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如何进行团队协作?

我们其实都在期待一种方式:能否各部门不要只顾自己部门的一分三亩地,能够与其它部门的人信息互通,并且构成协作,互相配合,从而使公司从中受益——部门之间的协作更低成本和高效率,对市场的变化作出敏感的反应,从而让这部门获得大客户的订单、新思想的实践与尝试,优化他们在市场中的打法和实现目标的路径,从而达到提升工作效率。

从企业的真实运作来看,团队之间自动互相协作,又是一件比较困难的事,它受到企业文化、部门职能和CEO提出的要求、部门负责人的思想等有关系,且听我娓娓道来怎样让团队进行高效合作。“有团队合作精神”的企业文化不应该成为挂在墙上的口号——将团队合作植入企业价值观我相信大家对企业文化上写着“团队精神”4个字并不陌生,甚至在沟通上,讲得和强调最多的也是团队协作,但是做起来时却变了另一个样——这个支持不到位,那个没办法配合,究其原因,还是因为企业文化的原因——说是一回事,做到又是另一回事。

因此,我们要在企业内部建立一种文化,就是你承诺你能做到,就必须要兑现承诺(可量化的目标),否则你就不要答应;或者说是需要什么样的条件和资源支持,你就能满足给其它团队做支援,使得他们得到你的帮助后,它的工作能够顺利高效地发展下去。当然我们在真实的管理过程中,还要考虑这种情况:你手上的任务担子重,没有太多的余力来做支持,但是因为这对公司来讲,是一件重要且紧急的事,你不得不抽调人员来支持对方团队的项目,不然就是管理者失责,会被认为不胜任此岗位,这时你也会想办法做到团队协作这一步,因为你总不会承认自己不胜任这个岗位吧?你会宁愿在其它业务支撑上的质量下降一些,效率降低一些,一边招人,一边给他做支持,直到你认为问题解决为止。

当这样的管理者和执行人员越来越多,信奉团队协作并且能说到做到时,你就会发现它形成了一种企业文化,让后面进来的人也用这个来要求自己,慢慢地把两个同级团队之间的 文化植入到员工的价值观里面,大家养成一种“ 一方有难,八方相助”,而不是在旁边袖手旁观,或要提出来强制性帮忙时才出手。业务总负责人或CEO对直接下属提出“互相合作和信息互通”的要求。

很多业务负责人,是信息的“中枢”来的——每个部门需要做的事,以及汇报的工作情况,都汇集在他手上,他能知道这一切信息,但部门与部门之间的信息是不通顺的,怎样办?业务总负责人或CEO会做以下两条要求,让大家的信息互通:1.要求每位部门负责人亲自写每周的部门周报,并且遵循“不要只报喜,不报忧”,要“说到做到,而不是只负责说,不负责执行到位,或者说是执行不力,为自己找借口开脱”。

业务总负责人要求直属下属(一般是各部门的管理者)要做到的,做不到就撤下来,换一个能做到的人上,这样就保持了信息的真实性。与此同时,为了防止上司不了解一线的实情,可以通过“走动式管理”来了解一线的情况,包括从客户的反馈信息,自己抽时间不定时在一线出现,了解情况,甚至与基层管理直接沟通,通过提问的方式来了解情况,验证自己直属下属是否在说实话,是否有将提出来的解决方案落地。

2.将这些周报发给上司的同时,抄送给各业务部门的负责人,并让他们查看相关的信息,以便了解各部门的信息,同时做到了信息上的流动和沟通。不得不提的是,很多人都是通过自己的上司权力,来撬动隔壁部门对自己工作的支持,所以写给上司请求其它部门帮助和协调是经常要做的事,这种方法是可行,但容易出现协助部门出工不出力的现象,或者是抽调不是最优秀的人选来做支持,导致你项目效果没这么好或做得后面就烂尾了,怎样办?你可以先与隔壁部门的人沟通,看怎样争取到双赢的一种局面:既能达成自己的目的,又能让协助你的部门从中得到收益或为公司立下“战功”(之所以这么说,申请上司请求其它部门支持自己的业务开展,无非是满足了他自己部门的方便和利益最大化,根本不会考虑协助部门的效率和效益的平衡,容易导致协助部门的工作质量、效率下降,从而让他人支持你成了一种负担)。

