏等。经过自我的家庭保健治疗后,若还不能缓解疼痛,应该去当地医院诊治,以免耽误病情。同时,患病钓鱼者,应该暂时停止一切户外运动,待康复后,再重新开始钓鱼。对于腰痛的垂钓者,经过自我防治、自我保健等措施之后,在一段时间后,仍然不能减轻症状,仍然有酸痛感的患者,还要注意尿液的颜色、方便的次数等。因为,肾结石、肾炎、以及其他疾病等,也可以伴有腰痛的症状。因而,长期腰痛的钓鱼者应减少在寒冷的冬季外出钓鱼,并及时去医院作检查治疗。为了确保我们顺利进行冬季垂钓,使之达到健康、愉快,冬季钓鱼预防“腰腿痛”显得更十分重要,我们每个参加冬季垂钓的朋友都不要掉以轻心,要做到防患于未然。冬季钓鱼钓法鱼饵线组要灵活多变对象鱼是江河、池塘内的野生鲫鱼,以中小型为主,偶有数量不多的大鲫。钓组是主线0.6,子线0.4~0.2,悬坠、单钩、高档浮标,调平水钓1—7目,以红虫为饵,竿长5.4~7.2米,属于长竿短线多窝轮钓。最低气温在4°C以上的11月和12月初时,钓目高低对鱼讯的表现影响不大,浮标鱼讯都较明显,或上浮或下顿或平移,浮标有动作提竿中鱼的概率非常高。随着气温的不断下降,特别是几次降雪河面结过冰后,水温降至鱼类开口的极限(据资料称是4°C),鱼讯发生了极大的变化:浮标上能看清任何一个细小动作的概率会大幅度减少,但提竿依然能中鱼的现象增多了。如果把10次中鱼(包括钓起的和脱钩跑掉的),有信号中鱼与无信号中鱼的次数比较一下,深秋和初冬时节比例是10:0或9:1,隆冬时则是3:7或2:8。冬钓中大量发生的这类浮标上看不见鱼讯却能中鱼的现象即是小口、轻口。产生小口的最直接原因就是天冷、水温低,致使鱼类身体僵硬,少动,鱼食饵开口小,吞饵浅。间接原因则是钓线、钩饵、铅坠和浮标等传导阻力过大,削弱了本来就已很虚弱的鱼吞饵所产生的作用力。怎样应对才能减少无谓等待时间,提高效率并减少跑鱼?本人前段时间一直采用三条措施,即使在三九严寒的1月14—16日也取得每次获鱼30—40尾的成果。一是使用红虫饵。与蚯蚓相比,冬鲫对红虫钩的兴趣大为增加,钓效倍增,确是冬钓用饵的首选。但钓钩一定精选,要求是钩条细(红虫身细极易穿破体液),钩尖锐利,柄长(容易捏住穿钩)。经多种型号试验后,最后选定的是“赤袖”6号,对钓25—250克大小的冬鲫很适用。此钩表面颜色是红的,与红虫一致,钩饵一体,鱼儿更易上当受骗。红虫的穿法是钩尖直接刺穿红虫头部或身体上段,每次钩上挂上2~3条鲜活红虫,钩尖露出无妨。红虫身体细短,冬鲫微张口就能吸入口中,对提高中钩率极为有利。二是钓组精细。浮标采用长脚短身细长硬尾的芦苇标,尽量放大鱼的食饵信号。线组特别是子线对出鱼讯的影响最明显,当气温接近O°C,0.2的子线与0,4的子线相比,鱼讯(指可见信号)约能增加20%~30%,增加了提竿中鱼的准确性。至于缩短子线长度以提高灵敏度这一项,本人没有尝试,仍一直用15厘米左右的长子线。我认为对悬坠单钩而言,子线长度对灵敏度影响有限,但对诱鱼作用却有大的影响,冬天诱鱼开口一定要用动态活饵,长子线在这点上有优势,出动作与诱鱼相比,后者更重要!