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维巴结盛纮,一车车的送银子,也是为了儿子长梧。而长梧也在盛纮和长柏的帮助下,在京中有了差职。盛维的银子, 不仅让盛纮的官职节节高升,他自己的生意也是如鱼得水,可谓是相得益彰。盛老太太和王若弗田产铺面的收益,也会补贴一些明兰出嫁时,祖母给的嫁妆里,有一处是九十多亩的庄园。当时弹幕里有人说,这是妥妥的地主呀。

祖母出嫁时的陪嫁堪称是十里红妆,大娘子的陪嫁虽不及老太太,但以老太师的身份,即便是不受宠的女儿,嫁妆也不会太马虎。当然,盛老太太和王氏的嫁妆,并不会贴补到家用中去,却是留给自己和子女花的。但有这个基础,其它吃喝拉撒能花到盛府多少钱呢?剧中老太太手中有了闲钱就会去置田产铺子,这些可都是妥妥的资产呀,一次投资,终身都有收益。

但凡大户人家,公中的田产铺子都不会少,而随着官阶的提升,在一些管辖的项目中明里暗里参一些股,也有不小的收益。盛纮官居五品,加上他左右逢源的性格,在官场如鱼得水,而堂兄盛维的支持,而给了他更大的底气。长柏中两榜进士而齐衡未中时,齐国公说了这样一句话,大意是一次就中的毕竟在少数。如果一连几年没考中,没点家底的,恐怕只能去喝西北风了。

古人常说:三妻四妾,三妻指的是哪三妻,四妾又指的是哪四妾呢?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三妻四妾只是泛指,并不是说只有三种妻子,四种妾。古代汉人的妻子,分为这几种:第一,正妻。这个没什么好说的,就是名门正娶,门当户对的正式妻子。古代的正妻地位很高,这是源于正妻会有大量的陪嫁。王熙凤曾经对着丈夫贾琏发狠:(第七十二回)……别叫我恶心了,你们看看你家什么石崇邓通。把我王家的地缝子扫一扫,就够你们过一辈子呢……现有对证:把太太和我的嫁妆细看看,比一比你们的,哪一样是配不上你们的。

王熙凤为什么敢狠?因为她带来的陪嫁着实不少。大家注意,贾蓉曾经代表宁国府,向王熙凤借一个玻璃炕屏。那个时候玻璃形同宝石,这种玻璃炕屏在中国是没有的,肯定是西洋的货物,不但价值连城,关键有钱还没地方买去。单单王熙凤这一个玻璃炕屏,恐怕就值几千两银子。而王熙凤其他陪嫁少数也值数万两白银。而贾琏虽然是贾赦的长子,未必自己有多少钱,还不如媳妇。

第二,平妻。这是清朝才有的概念。明代开始,中国商业开始发达,商人往往在外地做生意,住上很多年,到了清代也是如此!而古代很讲究利益,商人进行社交活动,男人只能接待男人,对付女眷必须女人来接待。明代商人身边主要是侍妾,但妾的地位很低,人家妻子一般不愿意和妾打交道,觉得降了身份。所以,清代出现平妻的概念。也就是,商人老家有个正妻,负责照顾父母,带孩子。

而商人常年做生意的地方,还会有一个平妻。这个女人其实是妾,但地位较高,几乎相当于妻子。也就是《笑傲江湖》里面,哑婆婆让令狐冲同时娶任盈盈和女儿仪琳,但是"两头大”,不是一妻一妾,仪琳是平妻,就是这个意思。其实,清末和民国初年,有很多类似的平妻。因为社会发展了,大量人员除外常年工作,很少回家。比如李宗仁第一个任老婆,是20岁时父母包办的李秀文,35岁他娶了一个平妻郭德洁,后者1966年去世,同李宗仁过了24年。

而李秀文更是1992年才去世。第三,下妻、偏妻下妻、偏妻其实都是妾,只是比较好听的说法而已。就比如坐台小姐,不好的听的说法叫做“出来卖的”,好听的叫做“陪侍服务从业者”。妾妾有很多种,我们一个个来看。第一,二房。二房不同于普通的妾,一般也是明媒正娶的妾。古代贵族男人,如果正妻不能生育,往往会娶一个二房。

这个二房一般是明媒正娶回家的,一般也会有一定地位的家庭,至少不是底层平民。二房回来以后,一旦生育,地位就立即升高,仅次于正妻了。《红楼梦》里面,邢夫人劝鸳鸯做二房时候这么说:老爷待你们又好,过一年半载,你生下个一男半女,就和我并肩了。家里人你要使唤谁,谁还不动?现成主子不做去,错过这个机会,后悔就迟了。

邢夫人说的是有道理的,不是乱说。不过,鸳鸯还不是正经二房。真正的二房,应该是尤二姐。尤二姐是宁国府当家人尤氏的妹妹(虽然没有血缘关系),是经过贾珍做媒,贾母认可,正儿八经嫁入贾府的。所以,贾琏的另外两个妾,秋桐和平儿看到王熙凤喊“奶奶”,尤二姐却可以喊“姐姐”,这就是差距了。为什么王熙凤不惜代价,也要弄死尤二姐肚子里的孩子。

