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光大银行发起人是谁?

光大集团总公司、中国烟草总公司云南省公司、亚洲开发银行等等131家股东作为发起人。

任务占坑

光大银行股东,光大银行发起人是谁

2,四大银行的大股东分别是谁?

工商银行、建设银行、中国银行、农业银行大股东是汇金公司。交通银行是财政部与汇金公司。

你好!华夏保险是中国银行的第三大股东,中国平安的第六大股东,中国铁建的第四大股东,中国联通的第五大股东。

光大银行股东,光大银行发起人是谁

3,光大银行是哪个城市的银行?由谁创办的?国家对它控股多少? - 搜狗...

中国光大银行是中国光大(集团)总公司全资附属的国营金融企业。目前光大银行由中央汇金控股持有70.88%股份。已在全国23 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36个经济中心城市拥有分支机构370多家。

中国光大银行成立于1992年8月,总部设在北京,光大银行是由光大集团创办的,是国内第一家国有控股并有国际金融组织参股的股份制商业银行。 中央汇金投资有限公司占股比例是:59.82%

是的

光大银行股东,光大银行发起人是谁

4,中国光大银行主要股东名单

中国光大集团总公司 
中国光大控股有限公司 
玉溪红塔烟草(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浙江东南发电股份有限公司 
亚洲开发银行 
上海爱建信托投资有限公司 
中国烟草总公司云南省分公司 
青岛国信实业公司 
山西国际电力集团有限公司 
中国船东互保协会 
转—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27422733.html?si=2

5,光大银行如何炒黄金

具体交易流程如下: 1:开户:在银行需要开立一个储蓄账户,在建行需申办一张证券交易卡, 2:交易时间:银行为每周一至周五9时至16时,建行为每周一至周五10时至15时30分, 3:交易规则:在银行每次买进或卖出均不能低于10克,超出部分为1克地整数倍,在银行买进最低为10克,超出部分为1克地整数倍,卖出最低交易量为1克.两家银行均不收取手续费, 4:交易方式:目前在银行炒纸黄金只能通过柜台交易,在银行可以通过柜台、电话银行和网上银行投资银行的纸黄金.

1)据我所知这个乐积金是你和银行签订一份协议,在每个交易日都约定购入一定量的黄金,这样可以平滑买金的支出成本,这项业务推出以来就没见到人做过 贵金属光大做的真的不行,如果你一定要在银行做贵金属的话,推荐你去四大行,业务涵盖多,建行和工行都不错,工行现在还可以炒原油。 2)ua99.99这些在你交易的时候都可以选择 3)应该是积存黄金的1% 4)黄金在银行兑换十分麻烦,一般只有分行才能兑换,兑换是兑换银行在销的贵金属产品,而且时间也长 综上,建议直接网银黄金交易直接明了

6,光大银行第几大股份制银行

股份制银行排名(综合竞争力排名) 1 招商银行 2 民生银行 3 浦发银行 4 兴业银行 5 华夏银行 6 交通银行 7 中信实业 8 光大银行 9 深圳发展 10 广东发展 全国性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排名 人力资源,公司治理,组织和流程,信息科技,产品和服务,发展战略,核心竞争力 1 招商银行 0.809 0.856 0.869 0.917 0.869 0.961 0.881 2 交通银行 0.740 0.864 0.765 0.786 0.814 0.852 0.811 3 民生银行 0.860 0.812 0.813 0.813 0.762 0.814 0.810 4 中信银行 0.619 0.637 0.656 0.817 0.703 0.789 0.699 5 建设银行 0.656 0.641 0.663 0.737 0.750 0.763 0.696 6 浦东发展 0.717 0.660 0.689 0.706 0.665 0.656 0.678 7 兴业银行 0.543 0.611 0.567 0.664 0.666 0.638 0.616 8 中国银行 0.466 0.592 0.456 0.608 0.676 0.641 0.574 9 光大银行 0.555 0.491 0.560 0.565 0.712 0.615 0.574 10 华夏银行 0.544 0.553 0.506 0.568 0.516 0.561 0.541 11 深圳发展 0.413 0.413 0.513 0.557 0.570 0.518 0.494 12 农业银行 0.310 0.286 0.314 0.501 0.414 0.510 0.379 13 广东发展 0.318 0.218 0.358 0.463 0.468 0.419 0.360

