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微信有像蚂蚁花呗的功能吗

不可以直接还款 步骤是微信零钱-银行卡-支付宝-蚂蚁花呗还款

目前 还是 没有 的 估计 以后 会有 的 现在 这种 支付 方式 也是 一种 趋势

微信花呗,微信有像蚂蚁花呗的功能吗

2,微信分付怎么开通额度?_

打开微信进入“支付”-“钱包”-“帮助中心”;在“帮助中心”右下角点击“咨询客服”;发送“开通分付”,需要微信版本在7.0.9以上的受邀请客户;然后打开“我”-“支付”-“钱包”,如果银行卡的上方出现“分付”,那么就开通成功了。

微信分付,被称为微信版花呗,除了可以先花钱再还款功能之外,分付还支持按日计息。是微信支付为用户提供的一种新的支付选择,更方便,更省钱。

微信分付开通额度步骤如下:

1、打开微信进入“支付”-“钱包”-“帮助中心”

2、在“帮助中心”右下角“咨询客服”

3、发送“开通分付”,需要微信版本在7.0.9以上的受邀请客户

4、打开“我”-“支付”-“钱包”,如果银行卡的上方出现“分付”,那么就开通成功了。

和花呗、微粒贷、借呗、有钱花一样,分付的额度也是系统综合计算评估出来的,而且会根据用户的使用情况不定期调整。信用条件越好,额度越高。据了解,微信分付日利率为0.04%,年化利率约为14%。微粒贷是按天收取贷款利息,该平台的贷款日利率在0.02%~0.05%之间。在该平台申请1万元,每天所产生的贷款利息在2~5元之间。

微信花呗,微信有像蚂蚁花呗的功能吗

3,花呗怎么借钱出来?_

支付宝蚂蚁花呗无法借钱,只能用于消费。支付宝花呗是一种消费信贷的产品,用户开通后,可以获得500元-50000元不等的额度,但是只能用于在淘宝、天猫、部分外部商户和线下商户消费购物。

花呗作为支付宝推出的一种“先消费,后还钱”的消费信贷工具,是根据用户的网购情况、支付习惯、信用风险等综合评分,通过大数据的推算,来对用户进行评估,向用户授予500-50000不等的额度。支付宝蚂蚁花呗无法借钱,只能用于消费。支付宝花呗是一种消费信贷的产品,用户开通后,可以获得500元-50000元不等的额度,但是只能用于在淘宝、天猫、部分外部商户和线下商户消费购物。

若用户想将花呗额度取出来,那么只能通过套现来完成,最常见的套现方式就是身边朋友在消费时,可以使用花呗额度帮朋友付款,之后朋友在将现金转账给你,或直接给到你现金即可。但是花呗很明确是不支持用户提现出来的。恶意使用花呗套现,花呗账户可能会直接被关闭,并进入支付宝芝麻信用的黑名单。花呗的额度通常在5万以内,为了这些钱让自己的花呗账户关闭,那就得不偿失了。

因为套现造成风控,花呗套现后果是很严重的,若确实因为使用花呗套现了,一般来说很难在短期时间解除风控;如果是因为有套现嫌疑,并没有真正套现,可以联系平台客服,告知个人使用情况,是通过消费并不是套取现金,让客服来解除风控。

微信花呗,微信有像蚂蚁花呗的功能吗

4,使用蚂蚁花呗对个人信用报告的影响_

最近,朋友跟我说:

“网上消费使用支付宝花呗,微信借钱,京东白条等支付,现在都会上个人征信记录,且显示“小贷公司发放的信用贷款”。

这很可能会导致个人无法在大多数银行申请信用贷款了,除非小额贷款结清后半年,才能申请银行的信用贷款。”

这个是真的吗?

使用阿里的借呗,借款信息确实可能会出现在央行的个人征信报告中。越女向借呗客服进行了咨询,曾经有客户的征信报告里头,有借呗使用纪录。

目前不知道征信报告中如何描述这笔借款,由于阿里借呗主要对接的是阿里小贷的贷款,所以征信报告中很可能是体现为“小贷公司发放的信用贷款”。

这意味着,如果你使用过阿里借呗,可能在其它银行申请贷款时,会遇到一些质疑。因为在银行的眼中,找小贷公司借钱,利息太高了,跟借高利贷差不了太多。

是什么样的人,用这么高的利息借钱,这种人贷款安全吗?

