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国银行的股票代码是多少

601988中国银行

601988

中国银行股,中国银行的股票代码是多少

2,中国银行等国内几大银行股最近几年分红情况如何?

大约每10万元中国银行每年可领到800元

证券银行股每年都分红。

中国银行股,中国银行的股票代码是多少

3,中国八大银行是指哪个银行?

中国人民银行、国家开发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和交通银行 这就是国家所指的八大银行 其余的像中信银行,招商银行等就不列入八大银行之一了

一般称五大行:工、农、中、建、交。 排在6到8的是:招行、浦发、中信。(每年都会变的。

一般都是四大银行:工行、建行、中行和农行 以前有八大银行这个说法,还要加上国家开发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交通银行、中国人民银行 POSE支持的就是这八个。不过现在大多数POSE机只要是银联的都支持,比如华夏、浦发、中信什么的

国有五大 工农中建交 过后就是招商了 浦发吧 后面的就不记得了 只记得前七个 信用卡 工行的发的最多 招行质量最好

中国银行股,中国银行的股票代码是多少

4,中国银行的股票好不好?优缺点有哪些

中国银行的股票是银行股中相对价格较低的股票之一。目前的价位在3元附近。

市盈率在6.7倍左右。流通盘在1955亿,是超级大盘股。上涨是比较困难的。但是可以长期投资的。

不如像建设银行、民生银行、北京银行等这样的市盈率也是在6--7倍左右的银行股,但流通盘相对较小一些。

建设银行的流通盘在95.9亿、民生银行在226亿、北京银行在62.3亿。

拉升起来会比中国银行要快一些。

盘子太大,不怎么动

这个银行这个股票不好也不坏,估值比较低,后面盈利能力较强,缺点就是盘子太大,成长性比较差,未来一段时间利润增长可能下降!长期持有没有问题,建议大资金参与。

不建议啊。银行股建议选中小盘的,像民生,中信,北京等都好些。中国银行是权重股,撬动需要很大的资金,现在是熊市。现金比股票好

银行股里面 他算是比较垃圾的

不好!盘子太大!

5,中国银行这股票怎么样?

