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唐军堪称奢华的配置上看,除陈国公侯君集留守长安外,唐朝名将几乎倾巢而出。压上了全部筹码的李世民,同时也赌上了唐朝的国运。李世民没看走眼,大唐军神李靖大败突厥,生擒颉利可汗献俘阙下,东突厥汗国一战而亡。东突厥汗国的脆亡,震惊了整个亚洲游牧世界。曾臣服于东突厥的各部势力,纷纷质子长安表示驯服。贞观四年(629年),“四夷君长诣阙请上(唐太宗)为天可汗”,此名号一直保持到了玄宗天宝年间。

唐朝击垮了东突厥,只能算万里长征迈出了第一步,身在西域的西突厥依旧强大。跟摧枯拉朽似的东突厥之战不同,唐朝向西域的拓展,可谓步步为营,稳扎稳打。四、步步为营的西域拓展。相比于雷霆乍惊,毕其功于一役的东突厥之战,唐朝建立西域统治的过程,堪称步步为营,结合政治、军事两手的组合拳。贞观四年(630),唐军灭北突厥,置西伊州。

贞观六年,去“西”字,称伊州(今新疆哈密)。贞观十四年(640年),平高昌,置西州(今新疆吐鲁番)、庭州(今新疆吉木萨尔)。九月,“置安西都护府于交河城,留兵镇之”。贞观十八年(644年),讨焉耆国(今新疆焉耆)。贞观二十二年(648年),平龟兹国(今新疆库车)。唐高宗永徽二年(651年),因西突厥阿史那·贺鲁之乱,将安西都护府由交河迁回高昌故都,命高昌王后裔前往镇抚。

显庆二年(657年),平阿史那·贺鲁。同年,诛龟兹大将羯猎颠及其部党,置龟兹都督府。次年(658年)五月,迁安西都护府于龟兹,以故安西为西州都督府。从唐朝27年间,逐次向西推进的步骤上,明显可以看出,由东向西、先北后南的大战略。以河西走廊的凉州(今武威)、甘州(今张掖)、肃州(今酒泉)、瓜州(今锁阳城遗址)、沙州(今敦煌)为前进基地和联络线。

以天山北麓,西、伊、庭三州为核心区控制,作为河西走廊西部门户的屏障。而以天山南簏的龟兹(今新疆库车)、焉耆(今新疆焉耆西南)、于阗(今新疆和田西南)、疏勒(今新疆喀什)组成的安西四镇,则是唐朝在西域的影响辐射区。三者间的层级关系及其明确,出河西走廊后,先拿下伊、西、庭三州,首置安西都护府,并留兵镇守。

稳定了北疆防御后,再向西南拓展。以设置安西四镇的方式,分片镇抚葱岭以东的南疆沙漠绿洲地区,瓦解西突厥在这里的传统控制,进而达到经营整个西域的目的。五、唐朝在管控西域上的三个层级。我们必须要清楚一点,唐朝对西域的管控始终都是防御性的。网上所谓,大唐染指西域与大食的中亚控制权之争,根本就是痴人说梦。正如前文所述,汉唐向西域的拓展完全基于国家安全层面。

希望以南疆为战略缓冲区,保证北疆的安全;再以北疆为战略缓冲区,保证河西诸郡的安全;进而避免,在西、北两个战略方向上,同时遭受挤压。因此,唐朝在西域的行政体制上,设置了明显的三层级管控机制。第一层级是伊、西、庭三州的州县制,这是唐朝经营西域的发起点和基本盘。唐朝最初几任安西都护中,至少有两人明确带有“使持节(督)西伊庭三州诸军事”的职衔。

这说明,伊、西、庭三州的管理,是一种行政分职、军事合一的体制。安西都护府迁龟兹后,又在庭州设立金山都护府,管理在阿史那·贺鲁部落属地设置的羁縻州府。即便开元年间,设北庭节度使,管辖瀚海军(新疆吉木萨尔县)、天山军(新疆吐鲁番市)和伊吾军(新疆巴里坤县西北),人数最多时达到了2万。但三州的军事管理依旧是一个整体,并没有因北庭节度与安西都护分职而拆散。

第二层是安西四镇的羁縻制。就像唐朝君主身兼皇帝和天可汗两个头衔一样,西域羁縻制度下的各部落首领,既是酋长、小邦国王又是唐朝官吏。基于这一特点,唐朝的西域羁縻州,首要任务是维稳。各羁縻州均在唐朝律令下运转,矛盾由上级管理机构协调,使其不至互相离散、攻杀。其次,各羁縻州府均指定由某地边州都督或都护统领。但羁縻州府内部所设置的都督、刺史、司马、参将等职官,均由各部落首领担任,且均世袭罔替。

再次,西域羁縻州府未见得均有户籍管理。即便有户籍,羁縻州属民的徭役税赋也远比中原轻。没有户籍的,干脆就是逐水草游牧的状态。因此有学者认为,安西四镇是介于道(府)、州、县管理体系和小邦国王间的结合部和过渡形式,是“胡汉并存”统治方式的具体表现。不同于伊、西、庭三州,唐军分次驻军守备,安西四镇并无唐军驻守。

 3/10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尾页

文章TAG:翻牌  原生  创伤  大将军  西域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