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咱们先说说讲述的是什么故事吧。雪中写的是什么?是羊皮裘老头李淳罡,昔日长衫仗剑出江湖,一事不平一剑了,遇蛟龙处斩蛟龙;是笑问绿袍飞升乐,一剑便可开天门;是天上仙人三千万,遇我也需尽低眉;是天不生我李淳罡,剑道万古长如夜;是一剑风流天下,一人便是江湖的江湖人,江湖事!写的是一人即一国,心向旧国的曹长卿,三入皇宫如庭院,一心复国人终去。

赵氏孤儿讲的是什么故事?

赵氏孤儿讲的是什么故事

伟大的悲剧总是反复被人们演绎和编排,在不同的时代和被不同的作者。按这个标准《赵氏孤儿》毫无疑问属于伟大的行列。除去陈凯歌的电影版,这个故事还有《春秋左传》版,《史记》版和元杂剧《赵氏孤儿大报仇》版。以上还仅是不完全罗列,但选取这三个版本应该是很有趣的。【甲】《春秋左传》版第一个版本创作于所谓轴心时代,《春秋》是鲁国史书的通名,传说由孔夫子改定,《春秋》在古代属于经,是最重要的著作。

春秋有三传,左传是其中之一,相传是左丘明所著。所谓传,就是传播和解释,左传的特点是记事详尽,尤其是以晋和楚的事儿记的很多,所以有人怀疑是吴起写的,因为吴起曾分别在魏和楚做大官,有机会接触这些史料。左丘和孔子都是鲁国人,俩人几乎是同时的,而吴起则是孔子的再传弟子,《春秋左传》体现的是儒家思想。上古时期,大的格局是东西争霸,分界线大致在“洛阳-安阳”一线,东方是夷,西方是夏,所谓夷夏之争。

东夷处在河-淮之间,土地平坦,适合农耕,但需对抗周期性的水患。治理水患的技术,“堵”或“疏”都需要大规模的统治秩序。统治秩序、技术进步,随之而来就是人口膨胀和国力强盛。统一强大的东夷会向四方扩张,在西面会碰到西夏。“洛阳-安阳”一线以西,地形以山地为主,地势也相应升高。但在山间有“河”和“平地”,渭水两岸,汾水两岸是最主要的两块。

渭水流域稍大,是周、秦的发祥地。山间平地上的民族也是农耕的,但更尚武,因为他们需要和山里下来的更野蛮的民族——戎族抗衡。最早的军事技术进步很可能和戎族有关,战车是春秋时期的主力兵种,战车那时候就叫戎车。另外从地势的角度讲,处在高处的“西方之夏”守的时候可以凭借天险,攻的时候则是以上凌下。在东西相争的格局下,东方可能会因其人口优势,统治技术的发达而占上风;西方也可能因其军事优势,地势上的便宜而获胜。

商就是东胜西的例子,而周则是西胜东的例子。古时的统治秩序是寓于礼乐的,孔子说周的礼仪制度借鉴了夏、商两代的经验,最丰盛,他赞成周的。“周监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但孔子所处的春秋时期,天下失序,“王者之迹熄”。所谓王者就是周天子,“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天子就是天命所眷顾的那位。“礼乐征伐自天子出”,这是未曾毁坏的秩序,也是应有的秩序。

春秋时的主旋律是“下反上”,长幼尊卑失序。周王东迁,势力受到很大削弱,诸侯以尊王为旗号会盟征伐,这就是“礼乐征伐自诸侯出”了。诸侯会盟本身是在乱世中恢复秩序的努力,如齐桓公在公元前651年曾在葵丘会盟,内容是(一)“诛不孝,无易树子,无以妾为妻。”(二)“尊贤育才,以彰有德。”(三)“敬老慈幼,无忘宾旅。

”(四)“士无世官,官事无摄;取士必得,无专杀大夫。”(五)“无曲防,无遏籴,无有封而不告。”这几条是农业社会中建立秩序的关键,可以说是春秋时期的国际人权公约。由诸侯来主持、征召会盟,必然会进一步削弱周天子的权威,所以有晋文招天子来会盟,楚庄到王畿来问鼎的荒唐故事。但这还不是头,下一步则是“礼乐征伐自大夫出”,卿大夫是诸侯的家臣,好比诸侯是周天子封的臣,但渐渐地卿大夫也能掌管礼乐征伐了。

晋景公八年(前592),晋大夫郤克出使齐国,因为驼背,藏在后面偷看的齐顷公的母亲不禁笑出声来。郤克闻声大怒,发誓要报复,也不办事了,即刻返回晋国,向晋侯请求攻打齐国,晋侯不答应,于是郤克请求以自己私属的家兵攻齐。当时晋的执政是士会,士会担心郤克心中怨气无处发泄将会威胁国家,使晋发生内乱,于是告老还乡,并推荐郤克为执政,以逞其志。

 1/11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尾页

文章TAG:斩六将  唐三  通关  过关  第六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