我从不怀疑通过购买港股或沪市股票来投资一两家中国大银行,是非常稳妥的投资策略。实际上这样的投资折射出来的,是关于本世纪投资的一个大热点:一个庞大而又生机勃勃的中国中产阶级的登场。在我看来,问题不是投不投,而是何时投。 早在2011年3月的时候,我曾收到一位亚洲经纪人发来的投资报告,建议“买入”那些在港上市的中国银行股,包括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建设银行等等。据她估计,这些股票在当时的平均市盈率为8.3倍。 27个月后的今天,这些大银行的利润已经增长了约30%,但它们在香港股市上的价格却比那位经纪人给我写信的时候低了很多。当时工商银行的股价是6.2港币,作者写下这篇专栏时是4.7港币;建设银行股票也比11年3月低了25%,只有5.25港币。 如果说中国银行股在2011年算便宜的话,现在它们就更便宜了。当时读那份投资建议,我的第一想法是,虽然与盈利能力和增长性相比,这些银行股看上去很便宜,但市场对银行业的负面情绪以及对长期以来中国经济可能放缓的担忧,会导致这些股票跌得更低;如果进行“抄底”,估计仍要亏很多钱,结果证明,我是对的。 但现在我会问,这些银行到底会便宜到什么地步?资产全球排名第一的中国工商银行,拥有巨大市场份额,是中国经济增长的首要指标,2013年的股票市盈率为5。前不久,刚刚派发净利润的30%作为股票分红。如果我今天买入它的股票,由股息带给我的税前收益率大约能达到6%。而这家银行很可能继续保持至少15%的年收益增长,这意味着我的分红收益将以同样速度增长。这样的业绩将同时带来股价的上升,所以,今天买入中国工商银行的股票将是非常不错的投资决策。 然而,冒险尝试之前,我必须确认股价是否真的触底了。这些中资银行股为什么这么便宜?它们还会再跌么?便宜的直接原因看上去是6月份的“钱荒”事件,导致了投资者对市场前景的不确定。6月底,银行间拆借利率剧烈动荡,上海的隔夜回购利率甚至一度攀升至30%。 一直以来,中国央行会在市场紧张时注入流动性,但这次它没有。这种出乎市场预期之外的政策变动在银行和坊间制造了一次轻微的恐慌,并反映到了股市中。6月24日,沪指下跌5.13%至2009年8月以来的最低点。 央行会出手救市么?突然之间,银行们开始握紧手里面的钱,害怕那些资产状况不够透明的金融机构只借不还。一两天之后,央行宣布它将支持那些信誉良好的机构,并重新向市场补充流动性,恐慌得以平息,利率回落。 这对于中国金融体系,尤其那些体系内最强大的玩家——大型银行来说,应该算是积极之举。2009年起长期的财政和货币扩张给中国经济造成了一些泡沫,这些泡沫必须被挤掉,又不能伤害到整个经济。这样的短促震慑或许是一种正确的途径。 但是如果经济结构已经在调整的轨道上,在事情变好之前能变得多糟?中国的银行是否强大到足够抵御更艰难的金融环境? 我查阅了中国三大行工商银行、建设银行和中国银行2012年的审计财务报告,将之和2007年(金融危机爆发前)的情况以及汇丰银行2012年的报告作了比较。结果发现,从现金和即时流动性资产方面,中国各大银行的状况非常良好,因为中国央行规定存款准备金率为20%。 2012年末的时候,工商银行以现金或央行准备金的形式持有23%的客户存款,建设银行为22%,中国银行为30%,而在同样的项目上,汇丰银行只有14%。这意味着一旦出现严重的流动性问题,中国的各大行有大量的现金储备作为缓冲。尽管三大银行的贷款业务在2007到2012年间增长超过两倍,但高收益确保了它们有充足的利润来保持投资者收益与资产成比例。2012年,在资产负债表上的数字迅速增长的前提下,三大银行所有者收益占总资产的比率保持在6.4%-6.8%,汇丰银行是6.8%。 一些分析师认为,很多发生在2009-2010年的经济刺激周期的贷款最终会成为坏帐。如果被他们言中,又会怎样?从2007到2012年间,工商银行的贷款看上去增加了4.6万亿元,总额达到8.6万亿,相比之下,它在2012年12月时的股本基数为1.1万元。这意味着今天只要12%的贷款成为坏账,就能导致工行破产,这有多大可能? 中国国际金融有限公司首席策略师黄海洲称,“三年内金融危机的发生是不可避免的”,中国要面对是一种“可控的小规模危机”。他指的可能是很多非官方的金融机构的破产和关闭。这些民间金融机构在2009-2011年间迅速催生。鉴于政府决不会采取任何可能威胁到经济增长的措施,在官方体系之外建立金融机构来为地方政府和企业提供资金的做法已变得越来越常见。 对中资银行真正的威胁就在于这些监管体系之外的机构,官方和民间的金融部门彼此交织到底到了什么地步,即使对政府来说,都尚未摸清楚。 如果一些大的影子银行开始倒闭,连锁反应会有多糟,我们无从得知。金融危机的根源无一例外是信贷扩张。历史的经验一再告诉我们,从金融危机中迅速恢复取

不怎么样。近年发展不好,而且银行股是大盘股,但是比较稳定。

不错的,下一阶段该炒作银行股了。

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不稳定,不会大涨也不会大跌,不建议购买

6,涉嫌诈骗652亿,安邦吴小晖受审!_

虽然安邦的陨落早已经不是新闻了,但是今天吴小晖的开庭,还是赚足了媒体的眼球。

2018年3月28日上午,上海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公开开庭审理上海市人民检察院第一分院提起公诉的安邦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安邦集团)原董事长、总经理吴小晖犯集资诈骗罪、职务侵占罪一案。

吴小晖案庭审进入法庭调查阶段,公诉人宣读起诉书,指控:集资诈骗罪。2011年,被告人吴小晖隐瞒对产业公司(吴小晖个人所有和实际控制的公司)的实际控制关系,通过产业公司控股安邦财险、安邦集团后,以安邦财险为融资平台,指令该公司开发投资型保险产品并主导产品设计,授意制作虚假财务报表、宣传折页等申报材料,骗取保监会的销售批复 ,向社会公众募集资金。2011年7月,在投资型保险产品销售金额超过保监会批复规模后,吴小晖无视监管规定,仍然下达超大规模销售指标,并以超募资金两次增资安邦集团及安邦财险,虚构偿付能力,披露虚假信息,持续向社会公众进行虚假宣传,非法募集资金规模急剧扩大。截止2017年1月5日,累计向1056万余人次销售投资型保险产品,超出批复规模募集资金7238.67亿元,并将部分超募资金转移至吴小晖实际控制的产业公司,用于对外投资、归还债务、个人挥霍等。至案发,实际骗取652.4亿元。

上海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一审公开开庭审理吴小晖案。图为合议庭。

(一)

吴小晖案,实际只是过去一段时间金融乱象的冰山一角。伴随着万能险产品带来的高杠杆和期限错配,安邦系一度成为资本市场上呼风唤雨的大鳄。不仅以56亿元控股当时1600多亿资产的成都农商行,完成了安邦“资产驱动负债”的历史性跨越,还在几年间,持仓A股上市公司的总市值就翻了好几倍,价值超千亿,更控股参股了多家银行,成为了中国大型的金融控股集团。