银行通常这么联想。

使用微信借款,会影响个人征信报告吗?

我还没有尝试过微信借款,但我想,微信借款其实是向微众银行申请信用贷款,而微众银行是属于银行资质,所以很可能会显示在央行的征信报告中。

当然,微信借款本质是银行贷款,不像小贷公司贷款那么难接受,但如果我们日常生活中,借款过多,再申请下一笔贷款时,还是会面临一些挑战的。

那么花呗呢?

双十一期间,有六千万笔商品订购,是用花呗支付的。

花呗是一种信用支付工具,我们在买东西时用花呗购物,本质还是阿里小贷替客户先垫付钱。

那这笔贷款,会体现在央行的个人征信报告上吗?

如果只是使用花呗的话,在央行征信系统的个人征信报告上,是看不到有这笔贷款的。越女正好昨天查了下央行的征信报告,没有看到花呗和京东白条的相关信息。但支付宝官方提示:如果严重逾期,这个逾期纪录会上报到央行征信系统。

也就是说,单纯使用花呗,并不影响个人信用报告。但是如果严重逾期,会影响个人信用纪录的。

5,再与芝麻信用一争高下,「微信支付分」悄然上线,疑似腾讯信用分卷...

编者按: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知晓程序”(ID:zxcx0101),作者:吴羚;36氪经授权转载。

尽管在移动支付领域与支付宝打得难解难分,但微信支付在信用体系建设方面的进展却慢了对手不只半拍,当芝麻分已经深入日常生活各种使用场景时,腾讯的「信用分」还处于犹抱琵琶半遮面的状态。

继去年小范围短暂测试后,近日又疑似以「微信支付分」的名字悄然上线。

▲ 扫码可进入微信支付分开通页面 图片来自:亿邦动力

据「亿邦动力」报道,「微信支付分」已在广东部分地区测试有一段时间,10 月份便有网友爆料称在租借「小电充电」共享充电宝时,可开通「微信支付分」免押金。

扫描二维码进入「小电充电」小程序,会出现「微信支付分 550 以上者有机会免押金」的选项,不过经测试,目前仅发现坐标深圳的用户可顺利开通微信支付分,开通后可在微信钱包进行管理、关闭等操作。

根据官方介绍,微信支付分是「对个人的消费、守约等行为的综合计算分值」,主要从「身份特质」、「支付行为」和「守约历史」三个维度进行评定,可通过已接入微信支付的商户所提供的指定服务中申请开通,一个实名身份只能开通一个微信账号的微信支付分。

由此看来,微信支付分并没有独立的开通入口,必须依附于特定的消费场景。

对于普通用户来说,大家更关心的恐怕是微信支付分能干什么?我们暂时没有找到其他适用于微信支付分的产品,参考腾讯信用当初给出的介绍,微粒贷、信用卡申请等应该也是微信支付分未来重要的应用场景。去年腾讯信用推出时,我们在《芝麻信用的头号劲敌来了,腾讯信用分靠什么逆袭?》一文中还提到,腾讯信用可与微信中的电商小程序结合,那么随着第三方支付和小程序的普及,从微信支付分延伸出类似蚂蚁花呗的透支消费工具,亦是一个相当有想象力的空间。

命运多舛的腾讯信用

尽管腾讯一直在不遗余力地推广微信支付和 QQ 钱包,但在个人征信方面却显得相当谨慎。事实上,腾讯早在 2015 年初便成为央行首批个人征信牌照的试点单位之一,同年曾在一次媒体交流会上小范围开放体验内测版的腾讯信用分,「腾讯信用」的官网也挂了好几年,但此后却迟迟未再有动静。

此前有报道称,腾讯征信之所以如此低调,和马化腾不无关系。据说腾讯征信的负责人曾去向马化腾汇报产品情况,却被马化腾叫停:「这样的产品,不就是买卖个人数据吗?」随后马化腾以「保护用户隐私」为由,要求产品停止开发。

不过,小马哥的看法似乎在后来有所改变。在 2016 年的腾讯「云+未来」峰会上,他在演讲中就提到了「腾讯会把每一个用户的信用长期记录下来」,为的是保障合作伙伴的权益。