7,第四范式完成B+轮融资,三大国有银行入股_

AI公司第四范式,今天宣布了新一轮融资。

B+轮,新晋投资方来自国有银行:中国工商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三家国有银行及所属基金联合入股,性质为战略投资。

同时,第四范式还宣布,之前已经完成了A轮红杉中国领投,A+轮创新工场领投,B轮元生资本、众为资本领投的融资。本轮融资中,红杉中国、创新工场等第四范式“老股东”持续跟投;本轮融资后,第四范式累计获得逾十家投资方。

未官宣融资额,也没有透露最新估值。

但更具风向意义的是,这是三大国有银行第一次集体投资AI公司。

对于这次投资,资方代表这么说:

中国银行全资附属投资银行——中银国际亚洲有限公司直接投资部董事总经理王立新表示:“在互联网技术的帮助下,近年来银行显著提升了对客户的综合服务水平,而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可以进一步帮助银行更好地了解客户,成为了提升银行产品质量与用户体验的新一波重要推动力。第四范式作为该领域的先行者,在银行及其它不同领域都积累了较多案例,取得不错的应用效果,并且驶入快车道。”

而第四范式方面也在新华社采访中透露了一些细节

2017年的7、8月起,中国工商银行等几家银行开始找到第四范式,最早的目的是希望找到能够帮助工行建立自主AI开发能力的企业,在经过了比一般商业资本更加深入细致的投资尽职调查后,最终做出了投资决定。在尽调过程中,测试了超过6个以上的不同业务场景,基本上都取得了百分之一百以上的效率或准确率的提升。

第四范式方面表示,本轮融资后,会将加快产品和解决方案在全国范围内落地,为全国各地的包括银行、保险、证券业在内的更多企业带来AI技术应用,最终让所有企业与用户都能享受到人工智能带来的红利。

其创始人及CEO戴文渊,还对AI+银行的发展思路作出展望。

他表示第四范式的研发思路是把人工智能引擎部署在银行的整体系统里,并且可结合业务实践、可在上层进一步自主开发。

举例来说,风险定价和反欺诈能力,是一般银行最核心的能力之一。假如人工智能系统的定价能力如果不由自己掌握,将带来很大的数据风险和竞争风险。以第四范式产品“先知3.0”为代表的企业人工智能核心系统,也因此受到了来自国有银行的更多关注,最终促成了这次投资。

所以这也是第四范式未来发展的核心方向?不如从先知3.0发布时找答案。

先知3.0

去年12月,乌镇世界互联网大会现场,第四范式创始人及CEO戴文渊宣布推出了企业机器学习系统先知3.0。

这不是一个专门面向银行客户的系统,但可以让银行具备千人千面的AI服务能力。

在接受量子位专访时,戴文渊也解释过,先知系统的核心出发点是让企业零门槛拥有AI能力。1.0解决了IT上的门槛,2.0解决了算法方面的门槛,3.0的针对门槛则是“认知”——让企业用户知道如何正确打通数据闭环,如何喂“正确的数据”。

而3.0意味着机器学习系统的用户对象,拓展到企业经营管理人员,他们可以利用先知3.0在生产决策层系统性发挥作用。

意思的是,戴文渊当时的举例也来自银行合作:在第四范式与某全国性股份制银行的合作中,先知企业AI核心系统帮助该行制定了超过25亿个新的信用卡欺诈侦测策略,提升了超过7倍的反欺诈识别准确率。

当时这位以技术著称的CEO甚至还霸气外露,戴文渊告诉量子位:银行领域的“战役”基本结束。第四范式把业内能拿下的标杆客户都拿下了,而且潜在的标杆也被收入囊中,“未来有竞争对手进入这个行业,已经没有机会拿到标杆了,在市场覆盖上,难度就会更大。”