现在,靴子终于落下。

2017年6月,安邦保险集团官方网站消息,安邦保险集团董事长兼总经理吴小晖先生,因个人原因不能履职,已授权集团相关高管代为履行职务,集团经营状况一切正常。几个月以后,权威媒体消息显示,上海市检察院对吴小晖集资诈骗、职务侵占案提起公诉。保监会也发布公告,称对安邦集团实施接管。

根据公开资料显示,安邦2004年以财险起家,初始注册资本只有51亿元,2016年末总资产达到2万亿左右,成为中国最大的金融控股集团之一。保险行业老大哥——中国人寿,发展了20多年,资产规模在2.6万亿左右。对比之下,安邦速度不可谓不迅猛。

(二)

在安邦的发展历程中,入主成都农商行是关键一步。2010年12月,成都农商行计划增资扩股,以每股定价1.6元新增41.02亿股,而引入的战略投资者便是安邦财险。安邦以56亿元“以蛇吞象”控股当时1600多亿资产的成都农商行。

此后,安邦通过举牌民生银行而一战成名。2014年12月19日,民生银行发布公告称,安邦人寿、安邦财险、和谐健康、安邦集团持股比例分别为4.06%、2.69%、1.22%、1.084%,加上收购0.94%股本的委托表决权,安邦系持股比例合计10%,成为民生银行第一大股东。至2016年,安邦系合计持有民生银行16.79%的A股股权,安邦集团位列第一大股东。

民生银行作为老牌的银行股,在资本市场中本来就以股权分散而著称,这是民生银行第一次出现一股独大,单个股东持股比例超过10%的局面。

除此之外,安邦还持有招商银行10.72%的股份,并通过旗下的投资组合,持有了大量的中农工建四大行股份,并且均跻身前十流通股股东。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2015年下半年,安邦在著名的“万宝之争”中扮演了举足轻重的角色,当时安邦系占有万科A股股份为7.01%,共耗资在108亿~128亿元区间。已经成为宝能系、华润外的A股第三大股东。当时的安邦,在万宝之争的困局中,愿意帮谁,谁就能赢。

更不用说,安邦系在海外进行的大笔并购,简直是四处出击,令人眼花缭乱。

2014年10月6日,安邦第一次海外投资就是惊世骇俗。“以19.5亿美元收购美国纽约华尔道夫酒店大楼”这一爆炸性消息,不仅迅速占领全球财经媒体的头条,更创下了美国酒店相关交易的最高金额纪录。

2014年10月13日,安邦保险集团宣布收购比利时FIDEA保险公司,这是中国保险公司首次100%股权收购欧洲保险公司;

2014年12月16日,安邦保险集团以2.19亿欧元的价格收购比利时百年银行德尔塔·劳埃德银行;

2015年2月17日,安邦保险集团以约121.5亿元的价格,收购荷兰VIVAT保险公司,市值达8845.4亿元,这是中国企业首次进入荷兰保险市场。随后,收购韩国东洋人寿并保持东洋人寿上市地位……

随着吴小晖的去职和庭审,安邦高杠杆的资本腾挪终于在归于沉寂之后,回到了最初的原点。

(三)

2018年3月,中国的金融监管开始进行一个新的时代。

3月13日,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提请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审议。方案显示,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和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的职责将进行整合,组建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作为国务院直属事业单位。同时,方案还将银监会和保监会拟订银行业、保险业重要法律法规草案和审慎监管基本制度的职责划入中国人民银行。

3月21日下午,银监会、保监会整合“谜底”正式揭晓,原中国银监会主席郭树清出任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首任主席。

这说明了金融监管从分业监管到功能监管的变化,是当下金融大监管发展的趋势,有利于消除监管真空和监管套利。

随着监管的“口子”越扎越紧,那些“野蛮人”想要通过金融手段进行高杠杆腾挪的空间,未来恐怕越来越小了。

7,工商银行vs中国建设银行,哪个更好?_

 应该说,在计划经济时代,中国银行业尤其是四大国有独资银行的定位,是非常清晰的。其清晰程度甚至可以用“画地为牢,互不相干”来形容。

  在很大程度上,中国银行业的定位,跟随着金融改革尤其是央行职能的变化而变化。

  影响中国金融业最深远的两次变革是:在1984年民前,中国人民银行既行使中国银行职能,又对企业和居民办理存、贷款业务。而国有银行只是央行的下设机构。1983年,国务院决定中国人民银行专门行使央行职能,同时又在1984年成立中国工商银行,办理有关商业银行业务。自此,国有银行才开始商业银行化。

