柔然汗国疆域图灭亡柔然汗国后,突厥的势力延伸到了西域。567年,突厥又联手萨珊波斯灭嚈哒(中亚国名,亦称“白匈奴”)。至此,一个东起辽河上游,西至咸海,南自帕米尔山区,北抵贝加尔湖的庞大草原霸主登场。突厥也成了续匈奴之后,亚洲游牧世界版图中,第二个顶级大帝国。当时,整个亚洲东部所有的政治势力,不论是游牧的突骑施、乌古斯、葛逻禄、钦察、卡拉吉、样磨、处月,还是黄河流域的北齐、北周,均在突厥骑兵的圆月弯刀下股栗。

“周人与之和亲,岁给缯絮锦彩十万缎,突厥在长安者,衣锦食肉,常以千数。齐人亦畏其为寇,争厚赂之”。以至于,突厥佗钵可汗狂傲的说道:“但使我在南两儿常孝,何忧于贫?!”隋朝定鼎后,采取了“远交近攻、离强合弱”的策略,支持西部突厥势力自立。583年(隋文帝,开皇三年),东西突厥正式分裂,西突厥以达头可汗为首,开始与东突厥的沙钵略可汗兵戎相见。

可惜,隋朝二世而斩。隋末天下动乱期间,“时中国人避乱者多入突厥,突厥强盛,东自契丹、室韦,西尽吐谷浑、高昌诸国皆臣之,控弦百余万”。达到了“戎狄炽强,古未有也”的空前强盛程度。中原各割据势力也不得不突厥为援,617年(隋义宁元年),突厥始毕可汗立割据雁门的刘武周为“定杨可汗”;封割据朔方的梁师都为“大度毗伽可汗”(后为“解事天子”);封占据榆林的郭子和为“平杨天子”。

其他势力中薛举、窦建德、李轨、高开道、王世充,均先后称臣于突厥,定鼎唐朝的李渊也不例外。二、压在唐朝头顶上的“大石头”唐初武德(618年—626年)时期,东突厥颉利可汗连年南下内地,掠夺人口和财富。四年(621年),攻雁门、并州;五年(622年),攻忻州、攻并州,抄掠汾、潞、原、灵等州;六年(623年),骚扰定、匡、原、朔等州,兼袭渭、豳二州,攻取马邑;七年(624年),攻原、朔、陇州、并州;八年(625年),袭灵、州、潞、沁四州;九年(626年),攻原、灵、凉、泾、会四州。

七月,颉利可汗自领十万人马袭武功,京师为之戒严。李世民被迫在渭水河边,斩杀白马为盟,史称“渭水之盟”。渭水岸边斩白马为盟东突厥兵峰所向,逼得唐庭上下寝食不安,以至出现了迁都避祸之议。“突厥多次入寇,是因为这里有府库及好女子。如果我们离开长安,那好战之心就会停止。”唐高祖心动之下,也曾派宇文士及翻越南山,到樊、邓一带巡察,做迁都的事前准备。

所幸,李世民站出来坚决反对:“夷狄自古为中国患,未闻周、汉为迁也。愿假数年,请取可汗以报。”由此可见,唐朝初期首要解决的问题,甚至是唯一的问题,便是头顶上,这块叫东突厥的大石头。解决不了东突厥的问题,什么王朝霸业,彪炳千秋,还是洗洗睡了吧!西突厥疆域图东突厥已经把唐朝压得喘不过气来了,那同宗同源的西突厥在干嘛呢?也算唐朝运气好,隋文帝“远交近攻、离强合弱”的策略,不但让隋朝缓了口气,也惠及了唐朝。

虽然当时唐朝西部边境也不太平,但主要是吐谷浑、党项之类的龙套选手在折腾,西突厥的注意力一直都在西方。如果,东西突厥从西、北两个方向一起施压,李世民就是再英明神武也扛不住。583年,东、西突厥分裂后,西突厥与萨珊波斯以乌浒水(今阿姆河)为界。在从583年到620年的接40年时间里,西突厥一直在和东罗马帝国联手,向波斯帝国进攻。

到统叶护可汗(约615~627)时期,西突厥达到了政治的巅峰,其疆域东至金山(阿尔泰山),西南抵末禄河(今阿富汗木耳加布河)上游与波斯为界,南至印度河上游喀布尔河流域。《旧唐书·突厥传下》记载,统叶护可汗时,“其西域诸国王悉授颉利发。并遣吐屯一人监统之,督其征赋。西戎之盛,未之有也”。从这条记载可以看出,受制于西域的地形地貌特点,西突厥对被征服的西域绿洲地区,实行的也是一种间接控制,而非直接的占领统治,主要目的在于攫取经济利益。

三、雷霆乍惊的东突厥之战。渭水会盟三年后,唐朝在一系列政治、经济措施加持下,国力急速拉升。贞观三年(629年)十一月,李世民趁北方草原陷入天灾泥潭不能自拔之机,联合不甘于臣服的薛延陀、回纥、拔也古、同罗等诸部,发动了推翻草原霸主的绝对反击战。唐军分兵六路,中路军由兵部尚书代国公李靖,鄂国公尉迟敬德、匡道府折冲都尉苏定方为副将,向云中和马邑挺进;并州都督英国公李勣(徐世勣),代州都督邹国公张公瑾、岷州都督高甑生为副将,由东路率主力直接进攻东突厥腹地;华州刺史霍国公驸马柴绍,胡国公秦叔宝为副将,在西路顺黄河前进,与李靖、徐世勣遥相呼应,负责掩护左翼;礼部尚书任城郡王李道宗,甘州刺史张宝相为副将,从灵州往西北挺进,以截断突厥的西逃路线;检校幽州都督卫孝节,卢国公程知节(程咬金)为副总管,率军进驻燕云地区防止突厥军队东逃;灵州大都督驸马薛万彻,左骁卫大将军樊国公段志玄为副,借道东北出击突厥后方,并监视和牵制突利可汗。

 2/10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尾页

文章TAG:翻牌  原生  创伤  大将军  西域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