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奘西行路。玄奘(602年~664年),本名陈祎(yī),是洛州缑氏(今河南洛阳偃师市)人。玄奘并不是从漂流瓶里捡来的孩子,相反,他有一个好出生。陈家的先祖是东汉名臣陈寔。他的曾祖父陈钦,曾任后魏上党太守。祖父陈康,任北齐国子博士。到了玄奘父亲陈惠这里,仍是家学渊博,曾当过江陵的县官,后来隋朝衰亡,便隐居乡间。

玄奘则是家中的第四个儿子。后来的事情你们都知道了。唐太宗贞观三年(629)春,27岁的大唐高僧玄奘自长安出发前往印度取经。由于唐朝时对于百姓的出国管理非常严格,当时玄奘提出西行取经的申请,是被驳回的。但627年,意志坚决的他乘着长安闹饥荒,天下大乱时偷偷跑了出去。后来经过了17年,行走5万余里,途经138个国家,玄奘将520箧,657部佛教经典带回了长安。

回来后他长期从事翻译佛经的工作,玄奘及其弟子翻译出经典75部(1335卷)。并将他西游亲身经历的110个国家及传闻的28个国家的山川、地邑、物产、习俗编写成《大唐西域记》十二卷。由于他的杰出成就,玄奘法师被尊称为“三藏法师”,后世俗称“唐僧”。▲玄奘西行线路图。现在问题来了,途径138个国家的唐玄奘,是用什么语言问路的?到达印度游历以及返回大唐后翻译佛经,他遇到过语言障碍吗?如果没有,那么唐僧的“外语”是如何自学成才的?二:佛经是用什么语言写就的?在讨论玄奘的外语水平之前,我们先来研究一下佛经是用什么语言写就的?我们都知道印度是佛教的发源地,印度如今的主流语言为印地语和英语。

据研究,隋唐时期印度的主要语言是梵语,而印度语就是从梵语演变而来的。虽然近代很少有人会使用纯正的梵语,即使是印度,会说纯正梵语的人也只剩下几万人了,但这并不代表梵语在唐代不普及。参考文献发现当时从印度传出的佛经基本是由梵语编写的,其他国家和民族的人想要看懂佛经,首先就得学习梵语,才能将它翻译成本国语言。

三:玄奘会梵语吗?会。▲玄奘归来后,写了《大唐西域记》。玄奘的梵语不仅达到了流利水平,还使用梵语写过几本著作,虽然已经失传。其实大多数人只注意到玄奘的“唐代著名高僧”头衔,而他语言上的天赋则完全被他的佛学光环掩盖了。其实玄奘与鸠摩罗什、真谛并称为“中国佛教三大翻译家”。四:玄奘是怎么学习梵语的?玄奘会梵语并且达到精通水平,有如下6个理由:(1)古代早就有“翻译”这个职业了:小妹要再次重申,古人远比你想象中的聪明。

中国最早出现关于“翻译”的记载是在周朝。古籍《册府元龟》中有这样一段记录:“周公居摄三年,越裳以三象胥重译而献白雉,曰:“道路悠远,山川阻深,音使不通,故重译而朝。”这一段话是说周公摄政三年的时候,越裳国向周公进献白雉鸟的故事。因为路途遥远,山川阻隔,所以语言不通,只能派了三个翻译官ABC进行三重翻译。

即A给B翻译,B给C翻译,C再翻译给周公听,这才完成了使命。这也就是儒家经典《尚书》里“重译献雉”的典故。而到了秦代时,已经有了“九译令”、“译令官”等专职翻译官,后来历朝历代官方也都会招募培养专职的翻译人员。所以翻译在古代中国也并不是一个特别稀罕的职业。(2)唐代的语言环境很好:再讲到唐代。▲玄奘西行路。

玄奘生活的的年代是唐朝,而唐朝是古代中国除了元朝之外国际化程度最高的朝代,更何况是唐代国都长安。说几个有历史记载的事例来证明外国人在唐代不稀奇:比如武则天的贴身侍卫中有外国人。又比如《妖猫传》中空海和尚的原型人物。再比如我们现在去博物馆,能看到许多昆仑奴陶俑,这些都属于“外国人”。(3)玄奘年少时师从多位高僧,接触多部梵语经典:早年玄奘就接触过许多佛教经典,有些梵语基础。

玄奘家学渊源深厚,父亲是位大儒,所以从小就有很好的学习环境。幼年时,玄奘跟随父亲学习《孝经》等儒家典籍,父亲去世后,二兄陈素在洛阳净土寺出家,即长捷法师。十岁时,玄奘也在洛阳净土寺出家了。此后他师从多位高僧,学习了《涅槃经》、《摄大乘论》、《法华经》、《维摩经》、《阿毗昙论》、《发智论》、《杂心论》、《成实论》、《俱舍论》等多部经典。

我们从这个小妹粗略整理的学习列表中可以发现玄奘自10岁开始接触佛经,并学习了非常多的经典,且师从多位不同地区的高僧,他的语言沟通水平应当是不赖,属于比较有天赋的。后来因为学习内容较杂,笼括了中国北方的佛学与南方的佛学。由于当时南北两派对于一些重要的理论问题分歧很大,无法融合,执着的玄奘在百思不得其解之下,决心前往印度求弥勒论师,探究终极奥义。

 2/3   首页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尾页

文章TAG:思议  唐玄奘  冈布  迷宫  更新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