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这里就要来说一说“匈奴”的结局了,在历经与汉武帝长达数十年的对峙之后,匈奴在“漠北之战”惨败之后,被打散分裂成为了五部分,而且只能停留在自然环境比较恶劣的漠北地区。在公元前119年,取得大捷的霍去病以“胜利者”的姿态,在汉军众将士和投降的匈奴首领的簇拥之下“封狼居胥”“禅于姑衍”“登临翰海”,瀚海便是现今的“贝加尔湖”,算是在自己为汉王朝所拓展的新版图之上游走了一番。

卫青、霍去病、李广和其他一众大汉将士针对“匈奴”在军事上的完胜,也使得“汉武帝”成为了在历史第一个派大军深入敌方腹地并取得“大胜”的皇帝,这也为后世在对汉武帝的“武功”评价方面多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最后,还有一件事情要说,那便是在公元前53年,当时南匈奴的首领“呼韩耶单于”率众向“汉昭帝”投降,这也能说明当时的“匈奴”仍是一盘散沙,他们一直处在“内斗”之中,而这也正是当初汉武帝当初对匈奴要“一战到底”的决心以及成功将匈奴击溃所打下的基础。

古代一直打匈奴,为何匈奴越打越多?

汉武帝为什么选择打匈奴

我觉得匈奴并不是指一支部族,而是指一个联合的部族。我们所熟知的楼兰,乌孙等二十六国都曾归顺匈奴,所以匈奴是一个庞大的少数民族聚集部队。在鼎盛时期,匈奴统一了塞北,所有部族为之一家。自然,这个统一的过程是漫长的,因而,并不是我们觉得说匈奴人越打越多,而是说匈奴部族在未被干扰的情况下,逐渐统一,不断壮大,一旦恢复元气,就再次来犯中原。

匈奴一开始是是蒙古高原的游牧民族,在秦朝鼎盛的时候,匈奴曾经被秦朝的大将蒙恬赶出河西走廊地区。然而到了秦朝灭亡的时候由于连年征战,中原地区民不聊生,急需恢复,匈奴趁此机会卷土重来,想要占领整个中原,与刚刚建立不久的西汉政权开始了拉扯战,断断续续的抗争一直持续到汉武帝才很大程度上缓解。司马迁在研究匈奴人历史时,曾指出过匈奴人自己的说法:“其先夏后氏之苗裔也。

”这里一定程度上说明了匈奴人一开始是夏王朝的后代,当然具体真相并没有确切的说法。中原人向来看不起匈奴人,却又惧怕匈奴人,因为打不起持久战,总是赶到某个边界,就相当于和平了一段时间,实际上从未有过真正意义上的剿灭一说。至于匈奴的衰落,一方面是中原地区的顽强抵抗,更多的原因是百夷之族不好统治,经常性的内乱,导致某个通知集团不能长存。

汉武帝为何倾尽国力也要彻底打败匈奴?

有人问汉朝花费那么多力气打匈奴有什么意义,这就好像再问曹操征乌桓有什么意义?隋炀帝打高句丽有什么意义?归根到底就是为了让其臣服,老老实实待着不要乱来。那为何汉武帝倾尽国力也要彻底打败匈奴,真可谓“惨胜”,后世还怀念他呢?我们先来看一段历史:当年,匈奴冒顿单于给吕后写了一封信:“孤偾之君,生于沮泽,长于平野牛马之域。

数至边境,愿游中国。陛下独立孤偾,两主不乐,无以自娱,愿以所有易其所无。”就是陛下您现在和我一样都是孤身一人,都失去了配偶,都不快乐也没什么可以用来娱乐的事情,我愿意拿我所有的来换您所有的。而“愿以所有易其所无”在当时带有隐秘的性暗示。单于写这封信就是明摆着对吕后的羞辱啊,吕后怎么能忍 ,于是“吕后大怒,召诸将议之。

”从这封信足以见出匈奴的跋扈,这样的羞辱谁能忍?而且当时的匈奴对于汉朝也是一个巨大的威胁。武帝时期汉朝欣欣向荣,匈奴也不差,冒顿单于击破东胡,一统北方,又将河西、西域纳入下辖,匈奴不可谓不鼎盛。并且在相当长一段时间里,匈奴的军力都远远强于汉王朝,汉朝能打赢匈奴就很不错了,打得如此持久也是正常。我们再来回顾一下汉武帝时期的社会背景,当时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正处于成型阶段,权力并不集中,相当一部分的权力被下分。

而这些权力“上则王室诸侯,下则民间精英。”武帝在明,敌在暗,可以说是非常难处理的一个局面。精英,就像现在一样,主要分为三种:文、武、商。文、武都好办,一个选择合作的方法,也就是“独尊儒术”并且采取察举制,一个选择自古以来的好方法:杀。那商呢?商业精英可不好办,武帝想出了一个好办法。汉武帝借口国家攻打匈奴,需要大量军需物资,于是改革币制,盐铁官营,还名正言顺地抄没了一大批土豪,把国家经济命脉牢牢地握在了自己的手中。

 2/5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尾页

文章TAG:匈奴  刘彻  多点  攻打  下令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