  目前的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和中国建设银行,皆是脱胎于国家专业银行。而且,都是在1979年以后陆续恢复、分设的。

  在计划经济时代,四家银行各有分工。中国工商银行主要承担城市工商信贷业务;中国农业银行以开办农村信贷业务为主;中国银行主要承担中长期投资信贷业务。这种清晰的市场分工,决定了四家银行各有清晰的市场定位。

  由于四家银行在各自的分工领域都是“说一不二”,而且这种“霸主”地位完全来自于行政划分,从而不可避免地导致当时的银行服务态度差。银行业的资源配置效率低下,在很大程度上充当的是“国家财政的出纳员”的角色。由于银行贷款是稀缺资源,银行业的市场营销根本无从谈起。

  随着金融改革有不断深化,国有银行之间的传统分工逐渐被打破。1993年12月,《国务院关于金融体制改革的决定》进一步明确中国人民银行的主要职能是制定和实施货币政策,保持货币币值的稳定;对金融机构实行严格的监管,维护金融体系安全、有效地运行。

  当时几乎是一致的意见,是“金融改革先行”。同时还提出了现在看来仍毫不过时的目标:“利率市场化、银行商业化”。

  1993年底开始的金融改革,堪称中国银行业改革的新的里程碑,商业银行的营销竞争自此揭开序幕。据央行吴晓灵副行长说,那以后,红头文件里对四大国有银行的称谓,才开始改为“商业银行”。

  1994年,政府就对国有银行的政策性业务和商业性业务进行了分离,原国家专业银行的政策性业务被划分出去,由几家政策性银行如国家开发银行、中国进出口银行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负责经营。国有专业银行专营商业性业务,成为国有独资商业银行,各行业务的交叉进一步扩大,传统分工更加淡化。

  当专业银行的帽子摘除后,各家银行的市场定位逐渐趋同化,所谓“工行下乡、农行进城、中行上岸、建行破墙”,就是对这一现象的形象描述。但是,这种产品高度同质化趋势,使银行在争夺优质客户的时候,不可避免地要遭遇白热化甚至是恶性的竞争。

  更重要的是,是国有银行必须迅速改变昔日办事效率低下,人员臃肿的行政机构形象。

  正如原中国农业银行行长尚福林所言:“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国家银行的工作目标是‘守计划、把口子’,长期以来形成的规章制度、管理办法体现的是以计划指标为核心的行政管理原则,现代商业银行所必须的经营管理制度和业务规范仍然比较粗糙,因而国有商业银行在改革中要围绕经营、再造管理制度、业务制度和业务流程。”这要求国有银行加快商业化、市场化和现代化步伐。

  从我国《商业银行法》正式实施的1995年7月1日算起,原四大专业银行向商业银行转轨已是8年多了。但8年抗战,并未让人们看到真正的商业银行在神州大地上跃起,更别说哪家国有银行打出明显的市场定位旗号。银行家们似乎更习惯“走一步看一步”的日子。

  四大国有银行离现代商业银行还有较大距离,大致在三个方面上得到证实:

  一是以利润最大化为经营目标,这一商业银行最本质的特征,尚未在国有银行的经营中得到无保留地执行。银行信贷仍不时要承担国家政策的配套执行任务,个别信贷甚至出现“财政化”和“社会保障化”的现象。

  二是作为商业银行的基本准则的“四自”(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和“三性”(盈利性、流动性和安全性),在实践中常常遭到外力干扰。尤其是“自主经营”这一条,经常受到包括国家政策、地方政府以及有关部门的无形干预,银行对此无法抗拒。

  三是国有银行的一些重要指标未根本改善,有时甚至出现恶化的情况。像四大国有银行的不良资产总额,近年来仍呈大幅上升趋势。1999年,将1700亿美元的不良贷款剥离给四大资产管理公司之后,四大国有银行的不良贷款率“瘦身”至25%。但到2002年底,四大银行不良贷款的官方数字是25%(大约3740亿美元),而评级机构标准普尔在最近的报告中称,实际比例可能高达50%(大约7490亿美元)。这是一个让人沮丧和震惊的数字,意味着四大资产公司4年的努力付之东流。

  无论是以《商业银行法》来衡量,还是和国际先进银行来对比,四大国有银行都离商业银行差一大截,或许,用“有限商业化”来形容目前国有银行的处境,更为准确。但是,仅仅靠“有限的商业化”所激发出来的活力,并不能让国有银行在新的竞争形势面前支撑点。

  为此,2003年7月,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在第12届国际银行业大会上发言时指出,近期的重点改革领域包括:银行业的系统性改革,包括处置不良资产,补充银行资本金,改进公司治理结构,推动银行的股份制改造和上市。

