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古建筑的代表作,当然就是现在的故宫建筑群。你在故宫上方的中轴线一看,那宏伟的宫廷建筑,对称公正的布局风格,着实让人叹为观止,它在外观上看起来就是那样的宏大,那样的气派非凡。特别是中国古建筑的卯榫结构,不用一颗钉子,那绝技真的是让世界叹为观止。所以,欣赏中国古建筑的角度和欣赏西方古建筑的角度,约为不同,这就是东西方文化特点的不同,所形成的两个独立的建筑学派。

为什么欧洲有上千年的建筑,中国却很少见,仅仅是因为材质不同吗?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萨沙以前说过这个问题,今天再说一次。其实欧洲高大的石质建筑,主要就是教堂、王宫、城堡这三种,其余就极少见了。欧洲平民的住房同中国老百姓一样,也是以木质或者砖石为主,到了今天也基本看不到了,保存不下来。而中国从商周开始,无论民间还是皇宫贵族,建筑物也是木质为主,宋代以后出现不少砖石建筑,但一般不高大,而且也以木质和砖石混合结构为主。

中国也有非常宏大的木质建筑,比如应县木塔、大报恩寺塔、紫禁城太和殿等等,但民间的建筑物都比较小。为什么会这样了?原因很复杂:第一,就地取材。直到今天的人类,也是无法战胜自然环境的。比如一个大海啸过来,人类就死了好几万。再比如,如果电影《星际穿越》中说到的植物枯萎病出现,人类一样会灭亡。古代的人类任何生产和生活,都必须依赖环境,必须就地取材。

而中国人发源于黄河流域,后来逐步散布到长江流域。遗憾的是,这两个地方都缺乏优质的石料资源。以大理石为例,目前盛产于中国沿海山东、浙江、福建、广东、广西等五省。福建、广东、广西直到唐宋时期才逐步发展起来,而山东、浙江虽有些石料,对不起都在地形复杂的山区。地雷战的故乡山东海阳就有优质石料,因为那里都是石头山,而且山势陡峭,当年日本鬼子都不敢随便去山区扫荡。

但是,在当地开采石料难以程度尚且不谈,怎么运出来就是大问题。古代欧洲的大型建筑的巨石,几乎都是利用河流和船只运输。海阳境地表水系不甚发育,只有发源于招虎山山脉的较小河流,根本无法从事运输任务。那么不就是扯淡吗?搞不到石料,还修建毛的石质建筑物。相反,中国古代森林覆盖率是很高的,到了秦汉时代,中原腹地还有大片的森林,贵族们乐于在这里狩猎消遣。

甚至宋代,河南境内的森林里,还发现过大象。古人生产力低下,老百姓能够勉强糊口,身上有瓦遮头就不错了,难道不是就地取材用木头盖房,反而花费难以想象的巨资去用石料盖房子吗?对于国家统治者也是如此,即便掌握国家大权,在中国那种环境下,修建大型石质建筑,代价也太大了。大家听说过我们南京有一个阳山碑材经典吗?阳山碑材其实是一块巨石,用该处山体中完整性好又十分巨大的栖霞灰岩开凿,由碑座、碑额、碑身三部分构成。

 4/6   首页 上一页 2 3 4 5 6 下一页 尾页

文章TAG:心病  外国  居民  建筑  北京  居民16年的心病没了  北京的外国建筑有哪些问题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