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就是伴君如伴虎。最后,由于周亚夫的儿子没跟他打招呼,私下购买了五百套盾甲作为殉葬品一事被揭发,以造反罪把他陷害入狱。周亚夫据理力争,但廷尉却说:“你不在地上谋反,也会在地下谋反的。”这真是“欲加之罪,何患无辞。”但皇权至高无上,君叫臣死,臣不得不死。相权无论多么有权势,多么尊崇,但毕竟是辅佐皇权,是打工的。

跟帝王任性、耍脾气,后果很严重。周亚夫受此屈辱,难以忍受,绝食抗议,五日后吐血而死。周亚夫之死,看似是一场悲剧,从深层次上看是皇权与相权之间所存在的,不可协调的矛盾。是封建制度的弊病,不仅是个人的悲剧,也是国家的悲哀。君强臣弱或者君弱臣强,都是国家的灾难。但君臣共强,如果不能妥协,也不是好事,最终就会是一场悲剧。

汉朝大将军周亚夫的结局如何?

周亚夫何许人也?西汉名将,太尉周勃之子,以治军善战闻名于史!西汉七国之乱,三月即平,周亚夫居功至伟,说他挽救了大汉江山也不为过!事实上,许多朋友应该对这位大将都不陌生,记得中学时期有一篇关于他的文章:当时周亚夫驻军细柳营,时逢汉文帝前来视察,各营无不迎接,唯有周亚夫的细柳营让其吃了闭门羹。士兵称,军营之中,只听将令!上自劳军。

至霸上及棘门军,直驰入,将以下骑送迎。;已而之细柳军,军士吏披甲,锐兵刃,彀弓弩,持满。天子先驱至,不得入。先驱曰:「天子且至!」军门都尉曰:「将军令曰『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其实此人的治兵和为人非常相似,是一个过于重视原则的人,耿直的态度甚至连君主都不能“开绿灯”,虽然这样的人可以办实事,也可以被领导安排重要的任务,但是不懂得事故人情的他,最终落得了非常悲惨的下场。

周亚夫是在狱中绝食而死的,他的罪名可以称得上是“莫须有”,从君主器重的大功臣慢慢变成“眼中钉”,这位将领因他的耿直而失去了性命。 在平定七国之乱的过程中,周亚夫战略决策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不过他在这个过程中却得罪了梁王。凡相攻守三月,而吴楚破平。於是诸将乃以太尉计谋为是。由此梁孝王与太尉有却。当时叛军的战斗力并不比汉军差,而且吴楚骑兵更是天下闻名,所以他在指挥之时就明确的表示不可以正面跟叛军交战,并且跟君主上书请求抛出梁王,让梁王吸引敌人的攻击,自己绕后断了叛军粮道,这样才可以取胜。

虽然说后来的战局也跟他预料的一样,但是人家梁王可是被打惨了。所以梁王从那时开始就跟周亚夫结下了“梁子”。而梁王又是当时太后最宠爱的一个孩子,看到自己儿子这样委屈,太后也不断的给君主施压,他们的君臣关系也慢慢发生了变化。 “梁孝王每朝,常与太后言条侯之短”。在君臣之间出现间隙以后,周亚夫又卷入了最“敏感”的政治话题-太子之争。

立太子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这其中蕴含着大量的利益争斗,而且大臣们也需要考虑君主的想法才能选择阵营,如果贸然“站队”,很可能落不到什么好下场。可周亚夫对此事的态度就非常不明智了,他几乎不考虑周边的人情因素,以非常强硬的态度反对君主该立太子。不过这时候的景帝已经决心要做这件事,周亚夫不懂得揣摩君主的心意,以至于二人关系降低到冰点。

景帝废栗太子,丞相固争之,不得。景帝由此疏之。周亚夫年岁大了以后,其儿子就要提前准备丧葬之事了,在这个过程中,为了让陪葬品符合自己父亲的身份。这个孩子给父亲准备了五百套精致铠甲。这件事情被汇报到景帝那里之时,所有跟周亚夫有过节的人都开始了诋毁行动,最终他被以蓄意谋反罪抓到了监牢之中。行事磊落的周亚夫接受不了这个罪名,竟在狱中绝食五日而亡。

怎样理解诗句“天若有情天亦老”?

[原创首发]“天若有情天亦老”这句诗,最早是在上初中时,从毛主席《七律. 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一诗中见到的。当时以为是毛主席的原创,后来才知道原来这句诗是一个成语,出自唐代李贺的诗《金铜仙人辞汉歌》,为后来很多诗词引用。毛主席就是以此为典故,一改昔人悲切伤怀之情感,而创新为豪迈雄壮之气概,可谓是继往开来、空前绝后。

毛主席把本来是“一己之私”的狭隘情绪,一举升华为“天下为公”的博大胸怀,这种大手笔、大气魄,是历代文人墨客无可比拟的,至今读来仍令人荡气回肠、感慨不已。毛主席的“天若有情天亦老”。理解这句诗的含义需要认识全诗内容,这句诗是全诗尾联的首句,这首诗的尾联是全诗的重心所在,也是全诗的诗眼,之前的三联均是尾联的铺垫。

 2/9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尾页

文章TAG:裴松之  雄师  周亚夫  三国志  天将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