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外,匿名信源的价值是提供事实,而不是提供观点。因为一个只提供观点的匿名信源,很可能就像一个人躲在马甲后面肆意骂人。关于信源,还有一个重要原则是:对于关键性的事实,要有至少两个相互独立的信源提供相互的佐证,术语叫做“交叉印证”。注意,不是随随便便两个信源就可以,比如我采访一个人和他的妻子,他们说了同样的话,那是无法构成交叉印证的,因为他们彼此并不独立,很可能是一个人让另一个人这么说的。

第四,评估文中提供了什么样的证据,这些证据是否值得相信。我们都知道要“摆事实、讲道理”,“凡事要讲证据”,听起来很简单,但是分析和辨别证据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首先要分析,文中提供的是实打实的证据,还是一些建立在猜测和假设上的说法。用今天的网络流行语来说,就是要看有没有“实锤”,是不是给出了货真价实的料,还是用很多“可能”、“想必”、“应该”之类的猜测。

其次要留意,有没有反面的证据被提供?认真对待反面的证据,是负责任的体现。一篇看起来完美无缺、没有反面证据的文章,反而要多加小心。然后要分析证据和结论之间的关系。文中提供的证据到底能不能导出最后的结论?是不是也可以导向其他的结论?作者有没有讨论这些可能性?特别要留意,很多时候新闻报道的写作是在暗示证据和结论之间的关系,而不是直接写“因为什么什么,所以什么什么”。

为何要教孩子识别假新闻?

2016年,斯坦福大学针对7,804位的学生的网络阅读方式进行调查,结果指出,有高达82%的学生并不清楚广告与一般的新闻有何不同,许多学生仅根据一则新闻所包含的细节是否深入,或是搭配的照片来进行判断,而不是把新闻来源的可信度作为依据。今年6月英国国家素养信托(National Literacy Trust)所公布的关于“假新闻和批判思考”的调查显示,仅有2%的英国学生具有识别真假新闻的能力。

为了提高学生的批判思考力,华盛顿大学开设了一门特别的课程——“抵制狗屁课”(Calling Bullshit In the Age of Big Data),课程名字可以理解为“在这个大数据时代,分辨并驳斥狗屁”。一听到这个名字,你可能会好奇——什么是“狗屁”?授课的老师是这样定义“狗屁”的:狗屁指的是公然罔顾事实和逻辑的语言、统计数据、图表,以及其他呈现方式,它们的目的是让受众留下深刻印象并且让人难以抗拒。

其实,这是一门关于媒体素养/信息素养方面的课程——怎么辨别来自互联网时代的无用、错误信息。授课老师是华盛顿大学生物学教授Carl T. Bergstrom和信息学院助理教授Jevin West。这门课程深受学生的欢迎,160个名额刚开课就报满了。授课老师表示,“我们的学习目标很简单。”上完这门课,每个学生都应该学会:保持警惕,别让狗屁污染了你每天接受的信息。

 2/4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

文章TAG:假新闻  受众  动漫  新闻  动漫之家新闻站  受众为什么相信假新闻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