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于蝎子?我有一个朋友他专门养过,用他的话说,也有专业的药物治疗,在平时养殖过程中也会被咬,但是都会及时处理,也都没事,不管是捉还是怎么的?能和它们打交道,都需要胆量和勇气,个人认为不建议大家去尝试,毕竟这不是你有没有胆量的事,关乎生命安全,希望大家能以我的经历引以为戒,保护动物,爱护动物,维护生态系统的平衡,从我做起。

为什么爱狗人士都没有得狂犬病的,得病的绝大部分是怕狗的人,好奇怪?

狂犬病也不是想得就能得的。狗咬人后,狗牙上的狂犬病菌会传染到被咬人身上,所以就要打狂犬疫苗接种预防。狂犬病毒在人体潜伏期在10年以上,也与人体的自身免疫力有关,因此出现狂犬病的仅仅是个例!现在养狗都要求给狗打狂犬疫苗针,只要按要求接种的,狗咬人后风险也不大。怕狗的被咬后自己心理恐惧,造成自身免疫力下降,出现一些状况也有一定的概率。

听说小蝎子爬不到母亲的背上,就会被母蝎子吃掉,是真的吗?原因是什么?

记得小时候,我生活的村庄里还真有人专门养殖蝎子,虽然那时候的小伙伴们都很淘,但是面对样子非常凶猛、而且家人反复叮嘱具有毒性的蝎子,我们基本上是不敢触碰的,只能在蝎子的周围好奇地观看。有时会看到母蝎子背上爬满了幼小的蝎子,而爬上不去的小蝎子命运会比较悲惨,很多都被母蝎子吃掉了。蝎子为何会有这样的习性呢?从生物学分类上看,蝎子隶属于蛛形纲蝎目钳蝎科,与蜘蛛同纲,具有较近的亲缘关系,全世界蝎子的种类超过800种,我国主要以东亚钳蝎种类为主。

蝎子的主要特点可以总结为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群居,“一家老小”共同生活在天然的岩石、土壤缝隙或者洞穴之内;二是对环境变化比较敏感,怕光、怕湿、怕冷、怕噪声,对刺激性气味耐受性较弱,本身属于变温动物,具有冬眠的习性;三是繁殖能力很强,和蟑螂一样,雌蝎子只需要交配一次就可终生产卵,一般一年产卵一次,但一次可产卵20枚左右,甚至能达到35枚以上;四是肉食性动物,主要以多汁的昆虫为食,比如蟋蟀、蜘蛛、蝗虫、蜈蚣、蚂蚁、黄粉虫等,它们的食物多数是对农业生产有害的昆虫。

那么,小蝎子为何要爬到母蟑螂的身上呢?由于蝎子的繁殖方式为卵胎生,刚出生的小蝎子通体透明,只有米粒般大小,根本没有独立自主生活的能力,因此必须要爬到母蝎子的背上,借助处于背上的状态,达到以下几个目的:一是刚出生的小蝎子身体非常柔软,爬到背上有利于避免小蝎子身体与地面的摩擦造成身体破损和细菌感染;二是避免在群体生活时,由于空间的限制,大量小蝎子在地面密集被成年蝎子吃掉;三是在母蝎子的背上可以在相对静止和安全的状态下,小蝎子可以从自身残存的卵黄、母蝎子身体表面分泌的液体中摄取营养物质,供生长发育所需。

之所以没有爬到母蝎子背上的小蝎子,会有一定的几率被母蝎子吃掉,究其原因,我想不外乎有以下几种可能:一是有一部分小蝎子属于先天的“残次品”。在每次母蝎子产下的幼小蝎子中,由于数量较多的原因,就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先天性肢体不全、生理功能缺陷的“畸形”个体,这些个体基本不能成长为成年蝎子,母蝎子会首选将它们吃掉。

二是小蝎子成长过程中需要蜕皮,第一次蜕皮的时间大约为出生后的第5天,这时候小蝎子的自主活动能力非常弱,需要在母蝎子背上完成这次蜕皮,然后再过5天方能独立下地寻找食物。因此,在第一次蜕皮前或者过程中,小蝎子的身体会非常虚弱,如果从母蝎子的背上掉下来,那么将很难再爬上来,生存下去的希望也渺茫,这样的小蝎子往往也会被母蝎子吃掉。

三是母蝎子为了补充自己的体力。从开始产卵到小蝎子能独立自主活动,差不多需要半个月的时间,在这段时间内,母蝎子不吃不喝,身体也是非常虚弱的,那么母蝎子为了维持自己的体力,保障顺利完成整体的哺育任务,如果有“残次品”或者活动能力很差的小蝎子没有爬到背上,就会作为食物被吃掉。四是如果母蝎子先天身体素质较弱,或者产前营养不足,也会有很大的几率吃掉那些“不合格”的小蝎子。

因此,那些爬不上母蝎背上的小蝎子,说明体质很弱甚至具有先天性缺陷,这样的小蝎子即使不被吃掉,也生存不下去,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母蝎子为了维持种群的可持续发展,形成了这种“同类相食”的习性,说白了就是“优胜劣汰”的具体体现。如果在小蝎子出生后的10天内,全部都能爬上母蝎子的背上,而且中途也没有掉落的情况,那么母蝎子是不会主动吃掉小蝎子的,在此过程中,母蝎子一动不动、不吃不喝,身体能量消耗极大,有些母蝎子就这样因过度劳累和饥渴而死,这无疑也是伟大母爱的一种震撼体现!。

 3/3   首页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文章TAG:有何  不扎人  宠物  蝎子  背景  蝎子精到底有何背景  宠物蝎为什么不扎人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