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羽败走麦城,被吕蒙擒获斩杀,你怎么看这场战役?

奇袭荆州之战,是三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宣告了蜀国鼎盛时期已经结束,蜀国再无可能成功进击中原地区,图谋天下,此战也最终彻底违背了诸葛亮的战略方针,以结东吴对抗魏国。荆州之战被蜀国魏国称为襄樊之战,奇袭荆州之战指的的是吴国发动战役,此战吴国可谓坐山观虎斗,尽收渔翁之利。襄樊之战,魏国损失数万人马,许都危在旦夕曹操都有打算迁都了,当时形势对魏国大为不利甚至有灭国的危险,关羽想毕其功为一役成为蜀汉的千古功臣,但全力伐魏荆州必定兵力空虚但战争就像赌博当时关羽已经击溃了魏国的数万人马,战机千载难逢由不得半点犹豫,让关羽不惜赌上蜀国的国运,而吴国在接到魏国的求援书之后,也认为千载难逢就马上跟魏国达成联盟,共同夹击关羽的大军,吴国当时的参战兵力只有3万左右,而这三万兵力就出动了当时吴国所有著名的将领吕蒙、陆逊、潘璋、马忠,丁奉,周泰等。

三国鼎立的关系其实非常简单就是一方牵制一方,那一方就较强就共同攻打以达到战略的平衡,吴国成功奇袭荆州收复失地后,就马上步入最强盛的时期,蜀国正式走向衰落,此战最大利益的受益者吴国,战术方面是吴国军事行动中最为成功一次堪称三国东吴版的闪电战,而最大的“战略”受益者是魏国,最大失败者是蜀国人财两空赔了夫人又折兵。

在关羽死后第三年也就是公元221年,蜀国出击东吴,史称夷陵之战,结果彻底断送蜀国一大批精锐黄盖战死,不久刘备战死,至此蜀国的著名人物只剩下诸葛亮和魏延,廖化等人蜀国在也不可能在川蜀之地有所大的作为了,之后诸葛亮又图谋天水郡扩大蜀国的版图但最终还是以失败告终,诸葛亮的七次北伐,包括姜维之后九次伐魏,都是围绕天水郡的陈仓,长安地区,即使以诸葛亮的战略构想拿下长安,天水,陈仓这三处要地,也不代表蜀国伐魏全面成功,这个成功仅仅代表一次战略性战术性的成功而已,为蜀国续命百年之久,但这个战略意图直到蜀国灭亡都没有实现。

三国时期,吕蒙究竟是怎么死的,他是怎样的一个人物?

吕蒙是病死的,但吕蒙的死亡却并非世人所想的那么简单,而搞清楚吕蒙之死背后的故事,也正好可以让我们更加看清楚,吕蒙是怎样的一个人物。吕蒙,是一个被我们低估了的人。建安二十二年(217年),一场瘟疫席卷中华大地,三国各地均有名士大将感染。吕蒙之前还身强体壮,白衣渡江,大败关羽,之后却忽染病不能劳动,不能饮食,连针灸都疼痛难忍,这很有可能和那一场没有被完全消灭的瘟疫有关。

吴下阿蒙的故事大家耳熟能详,就不赘述了。而吕蒙究竟死于何时,这其实隐藏了很多东西。《三国志•吕蒙传》“年四十二,遂卒于内殿。”除此之外,没有详细记载。一般人们认为,在关羽被杀后数日,吕滚就病故了。其实不然。吕蒙最早可能死亡的时间是建安二十五年初,220年的春天。因为二十四年十二月(已是公历220年初)才刚定荆州;最晚的情况是,魏黄初二年(公元221年),夏四月,孙权离开公安还都武昌,吕蒙肯定死于这之前因为孙权走之前都一直对他照顾有加。

所以吕蒙死于220年春到221年春这一年里。让我们看看这一年都发生了什么。吴国根据之前吕蒙的既定计划,发兵攻占魏国的军事重镇襄阳和樊城,却在同一年放弃了防守,退还了襄阳和樊城。而刘备在关羽死后的建安二十四年十二月(220年初)到221年夏历四月称帝,七月出兵伐吴。刘备在关羽死后整整一年,什么也没有动,一直等到了吕蒙死亡,然后称帝、战争动员、出兵、伐吴。

那吕蒙到底是什么时候死的呢?可以看出,吕蒙对魏国,对吴国的震慑力是非常非常强大的,吴国发动战争应该是利用了江、汉的汛期,就如关羽之前水淹于禁一样,都选在“秋七月”。直到此时,吕蒙尚未卧病在床,仍能指挥大军,他病发应该是大约在冬季。吕蒙之死,也立刻让三国战争的格局发生了巨大变化,气势如虹,攻城略地的吴军因为痛失大帅,变的一蹶不振。

曹仁徐晃之所以感觉从宛城发动攻势,并能重新占领襄阳,也正是因为吕蒙病故,吴军退走的原因。吕蒙之死让孙权不得不把战略防御重心转至长江三峡,把刘备重新最为头等大敌来对待。蜀国军事实力其实是三国里最弱的, 而刘备在关羽死后隐忍一年,刚一登基就敢于伐吴,就是在欺吴国无帅,吕蒙新死。刘备的东征明显没有灭吴的打算,他就是想趁这个时机,给自己新登基的这个皇帝的位子和关羽之死找回来点面子。

 3/4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

文章TAG:宿命  三十六计  吕蒙  关羽  遗憾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