于是此时宣布的B+轮、国有银行入股的投资,也算是第四范式霸气外露背后的底气所在。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除了金融业务,第四范式还在官方消息中透露了精准营销领域的小成绩:在精准营销方面,基于高维度的数据搭建实时营销平台,实现客户营销响应率提升十倍以上。

所以关于第四范式,不能以“AI+金融”或“AI+银行”解决方案公司视之。

估值、业务进展

当然,此次未透露融资额,也没有宣布业务方面的进展。但融资谈判桌上,第四范式这样的To B公司,核心参考肯定还是来自业务进展。

或许可以参考2017年年末时的成绩。

在乌镇,戴文渊告诉量子位:第四范式2017年一年的业务增速达到了指数级——末尾加“0”式的增长。随业务需求相关,业务人员也拓展了1倍。

实际上,当时他也曾隐晦表达新一轮融资已经完成,但对于公司融资他态度明确。

“我们不关心公司的估值多少之类的,因为对于我们价值有限。我们也不是一家O2O公司,不是一家烧钱公司。AI公司的核心竞争力,不是账上有多少钱,我们需要融资,是要更快地发展,而不是比账上的钱。”

不过另一层面来说,融资额、估值,仍旧是市场评判创业公司发展的重要维度。

所以第四范式究竟处于什么样的序列?

量子位打听到的消息是:未及独角兽,但估值也并不低,最新投后估值与另一明星AI公司地平线机器人差不多。

目前,三大国有银行的股东变更还未进行。最近一次变更是去年12月份,量子位注意到,除了老股东创新工场和红杉中国代表,元生资本创始合伙人彭志坚,出现在第四范式董事会名录中。

以上就是第四范式最新进展。

8,消费金融公司牌照重启发放,今年已有两家获批_

编者按:本文来自“证券时报”,作者 胡飞军 刘筱攸。36氪经授权转载。

近日,两岸首家合资消费金融公司——厦门金美信消费金融公司获准开业,拟于10月22日正式对外服务。9月份,中信集团、中信信托和金蝶国际筹建消费金融公司的申请也获得银保监会的批准。

这意味着今年以来,已有2家消费金融公司获准筹建或开业,较2017年情况已经大有改观。此前曾有一年多的时间,监管部门未发放新的牌照。

业内人士认为,消费金融牌照的发放节奏加快正是监管部门对消费金融态度的体现。今年以来,高层强调金融业对外开放,以及多方发声鼓励消费金融发展的背景下,为各路资本申请消费金融公司牌照和开业提速创造了条件。

据证券时报记者不完全统计,目前拟申请设立的消费金融公司已达12家。

台资进军消费金融

两岸首家消费金融公司从筹建到开业速度之快,令业界颇感惊讶。

今年国庆长假期间,厦门金融办官网发布消息称,厦门金美信消费金融有限责任公司(简称厦门金美信)获厦门银监局开业批准,这是全国第23家获准开业的持牌消费金融公司,也是首家两岸合资的消费金融公司。

公开资料显示,厦门金美信于今年4月底获得银保监会批准筹建,这意味着,该公司从获准筹建到获准开业仅仅用了半年时间,速度较以往大幅提升。值得一提的是,这距离上一家消费金融公司即河北幸福消费金融去年6月13日获批开业已经相隔1年4个月。

据了解,厦门金美信注册资本5亿元,由台湾地区中国信托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厦门金圆金控股份有限公司、国美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联合成立,三者分别持股34%、33%和33%。

厦门金美信业务定位为拓展线下和互联网个人消费信贷业务,通过渠道创新、大数据营销和产品服务创新,助力消费升级和经济发展。

大陆消费金融市场的持续火热,尤其是在今年大陆加快金融业对外开放背景下,吸引着台资金融机构的目光。

无独有偶,9月19日,在台湾证券交易所上市的富邦金公告,其子公司富邦华一银行董事会已经通过拟在大陆设立消费金融公司方案,拟现金出资1.25亿元人民币,参股25%,名称待定,联合发起设立方来自于大陆的唯品会。