而随着微信生态逐渐成型,征信体系的缺失无疑成为了它的一大硬伤,建立自家的征信系统也就势在必行了。

腾讯的征信体系第一次出现在公众视野,是 2017 年 8 月,当时的名字还叫「腾讯信用分」,倒是没有地区限制,但平台选择了 QQ,且仅对部分 QQ 超级会员开放,评估维度为社交指数、安全指数、财富指数、履约指数和消费指数,与芝麻信用差别不大。

今年 1 月 30 日,腾讯信用宣布在全国开放公测,但持续时间仅有一天,据《财新》报道,腾讯信用分是因无征信牌照而被央行叫停。

事实上,不只是腾讯,热闹了许久的芝麻分很长时间以来也是在无照「裸奔」。我们前面提到,腾讯是 2015 年获批的开个人征信业务的试点机构之一,同期获批的还有蚂蚁金服、拉卡拉等巨头。但也仅是试点,个人征信牌照发放却迟迟未有消息。

人行认为,试点机构由于商业利益、竞争关系等,在征信体系建设上出现各自为政的局面,这与人行建立征信体系的初衷背道而驰,因为征信的本意在于信息共享,比如所有的银行都可以查询到用户在人行征集系统的信息,也需要将用户的借贷情况定期上报。

况且,无论是芝麻分或腾讯信用分,或是其他几家的对应产品,都是为自家公司业务服务,背后还有大企业或集团,彼此之间存在利益冲突,这又违背了第三方征信机构的独立性原则。

不过,就在腾讯信用分被叫停不到一个月后,事情有了转机。2 月 22 日,由央妈牵头,芝麻信用、腾讯征信等 8 家公司共同成立的「百行征信」拿到了我国第一张个人征信牌照,解决了信息共享问题。

因此,时隔 9 个月多后,腾讯信用变成「微信支付分」卷土重来,或许与监管的松动有关。

从「腾讯信用分」到「微信支付分」,改变的不只是名字

无论是从上线的平台还是名字来看,「微信支付分」都是以微信为主导的产品,但正如亿邦动力所指出的:「微信支付分究竟代表了腾讯的战略意图,还是微信支付自己独立打造的信用王国还不得而知。」

然而,不管是腾讯还是微信的想法,以微信为中心打造征信体系,面临的困难都不小。

微信的优势在于庞大的用户量和熟人关系链,但若是根据微信支付分的介绍,社交关系又不包括在评估维度内,而微信支付虽然普及,但多用于小额交易,即使是微粒贷,至今也仍未完全开放,在金融数据上的积累显然不如支付宝。

鉴于腾讯没有如天猫、淘宝一样的电商平台可以获取消费数据,这部分数据或许可以从微信接入的京东、拼多多、蘑菇街、美团等电商或 O2O 平台获取,也不排除在未来与京东的「小白信用」打通的可能性,但最终能否实现数据打通还是个问题。

但不管有多难,对于志在打造生态圈的微信而言,建立信用体系是大势所趋。金融领域的争夺绝不只在支付、消费场景上,只有建立征信体系,才能形成真正的壁垒,完成金融服务的闭环。

6,我的花呗被停用了。_

双十一特别策划之二

“花呗被停”

直到现在,我打开花呗,还是会出现那个灰色的背景。背景上只有一行字:“无法使用花呗购物”。

从今年三月份以来,这个界面就一直没有改变过。

去年十一月,我找到了一份薪水不错的实习后,抱着尝试的心态开通了花呗。

出乎意料的是,这个产品很容易就给了我一种似乎消费都不用钱的错觉。这种错觉让我在短短的三个月里有了强烈的购物欲。

终于,在辞职回到学校后,我才醒觉,花了钱总归是要还的。而对于失去了收入来源的我来说,我欠下的已经是一个难以偿还的数目了。

我不想让家人知道这件事情,所以,拖欠了 3 个月后,我才在生活费中省下钱来,艰难地还清了欠款。

但从此,我的花呗就被停用了。

回想起来,我为自己的不成熟感到惭愧。

新一年的双十一来了,最近很多人的花呗额度再度被提高。但因为有过花呗被停用的教训,我并没有什么购物欲了。

前几天,我联系上了一些花呗被停用的读者。了解之后我发现,原来还不起债务,还有许多不一样的原因。

以下,是一些我认为值得分享的故事。

一、

“所有事情扯到钱,都令我羞耻。”

