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后,海瑞娶了第二任妻子姓潘,但是他们之间的婚姻只持续了不到一个月的时间,潘氏又被休了,原因同样无从得知。第三任妻子姓王,海瑞和她也有子女,只是王氏不喜欢寒冷的天气,因此当海瑞被调去北京时就没有跟着,而是和孩子以及婆婆在老家生活。在这期间,海瑞才纳了第一个妾,韩氏。韩氏和王氏先后死于明隆庆二年,时隔只有十一天。

而海瑞73岁的时候,又纳了一个妾,姓邱。海瑞买肉的新闻发生在职业早期,他其实没有那么穷海瑞买两斤肉成为官场新闻,这件事发生在他任淳安知县的时候,而我们知道,淳安知县其实是海瑞的职场起点,是发生在他职业早期的事。此外,以一个知县的收入,难道真的负担不起两斤肉吗?按照当时的物价,“猪肉二十五斤,价银五钱四分”,“牛肉两斤,价银四分正”。

无论海瑞买的是哪种肉,花费也不过是四五分,换算成现在的人民币大约是二十块钱。明朝因为明太祖朱元璋的规定,官员的工资一直很低。知县是七品官,每年名义工资应该有九十石大米,但是会有部分折损,因此最后到手是不够这个数的。现在我们计算过后并折合成人民币,海瑞的月薪应该是一千一百三十元。但哪怕千元的月薪的确很低,也应该是可以负担得起两斤肉的。

也就是说,海瑞确实清廉,但远不至于是买不起肉那样的穷。海瑞的收入不仅只有工资,应能负担得起妻妾那么,明朝时纳妾需要多少钱呢?根据推算,数目大约在一百到三百两之间,对比官员的薪资,确实挺高。但首先,正如前文所提,海瑞并不是一口气娶妻纳妾,钱是可以攒的。其次,海瑞买肉的时候尚是一个官场新人,后来做到了正二品的大官,自然他的俸禄待遇也会提升。

最后,除了拿着朝廷发的死工资,海瑞也有一些别处的收入。海瑞在他老家大约有四十亩的田地,可以租给别人耕种,这些租金大约每年可以有二三十两。另外,海瑞本人的文采很好,声望也高,有很多文人政客请他写墓志铭,这些润笔费也有不少。加上他本人勤俭节约,只要操作得当,想来应该可以负担得起他一家老小的生活和娶妻纳妾的费用。

说实话,海瑞是一个非常极端的人,他幼年丧父,由母亲将他一手养大。幼年的海瑞从不知童趣为何物,每天都是在母亲严厉的教导下度过,读书,只有读书,没有其他的东西。致使他的性格十分孤僻,看待事物只有对错,非黑即白。这种性格的弊端在他的婚姻生活中展现得淋漓尽致,只要他的母亲与妻子发生矛盾,他不论对错就直接将妻子赶出门去。

知否里盛紘才一个五品官,怎么支撑起盛府那么大的开销的?

即使盛纮位居一品首辅大臣的位置,仅靠俸禄想要养活一家老小几十口人,那都是不可能的。更何况盛纮一步一步从泉州走到京城,期间打点费用更不会少。那盛府的开销,主要是从哪里来的呢?盛老太爷留下的田产铺面,是盛家开销来源之一盛老太公虽然是一介商贾,但眼光超前,早早就在京城置下了房产,等到家里唯一读书的盛老二太爷(盛纮父亲)中了探花,更是迎娶了勇毅侯的嫡女。

仅从这点看,盛老太爷继承的家产,并不会少。盛老太爷虽然宠妾灭妻,但不至于败家,并且年仅三十就归西了。剩下的家产,全都被唯一的男丁盛纮继承了。林噙霜进门后,盛纮担心林噙霜和墨兰长枫走自己和亲娘的老路,将自己名下的田产和铺面也送了一些给林噙霜。所以,盛家盛纮虽然贵为清流府第,却并不清贫。盛纮走仕途的打点费用,主要靠盛家大房的盛维在小说中,盛大老太太病危盛纮不能回宥阳探望,小说中是这样描述的:看着站在跟前的幼子幼女,盛纮忽感到一阵内疚,想起自己和盛维几十年兄弟情义,人家每年往自己这儿一车车的拉银子送年货,如今人家要死妈了,自己却只派了最小的儿女去,未免.........这段描写,把盛纮数十年来打点上下的银子交代了。

想想一车车的往盛纮府里拉银子送年货,数量必定下是惊人的,以最后银子送得让盛纮觉得不回去瞧瞧病中的大老太太都不好意思了。古代重农不重商,盛维虽然商人,但却深知自古商离不开官。在宥阳,他将嫡长女淑兰嫁给了当地最有名的才子孙秀才。可惜孙秀才是个烂泥扶不上墙的,否则,孙秀才考中举人进士,于盛维一家的好处自然显而易见。

 3/4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

文章TAG:官居  虽官  几品  清官  妻妾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