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教材删去了《伤仲永》,编者真正意图是什么,我不得而知,但我觉得尽管教材删掉了《伤仲永》,但关于《伤仲永》现象及人才教育培养和人才评价将始终成为热点。我们不妨来了解一下《伤仲永》创作的背景和过程。这时王安石衣锦乡,从扬州回到临川,又想起方仲永的遭遇,写下《伤仲永》一文。

《伤仲永》后来这个人怎样了?

谢邀,题主是想问江西金溪的方仲永后来的情况吧?其实这个人后来没什么大的作为,沦为普普通通的人了。方仲永是北宋宰相王安石笔下的一个人物形象,但是,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这种人和事依然存在,不信就让春秋君为你一一道来。在古代包括现代,都有许多天才的儿童,比如,古代有三岁的"孔融让梨",六岁的"司马光砸缸"。

方仲永就是属于这类天才儿童。方仲永出生在江西金溪县一个贫苦的农家。在他五岁的时候,有一天他哭着闹着要写字的笔和纸,他父母都是文盲,家里就没有这东西,父母也很奇怪,他们从没告诉他书写工具是什么。出于好奇,他父亲就从王秀才那里借了书写工具,小仲永立马笑了,拿过纸和笔,沙沙写了一首诗,父亲也看不明白,于是就拿去让王秀才看看。

王秀才一看,心中暗道:"真乃神作也。"无论是从遣词造句还是合辙押韵都无可挑剔。就问,这是谁写的?"我五岁儿子写的,怎么了?"仲永父亲茫然的说道。"你儿子是神童!"王秀才兴奋的说道。仲永老爸听了喜出望外,"我们老祖坟冒青烟了,要出文官了",老方头说完屁颠屁颠的回去了。四邻八家都知道了这事,都不断的索要小仲永的诗作。

四乡八村都知道了这事,都蜂拥而至的索要诗作,老方头一看这情况,这么多人喜欢儿子的诗作,我何不就此赚些银子,于是他就明码标价出售儿子的作品,老方头也顾不得儿子的学习,每天让儿子为自己赚钱。转眼间四年过去了,王安石回老家,向舅舅打听方仲永的情况,舅舅说,方仲永写的诗和他的名声不相配,舅舅话就是说方仲永徒有虚名。

又过了七年,王安石再次回老家,向舅舅打听方仲永的情况,舅舅叹息道,他和普通人没啥区别,他的精气神早被他老爸耗尽了。又过了几年,王安石回老家探亲,这时舅舅摇摇头说,方仲永自从他老爸死后,就再没有出现过,也不知道他是死还是活!故事讲完了,王安石告诉我们,一个人小时聪明,长大未必(小时了了,大未必佳)。不管你小时如何聪明,不加强学习,早晚被淘汰。

王安石的《伤仲永》是否暗喻司马光?

谢邀。王安石在《答司马谏议书》中说:“盖儒者之所争,尤在于名实,名实已符,而天下之理得矣。”《伤仲永》是暗喻司马光的论调,不知从何而起。但在现今的网络世界里,这也不足为奇。我们根据王安石“名实相符”的方法一对应,答案就很清楚了。《伤仲永》是王安石的一篇短文,笔者在上初中的时候就学过了。全文很短: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

 1/3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尾页

文章TAG:伤仲永  一段  再读《伤仲永》  伤仲永最后一段能否去掉为什么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