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策不仅是当时几大政权中发展最快的一个,也是最年轻的一个,直到一统江东的时候仅仅二十六岁。在战略战术上,孙策因个性原因很善于玩小计谋,常常以小消耗换来大收益,举几个例子:其一是打笮融的时候,看到人家防御坚固,于是就诈死,从而诱敌深入一举将其击溃;还有一次是假装议和,骗来敌方勇士严與并当场杀死,导致严白虎军队吓破胆,不战自溃;再有一次就是与王朗对阵,因对方地利和城备占优势,他一时攻不下,于是明里放假消息做假象唬人,其实分军小队绕到背后出其不意直接攻城……像这种以小计谋博取大胜利的例子,在孙策是常有的事。

政治影响规划蓝图孙坚被杀后,孙策举家迁往江都。后数次到扬州拜访名仕张纮,把自己决计立足江东的策划展示给张纮,得到了张纮的认同。该策划在张纮的补充与完善下,成了孙策政权建立和发展的既定策略。决裂袁术建安二年,袁术僭越称帝,孙策趁机与其决裂,脱离了袁术的管控。另一方面攻打刘表为父报仇,从而实现了“荆、扬”可一的既定策略。

建安三年,孙策向汉庭献礼,得到汉庭的认可,被封为吴侯。奠定基业孙策乐观开朗,又善于用人,得到了兵士和百姓的拥戴,很多人都愿意为他效死。他的军队纪律严明,所到之处得到百姓的一致欢迎。因而当他一统江东之后,他的政权就已经相当稳固,为之后的孙权坐拥东南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何焯:伯符以勇锐摧破刘繇王朗,然能系属士民,修其政理,遂创霸业。

三国中,孙策武力值如何?能与张飞一战吗?

孙策的武力,相比于张飞,还是有明显差距的!孙策武力值如何?且看孙策的作战表现如下:1.跨江击刘表,箭射襄阳陈生。“孙策遥遥望见,按住手中枪,扯弓搭箭,正射中陈生面门,应弦落马”。2.攻秣陵,被暗箭射中。孙策亲至城壕边叫骂。“城上暗放一冷箭,正中孙策左腿,翻身落马”。程普、黄盖等众将急忙将孙策救起。3.神亭岭大战,酣斗太史慈。

我们看一下单挑的主要过程:第一次交手,“两马相交,战五十合,不分胜负”。但太史慈寻思,“我只一个,便活捉了他,也吃众人夺去”,于是诈败,且战且走,将孙策引至远处,脱离了程普、黄盖、韩当、周泰等人的视野。第二次交手,“慈兜回马再战,又到五十合。策一枪搠去,慈闪过,挟住枪;慈也一枪搠去,策亦闪过,挟住枪“。

第三次交手,马下厮打,“策掣了太史慈背上的短戟,慈亦掣了策头上的兜鍪。策把戟来刺慈,慈把兜鍪遮架”。4.平刘繇,战牛渚,挟死于糜、喝死樊能。两军阵前,于糜率先单挑孙策,“糜与策战不三合,被策轻展猿臂,生擒过去”。樊能急忙赶过来偷袭,“那枪刚搠到策后心,策乃大喝一声,声如巨雷。樊能惊骇,倒翻身撞下马来,破头而死”。

孙策拨马回到阵前,扔下肩窝下的于糜,大叫“绑了”,众军一看,这货已经嗝屁了!此一战,江东诸将皆称呼孙策为“小霸王”。5.攻吴郡,斩杀严舆(严白虎之弟)。“舆拨剑起身,策飞剑砍之,应手而倒”。6.讨会稽王朗,刺死周听(严白虎帐下大将)。“周听舞刀来迎,被策一枪刺死,余众皆降”。7.丹徒西山,遭遇许贡三门客行刺。

孙策猎鹿,与许贡三门客打了个照面,对方谎称是韩当部下的军士。孙策不以为意,就骑马缓步而行。门客甲挺枪就对着孙策左腿扎过去,孙策大惊之下,竟然在抽剑时把剑刃弄掉了,手中只留下剑靶,身上只有一副弓,别无兵器。“一人拈弓搭箭射来,正中孙策面颊”。孙策忍痛取出箭,又将射箭的门客乙射死。门客甲、丙举枪乱戳,死战不退,孙策只好以弓格挡,且拒且走。

“孙策身中数枪,血流满面,被伤至重”,危急关头,程普带兵赶来,将两刺客砍为肉泥。此后,孙策病故(怒斩于吉之事,与本文讨论的武力无关)。纵观孙策的所有作战表现,可以大致分析得出:1.孙策挟死一将、喝死一将,固然精彩,但于糜、樊能都是三流武将;相比于马超十五岁双杀两名西凉骑将,孙策并不算特别高光。江东诸将把孙策赞誉为“小霸王”,客观来讲,似乎有吹捧主公之嫌。

2.孙策被三位门客行刺,竟然丢了大半条命。这三名门客,只是普通家丁、门客之类的,绝对不是许贡阴养的死士,也不是久经沙场的战将,更不是什么专业刺客。而从孙策遭遇险情的表现来看,他的应急反应还是稍差(抽剑慌乱、被射中面部);从孙策在窘境下的作战表现来看,他的自保能力不算突出(身中数枪)。3.孙策的箭术不错,曾射死两人;但相比于太史慈,远远不及。

 3/4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

文章TAG:孙策  大闹  技能  属性  三国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