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此之前,我们先看看假新闻到底有什么“魔力”?假新闻的“魔力”为什么我们相信假新闻?人们,尤其是孩子,为什么会无法辨别、相信假消息?1、大脑本来就容易落入陷阱首先,人脑认知的模式,本来就容易落入陷阱,让假新闻有机可乘。何为假新闻,所谓假新闻是捏造事实,制造虚假情节,然后写成吸引读者的新闻事件在自媒体,社会媒体平台发布,对社会、他人造成误导的新闻叫假新闻。

读者如何辨别假新闻?

首先,看新闻的出处——也就是说,看它是哪个媒体、网站、社交媒体帐号发表的。优先信赖那些由正规机构媒体发布的新闻。比如,新华社发布的消息就比某个微博大V发布的消息可信得多;《纽约时报》关于美国大选的报道,要比某个关于美国的微信公号要可信得多。其次,识别一篇新闻报道是否完整。新闻学上有“5个W和1个H”的说法,也就是:What什么、Who谁、When什么时候、Where在哪里、Why为什么,以及How怎样

一则合格的新闻报道,应该具备这些要素。如果有缺失,就要提高警惕了,因为很可能是作者在隐瞒什么。举个例子,如果一则新闻对发生的地点泛泛而谈“某西部山区”,或者对主人公语焉不详“某二线城市白领”,那么伪造的可能性很大,因为这样的信息是无法查证的。再比如,如果一则新闻笼统地说“上周二”、“昨天中午”,但又没有给出文章具体的发布时间,那么也很可能是假的,因为这样的消息可以用在任何时候传播。

当然,追求新闻的完整性,并不意味着要苛求一则报道提供所有的信息。实际上,如果一则报道用谦逊的态度承认还有哪些信息是暂时无法获得的,还有哪些结论是暂时无法确定的,这样的报道其实更加可信,因为作者没有编造事实、强行脑补。第三,评估文中出现的具体信源。写新闻不是编故事,所有的消息都需要有来源。如果文章是以一种“上帝视角”写成的——也就是说,如果作者像上帝一样全知全能,直接介绍各种信息,而不给出任何消息来源,那么基本上就不要相信这篇文章了。

总的来说,文章里面给出的信源是越多样越好。对于给出了具体信源的文章,要考察:这些信源是否可信?比如,让一个警察来介绍医学方面的信息,就好像让体育老师来教数学课,肯定不靠谱。另外,对于信源的介绍越详细越好,有些新闻里面会写“有专家说”、“有消息人士称”,这都是不太合格的交代信源的方式,值得警惕。当然有时候,出于保护被采访者的考虑,会对信源进行匿名处理,但是作者提醒我们:记者要给出足够的匿名理由才可以。

 1/4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

文章TAG:假新闻  受众  动漫  新闻  动漫之家新闻站  受众为什么相信假新闻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