但使用细子线,一旦遭遇大鲫就有断线跑鱼的危险。这就要求钓竿不可过硬,提鱼动作连续舒缓,提鱼全过程不碰到水面或空中其他杂物。因为使用长竿(5.4—7.2米)短线(3米),所以不适合使用抄网。子线定要勤换,以免碰到大鲫断线失鱼而懊悔。三是观标和提竿技术改进。冬钓采用多点做窝轮钓的方法比单一窝要好得多,但在野外河道,钓点深浅不一是经常性的,浮标钓目时多时少,这对调目(钓目)的调整带来问题,每钓一个窝点,为保证钓组有最佳灵敏度,就得重新上下拉标,这有多不方便。因此本人没有这样做,而是第一次试完所有钓点水深后把它归类成两种,最多三种水深,把浮标钓目调整在1—7目之间,这样每钓一轮窝点只要调标一次,最多两次就够了。但每个窝点浮标目数多少对灵敏度的影响,一定要做到心中有数,如露6目的肯定要比露]目的下顿、上浮鱼讯少,不可长时间等待鱼讯出现,而应用下面所说主动提竿刺鱼的方法。由于钓目多少影响以及众多因素综合所造成的小口、无口最终可以靠主动提竿技术而得到绝大部分的解决。提竿方法是竿短(5.4米以内)用手腕发力,竿长(6.3米以上)小臂配合手腕发力,极短时间内把钩饵提离水底0.5—1米,发力的同时,手和脑感知有否鱼中钩,无鱼停止提竿,然后松线;有鱼继续提竿(此时需大臂配合),提鱼出水。整个动作要求轻柔,特别是有鱼中钩,中间提竿过程不能有停顿,以防鱼脱钩。这个提竿方法与竞技钓鲫差不多,所不同的是提竿后无鱼的话就不用换饵或重新穿钩,红虫作饵本就不怕露钩尖,所以无鱼讯你尽管多提竿就是了。勤提竿不仅可提高单位时间的效率(多上鱼),也增加了诱鱼次数。但这种提竿方法对手臂是个考验,特别是7.2米以上长竿更累,所以竿一定既要轻又要弹性好。至于提竿时机则要靠钓者自己把握了。决定提竿间隔时间长短可参考的几个原则有:1.某个时段鱼情的好坏,上鱼高峰时,间隔尽量短些,钩到位半分钟甚至10秒钟无信号即可提;2.某个钓点已钓到鱼的标讯形式,曾有小信号出现的,间隙可放长,等待下个鱼讯再次出现,前面所钓都是盲提的,不妨间隔短些;3.钓目多少,钓目处在中间最佳位置(我是3~4目,子线略松弛,钩饵入口无阻碍,鱼讯能最大限度得以体现),间隔略放长,钓目处在高位,却不宜久等鱼讯,因为冬天鱼即使吞饵后也不大会游动,体动标讯较少。冬季钓水库鱼塘要看位置知鱼性测水温到了冬天,由于鱼儿摄食不积极,特别是一些鱼类,一到冬天水位下降,它们就闭口不食,开始冬眠。除了鲫鱼耐寒能力强些,其他鱼都很难钓。可是在江南大部分地区,气温要比中原、东北、西北高些。当这些地区出现连续晴天时,有些养殖塘很快升温,这时塘里的各类鱼都会开口吃食。所以,江南一带到了冬天,钓鱼钓得人摸不清头脑,究其原因,就是因为水库鱼塘所在的地理位置、水的温度、鱼的食性不同而不同的。我所在的地方就是这样。县城南边的一个鱼塘不肯开口,而城北的一个水库却很好钓。这是为什么呢?下面谈谈我的看法。一、地理位置的影响地理位置决定了水温,如果水库是在山里。水库冬天没有放水,水位较深,那么这里只能钓鲫鱼。如果水库里没有鲫鱼,那么就钓不到鱼。