富邦金公告称,取得消费金融牌照的目的是,促进富邦华一银行个人金融业务拓展,并取得互联网金融经验。

据了解,富邦华一银行前身为1997年成立的中外合资华一银行,彼时股东方除了台资,还包括浦发银行、香港永亨银行。2016年10月,富邦金控取得富邦华一银行100%股权,成为一家纯台资背景的银行,而富邦金控也将富邦华一银行作为在大陆发展的重要平台。

不过,上述公告还表示,富邦华一银行要设立消费金融公司尚待台湾地区主管部门申报和大陆监管部门核准后才能办理。

证券时报记者注意到,台资银行在大陆争取消费金融牌照的积极性较高,除了上述中国信托商业银行、富邦华一银行之外,台湾王道银行和台湾凯基商业银行均透露拟在大陆设立消费金融公司,联合设立方包括光大银行和江苏银行等。

牌照炙手可热

近期,一家信托系消费金融公司也获准筹建。9月14日,金蝶国际披露,该公司全资附属公司金蝶软件与中信集团、中信信托合资筹建中信消费金融公司的申请已经获得银保监会批准。

公开信息显示,中信消费金融注册资本为3亿元。股东方面,中信集团、中信信托、金蝶国际的持股比例分别为35.1%、34.9%、30%。据悉,此次中信消费金融的发起设立,主要是由中信信托主导。

证券时报记者注意到,消费金融牌照在沉寂一年之后,今年审批速度同比加快,申请设立的机构阵容也在持续壮大,行业热度再度提升。

据记者统计,2017年一整年,只有2017年1月河北幸福消费金融公司获准筹建。此前,2015年有包括中邮消费金融和杭银消费金融等4家获准筹建;2016年则有包括湖南长银五八消费金融公司和晋商消费金融公司等7家获准筹建。

实际上,各方资本参与设立消费金融公司正热情高涨。9月14日,光大银行公告,拟与中青旅和台湾王道银行共同发起设立北京阳光消费金融股份有限公司。据不完全统计,除去已经开业的22家持牌公司,2016年以来,相关资本方透露拟设立消费金融公司的家数就达到12家,发起方以银行为主。

审批为何提速?

业内人士认为,此前由于行业内现金贷等机构乱象丛生导致牌照审批放缓,而今年以来,国家鼓励金融对外开放和消费金融发展的背景下,助推消费金融牌照审批提速。

“我们早就在动员银行领导积极申请消费金融牌照,因为现在不再是此前的审批放缓,而是在加速。”一家拟申请消费金融牌照的城商行人士对证券时报记者说。

实际上,消费金融公司的发展在中国不超过10年。2009年,我国宣布开展消费金融公司试点,2010年捷信消费金融公司等4家消费金融公司获准成立。2013年9月,银监会宣布消费金融公司试点城市扩大到16个。2013年11月,银监会发布《消费金融公司试点管理办法》,允许民间资本介入,放开营业地域限制、增加吸收股东存款业务,推动消费金融公司扩容。

2015年6月,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放开市场准入,试点城市扩至全国,鼓励民间资本、互联网企业、国内外银行机构发起设立消费金融公司。

“但随着现金贷乱象丛生,乱序发展问题日益严重,可能对金融稳定发展带来重大影响,从2017年开始,国家对消费金融公司的审批逐渐收紧从严和放缓。”一家持牌消费金融公司的研究人士表示。

而经过监管部门对消费金融行业尤其是现金贷业务重点整治之后,大量网贷平台(P2P)和小贷公司——尤其是无场景、无牌照消费金融公司被迫退出消费金融市场,恶性竞争减少,消费金融行业秩序得到整顿。

业内人士分析,在国家提出加大证券、银行、消费金融和金融租赁等金融领域开放力度之下,消费金融牌照审批得以提速,较去年情况大有改观。

此外,随着消费成为新常态下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马车,国家政策层面陆续出台鼓励扩大消费的措施,消费金融作为刺激消费的“血液”功能也得到鼓励。

今年8月,银保监会发布《关于进一步做好信贷工作提升服务实体经济质效的通知》,文件提到积极发展消费金融。这成为继2017年11月开始下发的现金贷系列新规以来,监管当局首次明确表示对消费金融的高度肯定。

