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何时何地,遇到“狗屁”就能识别出来。就算是为了自己,严谨地弄明白这堆狗屁之所以是狗屁的原因。为统计学家或者科学家提供技术解释,告诉他们为什么这段话是在放狗屁。给你迷信的阿姨或者种族主义倾向的叔叔一个好理解的、具有说服力的解释,告诉他们为什么这是堆狗屁。这个听起来有点粗俗的课程,实际上设置得很严谨。

12周的课程将带学生由浅及深地探索“狗屁”,还会布置一系列的阅读任务,为那些渴望深入研究的人提供更多的阅读资料。授课老师表示,“我们确信这些技巧肯定是你整个大学期间学到的最有用、应用范围最广的东西。”第一周 介绍狗屁第二周 发现狗屁第三周 狗屁生态第四周 因果关系第五周 统计陷阱第六周 可视化第七周 大数据第八周 出版偏见第九周 掠夺性出版与学术不端第十周 狗屁之规范第十一周 假新闻第十二周 驳倒狗屁这种看似“闹着玩”的课程,反而能让学生越学越上瘾。

它与时俱进,切合了学生的需求,不仅吸引了学生的兴趣,还可以将一些复杂抽象的道理转化成有意思有意义的软知识。当假新闻满天飞、海量资讯不断轰炸的时候,判断能力比较欠缺的孩子更容易被误导。今年6月英国国家素养信托的一项调查显示,有60.9%的英国国中小教师担心假新闻影响孩子的身心健康,会提高焦虑程度。作为家长,我们应该重视培养孩子“批判思考力”,提高他们辨别真假信息的能力。

在此之前,我们先看看假新闻到底有什么“魔力”?假新闻的“魔力”为什么我们相信假新闻?人们,尤其是孩子,为什么会无法辨别、相信假消息?1、大脑本来就容易落入陷阱首先,人脑认知的模式,本来就容易落入陷阱,让假新闻有机可乘。人有情绪和不理性的一面,尤其是倾向相信熟悉的事物。所以,网址、版面、文风等形式都极像新闻或权威研究来源,或刻意引用具权威性消息来源的文章,都容易让人信以为真。

更重要的是,网络上的资讯来源众多、内容也五花八门。阅历有限的孩子们,更倾向相信外表看起来熟悉的消息。2、有图有真相,让人迷惑另一个人性的挑战是“有图有真相”的迷思。人脑倾向于相信图像,即使很多是经过编辑、或是被张冠李戴,放在错误的情境中误导人。斯坦福大学对学生的调查就发现,一则有附上照片的报导,更容易获得中小学生的信任,比起可靠的消息来源,“有没有照片”才是中小学生判断是不是假新闻的关键。

3、越多人点赞,越容易让人相信是真此外,人常有从众的心理。所以,在几个研究中都发现,人们会因有多少人点赞、转发来判断一则消息是否可信。4、忙碌生活,更容易失去判断力现代生活的忙碌,则让人更容易陷入人脑的弱点。《时代杂志》指出,人们因为忙碌,常常自我催眠没有时间慢下来,或静下来思考。面临繁复的资讯时,就更自我预言与实现,要选比较简单、比较快的答案,结果就会不自觉的相信被多次散播的假新闻。

 3/4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

文章TAG:假新闻  受众  动漫  新闻  动漫之家新闻站  受众为什么相信假新闻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