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如果吕蒙尚在,他是万万不敢的。因为历史上的刘备,也是一个合格的政治家,诸葛也不会任他意气用事。由此,我们能看出了吕蒙是一个怎样的人。最清楚他雄才伟略的, 恰恰是把他视为大敌的,曹仁徐晃,刘备等人。而作为一代名将,吕蒙为后人所知的却仅仅是“吴下阿蒙”的故事,他救夷陵,克庐江,善不战而屈人之兵,白衣渡江只不过是他身后仅留的一个故事罢了。

三国中吕蒙真的是因为关羽死后的鬼魂来索命而致死的吗?

谢谢邀请。吕蒙的死当然不是因为关羽的鬼魂索命。《三国演义》本来就是虚多实少,这是为了渲染关羽的惨死杜撰出来的。吕蒙字子明,小时候家里很穷,十几岁就跟着姐夫去当兵,由于吕蒙打仗很勇敢,得到孙权的赏识 ,升为中郎将。后来孙权见吕蒙是一个可造之材,又劝他多史书,吕蒙于是在打仗之余刻苦攻读,成为一个文武双全的将才。

公元220年,吕蒙实施了白衣渡江的计谋,攻取荆州擒杀关羽,为东吴立下了汗马功劳。夺回荆州不久,吕蒙就病倒了。孙权把他接到自己的内殿亲自照顾他。孙权请来东吴最好的大夫,找来上千种好药为吕蒙医治。但是最后还是无济于事,吕蒙最终还是病死在孙权内殿。孙权悲痛万分。吕蒙的死有两种可能:一是感染瘟疫死亡。因为史料记载公元219年瘟疫流行,第二年死的人很多,比如甘宁、蒋钦、黄忠、法正等等。

如何评价《三国演义》中吴国的四大都督周瑜、鲁肃、吕蒙和陆逊?

东吴的四位都督里,周瑜是无可挑剔的完美,年轻时帮助孙策定江东六郡,任中郎将。孙权时,极力主张抗击曹操,统领联军在赤壁打败曹操。紧接着从曹仁手里虎口拔牙,夺取南郡,使曹军彻底退回江北,从此,奠定了三分天下的历史。历史上的周瑜不光是位出色的军事家,还是一个美男子,音乐家。可惜的是,天妒英才,公元210年,三十六岁病逝。

鲁肃,在小说里被描述成一位憨厚胆小的文人。真实的鲁肃却是好侠,喜读书,善骑射的一位战略家,外交家。最早提出联合抗曹,这在当时东吴一片喊降声中,是一股清流。孙刘联合抗曹,是孙权,刘备都得以自保。鲁肃一生致力于这个战略,事实证明,是非常伟大的战略,待他去世,这个战略名存实亡,就加快了蜀,吴的灭亡。吕蒙,是鲁肃去世后继任的都督,关于他的成语有好几个,“吴下阿蒙”,“刮目相看”等。

吕蒙为东吴立过不少的战功,最有名的当时“白衣渡江”,偷袭荆州。当时鲁肃去世,孙权想在孙刘联合稳定的情况下,图谋徐州,吕蒙却建议攻取荆州,东吴长江防线可连为一体,然后兵发白帝城。结果荆州夺了回来,杀了关羽,白帝城也没有去成。却差点让孙权死在合肥。吕蒙的战略,破坏了孙刘联合抗曹的大的策略,打破了荆州三方军事势力的平衡,没有了关羽,东吴无力单独抵抗曹军。

这样无形中加速了蜀国,与东吴的灭亡。吕蒙在偷袭荆州后不久病死,时年四十二岁。陆逊,是几位都督里最长命的一个,他六十三岁去世。陆逊被重用,是配合吕蒙当时偷袭荆州做掩护。陆逊的成名战是夷陵之战,刘备为了夺回荆州失地,以给关羽报仇为口号,举兵攻打东吴,由于天气炎热,被陆逊火烧联营打败,刘备至此一蹶不振,病死白帝城。

陆逊后来在东吴被孙权重用,孙权把哥哥孙策的女儿嫁给了他。孙权称帝后,拜陆逊为大将军,后拜丞相荆州牧等。后来孙权立嗣,孙权不想立长子,本来是在宫廷内室说的秘密,结果被一个小黄门传可出去,大臣多与陆逊联系,让其劝告孙权。陆逊也主张孙权立长子,写信给孙权。结果,孙权疑惑,我在宫里的秘密谈话,远在武昌的陆逊怎么知道的,就派人多次质问陆逊,陆逊不能忍受猜疑,抑郁而亡。

三国东吴四大功臣周瑜、鲁肃、吕蒙、陆逊四人都为孙权建立大功,为何无一人善终?

兔吐认为题目问得有点意思,也反映一个问题,周瑜、鲁肃、吕蒙、陆逊都是东吴战时,水军大都督,事实他们都很优秀,尽职尽责。因常年在长江里练兵,事多烦杂,精心励胆,操劳过度,还带领水军迎战,身先士卒。水上夏天炎热,酷暑水气蒸熏,南京、武汉地区在全国号称火炉,冬天又严寒湿冷,常出现冰凌,温度变化无常,常年在江上,体况多磨成病。

"关公像"的教训:黄梅农民修摘星楼要当心!浏览新闻,看到黄梅县蔡山镇农民别出心裁,历时11年重建晋代名楼摘星楼。重点关键点到了:自己设计自己施工!也不知是否得到有关部门的批复与否?由此笔者想到荆州"关公铜像"之祸:荆州巨型关公雕像建成于2016年,总造价达1.729亿元,自开建之初就一直饱受争议。

 4/4   首页 上一页 2 3 4 下一页

文章TAG:宿命  三十六计  吕蒙  关羽  遗憾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