因为王熙凤只生了一个女儿,又有严重妇科病,看来是不能生育了。如果尤二姐一旦生了儿子,地位就几乎同王熙凤一样了,更别说会得到贾琏的欢心。第二,通房大丫头。通房大丫头的地位较高,不同于普通的妾。通房大丫头一般是一直跟随男主人的,比如袭人、晴雯,同男主人有一定感情。大丫头的地方比二房要差,因为是女仆升级而成,即便成为妾也是半个女仆,地位不够高。

古时,儿子高中状元,母亲可以封为诰命夫人,那父亲可以封什么?

明清时期一至五品官员的母亲亦或妻子授以诰命,六至九品的母亲亦或妻子授以敕命。品级则跟随儿子或丈夫的品级,如他是二品,则就是二品诰命,如他是六品,则是六品敕命。再者明清时期不是谁的妻子或母亲都能被称为夫人的。明清时期一品二品官员的正妻叫做“夫人”,嫡母叫做“太夫人”;三品是淑人,四品是恭人,五品是宜人,六品是安人,七品以下是孺人,无封无品叫娘子。

也就是说要被称为夫人的,必须这个人的丈夫或儿子是二品以上的官阶,而且她必须是正妻,这样才能被称为夫人,如果你还要想被称为“诰命夫人”,那么你就的被皇帝亲自诰封。比如他是三品,那么他的妻子正常情况下没有被诰封,那么她只能被称为淑人,嫡母则只能被称为“太淑人”如果运气逆天被皇帝诰封,那么她就可以被称为“三品诰封淑人”或“三品诰封太淑人”。

历朝历代对于文武百官家属的封赠都极为严格,非功绩超群者,非皇恩浩荡者,非劳苦功高者皆不得封,毕竟诰封制度就是古代帝王笼络人心所用,是不会轻易封的。而且一旦得到诰封的女家属,他们的地位可就是直线上升,先不说即使作出违法乱纪的事情地方官无权管理,得有皇帝亲自过问,再者诰命夫人还可参加有皇后组织的任何活动,可与皇帝的妃子席地而谈。

就这样的荣誉你说皇帝会随便给人吗?再者如果轻易就能得到的东西,谁会珍惜呢?又怎能显示这身份的尊贵呢?综上所述也就是说如果这位状元的母亲想被封为“诰命夫人”,那么这位状元首先的在中状元之后就被立马封为二品以上的官阶,然后他必须十分得皇帝的宠爱,或者说他一做状元就为国家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之后皇帝还要立刻马上封他的母亲做诰命,这样他的母亲才能做“诰命夫人”。

但实际上这种情况可能吗?历史上从来都没有这样的情况,明清时期中状元之后,虽会被直接授予官职,但是仅仅只是一个从六品的翰林院修撰,也就是为帝王家修书的,而这就是规矩明清以来的状元都是如此。所以说即使他高中状元,他的母亲顶多就是能被人尊称为安人,而远远不能被人称为夫人,也就更别说是诰命夫人了。而且记住只是嫡母哦,如果他的母亲是小妾的话得不到这个称号的,只能是他父亲的正妻才能得到,如果他的母亲想得到这个称号,他的父母就必须把他的母亲提到正妻的位置才可以。

当然作为状元的母亲基本上都能被抬到正妻的位置,也就是能有“安人”的称号。那么作为状元的父亲能够得到什么称号呢?答案是没有。但是如果是某个官员大功于朝廷,皇帝可能会诰封他的父亲,同样父亲的封赠与母亲的一样,一品到五品用诰命,一品是光禄大夫,从一品是荣禄大夫,正二品是资政大夫,从二品是通奉大夫,正三品是通议大夫,从三品是中议大夫,正四品是中宪大夫,从四品是朝议大夫,正五品是奉政大夫,从五品是奉直大夫;六品到九品用敕命,正六品是承德郎,从六品是儒林郎,吏员出身者宣德郎,正七品是文林郎,吏员出身者宣义郎,从七品是徵仕郎,正八品是修职郎,从八品是修职佐郎,正九品是登仕郎,从九品是登仕佐郎。

也就是说如果这个官员是从三品的品级,而且皇帝又诰封他的父亲,那么他的父亲就是从三品的诰命中议大夫。此外,可能还会封他一些其他虚职,比如嘉庆名臣秦震钧,其祖父秦松岱就因为他关系被封赠为中议大夫及两浙江南都转盐运使。而且在封赠的过程中,除了有诰命和敕命之分外。如果其本人的家人尚在则是例封,如果不在则是例赠。

 4/4   首页 上一页 2 3 4 下一页

文章TAG:官居  虽官  几品  清官  妻妾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