如果水库水位不深,里面有鱼没有钓上来,那么只要天晴,气温上升,中午这里可以钓到鲫鱼。如果没有鲫鱼,只有草鱼、鲤鱼、鲢鱼,那么草鲤都会上钩。为什么?水温的原因,如果水只有两米深,那么水温到了中午就会很快升高,鱼儿就活跃起来。一般来讲,水库里如果不放水捕鱼,水位是不会下降的。水库的水深了,阳光不能很快让水温上升,只有水面的温度会上升,鱼儿就会趴在水底不动。因此,冬季钓鱼,最好是找水浅的鱼塘钓。如果小水库里鲫鱼多且大,那么就可以去钓,因为鲫鱼耐低温,会进食。鱼塘的地理位置也很重要,鱼塘里如果鲫鱼密度大,那么鲫鱼是很好钓的。如果密度小,那你就要好好琢磨琢磨,这么少的鱼,它们会在什么位置呢?一般就要找背风处,阳光足的地方,有一些树枝或乱石的地方就更好。在鱼密度小的地方,对鱼塘的地理位置就更要仔细观察,找到合适的位置下钩,只要水里有鱼,收获还是可以保证的。二、鱼食性的要求笔者所在地区,各个塘库的鱼食性是很不一样的。在有些水库,用蚯蚓钓,鱼儿不太吃,有的水库用蚯蚓钓,鱼儿吃食很猛。这是为什么呢?我去观察了一下,那个不太吃蚯蚓的水库离县城很近,每天去那里钓鱼的人很多。不管会不会钓,人人都知道用蚯蚓。买蚯蚓也方便,渔具店里就有的卖。那个水库里的鱼很多,特别是鲫鱼多且大。人钓得多了,大部分鱼都被钓走了。没被钓走的鱼,有一些鱼也被蚯蚓钩挂过。它们对这些蚯蚓有了警惕,见了蚯蚓不再大意,有些鱼见了蚯蚓还会吓跑。这就让其他的鱼也跟着受惊,所以水库里的鱼越来越不好钓。还有一个原因就是,那里水比较肥,颜色略带茶水黄。每个钓鱼人一到水边,就到养鱼人那里,讨来鱼饲料。不管能不能钓到鱼,先来个“粮草先行”。说是引鱼来,其实是给水体增加肥料。这样水库里的水质就受到影响,鱼儿显得不活跃,不太吃食。在这样的水体施钓,就要注意饵的变化。我在施钓中发现,鱼饵应该活,如用蚯蚓时,你不能沉底,沉了底,鱼儿不容易发现。也不能悬在半中间,那里没有鲫鱼。在冬天鲫鱼不是很积极地去觅食,它一般都是慢慢地游,如果眼前在离底5~1O厘米的水层有一只不大不小的蠕动蚯蚓,它会一口吃进,因为它不需要太花气力就可得到美昧。同样,用素饵时也不能用自制的饵料,应买商品鲫饵,浓腥或浓香型的,再配一点鱼饲料,加上拉丝粉,那么也钓离底5~10厘米,一般都会有明显的效果。如果在离城市偏远的山里的水库,鱼塘水质优良,鱼的密度又大,只要可以用蚯蚓钓,那么你就无需那样讲究了。特别是很少有人钓过的,或无人钓过的水库你就可以海竿串钩钓,多打几根竿,效果会很棒。如果是在水质特别好,鱼的密度不大而且经常被人钓的水库、小鱼塘,这样的地方更要求钓鱼技巧,钓的时候就要求钓者注意离底钓,用饵要求多变。三、水温对钓鱼的影响江南地区的冬钓和南方、中原、北方等地又有着一些不同。不同的根本还是温度的原因。与更南的南方比,本地也能被称为北方,因为每年能见到一两次的雪。钓鱼的时候就会因天气而有一个月或半个月的休眠期,这是指二九到四九这段时间。其中有十天左右是非常冷的,不宜出钓。那么其它时间只要不下雨,不刮大风都可以钓鱼。在我们这如果要冬钓,对天气的变化也是要好好留心的。