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二十一日:策零发觉清军突围意图,猛攻清军两翼,富尔丹将主力一分为二分别支援,但天降大雨冰雹,救援未果。六月二十二日:东翼觉罗海兰突出重围,丁寿、素图两名将领自杀;西翼主将塔尔岱苦苦支撑,富尔丹于是命令最精锐的达斡尔鸟枪兵支援,结果鸟枪兵刚一接敌就溃散,西翼部队覆没,塔尔岱仅以身免,马尔齐自杀。六月二十三日:富尔丹率清军残余主力突围,回到和通泊大营,策零趁其立足未稳,包围大营。

蒙古科尔沁部骑兵陷在大营外,作为主力的土默特部骑兵回军救援,这时其余清军见土默特部大旗居然在敌军中,错认主力已被包围,纷纷溃散。六月二十四日:清军将领永国、觉罗海兰、岱豪自杀,查弼纳、巴赛、达福、马尔萨、舒楞额战死。主将富尔丹混在乱兵中突围成功,准格尔部一路追击到河边收兵。七月初一:残余清军退回科布多城,仅余2000人,副统领塔尔岱也身受重伤,几乎不治。

战役总结——自古知兵非好战这场战役的第一责任人无疑是主将富尔丹,他一错再错,终于将清军全部葬送在阿尔泰山边。从军力到军队结构没有一样占优势,他就敢相信一个俘虏的话主动出击;从地形到天气没有一样明确,他就敢主动和前锋部队汇合,终于把清军送进了包围圈。这样也就罢了,发现中伏后不赶紧突围,心存侥幸的仰攻山头,把宝贵的战马消耗了近5层,这时候再想突围已经千难万难。

在长平之战中,赵国怎样才能取胜?

秦国连年伐韩,目的就是拿下上党高地,不知道死了多少人、花了多少钱。赵国却渔翁得利,天上掉下上党这个大馅饼。所以,赵国立即派兵接手上党,秦国当然不能忍,于是也向上党派兵。你派兵、我就派兵,你增兵、我就增兵,长平之战也就不得不发了。大战得有一个过程,很少一触即发、触发就打的,都是这样一点儿一点儿累积起来的。

所以,战争得有策源地。秦赵长平之战的策源地是上党,而发起这个策源的,是韩国上党太守冯亭,具体事件是冯亭举上党十七城降赵。所以,长平之战是一个过程。从战争酝酿到战争结束,持续了将近3年时间。在这么长的时间里,赵国完全可以做出有利于己的战略设计和战略调整。但是,赵国的僵化操作,阻止了所有的可能和变数。01.秦国是战略主动方,而且很坚定战略是一个方向性的选择。

对于秦国来说,可以打也可以不打。对于赵国来说,可以要上党也可以不要上党。所以,打不打与要不要就是秦赵各自的方向性选择。对于秦国来说,从朝堂到前线,早就做出了选择,就是要打,不仅要拿下上党郡还要痛击赵国。秦国的远交近攻之策是在昭襄王时期定下的,也就是死命地揍魏国、韩国和楚国这些伸手就能够得到的国家,而重金交质齐国和燕国这些够不到的国家。

所以,打韩国、打魏国、打楚国,秦国从来不犹豫,因为大战略早就定下了。在上党之战前,这几个国家已经都被秦国打怂了,该割的地也割了、该赔的款也赔了。所以,秦国的战略趋势,就是要奔着赵国来,甚至直接大举东出、横扫天下。但是,在这之前,秦国得办一件重要的事情,就是拿下上党高地。这片被太行、王屋、太岳包围的高地,直接控制着东出太行上的关键通道,也威胁着中原通道。

所以,对于上党,秦国是一定要拿下的,这不是十七座城池的问题,而是整个天下的问题。以前是出不出函谷关的问题,现在则是出不出太行山的问题,而问题的关键就是上党高地。拿下上党,秦国首先就会遭遇到赵国这个强大对手。除秦以外的六大战国里面,齐国灭了一次燕国、燕国又灭了一次齐国,这俩东西不用秦国打,难兄难弟互相打着玩,就已经自废武功了。

楚国被打得迁了都城,魏国被打得大气都不敢出,韩国就更不用说了,打完了还得接着打,而且正在打着。所以,就剩下一个赵国,国力尚在,而且赵国很能打。自赵武灵王胡服骑射改革后,赵国的武力值就没下去过,要文学风流、赵国不行,要变法革新、赵国也不行,但是要打仗,赵国至少能雄冠三晋。所以,秦国肯定要跟赵国干一仗,不干服赵国,就别想踏实地东出天下。

所以,面对上党这个局面,秦国的战略决策很坚定,一点儿也不犹豫,不仅要上党十七城,而且还要借这个机会痛打赵国一顿。02.赵国是战略被动方,而且很犹豫在上党问题上,秦国一直很积极、一直很主动,决策一直很坚定。但是,赵国就有些悲剧了。上党问题,对于赵国是一个忽然而至的新问题。秦韩打得你死我活、赵国作壁上观,这局面挺好。

 2/4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

文章TAG:国战  三十六计  城池  走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