银保监会在文件中提到,“积极发展消费金融,增强消费对经济的拉动作用。适应多样化多层次消费需求,提供和改进差异化金融产品与服务。支持发展消费信贷,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创新金融服务方式,积极满足旅游、教育、文化、健康、养老等升级型消费的金融需求”。

社科院金融法律与金融监管研究基地特邀研究员程雪军对记者表示,今年9月中共中央国务院下发《关于完善促进消费体制机制进一步激发居民消费潜力的若干意见》,预计将推动消费及消费金融业务创新发展,消费金融牌照审批开始有所提速,不过也要谨防风险。

9,银行高管来来去去,都去哪儿了_

编者按:本文来自“第一财经”,作者 宋易康。36氪经授权转载。

在2015年“限薪令”后,加之传统银行遭遇互联网金融冲击,传统银行高管离职的消息屡屡传出。其中,互联网民营银行、互联网金融平台、传统企业在互联网金融方面布局的大型平台以及金融资产交易公司是他们比较常见的去处。近期,多家大行、股份行又有多位高管去职,其中大行副行长的辞职最为引人注目。

根据第一财经记者统计,两个月内,已经有7位大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副行长辞职。其中仅工行一家大行就有3位副行长;股份行中,光大银行、华夏银行则分别各有2位副行长辞职。

但是,与2016年那波“离职潮”不同,这一轮副行长辞职以年龄原因和工作原因为主。近期亦有多位高管在银行内部流动补位,例如8月27日,中行发布公告,中国进出口银行原行长刘连舸补位中国银行行长职务。同日,建行一手培养起来的银行干部廖林,由首席风险官晋升为该行副行长。

中央财经大学中国银行业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对第一财经记者说,目前很多行长离职属于正常的组织调动和临行安排。尽管多家银行副行长职务发生较大变化,但这并不意味着大行急缺副行长。国有银行干部选拔需要较长的遴选过程,并非离职一个马上可以补齐一个。

多位副行长“出走”

在本轮银行高管离职潮中变动最大的当属大行副行长这一职务,两个月内已经有4位大行副行长出现职务变化。

具体来看,9月6日,工行发布公告,副行长李云泽辞职;9月5日晚间工行发布公告,执行董事、副行长王敬东因工作变动于2018年9月5日向银行董事会提交辞呈,辞去银行执行董事、副行长职务;此外,7月2日下午工行发布公告称,该银行执行董事、副行长张红力先生因家庭原因,于2018年7月2日向本行董事会提交辞呈,辞去副行长职务。

另据第一财经记者了解到,8月31日,中国银行副行长张青松已出任中国进出口银行行长。目前,张青松已经以进出口银行党委副书记的身份分别于9月5日、9月6日与非洲进出口银行行长欧拉玛、多哥总统福雷进行了会谈。

股份制银行中,光大银行8月31日晚间发布公告,该行副行长张华宇、李杰因年龄原因,于2018年8月31日向董事会提交辞呈,辞去副行长职务。

华夏银行7月18日晚间公告,副行长李翔和卢国懿分别因到龄退休、工作原因,辞去副行长职务。除此之外,华夏银行监事会主席近期也递交了辞职报告。华夏公告指出,该行7月4日收到监事会主席成燕红女士提交的书面辞职报告。成燕红女士因工作原因,辞去本公司监事会主席、监事以及监事会相关委员会委员职务。

上述变化使得多家银行急缺副行长,补位正在紧张进行中。今年五月,北京《市委管理干部任前公示通告》显示,拟提名现任华夏银行广州分行党委书记、行长杨伟,现任华夏银行资管部总经理李岷为华夏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副行长人选(试用期一年)。公开资料显示,李岷1976年9月生,41岁,是一位“75”后。

大行中,8月28日,建行发布《建设银行董事会2018年第五次会议决议公告》,董事会审议了关于聘任廖林先生担任该行副行长的议案,全票通过。廖林自2017年3月起任建行首席风险官,是建行一手培养起来的银行干部。

郭田勇说,大行高管都属于中管干部,需要中组部进行考察,随后,董事会需要通票通过,最后金融监管机构需要对其进行任职资格考试,获取监管机构的批复。一个干部从遴选到最终批复需要几个月到半年都是正常现象。出现暂时岗位空缺并非没有人顶位,而是遴选时间较长。

