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期间,积极反对此事的荀彧死在寿春(据说是自杀),曹操在次年称魏公,开始营建魏国。荀彧之死,也让曹操认识到,自己在政治上面临的阻力将不止他一个人,如果说曹操多疑,可能更多的是表现在这段时间里吧。为此,曹操还设置一些负责刺探官员言论的人(校事卢洪、赵达等),用来管制言论。《三国志·高柔传》:时置校事卢洪、赵达等,使察群下。

许攸本是让曹操打赢官渡之战的关键人物,也是曹操年少的朋友,他嘴巴大,乱说话,让曹操很不爽;娄圭是在建安年初投奔曹操来的,时间不算早,也不算晚,也为曹操立下汗马功劳,他为人谨慎,但是两人都因为说错话而死。许攸是真的乱说话,因为他当着众人的面喊曹操的小名,还指着邺城城门对其他人说,“没有我,曹操哪进得了这个城门?!”——这是作死。

娄圭则是真的冤枉。当时曹操出行,声势浩大,一个名叫习授的官员感慨曹操的仪仗队很威武,娄圭则随口说一句:“人生在世,要靠自己努力,不要只看别人的风光。”就这样,便有人向曹操告发娄圭话里有话,最终把娄圭给治死了。崔琰的情况也和娄圭差不多,被人抓了一句话的把柄,最后曹操逼他自杀,本是兖州故吏的毛玠,为人正直,为崔琰求情,结果也被罢官。

我接着说前面的王思。王思这个人风评不好,说话也不行,有一次在公务上说话得罪了曹操,后来是被求情,曹操这才原谅王思,并提拔王思为豫州刺史。可见曹操对兖州故吏还是可以的。同是兖州故吏的程昱,曹操对他则是非常信任,有人诬告程昱(估计又是某个校事找茬),曹操都不相信。《三国志·程昱传》:(程)昱性刚戾,与人多迕。

人有告昱谋反,太祖赐待益厚。其他人如贾诩就很聪明,贾诩闭门不出,不结交高门,不乱说话,用低调的姿态获得曹操的信任,最终安享晚年。校事曹操设置校事这种刺探官员言论的官职,在早期遭到负责法律工作的高柔的反对。高柔为此向曹操提意见,要求废除校事,曹操都不同意。后来,赵达等校事作奸犯科,事情败露,曹操也是将赵达等人诛杀,并向高柔道歉,但仍然不废除校事这个官职。

刘备、曹操和孙权都是招贤纳士,为何只有曹操阵营人才济济,良将千员?

曹操势力的人才优势是依托于曹操的政治优势、地域优势、人格魅力。从政治上讲,曹操“奉天子以令不臣”,这也是早期曹操谋士茅玠的政治眼光所促成的,从道义上来讲,天下仍为汉,献帝仍为正统,天子昭告天下,以曹操为辅国大臣,救汉室于倾覆之际,那么心怀大志的谋士就会争相来投,而于外而立的诸侯如有异动,便是谋反,可举兵讨之,为忠为奸,都是曹操说了算,就看天下人才愿意背负何等名分了。

 4/5   首页 上一页 2 3 4 5 下一页 尾页

文章TAG:渴望  曹操  人才  曹操渴望人才的诗  为什么曹操那么渴望人才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