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作品描写了东北地区人民对统治者和入侵者的悲壮反抗,显示着友浑粗矿的“力之美”。这个时期乡土派作家队伍发展壮大,东北作家群的出现,预示着以地域为特色的创作流派诞生。我们来看两部代表性的作品鲁迅的《故乡》和沈从文的《边城》。鲁迅是绍兴人,也算是乡下人,他留学日本回来成为作家,而沈从文则是从乡下到北京开始写作。

不同的成长经历,使他们对乡土的观察完全不一样。鲁迅的故乡用非常冷峻 、理性的态度来思考,从社会结构上、历史发展和近代文明的角度来看待故乡。而沈从文对故乡则是一派赞美和歌颂,他站在乡村的立场来看待城市,从人性、自然的观点来看待乡村,以审美的静态眼光来打量故土。尽管在创作上呈现的出发点不同,但作品都体现出对乡村记忆的眷念之情,内心充满着对故乡的同情、留恋和不舍。

鲁迅的作品普遍采用象征主义的创作手法,并结合现实主义,在写法上由实到虚,由写实到象征。而沈从文创作的《边城》则有不少浪漫主义的写法,他笔下的人物从天地之间得其灵气、生存的勇气和智慧,有一种泥土气息,比如写岸边的妓女与河上的水手,将一种自然和命运相结合到一起。总之,这一时期的乡土文学,不论在“左”翼作家笔下觉醒的革命乡土社会,或是京派作家笔下幽静的田园乡土,这些小说都有着描写乡村生活风貌、展示乡村人观念、体现乡土感情的特征。

1942年到80年代初以前,乡土文学以“农村题材小说”为主这一时期的乡土文学,在作品中纠葛的已不再是一种文化的焦虑,乡愁已然消失,更多体现的是乡村的时代风采。从延安时代起,特别是后来反映或表达土改运动的长篇小说,如《太阳照在桑干河上》、《暴风骤雨》等作品的发表,将中国乡村生活的整体叙事性与社会历史发展进程紧密联系起来,乡村中国的文学叙事被终结,代之兴起的是“农村题材”文学的兴起。

20世纪40-50年代是乡土文学创作的繁荣期,首先,出现了以地域文学流派和作家群。比如以质朴、幽默、醇厚形成的山药蛋派作家,赵树理、马烽、孙谦、胡正等善写黄土高原风情。位于京、津、保交叉地带的孙犁、刘绍棠、房树名等擅写华北平原水乡风光,形成以清新、明丽、优美风格的荷花淀派。还有带楚湘特色的湖南作家群,如周立波、周健明等。

此外还有保定作家群,渭河作家群、岭南作家群等。其次,这些作家塑造了一批成功的艺术人物,比如柳青的《创业史》中的梁生宝、梁三老汉;赵树理《小二黑结婚》中的二诸葛和三仙姑的形象。第三,在艺术表现上更加成熟。赵树理追求现实主义,孙犁的散文化风格,柳青对史诗性的追求等。赵树理注重描写的是,对写作与农村现实的关系,以及对民间文艺传统和接受方式。

 3/12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尾页

文章TAG:乡土文学  什么是乡土文学  乡土文学是什么意思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