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果也是明朝未付一分钱,就将太上皇朱祁镇迎回了北京。(于谦剧照)在与少数民族关系的处理上,明朝之所以没有和亲、赔款,从总体上讲是实力强大。汉之和亲因为白登之围后开了先例,从此以后进入文景之治的盛世,昭君出塞也因南匈奴内附的政治回馈;唐之和亲因为草创之际疲于应付各方少数民族,唐与突厥打的不可开交,而吐蕃身居高原,唐军确实无法征服,为了稳定边关最好的方式就是和亲拉拢,这只是一个处理民族关系的策略,并不代表唐朝就很懦弱。

反观明朝,以驱除鞑虏为立国之名,那么自太祖开始就不可能与外族和亲,朱元璋不会,他的子孙就更不会,而与汉、唐复杂的民族关系相比,明朝的外族关系相对单一,反倒是藩邦时常以宗室女子嫁给明朝宗室,比如朝鲜。再如丰臣秀吉向明朝提出嫁皇女于日本天皇,明朝在强大的军事实力下,庆长之役中打的日本晕头转向,和亲更不可能进行。

(昭君出塞剧照)再说赔款,明朝对外战争中是处于上风,能够用武力解决的事情就没必要花钱,何况明朝是真没钱。自太祖重农抑商的基本国策既定,明朝的经济状况就一直不佳,直到隆庆开关之后才有所改变。两宋往往被看做懦弱,由其是赔款一项,可宋之赔款完全是花小钱办大事,如澶渊之盟的“岁币十万两,绢二十万匹”,当宋真宗听到这个数字以后大喜,原来辽人这么容易满足,这些岁币对于宋来说真是九牛一毛,而正是这九牛一毛保证了宋朝百年的和平发展空间,所以宋朝是我国古代最富有的朝代,这并不能说岁币就是不好的决策。

明朝至崇祯末期倒是想议和,可皇太极提出的条件明朝满足不了,杨嗣昌、陈新甲等人的议和努力皆败于没钱,拿不起钱,清军就只能入关劫掠。洪承畴于关外解锦州之围时欲打持久战,又是因为没钱抗不过皇太极,被崇祯催促出兵,结果兵败被俘,痛失宁锦。割地一事虽没有条约之类,但有明一朝也丢了不少土地,特别是宣德二年(1427),明朝主动宣布退出交趾,承认交趾独立,安南布政使司彻底失去,相当于丢了一个省;宣德五年(1430),明廷将开平卫南移至独石堡,北部国境线主动向南退至长城一线,以北领土被称为蛮荒之地,拱手让人。

宣德十年(1435),奴儿干都司被撤销,只留羁縻卫所,明朝在东北的影响力从此日渐衰微,这才为后金的发展提供了空间。明初在新疆东部设置的关西七卫也逐渐被主动废弃,国境线退至嘉峪关。守住不,治不了就成为主动退出的理由,这也确实没有割地,但还不如割地实惠。综上,明朝的骨气最主要的体现在立国名正,他是华夏汉族众志成城驱除鞑虏的朝代,并且是草根政权不畏强权发起反抗的体现。

明朝十六帝如果比较综合能力和贡献,应该怎么排名?

明朝十六帝如果比较综合能力和贡献,应该怎么排名

明朝有16个皇帝,在《明史》当中,至少有10个以上是昏君,真不知道张廷玉这位大兄弟怎么下得去笔的!难道明朝真的就没几个明君吗?其实按照综合实力和贡献,做一个排名的话,还是能挑出不少明君的。尤其是一个王朝的前中期,明君自然是不会少的。我认为明朝的16位皇帝,大致上可以分成这么四个梯队:第一个梯队,综合实力和贡献很强!第二个梯队,综合实力弱,但贡献不小。

第三个梯队,综合实力弱,贡献也一般。第三个梯队,赤裸裸的昏君。第一个梯队,主要有朱元璋、朱棣、朱瞻基、朱佑樘4位。1、明太祖朱元璋。朱元璋这就不要提了,大明朝太祖皇帝,开国之君。没有朱元璋,就没有后面这帮嘚瑟的老朱家子孙。可以说朱元璋花了10年功夫,仅仅在40岁就完成了天下大一统,就算是放在整个历史上,那也是非常不容易的。

要知道,朱元璋是正儿八经的乞丐出身,还出家做过和尚。这身份能逆袭,你觉得是一般人能做到的吗?朱元璋在大明朝建国以后,治国方面也很有成效。他主政期间,对贪官严惩不贷,但是对老百姓很不错。为休养生息、恢复生产做了不少的贡献,因此开创了洪武之治。2、明成祖(明太宗)朱棣。虽然我不想承认这哥们是个明君,但是不得不承认。

他是通过篡位得来的天下,大概率逼死了自己的侄子朱允炆,不过谁让朱允炆没出息呢?朱棣是武将出身,所以你让他治国多牛掰,这是不现实的。但是朱棣会用人啊,他自己整天带着人马在北方扫荡,可是国内的大小事务,都交给了儿子朱高炽来打理。在朱高炽的打理之下,大明朝一派欣欣向荣之态,为后来的仁宣之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3/8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尾页

文章TAG:攻城掠地  攻城略地  交趾  守卫  三家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