大行高管薪酬微升

自2015年限薪令执行,中央金融企业高管薪酬几乎均遭到“腰斩”。

虽然半年报中未披露高管上半年具体薪酬情况,但第一财经梳理截至2017年末数据发现,近年来,大行高级管理人员税后薪酬同比略有微升,但与“限薪令”之前的薪资水平仍然相去甚远。

多家银行披露的2018年上半年业绩显示,关键管理人员的薪资水平小幅提高。关键管理人员是指有权力并负责直接或间接地计划、指挥和控制本集团活动的人员,包括董事会和监事会成员及其他高级管理人员。 例如,工商银行与华夏银行关键管理人员上半年薪酬总额相比2017年上半年均有小幅提升。

而就银行员工薪酬整体情况而言,6家A股上市银行中有22家同比上调了员工薪酬,此外,包括中信银行、华夏银行、无锡银行和江阴银行在内的4家银行人均薪酬出现下滑情况。其中,中信银行下滑了13.28%,华夏银行下降了11.61%。

国有银行干部收入受到限薪影响,抛下“金饭碗”加入体制外平台是迫于改善生活的需要。一位从国有金融机构跳槽至民营金融机构的高管此前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由于需要供养子女在美国读书高昂的学费,目前的薪资水平难以支持。此外他透露,大行高管离职并非“想走就走”,一般都需要向组织汇报下家并得到认可。

近日,在银行业协会主办的“2018中国上市银行发展论坛” 上,中国银行业协会首席经济学家、香港交易所首席中国经济学家巴曙松说,在商业银行的公司治理中,许多风险高发与违规行为频繁出现的领域,其根源往往在于公司治理层面的制衡关系失效,其中就包括薪酬制度层面的激励机制弱化。有效的薪酬管理可以通过约束高管过度的冒险逐利行为影响银行的业绩稳定性与风险承担。而过度强调短期绩效、与风险控制脱钩的薪酬机制将促使高管放松对长期风险的控制,放大银行收益的波动性。

需打通银行高管“回流通道”

据不完全统计,从2015年至2017年两年间,先后有49个银行高管“跳进”互联网金融行业。2015年,华夏银行原副行长黄金老因工作调动担任苏宁副总裁、苏宁金融常务副总裁。中国银行原副行长王永利,因工作原因,担任乐视控股高级副总裁、乐视金融CEO等。

例如某网贷平台2016年一口气吸收了包括渣打中国总行副行长、平安普惠副首席风险官、汇丰银行中国区首席法律顾问三名高管。而原本就由民生银行出身的孙雷创办的玖富2016年5月份又吸收了JP摩根纽约总部风控执行董事任玖富首席数据科学家。

此外,BATJ等互联网金融巨头及其旗下民营银行、互金平台也成为银行高管的主要去处。

但近期,随着互联网金融特别是网贷行业风险集中爆发,上述银行高管“扎堆”跳槽互金行业难以为继。第一财经记者了解到,随着互联网金融“高薪”难以为继,部分曾经从银行流出的中层员工目前正在计划“回归”。

一位曾经从外资行跳槽至P2P网贷公司的人士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彼时自己从外资行跳槽至互联网金融公司,薪资水平翻倍,但目前行业情景使得自己十分焦虑,此外薪资水平也出现大幅下降,加之自身职业发展比较难看到拓展空间,目前正在计划重回传统金融机构。但他坦言,从互联网企业“回流”并非易事,自己面试应聘多家机构目前无果。

与中层员工“回归”的困难相比,高管一旦离开,重返的概率更加微乎其微。 郭田勇说,互联网金融平台如果能够正常运营,收入水平比国有银行收入水平高很多。对于大行高管而言,想做到“说走就走,说回来就回来”并不容易,他建议,未来希望加强银行干部流动性畅通,人才筛选机制更加开放灵活,人才激励机制也变得更高效。


文章TAG:光大银行股东  光大银行发起人是谁  光大银行  银行  银行股  
下一篇