所以你能做的就是先与协助部门进行一个详细的沟通,你们的目标是什么,而对方提供的协作动作和支持是什么,同时能为他带来什么样的价值——增加该部门的权重、带来其它收益和岗位的增加、增加其部门的价值和改变他在业务总负责人或CEO心中的印象或KPI绩效考核,让他们觉得是真真切切得益与合作,才会愿意全心全意去给你支持和协助。

3.业务总负责人在提拔中层管理时,应该要挑选一些有团队合作精神的人很多下属因为他个人工作能力表现出色而提拔成管理者,但在做管理者上,你不能只顾你自己了,因为只顾你自己很容易,但要让他人按你所要求的去工作,就不是那么容易的,并且为了拼命完成给你设立的指标时,你会产出护短和掩盖的行为——无非就是不想在老板面前留下一个“不能干”的坏印象,和不想输,所以就只会盯着与自己目标相关的事赶紧做,与目标不相关的事就会下意识拒绝或配合力度不高,导致成为其它部门的问题。

我之所以把这个原因抛出来,是让业务总负责人,要意识到一味谈目标达成,有时会把你的目标给扭曲化了——你的初衷不是这样的,但出来后就变味了。同时要注意下属对团队合作的理解和变化,遇到这种行为出现后,要指定出,让下属改正这种行为,保持一种团队合作的精神,同时要为下属提供实现目标的资源,而不能只一味地强调目标的完成度,更应该要看计划是否偏离了原来的轨道,若增加了计划之外的变化,理解给予相应的资源支持,让其能保证目标达成不受影响,同时又能把团队协助的事做了。

作为一名部门的管理者,不应该将自己的思维和认知局限在自家部门之上很多中层管理者升上来后,胸怀自家的部门,没有大局观——心怀着整个业务线或者公司整个商业模式的价值提倡与交付,一心只考虑自家部门的利益得失,不理睬其它部门对本部门的诉求和请求协调,那么会让自己的升职道路堵塞了,为什么?1.你盯着和守护着的工作都是你会做的,但没有走出你的舒适圈很多部门管理者做自己部门擅长的事,只要认真做好职责内和KPI考核的明细就可以了,不在里面的就不管它,或者忽略它,这会让他们自己感觉到舒服——进入了固化的思维和工作流程,固化的工作技巧,为的是完成对他们的考核,而非真正创造交付的价值,就算客户的诉求改变了,对这块业务不再感觉到有价值,它还是会继续重复劳动,因为他们只要做到这些考核所要求的,就能得到对应的工资和收入,那么为啥还要做变化呢?进入这种“自我封闭”式和有意排斥“自己不会”和“与自己不相关的工作内容”的人,最终会被人打破或改变——企业是讲究协调的整体,如果你不改变,那么你的上司就会来改变你的岗位和职务,找一位愿意改变的人来替换你的管理位置,从而更好地拥抱变化。

2.接纳感性决策,但要学会用合理的理性数据去度量我们怎样考虑变化?一方面是在其它行业内,有着让人感觉合理的数据做支撑,业务负责人思考过这个模式后,直接把它的商业规模照搬过来本行业,先固化再因地制宜地优化,看看能否把商业模式从A行业复制到B行业中来?另一种就是拍脑袋——业务负责人或CEO的个人直觉认为往这个方向走是一个机会,同时也是挑战,我们要先尝试一下,看看能否杀出一条路来?于是业务总负责人或CEO就做了一个往新方向走的决策,当这个决策影响到你部门的工作和考核内容时,你所要做的并不是拒绝执行或找借口和理由去推脱、出工不出力、找数据证明这个决策是错的,不合理的。

你要做的就是亲自上阵,放下自己的一切成见,支持这个决策,包括作为部门管理者的你,带着下属冲锋与一线,亲自打样板客户,早点摸出达成这个目标的打法,怎样给隔壁部门做支援,这时考核的工作内容肯定与之前有着很大的变化,但你一定要在协作和执行中收取相关的行为产生下来的数据,并把这些关键的数据信息记录和分析,同时结合你在一线的所见所闻、自己的总结和想法,以及听取下属的汇报及其反馈,来给出你的专业性建议,让领导做决策。

