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那时候不会像现在这样,各村屯路口都立有某某村,某某屯,某某堡的路牌,所以就算给刘备和赵云一人一部手机联络通话,刘备都报不清自己所处方位。而神奇的一幕就从这不知名处开始。小童忽然出现,领刘备进屋和主人面聊,并不相识的两个人竟然聊的还挺好,那个司马老头还一眼看穿刘备的身份。哇塞,有够牛!当时只顾着为这老先生赞叹了,现在想想,他命真好,这要是遇到曹操还敢道破人家身份么?那曹公一定会宁可他负司马老者,不可老者负我,先宰了再说。

不知道当时刘备眼里是否满是小星星,反正他对这位隐士高人特别崇拜,非要拉着人家入伙。可是司马徽笑而谢绝,说什么自己都快完蛋了,就不去俗世扯犊子了云云,概括起来一句话:不去。既然人家不肯,刘备也没办法,正在绝望之际,司马徽扔出来一根无比重要的救命稻草——卧龙凤雏。还说这俩小子都比我厉害,随便哪个去你那,你都可以成就王者霸业,是两个可以让你刘皇叔祖坟冒青烟的存在。

俗话说饥不择食,刘备当时太缺谋士了,简雍、糜竺这些人虽然也能出谋划策,但都是梁山吴用那路的,不堪大用。现在知道有这样的高人,当时如获至宝。回去后不惜三顾茅庐,请诸葛出山。司马徽呢?他对刘备既瞧得起又瞧不起。瞧得起的是刘备的人品和志向,瞧不起的是刘备的实力和结局。估摸着当时他已经看清了态势,刘备可成王业,却成不了帝业,再能耐的帮手也带不起来刘备这个穷人。

大家要是不信,可以从司马徽的一句话求证:卧龙得其主,却不得其时。善于识人的司马徽早就看出,诸葛亮空怀一腔热血,最终也是无功而返。事实证明,诸葛亮自二十七岁跟随刘备,直到五十四岁病逝于五丈原,其间二十七年都没回过家,临行叮嘱其弟诸葛均好好种田,竟是他们兄弟间的遗言。由此看出,跟随刘备就是图个乐呵,投靠他,能比在别处更受重用罢了。

司马徽之所以推荐诸葛亮,只是为了实现好友自比管乐的抱负而已,若是把诸葛亮推荐给曹操和孙权,哪个会那么重视他?这两个地方人才济济,别说年纪轻轻就混上个丞相,就算到死都未必能位列三公,谁让人家人才多呢!而司马徽转身投靠曹操,这没啥可惊讶的,诸葛亮是良禽择木而栖,司马徽是临死再赚一笔。反正是要出山,又没几年好活,那还不如找一股成熟的势力颐养天年呢,也好享享福-----当然还有更重要的原因。

司马徽的选择是对的,没过几年他就去世了。细思,他做得对。他承认刘备是个英雄,内心也不是不想为刘备尽力,可是风烛残年,还有几日可以挥霍?刘备重金把他请去,结果没几日就要掏钱为他养老,这不是司马徽老爷子恩将仇报嘛!自己俩眼一闭,还给刘备留下个烂摊子,这事万万不可。去曹操那里就不一样了。曹操可没有刘备那么仁义爱民,去曹操那里,如果意见可以被采纳,那么也能趁机多上几道合理性建议,为黎民百姓争取点什么,这和司马徽的为人相契合。

历史上诸葛亮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他真的有那么聪明吗,运筹帷幄?

