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吴戈国的将士,被铁炮打得头颅破碎,身上的藤甲也纷纷被引燃。这么多人被烧死的惨状,让诸葛亮看得惊心动魄。这些人原本不该死在此处,只因为他们参与了不该参与的战争,才都死于非命。再加上吴戈国一下子失去了绝大多数的壮丁,很快就会陷入灭顶之灾。在那个蛮荒的地区,这样的部族只有灭亡的道路。诸葛亮念及此情此景,感到自己身上负有罪责,因此才会垂泪叹息。

第三,是因为诸葛亮除了火攻之外没有取胜的办法,这造成了吴戈国的灭亡,更是让诸葛亮感到自责。蜀军在初遇吴戈国的藤甲军时,由于敌情不明吃了大亏。不过诸葛亮在了解到藤甲军的藤甲不怕水的情况后,马上从“利于水者必不利于火”这个道理,想出了火攻的计策。不过如果在正面战场上使用火攻,虽然可能会取得优势,并不能取得歼灭性的战果。

因此,诸葛亮才会想出使用埋伏战术,来一举全歼对手。可是这样一来,我们可以知道,藤甲军人人穿着藤甲,一旦遭到火攻,必然人人在劫难逃。但是,诸葛亮除此之外,没有其他的手段能够战胜藤甲军。在这种无可奈何的心情下,让诸葛亮不由得难过。第四,这一战的结果,违背了诸葛亮南征的宗旨,让诸葛亮感到自责。诸葛亮此次南征的宗旨是“心战为上,兵战为下”。

因此诸葛亮对于当地的百姓,都以收服民心为主。他不但优待被俘的孟获和他的部下,还多次放回孟获,让他重整兵马,和自己作战。这种做法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在作战中,孟获甚至被自己的部下抓住,送到诸葛亮那里。当地的百姓不但不敌视诸葛亮,还主动帮助诸葛亮克服困难。可是,这一次火烧盘蛇谷,却让诸葛亮处于两难的境地。不打败藤甲军,就会前功尽弃,如果打败藤甲军,就会让吴戈国灭国。

诸葛亮为了蜀汉的江山社稷,最终选择了火烧藤甲军。可是这一仗违背了诸葛亮的本意,让诸葛亮感到自责。这种内疚的心理,使得他不但垂泪叹息,还多次说自己有罪,会损寿命。可这也是诸葛亮无可奈何的选择,他也没有其他的办法。三、天雷可破地雷,此战暗伏了上方谷的失败。在这场战斗中,诸葛亮设计巧妙,并且还动用了当时的秘密武器地雷。

诸葛亮首先选择了不会被敌人怀疑的盘蛇谷作为伏击战场,然后将自己的秘密武器地雷布置在谷中。这种武器埋在地下,用竹筒通过安设药线。然后又派魏延连输十五阵,丢弃七座营寨,用骄兵之计来引诱敌人,终于将藤甲军引入了盘蛇谷。兀突骨率领的藤甲军在盘蛇谷被围时,他们还不担心。因为山谷中没有树木,暂时也引不起火灾。可是让他们没有想到的是,山谷中的地雷被蜀军的火把引燃。

藤甲军不但被铁炮打得头脸粉碎,还将身上的藤甲引着,全部烧死在谷中。可以说,藤甲军的失败,是失败在他们没有见过的武器地雷上。正是因为诸葛亮有了地雷这样的秘密武器,他才取得了火烧盘蛇谷的胜利。不过从书中我们可以看到,诸葛亮的这种秘密武器还是数量有限的。他只使用了十辆黑油车的地雷,剩下的就不再使用了。当时他的部下曾经问,地雷如此厉害,何物可破?诸葛亮也随口回答说,天雷可破地雷。

诸葛亮回答部下的话也许是无心之言,但是这句话还是应验了。在诸葛亮最后一次北伐时,他在上方谷设计,要引司马懿入谷,用火攻烧死他。这样一来,关陇的战争就大局已定,诸葛亮可以实现了北伐的目标了。于是,诸葛亮再次将他的地雷用在了上方谷。在火攻刚刚开始,司马懿父子抱头痛哭等死。可是让人没有想到的是,天有不测风云。

突然天雷滚滚,暴雨如注,浇熄了诸葛亮的大火。诸葛亮事先埋设的地雷自然也失去了作用。诸葛亮看到司马懿趁机逃走,也只能望洋兴叹了。最终司马懿逃出生天,再也不敢和诸葛亮交锋。诸葛亮因为患病,也怀着壮志未酬的心情病逝于五丈原的军营中。诸葛亮也没有想到,他在盘蛇谷时一语成谶,天雷最终破了他的地雷,这也许是他火烧盘蛇谷带来的因果吧。

水镜把诸葛亮推荐给刘备后,转身就投靠了曹操,这是为何?

如果把司马徽和诸葛亮做个比较,阁下认为哪个更高?相信绝大多数朋友会倾向于诸葛亮,毕竟从小到大一直都看到诸葛亮光辉的一面,相对无名的司马徽,怎么能被大家认为是高人?可是三国演义恰恰把此君描绘的天人一般,不但往来的都是大儒名士,而且自身更有识人之明,是大智者。我们看三国都知道马跃檀溪,刘备落荒而逃,来到一处不知名的所在。

 3/4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

文章TAG:诸葛亮  浅析  转生  北伐  材料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