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派遣夏侯惇援救刘备,但也被击败。此时,刘备带领关羽、张飞都不能战胜高顺、张辽,一个夏侯惇如何是他们的对手?还是那句话,不能只看胜败,还得看对手是谁,三国第一猛将吕布,也并非浪得虚名。在徐州期间,刘关张三兄弟在吕布身上就没有讨到一点便宜,夏侯惇与吕布交战,吃了败仗,也算不得丢人。夏侯惇吃不下吕布,曹操就只能亲自出马。

曹操一出马,一群谋士、将领就基本到齐了。即便如此,曹操也不能立马吃掉吕布,围困三个月也没有拿下下邳,曹操想到了撤军。荀攸与郭嘉建议采用泗、沂水灌城,最后逼迫吕布投降。曹操与吕布的这次交战,也是超级诸侯级别的决战,就凭夏侯惇一人的力量岂能解决问题,否则夏侯惇也不是夏侯惇、吕布也不是吕布了。在与吕布对战这个层面上,必须是曹操全员出动才有获胜的机会,刘备全部人马都不能占到任何便宜,岂能强求夏侯惇击败吕布呢?博望坡之战建安七年(202年),官渡之战后,刘备投靠了荆州刘表。

刘表趁曹操北上进攻袁尚之际,命刘备进攻叶县,企图袭击许都。曹操派遣夏侯惇、于禁、李典反击刘备。刘备将阵地后撤,选在在博望与夏侯惇等对峙。刘备设计自己烧毁营寨,令夏侯惇误判,李典劝阻,但夏侯惇不听,最终陷入刘备的埋伏,幸亏李典接应才得以脱险。此战,是刘备一生难得的经典战役之一,很可能徐庶已经投奔了刘备,此战很可能是出于徐庶的计谋。

这一战,夏侯惇败得无话可说。唯一的亮点就是夏侯惇的勇猛,可知道,关羽、张飞都是万人敌的狠角色,况且此时白马将军赵云也已经来到了刘备阵营,势力不可小嘘。但夏侯惇毫不畏惧,之所以夏侯惇陷入埋伏,恐怕也是他根本就没把刘关张放在眼里,勇则勇矣,但豹眼看来,那是刘备并不想真正替刘表出力打工,否则夏侯惇败得更惨。

毕竟刘备是曹操级别的对手,曹操全副武装亲自出马,汉中之战也只能无功而返。在这个层面上,是整个集团力量的对决,无论夏侯惇在局部的胜与败都说明不了什么。可以说,夏侯惇仅仅是一支部队或者是几只部队联合与刘备整个集团的较量,夏侯惇没有全军覆没就算不错了。这让豹眼想起了曹仁与周瑜的江陵之战,最后曹仁败走,周瑜占据了江陵。

当时,周瑜是集合了几乎孙吴的所有力量,加上刘备集团的协助,才得以取胜。曹仁也是因为粮尽而撤退。在战略层面上,双方不是一个级别。豹眼认为,夏侯惇所有的失败,几乎在战略上都不是对等的。博望坡之战,夏侯惇败得无话可说,但另两次大的败绩,情有可原。将军难免阵前亡,胜败都是常事,从这些败绩来看,夏侯惇也并非不善战。

否则,曹操也不会委以重任。曹操善于用兵,更善于用人。每临大战,曹操都是亲自出马。曹操实在不能亲往,一般是委派夏侯惇带队,这就足以说明曹操的信任及夏侯惇的能力。曹操绝不会感情用事,拿自己的霸业开玩笑,夏侯惇没有能力的话,曹操绝不会仅仅依靠信任就屡屡委派他担当大任。曹操信任夏侯惇的原因夏侯惇的败绩,情有可原,至少说明他并非完全不善战。

但曹操信任夏侯惇也是有特殊原因的。第一,是夏侯惇的勇猛刚烈。年十四,就师学,人有辱其师者,惇杀之,由是以烈气闻。十四岁的夏侯惇,因为有人侮辱了他的老师,一怒之下就拔刀杀了那人,由此以刚烈闻名。作为一员武将,具备如此血性,是最难能可贵的,曹操岂能不喜欢。第二,夏侯惇是曹操起家时的兄弟。太祖初起,惇常为裨将,从征伐。

太祖行奋武将军,以惇为司马。曹操刚刚起兵时,夏侯惇就跟随曹操征战,常常担任裨将军,冲锋陷阵。讨伐董卓,曹操代理奋武将军,夏侯惇担任司马。曹操外出征战,夏侯惇往往留守,坐镇后方。曹操征战不能分身,就让夏侯惇单独领兵出战。实际上,夏侯惇从事的就是保障曹操大后方的活,与阻击战差不多,大部队要撤离,命你断后,谁指望你大胜,只要你率领大部分人回来就是胜利。

第三,忠心不二。魏书曰:时诸将皆受魏官号,惇独汉官,乃上疏自陈不当不臣之礼。曹魏建国后,所有的将领都接受了魏国的封号,唯独夏侯惇仍是汉朝的官号。夏侯惇就上书说自己不应该有这“不臣之礼”。曹操认为,自己与夏侯惇同为汉臣,不能以魏臣来委屈他。但夏侯惇坚决请求,曹操就拜汉前将军夏侯惇为魏前将军。此事,不仅仅是一个官号的问题,说明夏侯惇很会做人,只做曹操一家的官,绝不是汉朝廷的官员。

 4/7   首页 上一页 2 3 4 5 6 7 下一页 尾页

文章TAG:曹仁守  樊城  曹仁  江陵  重用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