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不如志,悔之无及。”而钟会对姜维的评价则是,“以伯约比中土名士,公休、太初不能胜也。”也就是在夏侯玄、夏侯诞这个层次的。而邓艾的评价更为刻薄,他说“姜维自一时雄儿也,与某相值,故穷耳。”言外之意,姜维根本不是他的对手。从当时内外的评价来看,对姜维的评价都不太高,认为他根本不可能达成北伐成功的意愿。但是,姜维不顾大家的反对,反复进行北伐,最后搞的民穷财尽。

我们如果对姜维的北伐举动进行评判,我们可以看到,姜维的行动没有明确的战略意图,而战术上也没有相应明确的行动。他的北伐,实际上跟军事骚扰差不多。可是,要进行军事骚扰没有必要出动举国之兵,这就形成了本末倒置。而姜维和诸葛亮不同,他只管军事,他对国家的经济、政治不加理会。诸葛亮北伐的时候,是对全国的经济统筹安排,经过一段时间的积蓄才开始军事行动。

而姜维则是不管不问,只管随心所欲的开战。在他的军事行动期间,他将蒋琬、费祎多年的积累消耗一空,使得整个蜀汉处在了经济崩溃,政治灭亡的边缘。而且姜维还胡乱指挥,随意改变行之有效的防御方针,破坏了汉中的防御体系,开门揖盗,使得钟会轻易拿下了汉中。为了补救,姜维被迫退守剑阁。姜维这支主力就这样被钟会牵制住,使得钟会得以趁虚偷渡阴平,直达成都城下,迫降了刘禅。

如果不是姜维胡乱改变汉中的防御体系,依靠秦岭天险拖住钟会。邓艾就算是有十个胆子也不敢偷渡阴平。因为钟会被险要地势牵制,姜维这一支部队随时可以调往危险的地方补救。邓艾绝不会自寻死路。因此,我们可以看到,姜维实际上是灭亡蜀汉的罪魁祸首。而《三国志》里面对他的评价已经不是极力贬低了,而是相当抬高他了。我是历史笑春风,喜交往,爱朋友,希望和朋友们一起分享历史的乐趣。

汉中做为蜀汉门户,姜维为什么非要去沓中屯田而不驻扎汉中?

姜维驻守沓中实在是无奈之举,当时朝中宦官黄皓弄权,姜维这个人只继承了诸葛亮北伐的遗志,并没有学到诸葛亮的政治智慧,所以只能哑巴吃黄连,找地方避祸。那么为什么姜维会选择沓中,而不是汉中呢?江湖小晓生有自己的理解。 汉中是蜀汉的军事重镇,驻扎此地依旧还在黄皓掌握之中。真正想要避祸,那绝对不是随便找个地方就行,一定要找一个远离黄皓和刘禅的地方。

而汉中这个地方实在是太重要了,无论是蒋琬还是费祎,当年都是多次出入汉中巡视,让此地安稳。因为汉中是蜀汉的门户,一旦曹魏大军前来攻打,必然挑选汉中作为首要目的地。所以即使黄皓掌权以后,依旧不会放松对汉中的管理。姜维不去汉中的目的很简单,自己打算远离黄皓,不打算跟他争权了。宦官在汉朝掌权是很正常的一件事,所以如果黄皓有了当年费祎的权力,必然会多次出入汉中,那姜维还是要跟黄皓火并。

这对姜维来说没有任何好处。 沓中属于山川艰险之地,黄皓自己都懒得去。要说偏远,还是沓中更加偏远,他地处现在的甘肃舟曲县,这里到处都是绵延山川,只有沓中这里一点小盆地。黄皓等人要想来这里,那得吃不少苦。姜维知道黄皓这种常年在宫中享福的人,是绝对不可能来这里的,所以他到沓中来避祸是非常明智的一个选择。 五年,维率众出汉、侯和,为邓艾所破,还住沓中。

维本羁旅讬国,累年攻战,功绩不立,而宦官黄皓等弄权於内,右大将军阎宇与皓协比,而皓阴欲废维树宇。维亦疑之。故自危惧,不复还成都。---《三国志》 沓中这个地方还有一个好处,那就是前往汉中和陇西诸郡都比较方便,一来他可以从这里前往汉中保卫蜀汉,二来他也可以从这里出发,攻打陇西诸郡,为大汉朝一统河山做贡献。

三来他还可以在这里躲避黄皓的陷害,自然是要选择沓中这么好的地方了。 姜维没什么政治头脑,只能听取他人建议。姜维是个比较耿直的人,他对黄皓弄权十分不满,所以直接冲到了刘禅跟前,让刘禅杀了黄皓。哪曾想黄皓就在刘禅身边,立刻痛哭流涕地求饶。姜维这个时候才慌了,而刘禅的态度则很明确,黄皓是不可能杀的,你姜维看着办吧。

正曰:“陇西有一去处,名曰沓中,此地极其肥壮。将军何不效武侯屯田之事,奏知天子,前去沓中屯田?一者,得麦熟以助军实;二者,可以尽图陇右诸郡;三者,魏人不敢正视汉中;四者,将军在外掌握兵权,人不能图,可以避祸:此乃保国安身之策也,宜早行之。”---《三国演义》姜维知道自己惹了祸,所以就求救于郤正。郤正建议姜维屯兵沓中,因为沓中这里土地肥美,适合耕种。

 4/5   首页 上一页 2 3 4 5 下一页 尾页

文章TAG:姜维  水火不容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