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具有差异性的道德标准并不能解决问题。可见约束整个社会人类行为是无法通过道德方式实现的,规范人类行为的只能是法律和制度。共享经济只是一种满足用户体验的商业行为,不能单纯依赖双方素质进行商品交换。因为使用者可以使用产品却不拥有所有权,那么照顾产品的责任感就会减少,一些毁坏、私藏共享产品的不良行为也在诱使更多的人仿效实施。

运营企业和监管部门没有对类似违规行为设立有效的惩罚机制,加上人类的素质各有不同,更加放任了违规损坏、私藏产品的行为增长,直至形成规模化的现象。所以,与其寄希望于快速提高国民素质,不如运营企业和监管部门共同制定行之有效的惩戒制度更为直接有效。制度可以塑造人性,好的规范可以塑造天使,坏的规范打造魔鬼。所以共享经济的退潮,并不全都是国民素质的问题,「照妖镜」放大了表面的素质问题,就更应该思考如何利用深层的制度问题来提高公民的基本素质。

大家对共享经济有什么看法?

大家对共享经济有什么看法

共享经济其实本质上是舶来品,最初共享经济从国外兴起的,比如Uber和Aribnb。共享经济从本质上来说并非是共享,更多的是租赁经济,或者说其实是把民众资源集合起来,然后出租给用户,比如Aribnb。而像国内更多的共享经济,其实就是租赁经济,比如共享单车,其实更多的是自己找供应商生产一批共享单车,然后由用户分时付款,虽然扣上了共享的帽子,但其实有点儿挂羊头卖狗肉的意思

而共享单车当时能够兴起,更多的原因是资本觉得这是一个较大的流量入口。在资本没有介入的时候,共享单车的盈利模型是OK的,并不想传闻中所描述的那样,根本赚不到钱。业内人士曾表示,一辆共享单车以200元的成本计算,单车收入每日以一元钱计算的话,最多7个月也能收回成本。但这只是最初的状态。后来,各类共享单车横空出世,很多人打趣说再不抓紧,共享单车的颜色可能不够用啦。

而很多创业者为了争夺市场,开始疯狂铺量。这就直接导致了运营成本的直接上升,据悉某家共享单车每月的运营成本近百万,而为了拼市场,共享单车不断优惠,一些单车推出芝麻信用分满一定的额度即可免费骑,这场大战似乎从未停息。而资本为了迅速盈利,便不断加码,鼓吹风口。而到了后面的共享充电宝更是由共享单车吹起来的风口。

中国共享经济为什么这么火?

中国的共享经济在地球村就像一枚绚丽的礼炮!炸出了桃花朵朵开,漂亮又多彩……原因主要是关系到中国的国情以及国民性格:一、中国的人口基数,给网络经济带来最大的红利,也成为共享经济形式最大的载体,关乎这种经济形式的生死存亡;二、社会上存在的大量创投资本,他们的目的就是为了实现利益的最大化,在把共享经济形式推上风口后,对共享经济的概念和广告推销,进行着洗脑式的狂轰滥炸,成功地转变了人们的消费认知,并成为一种潮流;三、中国近代史上落后的事实,老一辈们贫穷生活的经历,加之电影电视等媒体的传播,给了国民勤劳节俭的好习惯,也蕴藏着有便宜不占王八蛋的小毛病。

什么是共享经济?共享和共享经济有什么区别?

共享经济是什么?共享经济的本质可以用几个关键词来总结:节俭、连接、信任、互助、价值共享经济是新时代的核心标志:共享是商业的最高表现形式:我们传统大工业化之所以比农业时代强大,是因为生产力和生产工具发生了巨大的提升,然而在大工业化时代正是因为生产能力强了,大量的生产存在浪费,浪费有二大方向产生:1、大量的生产企业盲目而同质的生产、重复生产,大量积压,造成社会资源浪费。

2、另有大量的有需求的消费者因为各种原因,无法享受到此种产品和需求,未必满足。比如说传统工业的机床,如果别人有需要,你就可以去租用,你没有必要去买了,因为你会发现很多机床的利用率可能都不足30%。那么共享单车也是、共享教育、共享充电宝、事实上:未来能够分享的都可以分享。最近有人研究共享农业:这个市场潜力也非常大,需求非常强烈,一方面传统的农民不愿意种地,无法规模化,另一方面大城市化进程对大农业资源的需求,特别是基于绿色健康的生活必须品需求,共享农业就是机遇。

 2/3   首页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尾页

文章TAG:共享  大有可为  经济  国外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