我总结了以下几点供有相似气候的各地钓友参考。1.10度以下找深水、锅底、大坑,如有倒树、枯杈是最佳。一天的最高气温不超过10度,那么鲫鱼基本是在最深的地方,小范围地动一动,或是根本不动。这时我们就要找水库、塘的凹处,或有深坑的地方。如果你不太熟悉钓场,可以观察水面的鲫鱼鱼星。实在看不来,你就要找塘主或附近农人问问。如果你来到水边发现了水边有倒树,或树杈的话,你可以在树边做窝钓鱼,效果很好。竿子用7—10米的长竿,或用海矶竿串钩。手竿可以双钩,一钩沉底,一钩钓离底3~7厘米。用活饵,如蚯蚓红虫等。如果鱼很难钓,而水中又有鱼,你可以在沉底的钩上挂大拇指大的商品饵,另一个悬钩挂蚯蚓,要过五分钟,甚至更短的时间换一次饵,这样就有好的结果,虽然麻烦也是不得已而为之。2 .10度以上追星钓,坐阳、背风是最佳。一天中,气温到10度以上,那么这鱼就会趋温而走。钓者不要担心它的行踪,只要它动且觅食,就会有鱼星冒出,钓者找鱼星钓。哪里鱼星多,就说明鱼群在那里。冬天的鲫鱼星好认就在于其它鱼基本不动,也不会有星冒出,只有鲫鱼,它的星一般是三四个单独的小泡,大小相等。能用手竿就最好不用串钩。如果手竿够不着,用串钩钓,海竿用小的,2.1米的最好,竿梢要软,如果有矶竿就更好。抛竿时,等线出去,串钩要到了有鱼的水域,用手拉一下鱼线,让出去的线突然停住,这样串钩坠落水的声音很轻,只要是打海竿的老手,都能做到。手竿钓鱼用的蚯蚓一定要不粗不细的,很鲜活的。如果蚯蚓太细,会不好上钩,如果太粗,鱼儿会不太适口,吃食可能会慢些。只有那种不粗不细的蚯蚓,它的活性更强,鱼儿很适口。冬钓鲫鱼,漂相轻微,只要有一个下顿和上顶都要马上提竿。当钓到鱼的时候一定要小心,不要急于拎出水面,应慢慢地拉到一边等近岸时再提到水面抄鱼。冬天的鱼儿入窝慢,既然来了就应好好钓。我就见过一些新手,钓到一尾后,由于水面的抄鱼声音太晌,其它的鱼被惊走了,钓者再下竿后,就钓不到鱼了。冬季钓鱼打窝技巧打窝是每一个钓鱼人一到钓场首先要做的第一件事情,一年四季,日复一日。大部分钓鱼人认为,打窝不就是将事先准备好的糟食或颗粒饲料用打窝器送进窝点这么简单吗?但对于钓鱼高手来讲,他们就知道讲究窝子料的搭配比例,以及打窝实际操作中应注意哪些方面。冬天到了,就冬季钓鱼如何打窝,依据自己最近冬钓的一些体会,谈一些观点,供钓友们在冬钓中一试。一、依据气候变化换位打窝,冬天来临,气候已经变得相当冷了,水库池塘湖泊的水温急剧下降,在这种气候条件下,我们打窝就要注意选择,讲究打法了,一定要坚持少打勤补的原则,广种薄收。具体做法是,在不同深度的地方多打几个窝。如早晚选较深水域打窝试钓,因早晚天气较冷,水也比较凉,鱼会游到深水区取暖。到了中午十一点到下午三点左右,我们就应到浅水区域打窝试钓,因为午时的太阳一出来,浅水区的水温要高于深水区,鱼就会到这里来取暖觅食。无论在浅水区还是深水区,最好在我们钓位的左右都打上窝子,因为冬天鱼的活动量和活动范围都比较小,我们要变被动为主动,找鱼钓,不要只打一个窝子等鱼来。