  “中国金融业在深化改革和发展过程中,面临不少困难和新的挑战。金融业不良资产比例依然较高,金融企业特别是国有独资商业银行改革与经济发展的要求还不相适应。”周小川坦称,随着经济和金融全球化的发展,以及根据中国成为世贸组织成员所做出的承诺的要求,加快和深化金融体制改革是中国应对新的挑战的客观要求。

  当然,支持银行改革的更深层次的动因,是政府职能角色的加速转变。随着银监会和国资委的成立,政府角色定位开始转变,小政府大市场格局逐渐形成,政企分开渐成主流。企业外部经营环境的好转,为金融改革提供了较好的微观环境。同时,银行股份制改革的加速和治理结构的完善,都成为推动国有银行真正商业化的动力。

  对国有银行来说,现在最重要的是向花旗银行等跨国银行取经,迈开市场化的大步子,而重新定位,便是要找到前进的方向。

  目前,农业银行正依靠网点优势着眼于基层的经济活动。中国银行利用自己国际业务的优势开始更多地进入高端业务。建设银行瞄准的方向是投资和大型项目设备贷款,现在重点是重新梳理原有的风险管理机制。工商银行则在制度创新上,明确表述了具体目标,并在网络银行、零售业务和争夺高端客户上加速了创新步伐。重新定位,使各家银行在人才储备、机构设置发生着不同的变化,也对中国银行业的竞争态势更加白热化。

8,《华尔街日报》称蚂蚁金服正重塑中国银行系统_

编者按:本文来自“凤凰科技”,编译:箫雨。36氪经授权转载。

北京时间7月30日消息,《华尔街日报》刊文称,借助热门支付服务支付宝和庞大货币市场基金余额宝,蚂蚁金服正在改变中国人日常的财务运转。但是,由于吸收了银行的存款,并提供贷款等金融服务,蚂蚁金服也遭到了大银行的抨击。随着蚂蚁金服的规模不断扩大,监管部门也对蚂蚁金服发出警告,并出台了限制措施。

以下是文章摘要:

去年,它处理的支付金额超过了国际信用卡组织万事达卡,控制着全球最大的货币市场基金,向数千万人提供贷款。去年,它的在线支付平台完成了逾8万亿美元的交易,相当于德国国内生产总值的两倍以上。

这就是中国亿万富翁马云创建的蚂蚁金服。它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金融科技公司,推动的创新能够让人们在使用手机购买保险时就像购买日常用品那样简单,令数百万人能够在数周内不需使用现金。

冲击银行系统

这一成功也使得蚂蚁金服成为了被攻击的目标。现在,中国承受了比美国更大的压力来处理金融科技巨头的颠覆性力量。

中国银行抱怨,蚂蚁金服吸走了他们的存款,导致他们支付更高利率,是导致他们关闭分行和ATM自动取款机的一个因素。一位国有电视台的评论员称,蚂蚁金服的庞大市场货币基金就是一个“从银行吸血的吸血鬼”。

蚂蚁金服活跃支付用户、处理支付金额等与对手的对比

显然,中国监管部门对于蚂蚁金服不断扩大的规模愈发感到不安,开始限制蚂蚁金服的活动。中国央行限制了蚂蚁金服打造国家信用评分系统的努力,实际上阻止贷款机构使用蚂蚁金服的系统。

政府监管

知情人士称,监管部门还在考虑是否把蚂蚁金服视为一家金融控股公司,要求其满足类似于银行的资本要求。这很可能会影响蚂蚁金服的利润。蚂蚁金服去年的营收约为100亿美元,税前利润为20亿美元。

不过,投资者依旧看好蚂蚁金服,在今年6月份给予其1500亿美元纸面估值,是2016年融资时所获估值的两倍以上,超过了高盛集团的市值。

主要提供平台

有观点认为,蚂蚁金服的运营就像银行,但是不受监管。对此,蚂蚁金服高管作出反驳。他们表示,蚂蚁金服只是把金融服务带给了银行所忽视的群体。

他们指出,蚂蚁金服并不从其自主资产负债表中拿钱资助多数贷款。相反,它主要作为一个平台,让银行和其他机构更容易地扩大贷款,帮助他们降低风险。

“我并不认为银行把我们视为破坏者,”蚂蚁金服法律总顾问陈磊明表示,“我们是他们的一个补充,帮助他们争取到更多客户。”

陈磊明称,中国监管部门理解我们的业务,“支持我们的努力”。

蚂蚁金服正在向海外扩张,让更多零售商通过支付宝接受支付。但是,蚂蚁金服未能在海外复制其中国成功。今年稍早时候,由于美国外国投资委员会反对,蚂蚁金服取消了收购美国转账公司速汇金的交易。