南阳,隆中。卧龙岗上一草庐。(来了吗?)诸葛亮仰头望着伏在树上的童子,一脸焦躁。(鬼都没有一个,你且让我下来歇歇)童子更不耐烦,一大早就被诸葛亮叫到树上暸望,大半天了,早己是腰酸背痛。(再坚持坚持,你要知道,此事关系到你我日后是否吃香喝辣,半点大意不得。)诸葛亮劝慰几句,转头望向站立池边的岳丈黄承彦。

(你这个糟老头子,坏得很)诸葛亮一脸不满道:(明明一件简单的事情,非要搞得这么复杂。当初依我的意思,直接找上门去拜见刘皇叔,凭我的本事,他想不器重都难。)黄承彦看着自已这个不争气的女婿,气就不打一处出来,二十好几的人了,除了一些虚名,至今一事无成。更气人的是,他和自己的姑娘新婚一夜之后,就以要专心苦读为名,将妻子送回娘家,吃自己穿自己,己经整整三年了。

虽然他不否认,自己这个女儿确实丑了一点,但这也不是你吃大户的理由呀。(你懂个铁锺的儿子)黄承彦恨了他一眼道:(你知道什么叫奇货可居,待价而沽吗?送上门去的东西,再值钱也变得分文不值了,老子做了一辈子的买卖,还从来没做过一桩赔本的生意,你这一次也休想砸了老子的招牌)诸葛亮一摊手道:(行,你说了算,但我先声明,事情办砸了的话你请司马先生他们演戏的钱可没我什么事啊!)黄承彥闻言心痛,想想自已布这么一个局,花费了大半家产,他就有点打脑壳。

徐元直初荐,司马徽再荐,刘备未顾之前,黄承彦光这两人就花了老鼻子钱。接下来一顾时雇农夫和崔州平,又是花费不菲。二顾时请来石广元和孟公威,己经不堪重负,最后自已豁出老脸粉墨登场才算完事。一切的一切,自己己经尽心尽力,就看今日三顾茅庐了。眼见日上中天,还不见岗下一个人影,黄承彦突然一个激灵:莫非自己分寸上拿捏得太狠,惹怒了刘皇叔,一气之下放手了?细想起来,未尝不是一件大概率的事件,此际正逢乱世,群雄并出,人才济济,固然有良臣择明主而栖一说,明主又何尝不是多方考察人才。

当日自己与诸葛亮权衡再三,无不觉得刘备刘皇叔正是心里的不二人选。诸葛亮绝非酒囊饭袋,论经天纬地之才,环视天下,前二必定有他。否则,以黄承彦的精明,又怎会舍得如此费心费力全身心投入其中。但是自古才子都有一个通病,那就是恃才傲物,清高得很,根本就不知道怎么才能营销自己,因此使得我们大名鼎鼎的卧龙先生蛰伏隆中多年,基本无人问津。

然而,此时的诸葛亮,心中己知天下必定三分,群雄虽众,但袁绍袁术之流,根本就不在他的考虑范围之内。而曹操孙权,形势己成,手下谋臣众多,就算重用自已,却难于将自己排列首辅之位。所以,刘备就成了诸葛亮选择的唯一人选。但对于刘备来说,却未必如此,至少在他的角度看来,他还没有见识过诸葛亮的手段。仅凭徐元直和司马先生的荐说,让他很难断定诸葛亮就是自己的不二人选。

一旦过分刁难,他失去耐心也未可知。想到这里,两人不由冷汗暴出,对望一眼,明白这一次翁婿所见居然同了。空气一时之间变得沉重起来……(罢了罢了)诸葛亮伸伸懒腰道:(就算此次出不了山,也不是天塌下来的事情。你若真心不忍,不如答应我一桩事情。)黄彦直脸露愧色,真诚道:(只要不是休妻,都可依你,来吧,什么事尽管开口)。

诸葛亮转身就走,非常干脆道:(没了),心里兀自在想(这老杂毛还真是算无遗策呀)便在这时,童子在树上叫了起来(来了来了,刘皇叔来了)犹如投于水中的石子,所有人的精神为之一振,黄承彥更是手舞足蹈(开麦啦……注:此为英直译汉)三顾茅庐这场大戏终于徐徐拉开了它的序幕,成为了无数士子做梦都想得到的人臣至高待遇。

 4/4   首页 上一页 2 3 4 下一页

文章TAG:诸葛亮  浅析  转生  北伐  材料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