来自 小南 欠款 2500 元

开通花呗之后,我开始疯狂地购置衣服和化妆品,补偿自己从小到大就一直没有得到过的那份属于女生的精致。

作为女生,我出生在一个极度重男轻女的家庭,爷爷也因为我是超生儿连累坐牢。奶奶非常讨厌我和我爸妈,小时候摔下床也无动于衷。

爸爸带我们搬出去,开始了有上顿没下顿的生活。有一回小学组织春游,一个同学的家长问我:“你家这么穷,你还来啊?”

妈妈经常抱着我哭着埋怨说:“你爸不争气啊,没人爱惜我们啊,穷真要命啊。”

在这样的情况下长大,我根本不敢提任何打扮上的要求,就连内裤,都是穿姐姐穿旧了的。

离开家去上大学后,我和同学相处得挺融洽。但是只要他们讨论起打扮和化妆这种问题,谈到钱,我都会有一股羞耻感。

有一次和室友去逛街,他们带着我走进了一家全是卖化妆品的商店。我尝试着在里面待了一会儿,终于还是忍不住找了个借口离开,然后在商场的厕所里自己哭了起来。

因为钱,我好像失去了一部分女生的权利。

毕业工作后,我有了一点积蓄。也是在这个时候,我发现了花呗,这种给钱我花的软件,感觉就是为我而设的。于是,我开始了报复性地购物。

其实即使我现在花呗被停了,我也没有后悔。

我只有一个念头:如果能把我买到的东西寄回给以前那个被妈妈抱在怀里哭的女孩子,就好了。

二、

“被催还款后的两个月里,我都没见妈妈笑过。”

来自 Angela 欠款 3700 元

在美国时,妈妈打过来一个电话,她非常着急地说:

“你为什么欠别人钱啊?你欠别人钱为什么不还啊?是不是没钱还啊?没钱还为什么还借啊?为什么不跟我们说啊?”语气急促,言语间带一些颤抖,我能感觉到她快要哭了。

花呗的客服因为一直联系不上在国外的我,于是把催还电话打给了我的紧急联系人,也就是我妈。

客服和我妈说,如果我再不把债款还上,我就会上征信,甚至会被起诉,对我的整个人生都会造成非常大的影响。

我的父母从小到大都非常重视对我的诚信教育。小时候我曾经在一家小商铺里偷了一颗糖吃,妈妈发现后,直接哭了起来,嘴里念叨着:“为什么我的教育这么失败。”

所以,我妈跟我说,还不上花呗,会是我一个很大的人生污点。

我明白,当她对着我说这是我的人生污点时,她其实认为,这更是她和爸爸的一个人生污点。

回家后的两个月里,家里的气氛一直处于高度的压抑和紧张当中。我小心翼翼地不去提及任何和钱有关的话题,和我相反,爸妈则无论什么事都可以把话题扯到这一次欠款的事情上。

两个月里,我好像都没看见妈妈笑过。

我欠下这笔债务的原因也许和大多数人都一样,不过就是不加节制的消费,以及感觉不用还的侥幸心理作祟。

我原本觉得,负这个债,是我自己的事。但原来,这个我一时间难以偿还的数字,会成为爱我的人心里长久无法挣脱的牵挂。

三、

“我想对花呗说的,只有感恩。”

来自 TJ 欠款 2000 元

“银行打电话给你,你为什么要说我赌?”