二、依据气候变化选择窝料,夏秋季节水温较高,鱼类的活动量和觅食欲望较为强烈,只要我们一打窝,在大约半小时就会有鱼星出现,也就是我们平常说的发窝。而冬季却不是这样,打窝两三个小时才会发窝,如钓位选择不当,有时一天也不会发窝。除了水温的关系以外,就是我们的窝子料不对路和钓位选择不当所造成的,夏秋季要以香甜味为主,窝料用鱼常年吃的颗粒饲料也会收到较好的效果。而冬天就不行了。我的体会是,冬天打窝用的糟食中一定要添加含腥味的商品饵或鲜活的昆虫类饵料,以及药酒泡制的小米等,在冬季水温较凉时才会有较好的诱鱼效果。如果我们只用颗粒饲料打窝,因为水温太低,窝料的气味在水中散发的非常慢,就会导致诱不来鱼或诱鱼速度极慢的情况。因昆虫类在水中能活动,酒泡小米的味道比较浓,如果我们用昆虫类饵料或酒泡小米等打窝,就会较快诱鱼,为今天的鱼获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三、少打勤补、分散打,冬天打窝不能一次打得太多、太厚,只要窝子里有饵料的味道就行了,即使是在夏秋季节,也要切忌打多。如果我们的窝子一次打得太厚,鱼儿过来以后,窝子里的东西都吃不完,啥时候才会吃你钩上的饵料呢?为了大面积的诱鱼,我们可以采取多打几个窝子的办法,在每个窝子里只打少量的饵料,然后轮流试钓,先钓最先打的窝子,每离开窝子前一定要少许补窝,就是要保持窝子里始终有味、有吃的。不能让鱼一次吃饱后再溜之大吉。按照一般常规,大部分钓鱼人都以为窝子打得越集中越好,但冬钓就不一样了,特别是昆虫类饵料,比如红虫、血虫等,如果我们打的很集中,几乎就是一团,如果来一尾大鱼,几口吃完了,窝子里就没有东西了,这里就留不住鱼。如我们打的比较分散,昆虫在一定范围的水中活动着,周围的鱼闻到昆虫的气味或看见昆虫在活动,就会陆续到此一游,即使只来一尾大鱼,吃完了这一团,旁边还有好多团在继续起着诱鱼的作用。我这里说的分散并不是无限的分散,比如我们在夏秋季打窝像碗口大小,而冬钓的窝子就应该打的像脸盆大小才对,太大就会把鱼诱到别的地方去。还有一点,就是冬钓的窝子料要选用较为细小而且味道较浓的饵料如酒泡小米、玉米丝、小颗粒饲料等,这样做的好处是,不会被刚诱来的鱼很快吃完,而且较浓的气味在凉水中散发的时间也会长一点。冬季钓鲫鱼的五个变化钓事中,曾有“菊(花)黄桂(花)香好钓鲤,入冬垂纶主钓鲫”的谚语。不过,通过实践,笔者认为,初冬时节主钓鲫鱼,还应注重以下“五变”,才能钓获更多。根据旬期变去向这里所说的“旬期”,是按一年二十四节气,每季六个,每月两个和当月又分上、中、下旬这样来确定的。其间,尤其像冬夏两季中的每个节气气温变化,比春秋两季突然、异常,故有“立夏三变雷雨多,入冬无常生骤寒”这样的说法。气候决定气温,气温改变水温,水温又分水层,辽阔的江河湖海与狭小的塘堰小溪也有差别,这些大自然的规律,会对鱼类生存环境造成影响。故而,入冬后的初冬时节钓鲫,别看这月间上、中、下旬仅相隔十天的温差变化,但在钓场的去向上,却有钓江河水库,还是钓塘堰小溪这样的选择之分。