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后来,大昭寺才由此不断扩建,成为吐蕃最富盛名的寺庙。等到明朝永乐七年(1409年)时,藏传佛教的宗喀巴大师为歌颂释迦牟尼的功德,召集藏传佛教各派僧众举行传昭大法会,大昭寺成为法会的举办地点,于是这个寺庙就被改名为大昭寺。与此同时,它们将另一座与其风格相似的寺庙,改为小昭寺。从这层意义上说,大昭寺也好,小昭寺也好,它们的兴盛衰败,其实都是因为文成公主,与尺尊公主并没有多大关系。

吐蕃迅速强大是因为文成公主入藏时带入大量的先进技术文化吗?

吐蕃迅速强大是因为文成公主入藏时带入大量的先进技术文化吗

这个是没有疑问的,文成公主大量嫁妆,基本包含了当时唐朝最先进的技术文化,她入藏40多年,深得松赞干布的宠爱,松赞干部对文成公主的大多建议,都采纳,这期间中原文化、手工艺、农业生产技术交流相当频繁,两地互市、贸易更使得吐蕃经济迅速发展。▶文成公主向吐蕃播下汉族文化的种子文成从主入藏,历经千辛万苦,总里程达到5800多里,那时候可真是没有飞机、汽车,5800多里全靠马车,关键在于进藏的道路、天气都极为恶劣,行进速度很慢,沿途文成公主边走边停,和亲队伍的服饰、生活习惯、饮食等让藏族和其他民族甚为羡慕,文成公主也乐意介绍,沿途百姓大为赞扬,诗人陈陶《陇西行》中有描述“……自从贵主和亲后,一半胡风似汉家”,可见当时吐蕃对中原文化的期待。

▶文成公主在藏区生活40年,大唐源源不断输入先进文化、技术。那时候,唐朝与吐蕃,总体上是很和平的,偶有纷争,多半文成公主也能从中调停,毕竟是亲家关系,文成公主也多次向娘家求助,彼此你来我往,据统计,整个唐朝期间,吐蕃以国家身份向唐朝派使臣125次,唐朝也有66次,除此之外,王成公主在吐蕃期间,教宫女绘画、书法和刺绣,连松赞干布也开始穿唐装。

其次,中原建筑技术、艺人、中药、中医、研磨、纺织、陶瓷、造纸、酿酒等等,都陆陆续续传到吐蕃,吐蕃从经济、政治、文化上都得到了极大的提升,甚至一度可以与大唐抗争。▶和亲后,相互之间做生意,吐蕃经济更为壮大众所周知,吐蕃是游牧民族,有大量的牛羊、马匹、兽皮、高原特产等,在两地互市之前,这些东西价值无几,和亲后,吐蕃生产力水平大幅提高,主要得益于生产技术提高和互市之后的需求增大,开元初吐蕃牧马不过20万匹,10年不到,发展到43万匹,耕牛更是无数,窥一斑而见全貌,从文成公主到金成公主,差不多140年时间,吐蕃强胜了不知多少倍。

松赞干布去世后,文成公主为何宁愿寡居三十余年也不回到唐朝?

松赞干布去世后,文成公主为何宁愿寡居三十余年也不回到唐朝

文成公主宁愿寡居三十年也不回大唐,不是她不想回,而是回来之后,于公于私都没有她呆在吐蕃的好处多。贞观15年(公元641年),随着唐太宗李世民颁发的一道诏书,大唐宗室女文成公主便在使者的护送下,远嫁吐蕃,而她的夫君,就是在吐蕃历史上拥有极高地位的松赞干布。松赞干布迎娶文成公主,其实也算是一波三折,在数年前,松赞干布曾遣派使者向大唐提出求亲,但被唐太宗给拒绝了,之后,为发泄不满和向大唐示威,松赞干布出兵吐谷浑,意图用武力让大唐答应他想娶一位公主要求。

李世民没跟他废话,直接派大将侯君集出兵征讨吐蕃,经历了一场大败后,松赞干布马上来了个道歉三连,并以着厚礼向大唐求亲。而唐太宗这次终于答应了他的要求,从宗室中选出了一位女子,即文成公主,将其嫁给了松赞干布。文成公主远嫁吐蕃之后,与夫君松赞干布的感情颇好,两人共同生活期间,松赞干布不仅为她建造了著名的布达拉宫,还派遣吐蕃子弟前往长安学习汉文化,可以说,文成公主嫁入吐蕃,不仅改变了松赞干布本人,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大唐与吐蕃的文化交流。

但在公元650年,由于34岁的松赞干布英年早逝,就让文成公主被迫寡居,期间,唐高宗李治曾下诏要接回文成公主,但却被她拒绝了,最终在寡居三十多年后,病逝于吐蕃。从公元641年嫁入吐蕃,到公元680年病逝,文成公主一共在吐蕃生活四十年之久,而在松赞干布去世后,她更是寡居了三十一年,相对于大唐的繁华而言,吐蕃的生活条件自然是较之大唐相去甚远,况且大唐还是文成公主的故乡,但为何她拒绝了唐高宗,选择留在吐蕃呢?有句话叫做回不去的故乡,到不了的远方,实际上,文成公主选择留在吐蕃,不是她不想回到长安,而是她的身份,不管是从公私任何角度来讲,都不如不回去,回到长安未必就比留在吐蕃好,更重要的是,当时的外部环境,也没有了她回到长安的条件,因此,她才会宁可寡居吐蕃,也不愿回到长安。

 2/4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

文章TAG:文成公主  重访  出嫁  文明  城市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