支付宝便利店(图片来源:凤凰科技原文配图)

近几个月,京东集团、百度公司等中国互联网公司支持的金融科技创业公司承诺,不再直接提供金融服务,转而为传统金融机构提供平台。

蚂蚁金服也在做同样的事情。蚂蚁金服称,不希望公司被打上金融综合企业的标签,而是想成为一家技术提供商或者“生活方式平台”,未来利润主要来自金融机构使用其技术所支付的费用。

支付宝无处不在

像伊莱恩·王(Elaine Wang)这样的消费者彰显出了蚂蚁金服的实力。伊莱恩·王今年30岁,是一名上海营销经理,她把自己大约三分之一的工资从招商银行账户转移到了蚂蚁金服投资产品中,每天多次使用支付宝为买咖啡这样的简单交易付款。

知情人士称,支付宝的用户超过6.2亿人。一旦人们把钱从传统银行账户转移到虚拟钱包中,大多数就不会再回到银行账户中。

蚂蚁金服的前身是2004年成立的支付宝。当时,阿里建立支付宝来理顺网上购物。阿里拥有一个类似于eBay的热门网站淘宝,为买家和第三方商户牵线搭桥,需要一个安全和可靠的方式付款。

对于中国尚未建立对非银行支付公司的监管结构,马云并不感到担心。“如果有人会因为这款产品坐牢,那我去,”他对同事表示,暗指法律灰色地带。马云尚未置评。

推动银行改革

随着支付宝的壮大,其高管意识到他们可能会推动金融系统进行改革。马云曾在2008年12月表示,中国银行在支持小企业方面做得不够。大银行的多数业务都是与国有企业展开,忽视了可能需要更多资本的小公司。

“如果银行不改变,我们就改变银行,”马云当年在一个创业大会上承诺。随后,阿里旗下部门开始向部分小企业提供贷款。

2013年,支付宝托管账户中已有数十亿美元的客户资金。据一位前支付宝员工会议,即便在当时,公司高管已担心银行会把支付宝视为竞争对手,因为它已经积累了大量资金,并计划提供更多金融服务。

支付宝员工当时提出了一个想法:让顾客把他们的支付宝闲置资金存入一个在线货币市场基金来创收。这个基金叫余额宝,允许支付宝用户最低投资0.01元人民币,然后在转移现金时不收取任何费用。

余额宝资产规模匹敌大型银行个人储蓄存款

自余额宝在2013年6月推出后的数天内,超过100万人把钱转移到了余额宝中,这主要受到了余额宝收益率比银行短期存款高出好几个百分点的推动。

作为按资产计算的中国最大银行,中国工商银行对余额宝的火爆作出了回应,急剧降低了支付宝用户在单笔交易中提取的金额。其他银行也收紧了限制。

时任永隆银行董事长的马蔚华在2014表示,余额宝是对银行的一个打击,因为它从储蓄账户中吸取了资金。一些银行向余额宝发行了商业票据,推高了融资成本。

央行收紧对支付服务监管

近日,央行要求非银行支付服务运营商在2019年初之前把代管资金存入无利息账户中,以防止代管资金被滥用,其中包括支付宝、微信支付。这就意味着,支付宝、微信支付等支付服务无法利用代管资金来赚取利息收入。

2016年,在线支付服务为蚂蚁金服贡献了65%的营收。知情人士称,在一定程度上受到这一政策的影响,到2021年时,在线支付在蚂蚁金服营收中所占比例预计将不到三分之一。

蚂蚁金服还被告知,要把部分交易数据的控制权转移给政府拥有的新互联网支付系统:网联支付平台。知情人士称,网联预计将会与蚂蚁金服竞争,令蚂蚁金服损失一些费用。

蚂蚁金服的一些投资者称,他们对此并不担心。“中国监管部门的意图从来不是遏制增长,”美国私募股权公司华平投资董事总经理周朗称。华平投资是近期向蚂蚁金服投资140亿美元的全球投资者之一。

周朗表示,蚂蚁金服和世界上任何一家公司都不一样,它是一个“全新物种”。

9,寻找科创板第一股:未来可能是这三家?_

编者按:本文来自“锌刻度”(微信号:beefix),作者:陈邓新;36氪经授权转载。

近日,科创板实施方案正式通过,宣告科创板迈入倒计时阶段,哪些公司能拿到“入场券”成为议论的焦点。锌刻度(beefix)通过分析发现,目前有三家公司处于领跑阶段,但能成为科创板第一股的,却只有一家。

