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草动物怀孕后是否还具备逃跑能力?对于食草动物来说逃跑能力是最重要的生存能力,但是相比食肉动物,食草动物的幼崽体重比就小多了,换句话说就是食草动物的幼崽出生就很大,比如雌性非洲水牛的体重在500公斤左右,它的幼崽在出生时体重已经达到了45公斤,约是母体体重的10%。显然这个重量的幼崽对雌性来说已经是负担了,在遇到食肉动物时,它们显然就没有普遍的同类跑得快。

所以,食草动物怀孕后逃跑能力会减弱。那么它们采取了什么策略来应对这个缺陷呢?首先是食草动物大都是群居的,当遇到食肉动物时,虽然平时食草动物会四散而逃,但是当族群中有怀孕的雌性和幼崽被食肉动物缠住后,食草动物的首领会带头营救。就像我们上面说的非洲水牛,一群体重过半吨的非洲水牛如果前来营救,就算是狮群也要避其锋芒。

当然了,有这个待遇的只有怀孕雌性和幼崽,其他年老体衰、生病的个体都会被族群抛弃,这就是优胜劣汰。因此,食草动物怀孕后并不具备逃跑能力(或者说逃跑能力会减弱),但是它们有同伴的誓死营救,这样就大概率地活了下来。看到这里,有些小伙伴会问:剧烈的运动下,怀孕的雌性没有流产的风险吗?人在怀孕的时候,如果是剧烈运动就有流产的风险,而像食肉动物捕猎、食草动物逃命,都是在剧烈运动。

那么,它们为什么不会流产呢?问题就出在子宫上。哺乳动物都有子宫,但是不同的动物子宫的构造不同,从整体上看,动物的子宫可以分为四种:单子宫、双子宫、二分子宫以及双角子宫。单子宫和双子宫很好理解,就是一个子宫和两个子宫,人类以及其他的灵长类动物都是单子宫的动物,而像大象、野兔都是双子宫的动物。二分子宫和双角子宫就稍微复杂一些了,其中二分子宫是指从表面上看子宫是一个整体,但是在子宫的内部有纵隔,将子宫内部一分为二。

所有的食草动物、大部分的食肉动物以及啮齿类动物都是这样的子宫构造;而双角子宫是指从前端看子宫是两个,而从后端看两个子宫又合二为一。在自然界中,海洋哺乳动物以及食虫类动物都是这样的子宫构造。也就是说食草动物和大部分的食肉动物都是双子宫的,而人类是单子宫的,这两种子宫有一个巨大的差异,那就是在剧烈运动时,双子宫的动物其中一个子宫能够像吊床那样拉扯着另一个带有胚胎的子宫,这样能够起到极大的缓冲能力,从而减少因为剧烈运动对胚胎和胎儿的伤害。

但是,人类的单子宫就没有这个能力,所以在剧烈运动时,直接就作用于子宫,这样就容易导致流产。人类较弱的妊娠期恰恰就是人类的优势相比较野生动物,人类的妊娠期确实有点弱,不过,你回想一下,我们的祖辈们,他们生活的年代是一种怎样的状态?记得我5岁那年,我妈怀了我的弟弟,在怀孕的整个过程中,我妈像往常一样,需要挑水,需要下地干活,并且我在地头上玩耍的时候发现,我妈干的并不少。

 5/6   首页 上一页 3 4 5 6 下一页 尾页

文章TAG:讨厌  怀孕  老公  后期  怀孕为什么讨厌老公  为什么怀孕后期讨厌狗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