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在世时,诸葛亮主要负责在后方进行支援。而且诸葛亮已经担任了丞相,刘备自身能力不差,如果再让诸葛亮担任大将军,朝政和军事全都压在一个人身上也十分不合适,所以诸葛亮不能担任大将军。再看张飞。张飞威武勇猛,仅次于关羽,被称为万人敌。与关羽一起,早早跟随刘备。三人情同手足,所以张飞的忠诚度方面没有任何问题。

在带兵打仗方面,也曾吊打张郃,刘备称帝前,张飞被拜为右将军,授予符节。所以说,张飞似乎也很有机会担任大将军。但张飞有个致命的弱点,不懂得体恤爱护士兵。带兵打仗强调要爱兵如子(像吴起一样),让张飞这种不爱护士兵的人当大将军,会影响军队士气,也实在有些不妥。而且张飞鞭打完士兵,却又把他们留在身边,这对自己十分危险,如果大将军被杀或者受伤那么势必会使整个军队受影响,所以以张飞的性格还是不要担任大将军一职为好。

最后来看看法正。法正原是刘璋的部下,后来投奔了刘备。在刘备攻打益州,夺取汉中等众多战役中法正都发挥了重要作用。而且刘备十分看重法正。有次刘备与曹军相遇,刘备这边局势不利,应该后退。刘备却大怒不肯后退,没有人敢劝谏,所以法正向前。刘备说道,孝直(法正字孝直)避箭。法正说道,你都不避箭,我这个小人有什么好避的呢。

刘备说道,我与你一起退去。刘备伐吴时,诸葛亮都叹息道,如果法正在世,就可以阻止陛下伐吴,即使伐吴,也不会大败而归。可见,法正深受刘备看重,法正既有有谋略,又懂得兵法。应该可以担任大将军,但是可惜的是,在刘备自立汉中王的第二年法正就去世了,刘备为此伤心落泪了好几天。诸葛亮,张飞,法正三人由于各种原因均无法担任大将军。

所以,可以看出,此时刘备集团已无人可以担任大将军一职。避免出兵伐吴时的尴尬刘备221年四月称帝,七月开始伐吴。这期间也为伐吴做了大量的准备。从七月刘备亲率大军伐吴可以看出,刘备从一开始就打算了要亲率大军伐吴。如果称帝时设立了大将军一职,就会造成一种尴尬现象,刚刚让某人担任了大将军,然后紧接着又抢了这个大将军该做的工作,你让这个大将军会怎么想呢?是我能力不足吗?举个例子,你刚娶了媳妇,你却依然用shou,是你媳妇不漂亮吗?那你还不如先不娶这个媳妇呢。

关羽不是三国的人,如果他活到三国,会不会反对刘备称帝?

假设刘备在关羽死前背汉自立,关羽会毫不犹豫地与其割袍断义、分道扬镳。刘备只所以能由一个织席贩履的草根逆袭为割据一方的诸候,靠的就是中山靖王后代的召牌和“匡扶汉室”的口号,才吸引了一帮智囊猛将为其死心塌地的效力。如果他在曹操尚未公开篡汉、献帝名义上还在位的情况下改元称帝,那么他多年来苦心孤诣打造的“汉贼不两立”的忠臣人设将瞬间坍塌,沦为连奸凶曹操都不如的乱臣贼子,遭到包括自己结义兄弟在内的天下人共讨之,下场必然是死无葬身之地。

其实在东汉末年皇权衰微、天下大乱的时代,不知有多少手握重兵的枭雄在窥伺神器,董卓、吕布、曹操、袁绍、袁术、孙坚、公孙瓒、刘备等等,都或多或少有这样的野心、做改朝换代的春秋大梦,只不过多数人都比袁术聪明,明白自己目前的实力,故而隐忍不发,以免成为众矢之的。这其中野心最大、也最具实力的当属曹操。他原先的如意算盘是,供奉着汉献帝这尊“牌位”,来榨取末代皇帝的剩余价值,挟天子以令诸侯,待到扫清宇内,便取而代之。

不幸的是,稍以疏忽,遭赤壁之败,弄成三足鼎立,成为终身遗憾。但曹操之所以是曹操,就因为他“计智殊绝于人”(或曰奸诈过于人),他清楚,他自己初一篡汉,刘备便会十五称帝,你大耳儿一个织席贩履之徒岂能与我堂堂汉室开国功臣的子孙平起平坐,我不称帝,却是总揽朝政、号令百官乃至孙权的丞相,封魏王(注意:古代爵位中“魏”字最尊贵,魏王高于韩王等别的什么王,同理,魏国公高于韩国公等别的什么公)、加九锡、冕十旒、剑履上殿、入朝不趋、赞拜不名,待遇与天子同;而你刘备再怎么闹腾,名义也只是个汉中太守、西川牧,还是要对许昌上表称臣。

关羽和岳飞都是武圣,为何有人说清朝皇帝只拜关羽不拜岳飞?

关羽是忠义仁勇的化身,受历代统治者的追赠加封,后至武圣。岳飞是民族英雄,忠君爱国,也被追封为武穆王。历代王朝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为臣民树立忠君爱国的偶像,所以帝王也得参拜武圣。至于清朝皇帝为何不参拜岳飞?因为岳飞是抵御外辱的抗金名将,而清庭是入主中原的满族后裔。我想,这可能是他们只拜关羽,不拜岳飞的原因吧!。

 3/3   首页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文章TAG:汉献帝  关羽  刘备  投奔  不去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