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歼11A与歼11B,最简单的分辨方法就是看机头雷达罩的不同。而歼11B相比歼11A另一个巨大的提升就是雷达,过去苏27SK的倒置卡塞格伦天线机械天线扫描雷达,不仅体积巨大而且还没有多目标打击能力,可以说十分的落伍,所以后来歼11B也对此进行了升级,换装了国产无源相控阵雷达。▲两型的雷达还是有很大区别的。

当初引进苏27和后来仿制的歼11,其实都是为了填补过去我国先进四代机的技术空白(当年歼十出来的确是太晚,1998年首飞,2004年正式服役)同时也是为了让我国空军能够获得稳定的超视距打击能力(当然,这种能力在坑爹的俄制R-27面前也和没有差不多)而歼16则是在俄罗斯苏30MKK的基础上进行的国产化改装型号,不过歼16与苏30的关系要比歼11与苏27更远一些,因为歼16只是借用了苏30的机体,内部的航电、飞控、雷达都换了,它与苏30最大的区别就是它可以采用国产精确打击弹药,像国产的精确制导弹药、卫星定位炸弹什么的歼16都能用,而苏30就不行。

经常看到网上歼11B和在研的歼11D消息,歼11C哪去了?

歼-11C变成了歼-15歼-11C原本是基于歼-11战斗机,进行改装成舰载机的方案。该计划提出是在1999年,那一年正是乌克兰向澳门创律旅游娱乐公司出售瓦良格号航母的时候。但最初歼-11C起初只是个备选方案,我们首选方案是与俄罗斯合作,基于苏-33进行研发升级。但俄方要求太高,50架打底,而且生产线要放在俄罗斯,不转让相关技术和资料。

到2004年,经多轮谈判后双方分歧依然巨大,不得已准备备胎转正。另一方面,在2001年我们从乌克兰获取前苏联遗留的苏-33的一架原型机,T-10K-3号机。对其进行逆向分析后,歼-11的舰载方案大大提速。最终在2006年,上级正式批复立项,并给予新的编号歼-15,由此歼-11C变成了歼-15。不过,最新公布的苏霍伊公司相关资料显示。

实际上中俄关于苏-33的谈判一直到2009年还在进行,双方甚至接近签署采购14架的合同,但技术转让方面还在僵持。而正是在这一年,2009年8月31日,歼-15原型机首飞,中俄关于苏-33的谈判最终还是完全破裂。歼-15的试飞工作相当顺利,2010年5月进行陆上模拟跳台起飞,7月完成陆上模拟甲板降落。提前数月完成计划工作,赶上了辽宁号航母修复进度。

最终在2012年11月25日,在辽宁号航母上完成首次起降。跟歼-11C最终变成歼-15相比,歼-11D则要悲催。做为歼-11B的进一步改进型,歼-11D还是未获军方认可。歼-11B的复产和苏-35的引进,已经宣告该项目失败。不过我国战机命名规则里面,战机编号只有正式投产才会授予,之前的研发代号是可以不断回收使用的。

 7/9   首页 上一页 5 6 7 8 9 下一页 尾页

文章TAG:11BH  高调  亮相  歼11  11BH高调亮相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