领导不是蠢的,自然会根据反馈的信息、数据和自己在一线所了解的,来评估这个决策是否要执行下去。而作为部门负责人的你应该要先做,先配合其它部门出活,每个流程节点重新考虑和梳理,尽可能每一步做到极致,再调整自己的考核内容和目标,考虑完成这个目标需要什么样的人力支持和资源辅助,这样才能更好地完成你的目标,而不是靠一个部门在这“死”扛着——完成部门的新目标没有说不允许借其它部门的手帮忙,人家为啥要帮你呢?那么就是平时多给他人提供帮助和方便,到你需要的时候,他人自然会伸出援手来帮你(互惠原则)。

3.一定要牢记自己部门的本分工作。不得不提的是,各部门的设立,除了协作以外,还有另一个本分功能——互相监督和制约。A部门的工作完成度如何和质量如何,是靠下一环节B部门对他工作的接收和反馈,若A部门工作上没做好,那么到B部门那会引起巨大的反响——要么就是花多点时间帮A部门“填坑”,但工作效率降低,成本上升;要么就是工作质量受到A部门的影响,同时下降,导致被客户投诉或被下一个部门投诉失责,与其被人投诉质量和效率原因,还不如自己先做好质量上的把握,把A部门的问题给反馈上去了?与此同时,B部门对A部门的工作也有一个监督的作用——是否有超出企业的红线,是否有违反行为的出现,这些在公司内部都是不允许的,有要上报提出来,不能隐瞒和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不然整个公司的协作无非就是“同流合污”罢了,并不会走向事业蒸蒸日上。

部门之间的本分工作设置的逻辑是互相监督和制约,无非是为了维护公司的利益和降低经营的风险,让公司为提供客户真实的价值而存在,而不是像刷单、假冒不合格产品流入市场等交付模式,这些只会加速公司的衰落和倒闭。作为一名管理者,要有主动拥抱变化的意识,不能只一味地等业务变化,自己再改流程,改工作内容,在实际的运营过程中,你很多时候是先适应变化,再去做流程和工作内容的调整,因为系统、流程、工作岗位的职责变化都具备滞后性的,不会及时地做出改变,你要在改变中知道这事是否可以规模化和可复制化,必须是自己亲临一线,亲自去打样,抓执行和过程,不断地复盘,寻找有价值的点切入,而不是那些困难、做不了,看积极的一面并加以正向利用,同时看到消极的一面,却看作是自己切入的机会,是一个优秀管理者的正向思考问题的思维,那么站在团队合作这事上,你还有别的考虑吗?如果没有,可以在保持自己业务不受影响的情况下,先支持,给予他人方便,同时自己亲自复盘整个执行过程和结果,看看需要什么资源支持,怎样做到合理的成本投入,最大化效率地产出。

小组合作学习,你对此种学习方式有什么看法?

大家好,我是厚德福,三十年教龄的老教师,小组合作学习,有利有弊。顾名思义,小组就是三个以上的学生集中起来学习,按照层次不同分工协作,好学生教差学生的一种方法。在现实中,老师或者班长分配好了,小组的组长要检查组员对知识点掌握情况,有的组员实在是记不住,关系再好的朋友也会放弃。像我分的一个小组,四个人都是铁哥儿们,组长老是一股劲抱怨,像XXX那样的实在没有办法。

人分三六九等,小组合作学习有时候真的没有什么意义。教育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学校质量好了,要介绍经验,这个时候就用到小组合作学习了,想方设法说好处,好像所有的成绩都和小组合作学习有关。实际上,有的孩子爸爸妈妈都放弃不管了,小组组长能管理好吗?要想孩子以后有一个体面而有尊严的生活,关键要靠家长实打实的从小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打好坚实的基础,陪伴督促孩子,先教会孩子做人,再教会孩子知识,最后让孩子成才。


文章TAG:如何进行同伴互助组织  尔林兔小学开展同伴互助中期交流活动  如何  进行  同伴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