1/中国版纳斯达克真的来了

“把科创板打造成中国版的‘纳斯达克’。”近日,上海市政协委员左燕,在提到科创板意义时如此表示。

1971年,纳斯达克创立,起初并不出彩,直到经历上世纪80年代的PC革命、90年代的互联网革命之后,纳斯达克才成为科技革命的根据地,成功培育了苹果、微软、亚马逊等一大批高科技公司。

此后诸多国家纷纷效仿,设立各自的“纳斯达克”,有统计数字显示有超过70个创业板先后被设立——在中国,于2009年设立了创业板,如今创业板上市公司数量740家、总市值超过4.1万亿元,在A股市场已独当一面、隐隐与中小板分庭抗礼。

创业板已颇具规模

创业板的初衷,也是对标纳斯达克,然而在实际操作上,虽然为大量创业公司、中小公司提供了融资帮助,但没有集中精力拥抱移动互联网革命、社交革命、电商革命,先后错失了阿里巴巴、京东、美团、微博等一批互联网公司。

多年来,提到国内的创业板,诸多股民脑海中浮现的只是温氏股份。

温氏股份相当长时间为创业板市值最大、盈利能力最强的上市公司,是一家养猪的现代农业公司,于2015年11月2日上市,当年净利润为62亿元,约占同期创业板总净利润的10%。

资本市场对长期雄踞创业板市值龙头的温氏股份一直耿耿于怀,认为其无法代表创业板的精神象征,呼吁吸纳更多代表先进生产力公司进入——2018年,一批独角兽公上市局部改善了创业板的结构,新能源领域的宁德时代与生物医疗领域的迈瑞医疗挑起了大梁,宁德时代的市值首次压住了温氏股份一头。

制图/锌刻度

而提到美国纳斯达克,人们脑海中往往浮现的是苹果、微软、亚马逊等“当家花旦”。可见,相比创业板、中小板和主板,顾名思义,科创板的历史责任,更多是为留住国内互联网公司,同时协助高科技初创公司做大做强,对接人工智能、集成电路、云计算、大数据、互联网、软件、物联网、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生物医药等领域的头部公司、独角兽公司。

为此,科创板已确定实施注册制和更为严格的退市机制,杜绝绩差股、垃圾股滥竽充数,且包容同股不同权等互联网公司特色的股权结构,这才是真正的中国版纳斯达克。

2/56家第一批名单全解析:西部城市缺席

科创板第一批上市公司会有哪些公司呢?各种猜测络绎不绝,流传最广的是一张56家公司名单。

制图/锌刻度

从锌刻度记者统计分析来看,这份名单中人工智能公司有18家、集成电路公司有9家、新能源汽车公司有8家、医药公司有6家、云计算公司有5家、大数据公司有4家、航空航天公司与环保公司各有3家——人工智能公司最多这也符合预期,毕竟人工智已上升到为国家战略。

从公司注册地地域来看,上海有20家公司,北京有16家公司,杭州有5家公司,深州有4家公司,广州与无锡各有2家公司,廊坊、武汉、天津、珠海、德州、南昌各有1家公司,上述公司基本上处于东部沿海城市,西部城市缺席。

事实上,北上广深作为中国的高新技术企业高地,其地位毋庸再言。不过,成都、西安、重庆、昆明,这几大位于西部的城市,最近几年来高新技术企业发展也颇为迅速,高新技术企业注册数量都超过了2000家,而且高等院校集中、科教实力雄厚,不过从目前流传的名单来看,却无一家公司来自西部。

值得注意的,56家名单中出现了总部位于重庆的人脸识别独角兽云从科技。云从科技由中国科学院重庆研究院孵化,创始人兼CEO周曦为重庆青年联合会成员,但出现在科创板名单的却是广州云从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企查查数据显示,云从科技注册地的确在广州,广州云从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控股75%重庆中科云从科技有限公司,但公司总部的确是在重庆。

相关数据显示,云从科技2017年的营业收入为8.36亿元,预计2018年收入达到15亿元,安防与银行占比最大;而在估值方面,云从科技的最新估值已经高达240亿元。更早之前的2018年1月,云从科技联合创始人姚志强在接受锌刻度记者专访时表示,云从科技已是中国银行业人脸识别的第一大供应商:“国内有能力自建系统的银行为148家,云从中标包括四大行之内的88家总行平台,市场占有率为72.7%。”

再看融资轮数,一般而言融资轮数越高的公司上市欲望越强烈,名单中融资轮数最高为最近引发巨大风波的柔宇科技的9轮,其次为商汤科技的8轮,再次为旷视科技的7轮,这三家公司之前都传出了上市传闻,上市地点考虑科创板也在情理之中。