1、大江、大河及大型水库,其流域和静水面不仅宽大辽阔,且所处的地理位置一般都属于浅丘平原。故而,无论夏天日照紫外线对水层辐射的光合作用,还是入冬寒潮冷气的环流袭扰,其升、降温速度都比那些峡谷山区能背阳避风的小塘、小堰和小溪慢得多,这就造成了两地的温差。2、正是由于这种温差的存在和产生,立冬后的小雪前10天,其大江、大河才刚过秋末,即便小塘、小堰的水温已经日渐下降而使鱼类逐渐进入半冬眠状态,但大水域因日照的缘故,水温一般还停留在15℃左右,相对适合鱼的生存。所以,这期间,最适宜去到江河垂钓。3、一旦小雪过后,到了大雪以前的中下旬,尽管这时还尚未进入隆冬,可辽阔的大江大河只要少了、甚至完全没有日照的作用,其水温下降速度就比山区的小塘、小堰更快,变得不适合鱼类的生存。再因这种纯粹的自然水域不及山区一些养殖、半养殖鱼塘的鱼头密集,所以,这个时候理所当然地又应该改变半月前的去向,放弃江河钓堰塘。根据水域变钓位1、大江、大河、大水库的择地选点:①宽河钓窄窄钓宽,凸地边远好下竿。江河、水库,要是水面特别宽大辽阔,无论什么时候,就连春秋两季鱼儿都不爱到这些区域的远水中心畅游觅食。所以,入冬后就更会多在水面较窄的暗草和乱石窖中栖息藏身。凸地,最大的优势是向河心延伸而隐蔽安静。所以,这里既是春夏秋季鱼儿最活跃时上下游弋的必经之道,更是入冬后在此处“宿营扎寨”的安全港。②长流河水蹲弯道,莫求太远找暗草。凡是大江、大河流水的岸边弯道,一般都是缓流水或回旋水,故最容易使顺江顺水而下的鱼儿在这里滞停歇息、欢快畅游。即便入冬后它们不及夏秋活跃,也常会在“老巢”还没有完全枯萎的草丛中寻找浮游植物和水生昆虫来大量填肚饱腹,为正式越冬贮存食料,因此此时容易摄饵咬钩。近岸水深在3米以上,虽然一般不会有连片的明草,但再稍远一点的水草前边或左右一定有一层忽隐忽现的暗草。刚入冬,鲫鱼最容易在这种不很近、不太远、不很深、也不浅的地方栖息藏身。③滩足宜钓回水沱,乱石旁边好布窝。滩足回水沱,除平时有很多上游流淌下来的浮游生物回旋滞留于此而易于诱引鱼儿集聚觅食外,入冬后,这里水深4~5米,不仅正适合鱼儿栖息藏身,而且由于滩足因上游淌水落差的飞溅荡涤作用而氧溶量普遍会比其他静水充足一些,所以容易歇鱼、藏鱼。水下若有隐隐欲现的乱石暗礁,这些固定障碍物旁边,更是入冬后鱼儿的“住宅窝点”,所以,在此处布窝,会有较好收获。2、小塘、小堰、小溪河的择地择点:①方正池塘蹲角边,长堰直岸钓中段。选择池塘四角,是因为平时鱼儿沿岸游弋至转换方位的弯角时,多有稍事逗留这种习惯。初冬,虽然鱼儿活动范围开始缩小,但毕竟还没有完全进入冬眠而潜入深水,所以,它们仍会不时地到这里来寻找食料。水面两岸无凸凹的长堰直边,除隆冬和盛夏钓堰头深水和春秋钓堰尾浅水外,初冬时节,鱼儿多在中腰部地段的壁坎栖息觅食。②斜底堰塘莫钓边,蹲守料口或桥板。农村很多小型养殖鱼塘,由于年复一年因夏秋大暴雨对岸边泥沙的冲刷淤结,多为边浅中间深的“锅底形”。面对这种平时鱼儿都因太浅不会拢边的塘子,入冬后,更要选择诸如塘主为挑水方便搭有桥墩或桥板的这些深远一点的地方下竿。