这是一年前我和我爸最后一次联系时,他在电话里跟我说的话。我跟银行说他赌钱,令他没有申请到额度七万的信用卡。

当时放下电话的我明白,他曾允诺要给我付的学费,大概是不会有了。

后来,我在微信上收到了哥哥的一笔转账,是给我交学费的。

“谢了。” 我淡淡地跟他说,并在心里暗下决心——接下来的事,我得自己解决才行。

我找了一份家教工作,偶尔也接一些翻译的单子。

冬天很冷。我经常夜里十一点从家教阿姨温暖的屋子里走出来,在巨大的温差中被风吹得失神头痛,安静地在车站等着车。

在夜班车厢浑浊的空气里,我得边擤鼻涕边提醒自己,不要坐过站,要不然还要转车。顺便,琢磨着一会儿的冷水澡怎样冲,才能又快又不那么冷。

就这样艰难地熬了半年后,我发现了花呗。

它让我可以在冬天的车站里捧着一杯热饮等车,可以给自己买多一条保暖的围巾,甚至还能跟室友一起出去吃一顿暖和的火锅。

那一年的春节,我第一次有能力给妈妈发了一个红包。

在那段时间,我甚至觉得花呗是我最贴心的朋友。

但是好景不长。大四之后,我辞掉了工作,开始准备考研。收入来源被切断了,花呗从我部分生活压力的分担者,成为了我几乎全部的生活依靠。

很快有一天,花呗的账单超出了我能够支付的范围。

有时候我会特地翻开花呗的页面看看。对着这个灰色的界面,我想,花呗不可能成为我真正的朋友,但我能对它说的,也只有感恩。

四、

“分手十个月,我还供着给她的订婚戒指。”

来自 Zenos 欠款 7000 元

不仅是花呗,还有借呗,还有几乎每一张信用卡,我都被封停或者刷爆了。

原本我不是这样子的人。

十个月之前,我有一份设计师的工作,有一个相恋六年的女朋友。在一起第四年的时候,我们一同制作了一份详尽的《二人世界规划书》。

在这份规划里,每年存多少钱,到什么样的人生节点要有怎样事业上或者学业上的成就,隔多久要去一次旅行等等的每一个关于未来生活的细节,都被规划得清清楚楚,我们的生活也过得井然有序。

在去年,我向她求婚成功了。

但是一个月后,她劈腿了。

我用了十个月的时间让自己接受这个现实,然后我发现,唯一能让我接受现实的方法,就是喝酒。

十个月以来的每个晚上,我都得仰仗酒精入睡。只要有人约我,每一场酒局我都不会错过;如果没人约,我就会在家里喝到自己昏睡为止。

这样极端的生活方式除了看上去很萎靡之外,还是非常奢侈的。我所有的积蓄几乎都搭在了买酒上。

这样的状态让我工作上的创造力接近停摆,收入锐减。我只能通过不断负债,去维持我失控的生活。

求婚时送她的戒指,还在她那儿。买这颗戒指的时候,我选择了贷款一年,分手后,我每个月仍然需要往这个戒指上付一笔费用。这可能是我跟她现在仅存的联系了。

这成了我唯一的安慰。

恐怕总有一天我会耗尽所有能够支撑我继续生活下去的消费渠道,并且背上数额高昂的债务,但我好像没有心力顾及这些了。

真希望有一天她能来到我跟前说:“别再这样了。”

最后

在采访的过程中,@TJ 跟我说了这么一句话:

“花呗对我来说像是一种看似虚拟的、设定好会迟到的负担,它让我看到了生活的更多可能,让我找到办法尽可能不让该有的生活成分缺失太多。”

但在这句话里面,我看到的不是“感谢”,而是无奈。在采访过程中,我也看到了更多人的困境:

有人误入传销,出来后只能通过花呗艰难地与社会重新接轨;有人逃离了鸡犬不宁的家庭,离家出走后的生活全靠自己独立支撑;有人和另一半分居两地,飘忽的感情只好通过一张又一张的车票维系。

人生的不幸或遗憾有千百种,而这些不幸和遗憾,最后往往会注入一串存款数字或债务金额中,形成具象。

我们习惯直接把“负债”与贪婪、失信、不知节制等负面标签挂钩,这恐怕会显得太过鲁莽和粗暴。

在这些年轻人背起无法承担的债务的过程中,所有环节都有它出错的地方,又或者说,所有环节都有它可以做得更好的地方。

可能你和我一样,也想过劝他们悬崖勒马。

但转念一想,也许他们把马勒停了,就会被身后的追兵赶上。

我们能帮上的忙也许不多,但至少,可以试着理解他们的困境,摘下那些你可能曾经一不小心往他们身上贴过的标签。


文章TAG:微信花呗  微信有像蚂蚁花呗的功能吗  蚂蚁  蚂蚁花呗  功能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