3/上市辅导是登录科创板第一步

不过,上述56家企业只是市场传闻。记者登录证监会官网,在招股说明书预先披露中没有找到名单中的56家公司,也没有找到贴切科创板的公司。

在证监会官网,锌刻度记者找到了几个值得关注的名字——上海监管局备案名单中的澜起科技、中微半导体,浙江监管局备案名单中的虹软科技。

澜起科技备案时间为2019年1月21日、中微半导体备案时间为1月11日、虹软科技备案时间为1月15日。

根据记者了解,上市辅导一是针对公司法定代表人、持有5%以上(含5%)股份的股东、董事、监事和高管这5类人群进行法规学习、二是进行资产、股权核查,因此公司上市流程第一步为上市辅导,第二步才是发布招股说明书。

从这个角度来看,科创板第一股,或许将从澜起科技、中微半导体、虹软科技上述三个名字中诞生。

上市辅导期通常需要花费3~12个月,照此推算最快4月11日~21日这三家公司就可提交招股说明书,辅导结束到提交申报材料获受理,最快不到一个月时间,再算上核准、发行时间,最早6月公司即可挂牌上市。

而按照之前上交所流出的时间表,2月发布科创板细则,3~4月接受有关企业的申报材料,6月之前启动科创板,如此澜起科技、中微半导体与虹软科技恰好可以赶上科创板头班车。

4/起底三家公司:谁有资格称为领跑者

小众领域的芯片霸主

澜起科技是由“千人计划”之一杨崇和博士2004年创立的,当时CPU与内存数据通信成为阻扰CPU高性能的瓶颈问题,澜起科技立足于内存接口芯片研发试图解决问题。

事实证明这条路是正确的,澜起科技产品一炮走红,成为硅谷耀眼明星,2006年获得英特尔投资1000万美元融资,迈入快速发展阶段,深耕内存接口芯片领域,终于成为全球唯一能提供从DDR2到DDR4内存全缓冲/半缓冲完整解决方案的供应商,亚洲唯一量产内存接口芯片的公司,其发明的DDR4全缓冲“1+9”架构更是成为国际标准。

放眼望去,国内芯片公司行业地位如此高的仅此一家,哪怕三安光电贵为全球最大LED芯片公司,也做不到亚洲无敌手。

不过,内存接口芯片只是小众领域,市场规模不足5亿美元,为此澜起科技也在谋求转型扩展市场规模更大的领域,与英特尔、清华大学合作研发了安全可控 CPU,在业界首次实现了硬件级实时安全监控功能,杀入信息安全领域、人工智能领域。

澜起科技已完成5轮融资,最后一轮为战略投资,算是为上市做好了最后的准备。

弯道超车的追赶者

中微半导体是一家富有传奇色彩的半导体设备公司,创始人尹志尧被誉为“硅谷最有成就的华人之一”,2004年带领三十多人的创始团队从硅谷归国,然而归国并不顺利,遭美方阻挠没收了600多万份文件、所有个人电脑。

即使如此中微半导体依然逆境而生,仅用了4年就生产出中国第一台刻蚀机,打破了国外公司的垄断,2015年美国取消了高端刻蚀机出口中国的禁令,间接承认中国刻蚀机技术的崛起,2017年中微半导体成功掌握5纳米刻蚀机制造技术,弯道超车挤入刻蚀机全球第一阵营。

在LED芯片制造关键设备MOCVD领域,中微半导体是其国产化的主导者之一,随着LED芯片制造成本大幅降低,中国一跃成为全球LED芯片产量第一大国。

2017年全球半导体设备市场规模为560亿美元,前十强全部为美国、日本和荷兰的公司,中微半导体虽然取得了骄人的成绩,但任重道远依然要砥砺前行。

要发展,自然需上市获得资本收藏的鼎力支持,中微半导体目前已经过5轮融资,包括中金公司、自贸区基金、上海创投引导基金等国资背景的股东。

手机智能视觉的王者

虹软科技作为一家人工智能公司,与商汤科技、旷视科技等相比名声不显,但实际上在人们日常生活中一直默默存在。

这是因为其智能视觉算法技术被三星华为小米、OPPO、vivo等手机厂商,以及佳能、尼康等相机厂商采用,来自虹软官网的数据显示,每年搭载虹软AI的安卓手机超过5亿台,占全球市场份额的80%。特别是双摄、三摄安卓手机,或多或少都用到了虹软AI进行智能美颜、智能抓拍、智能虚化……

还有一个原因,此前虹软科技是一家美国公司,2017年总部才从硅谷迁回杭州,变成中国的人工智能公司。

在提交上市辅导申请后,虹软科技坦诚透露愿意登录科创板。不过,虹软科技能如愿成为科创板第一股吗?

(本文原标题为:《寻找科创板第一股:西部城市为何缺席》)


文章TAG:中国银行股  中国银行的股票代码是多少  中国  中国银行  银行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