要是没有这种优势条件,就要在塘主经常投喂饲料的下料口布窝。③小溪上堰蹲两角,峡谷阳面钓深沱。小溪上堰的两角处,平时鱼儿就习惯在戏水而下前停滞在两边游荡徘徊。入冬后,鱼儿往往不会远离而要在依角靠边的深水处就地“落窝”。小溪河若出现一段峡谷阴森之地的下游,必然会有一处敞阳面的深水沱。这里,正是初冬时节鱼儿懒动慢游,为下一步栖息藏身的最佳集聚之地。所以,常被大家视为小溪冬钓的首选位置。根据习性变钓法鲫鱼,一年四季除盛夏和隆冬偶尔出现异常天气,使水温突然骤升至35℃以上或骤降至最低摄食临界水温的5℃以下外,一般都能钓获。不过,入冬后,它们毕竟少吃、少动,所以,垂钓时,除了一般只适宜手竿底钓外,还可根据节气变化和“吃口”情况,分别采取拖钓和包食钓法。1、拖钓。一般只适宜在小雪前半月。因为这个时候的鲫鱼,既没有进入冬眠,停而少游,动而少吃,又没有潜入深水伏而多静,藏而多歇。当它们在这种欲远窜又实为慢游,欲贪食又不显抢口的半懒馋状态下,若用提竿带线,线升饵飘,逐步后退,随起随落的“拖钓法”,就能变“钓死窝”为“牵活鱼”。2、包食钓。这种钓法,要在大雪前半月。这个时候,因水温日渐下降,使鱼群慢慢向深水处潜游徘徊,大起大落的飘饵拖钓,已经和它的游向及活动范围很不适应。而钩穿蚯蚓,外包面食,使之在一定时间内的层层松散脱落,不仅有以喂代钓的补窝效果,还会在慢慢的渐进过程中有“荤”、“素”两全的选择优势,可吸引它们在适宜的生活环境中,继续摄食咬钩。根据食性变钓饵鲫鱼,虽属于杂食鱼类而荤素皆吃,但仍有春夏两季偏素,秋冬两季偏荤的嗜好。其间,尤其以暮春盛夏和深秋隆冬更为明显。由于鲫鱼在食性上也有一种季节性,甚至是节气性对荤素喜厌的变换过程,所以,入冬后垂钓,在小雪间的前半月主要应用蚯蚓、红虫、孑孓、肉蛆之类的荤饵。如果确实需要,也可改用除对口商品饵外的米饭粒、胡豆(有的地方称蚕豆)粉、玉米粉粑等传统素钓饵。但在小雪以后,当鱼儿更加少动、少吃的时候,就只适宜用荤饵。尤其像蚯蚓这类虫饵,通过它在钩上不停地伸卷蠕动,更能吸引鱼儿咬钩,有事半功倍的实效。此时的素饵,不论什么品种、品牌、香味浓淡,尤其在自然水域垂钓,一般都不会取得较好效果。根据位置变钓具初冬野钓,钓者个人蹲守的具体钓位不同,钓具也应随之改变。其间,除了钓距远近涉及到竿线的长短外,更在于入冬后无论钓草隙还是钓亮水,都不适宜再像平时那样使用悬坠钓那种“一上一下、一荤一素”的双钩钓组。因为,一是倘若自己选定在明草处或暗草边布窝,这种双钩钓组,比一线一钩的传统钓组更容易发生挂草障碍;二是即便钓亮水区可以避免这种事故发生,但入冬后,鲫鱼完全在底层活动栖息,所以,一上一下的悬坠钓组在这个时候就完全失去了实际意义。至于想用一荤一素来力求多获,也会因鲫鱼早在小雪前就几乎不喜欢素饵而爱吃荤食,根本达不到两全其美的目的。何况,双钩线组操作起来也不如单钩线组利索。

文章TAG:钓鱼什么时候拎最好钓鱼  什么  什么时候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